說到混音藝術這個主題,我會感到有點緊張。畢竟,相對於我寫的很多主題來講,這一個是非常帶有主觀性的——某些人認為優秀的混音可能是其他人眼中的噩夢。適用於某一音樂流派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誤導另一個流派。
但是,就算這之中存在這麼多的變量,我們還是能找到一些適用於大多數項目的通用技巧。在這裡,我們不打算逐步地去講解兩軌混音,而是選擇給大家解釋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優秀的立體聲混音中,每樣樂器都需要在立體聲聲場中保有清晰、平衡、獨立的特質。
概念
立體聲混音的概念是建立在人類大腦構造和生理機能上的。「真正的」立體聲混音需要製造出聲音畫面,通過耳朵的重製,最後交由大腦解碼而得。比如說,聲音到達兩隻耳朵的時間和音色差異會讓大腦做出不同的判別。理想情況下,立體聲混音需要做到儘可能接近自然和真實。
在真實世界裡, 製作立體聲混音的大部分過程都沒法和自然沾上關係。究其緣由,也是考慮到實際操作的難度。在真實的表演中,聲源混合的主要原因是場地的聲學環境,每樣樂器 都會帶有這個地方特有的痕跡。而錄音室裡,我們會分開錄製每條音軌,保持較幹的設置,以便之後通過技術來控制我們聽到的環境氛圍。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太會去重製真實的環境,更多地是在各種音樂元素間建立良好的聲學平衡。可以這麼說,相對於在你面前表演的樂隊,這些混音處理只是一種勉強能矇混過去的重組。
優秀混音的組成
之前我說過,優秀混音的評判主要依靠聽眾的耳朵。大部分工程師會認同以下的這些特點:
清晰度:混音中的每個聲音都應該乾淨——聲音或立體聲聲場不能模糊不清,噪聲量或其他異常現象必須受到控制。
獨立性:每樣樂器都應該能輕易地分辨出來。當然,如果你追求的就是「聲牆」效果,那也無可厚非。不過,即使是那些厚重的吉他聲,在優秀的混音中,同樣是清晰可辨的。
平衡:混音需要有良好的頻率平衡。太多低頻或高頻都會讓聽眾覺得糟糕和疲憊。同樣,混音的左右聲道也需要保持平衡。
空間:與平衡一樣,空間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應用。音樂本身需要有空間——音符間的空間,讓人有喘息時間,動態有發展的機會。當然,根據音樂流派,這一點會有不同。同樣,每樣樂器都需要有自然的氛圍,不同樂器的氛圍應當彼此融洽。
無須贅述,僅憑單獨的某個特點是無法構成完美的混音的,而缺少任意一項也會讓混音出現問題。
從音源說起
毫無疑問,要做出優秀的混音首先得有不錯的錄音。儘可能獲得最乾淨的音軌,不要有過多的噪聲或失真。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在錄音的同時仔細監聽。監聽的 目的並不只是防止犯錯,更多地是防止噪聲和其他奇怪的聲響。如果折返去重錄某個部分,將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不如一次就錄好。
從一開始就考慮好編曲也是很重要的。只向編曲中加入需要的內容,不要多次疊錄,以免弄得太亂。嘗試將保留的音軌數降到最小;要知道,為了一條音軌去聽幾十條人聲或獨奏是一件多麼令人崩潰的事。
實際上,在錄製的同時就要準備混音,這可能是大家在錄音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的DAW能容納無數的音軌,所以你很容易就放開手去錄製另一條軌道,而不思考它是否合適。這些看似節省下來的時間,會在混音過程中償還的。
用太高的音量混音會影響你對聲音的感知,以上這些響度等高線清晰地闡釋了這一點。
自我準備
