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篇】立體聲混音:寬度和深度

2021-02-23 愛編曲網


立體聲混音:寬度和深度

說到混音藝術這個主題,我會感到有點緊張。畢竟,相對於我寫的很多主題來講,這一個是非常帶有主觀性的——某些人認為優秀的混音可能是其他人眼中的噩夢。適用於某一音樂流派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誤導另一個流派。

但是,就算這之中存在這麼多的變量,我們還是能找到一些適用於大多數項目的通用技巧。在這裡,我們不打算逐步地去講解兩軌混音,而是選擇給大家解釋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優秀的立體聲混音中,每樣樂器都需要在立體聲聲場中保有清晰、平衡、獨立的特質。

概念

立體聲混音的概念是建立在人類大腦構造和生理機能上的。「真正的」立體聲混音需要製造出聲音畫面,通過耳朵的重製,最後交由大腦解碼而得。比如說,聲音到達兩隻耳朵的時間和音色差異會讓大腦做出不同的判別。理想情況下,立體聲混音需要做到儘可能接近自然和真實。

在真實世界裡, 製作立體聲混音的大部分過程都沒法和自然沾上關係。究其緣由,也是考慮到實際操作的難度。在真實的表演中,聲源混合的主要原因是場地的聲學環境,每樣樂器 都會帶有這個地方特有的痕跡。而錄音室裡,我們會分開錄製每條音軌,保持較幹的設置,以便之後通過技術來控制我們聽到的環境氛圍。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太會去重製真實的環境,更多地是在各種音樂元素間建立良好的聲學平衡。可以這麼說,相對於在你面前表演的樂隊,這些混音處理只是一種勉強能矇混過去的重組。

優秀混音的組成

之前我說過,優秀混音的評判主要依靠聽眾的耳朵。大部分工程師會認同以下的這些特點:

清晰度:混音中的每個聲音都應該乾淨——聲音或立體聲聲場不能模糊不清,噪聲量或其他異常現象必須受到控制。

獨立性:每樣樂器都應該能輕易地分辨出來。當然,如果你追求的就是「聲牆」效果,那也無可厚非。不過,即使是那些厚重的吉他聲,在優秀的混音中,同樣是清晰可辨的。

平衡:混音需要有良好的頻率平衡。太多低頻或高頻都會讓聽眾覺得糟糕和疲憊。同樣,混音的左右聲道也需要保持平衡。

空間:與平衡一樣,空間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應用。音樂本身需要有空間——音符間的空間,讓人有喘息時間,動態有發展的機會。當然,根據音樂流派,這一點會有不同。同樣,每樣樂器都需要有自然的氛圍,不同樂器的氛圍應當彼此融洽。

無須贅述,僅憑單獨的某個特點是無法構成完美的混音的,而缺少任意一項也會讓混音出現問題。

從音源說起

毫無疑問,要做出優秀的混音首先得有不錯的錄音。儘可能獲得最乾淨的音軌,不要有過多的噪聲或失真。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在錄音的同時仔細監聽。監聽的 目的並不只是防止犯錯,更多地是防止噪聲和其他奇怪的聲響。如果折返去重錄某個部分,將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不如一次就錄好。

從一開始就考慮好編曲也是很重要的。只向編曲中加入需要的內容,不要多次疊錄,以免弄得太亂。嘗試將保留的音軌數降到最小;要知道,為了一條音軌去聽幾十條人聲或獨奏是一件多麼令人崩潰的事。

實際上,在錄製的同時就要準備混音,這可能是大家在錄音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的DAW能容納無數的音軌,所以你很容易就放開手去錄製另一條軌道,而不思考它是否合適。這些看似節省下來的時間,會在混音過程中償還的。

用太高的音量混音會影響你對聲音的感知,以上這些響度等高線清晰地闡釋了這一點。

自我準備

跟藝術創作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技巧,適用於我的也許並不適合你。但有一些要點是相通的。第一,是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混音。如果在八小時的錄音後 開始混音,那明天你肯定需要再重新來過。第二,儘量保持較低的電平——太高的音量會不可避免地會影響你的聽覺感知(關於這一點,可以搜索「等響曲線」)。

當你混音的時候,記得要經常改變自己位置。當你坐在「最佳聽音點」的時候,可能會沒有問題。但真正拿到大廳中或通過大音箱或汽車立體聲系統來播放時就不一定了。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喜歡從視覺上來對比混音,甚至有很多研究在強化這個概念,它們通過不同顏色的「魔法球」來顯示混音中各個部分的擺放位置。這是一個有 趣的方式,不過,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拋開視覺。我更喜歡在混音時閉上眼睛。排除視覺幹擾後,我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在我所聽到的內容上。