跟藝術創作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技巧,適用於我的也許並不適合你。但有一些要點是相通的。第一,是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混音。如果在八小時的錄音後 開始混音,那明天你肯定需要再重新來過。第二,儘量保持較低的電平——太高的音量會不可避免地會影響你的聽覺感知(關於這一點,可以搜索「等響曲線」)。
當你混音的時候,記得要經常改變自己位置。當你坐在「最佳聽音點」的時候,可能會沒有問題。但真正拿到大廳中或通過大音箱或汽車立體聲系統來播放時就不一定了。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喜歡從視覺上來對比混音,甚至有很多研究在強化這個概念,它們通過不同顏色的「魔法球」來顯示混音中各個部分的擺放位置。這是一個有 趣的方式,不過,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拋開視覺。我更喜歡在混音時閉上眼睛。排除視覺幹擾後,我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在我所聽到的內容上。
有趣的單聲道
在混音的過程中,你需要定期做單聲道檢查。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立體聲聲源(如吉他和鍵盤)發生相位問題。
單聲道檢查還有其他的意義。以單聲道進行監聽會讓混音「變得平面」,從而能以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各個軌道的自然分布情況。如果聲音在單聲道系統中聽起來乾淨且易辨別,那麼基本上在立體聲中也會很好,反之則不然。
對立體聲混音做單聲道檢查和直接在單聲道下進行混音,再擴展成立體聲是有區別的。雖然我接觸到的很多工程師都認可這樣的技術,但我自己認為(略主觀),立體聲混音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就像環繞聲與立體聲之間的區別一樣。
鼓和貝斯——從根基開始
在大部分情況下,低音最好死死地放在中央。因為它們缺少指向性,具有最多的能量。
在立體聲中,為每一個鼓的部件構建自然的空間。
在搖滾或流行音樂中,鼓和貝斯是大多數人最先考慮放置的元素。不過,這並沒有強制的要求。大部分混音會以觀眾的視角設置鼓的立體聲聲場,底鼓和軍鼓放在中間,踩鑔稍微靠右一點,吊頂放在極左極右的位置。
接著,根據通鼓和鼓手自帶的部件數量,在立體聲聲場中進行自然地擺放。比如,如果鼓手有三個通鼓,通常我會讓中間的那一個保持不動,根據我所要的聲場寬度,將另外兩個分別放在9到10點鐘和2到3點鐘的位置。
當然,前提是錄音過程按照標準的錄音技術進行,在每個鼓上都用了單獨的話筒,一對吊頂,甚至有一些用來拾取房間氛圍聲的遠距離話筒。大部分情況下,混入的吊頂聲和房間氛圍聲越多,每個鼓的位置清晰度就會越低。
話說,我做過一個只用了四支話筒錄製的項目——一對立體聲話筒,放在距離套鼓幾尺外的地方,氛圍話筒放在距離房間角落大約15尺的地方。製作人是很有經驗的老手,但我們光花在挪動話筒上的時間就有幾個小時。
這樣處理的鼓混音,雖然有一些自然的立體聲氛圍,但本質上還是接近單聲道。你可能會覺得缺少深度,但結果不僅如此。實際上,它缺少聲像和氛圍,所以讓聲音過於明顯,貼近人臉。
立體聲吉他——一些小貼士
對吉他進行立體聲混音是給混音增加深度的好辦法,特別是在很擁擠的混音中。將吉他展開會給貝斯以及其他集中在中間的元素讓出空間。嘗試去掉一些中低頻,即聲音中模糊的部分——特別是對於厚重的箱體。增加高頻也能收到一些成效,但可能會引入手指的噪聲。
嘗試使用一對指向性話筒來錄製原聲吉他,一支指向琴箱聲孔的下方,另一支指向琴把。將它的聲像放在9點鐘和3點鐘的位置,會獲得不錯的立體聲聲場。或者,你可以嘗試使用M/S話筒技巧。
推薦的吉他立體聲錄音配置。
疊錄吉他是另一個增加深度的方式。將原始部分放到一邊,增加延遲(從5到15ms開始),將延遲的返送放到另一邊。加入一點不同的混響和/或EQ設置能讓厚度增加更多。
手動疊錄吉他(實際上就是同一部分錄兩遍)可以獲得更加有趣的結果。試著用兩把不同的吉他錄製同樣的部分。如果實現不了,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起音或品柱來 錄製同一部分。比如,如果歌曲是G調的,第二遍錄製的時候就從第5弦的品柱開始,以D調演奏。或者,向下一個全音,用A調演奏。
另一種單聲道疊錄吉他的方式是將它通過吉他放大器或用話筒在房間的兩個不同位置對放大器進行拾音。或者,讓音軌從兩個不同設置的放大器上通過。
混合主人聲和背景人聲
主人聲通常都放在中央靠前的位置,但是背景人聲可以有不同的嘗試。在立體聲聲場中將它們鋪開,可以增加音軌的寬度,但儘量不要分得太開——9點鐘和3點 鍾位置就可以滿足大多數的混音了。對於大部分的背景人聲,都可以嘗試加入效果;一點大廳混響和合唱,可以讓它們在整個混音中融合得更好。
將背景人聲放在極左和極右的位置,主人聲放在中間也是通常會用到的技巧,適用於大部分的情形。但有的情形會不同,你可以嘗試讓主人聲稍微偏向一邊,背景人聲偏向另一邊。
還有一些可以嘗試的
不要害怕混音中出現不對稱的元素。對於一些弦樂和合唱效果較重的鋪墊音色,將它們的聲像擺得很開,能夠讓它們在混音中突顯,即便它們的音量不是很大。另 外,也可以嘗試相對較窄的聲像擺放,比如1點鐘和3點鐘。當然,你可能會想要引入一些其他的元素到另一邊來做平衡,但那樣會讓混音變得模糊,缺乏焦點。
儘可能讓混音中有一些元素是單聲道的。雖然那些豐厚的鋪墊音色和混響本身聽起來不錯,但一軌軌地堆疊起來會讓你的混音變得混亂。保留一些單聲道的部分,能讓各個元素的定位更加明確。使用單聲道混響能夠增加氛圍,同時不破壞指向性。
另一個有效的技巧是使用經過延遲處理的混響來取代簡單的聲像擺放,這樣得到的聲響氛圍將更加自然。將原始的軌道放在大約9、10點的位置,增加一個短的 延遲(低於10ms),將它的聲像打到另一邊;然後,給延遲信號加入一點混響。這樣會比只用聲像控制多了一些自然的感覺。原因是:我們的耳朵和大腦根據不 同的聽覺線索來接收聲源,包括時值、電平以及兩耳間音色的差異。而聲像只確定出了電平間的差異。將一邊的聲音做延遲處理,加入一點反射,能夠製造出更加自 然的氛圍。嘗試去掉延遲聲音中的部分高頻,能夠複製出你的大腦中對聲音的重製效果。
另一個加寬音軌的辦法是將音軌擺到一邊,再加入立體聲混響;這樣的結果比較自然,在另一邊通道會有一點點聲音的滲入。或者,可以在立體聲軌道的一邊加入些微單聲道合唱效果。讓聲音在揚聲器之間進行運動也可以增加有趣的深度和寬度,這種方式特別適用於弦樂和鋪墊音色。
當然,還有更多
雖然我盡力圍繞通用的概念來寫,但混音這個主題很容易發散出去。最後,我給你們留下了兩個要點。
第一,一切以歌曲為重。無論你在混音中應用了多少酷炫的技巧,如果不適合這首歌,那麼就沒有作用。仔細聆聽歌曲,加入它所需要的——別的就免了。
另外,第二點,是我幾乎每一次都會強調的——耳朵是最重要的工具。學會去聽音樂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對於演奏、錄音、混音或母帶處理。不要害怕去嘗試新的事物。記得,永遠讓你的耳朵來做嚮導。
原文轉自:nuX樂器
如果想要系統的學習作曲編曲可以看下面哦~現在報名有大優惠,詳情可以加小編的QQ:842804960或者直接在公眾號回復諮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