有趣的單聲道

在混音的過程中,你需要定期做單聲道檢查。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立體聲聲源(如吉他和鍵盤)發生相位問題。

單聲道檢查還有其他的意義。以單聲道進行監聽會讓混音「變得平面」,從而能以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各個軌道的自然分布情況。如果聲音在單聲道系統中聽起來乾淨且易辨別,那麼基本上在立體聲中也會很好,反之則不然。

對立體聲混音做單聲道檢查和直接在單聲道下進行混音,再擴展成立體聲是有區別的。雖然我接觸到的很多工程師都認可這樣的技術,但我自己認為(略主觀),立體聲混音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就像環繞聲與立體聲之間的區別一樣。

鼓和貝斯——從根基開始

在大部分情況下,低音最好死死地放在中央。因為它們缺少指向性,具有最多的能量。

在立體聲中,為每一個鼓的部件構建自然的空間。

在搖滾或流行音樂中,鼓和貝斯是大多數人最先考慮放置的元素。不過,這並沒有強制的要求。大部分混音會以觀眾的視角設置鼓的立體聲聲場,底鼓和軍鼓放在中間,踩鑔稍微靠右一點,吊頂放在極左極右的位置。

接著,根據通鼓和鼓手自帶的部件數量,在立體聲聲場中進行自然地擺放。比如,如果鼓手有三個通鼓,通常我會讓中間的那一個保持不動,根據我所要的聲場寬度,將另外兩個分別放在9到10點鐘和2到3點鐘的位置。

當然,前提是錄音過程按照標準的錄音技術進行,在每個鼓上都用了單獨的話筒,一對吊頂,甚至有一些用來拾取房間氛圍聲的遠距離話筒。大部分情況下,混入的吊頂聲和房間氛圍聲越多,每個鼓的位置清晰度就會越低。

話說,我做過一個只用了四支話筒錄製的項目——一對立體聲話筒,放在距離套鼓幾尺外的地方,氛圍話筒放在距離房間角落大約15尺的地方。製作人是很有經驗的老手,但我們光花在挪動話筒上的時間就有幾個小時。

這樣處理的鼓混音,雖然有一些自然的立體聲氛圍,但本質上還是接近單聲道。你可能會覺得缺少深度,但結果不僅如此。實際上,它缺少聲像和氛圍,所以讓聲音過於明顯,貼近人臉。

立體聲吉他——一些小貼士

對吉他進行立體聲混音是給混音增加深度的好辦法,特別是在很擁擠的混音中。將吉他展開會給貝斯以及其他集中在中間的元素讓出空間。嘗試去掉一些中低頻,即聲音中模糊的部分——特別是對於厚重的箱體。增加高頻也能收到一些成效,但可能會引入手指的噪聲。

嘗試使用一對指向性話筒來錄製原聲吉他,一支指向琴箱聲孔的下方,另一支指向琴把。將它的聲像放在9點鐘和3點鐘的位置,會獲得不錯的立體聲聲場。或者,你可以嘗試使用M/S話筒技巧。

推薦的吉他立體聲錄音配置。

疊錄吉他是另一個增加深度的方式。將原始部分放到一邊,增加延遲(從5到15ms開始),將延遲的返送放到另一邊。加入一點不同的混響和/或EQ設置能讓厚度增加更多。

手動疊錄吉他(實際上就是同一部分錄兩遍)可以獲得更加有趣的結果。試著用兩把不同的吉他錄製同樣的部分。如果實現不了,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起音或品柱來 錄製同一部分。比如,如果歌曲是G調的,第二遍錄製的時候就從第5弦的品柱開始,以D調演奏。或者,向下一個全音,用A調演奏。

另一種單聲道疊錄吉他的方式是將它通過吉他放大器或用話筒在房間的兩個不同位置對放大器進行拾音。或者,讓音軌從兩個不同設置的放大器上通過。

混合主人聲和背景人聲

主人聲通常都放在中央靠前的位置,但是背景人聲可以有不同的嘗試。在立體聲聲場中將它們鋪開,可以增加音軌的寬度,但儘量不要分得太開——9點鐘和3點 鍾位置就可以滿足大多數的混音了。對於大部分的背景人聲,都可以嘗試加入效果;一點大廳混響和合唱,可以讓它們在整個混音中融合得更好。

將背景人聲放在極左和極右的位置,主人聲放在中間也是通常會用到的技巧,適用於大部分的情形。但有的情形會不同,你可以嘗試讓主人聲稍微偏向一邊,背景人聲偏向另一邊。

還有一些可以嘗試的

不要害怕混音中出現不對稱的元素。對於一些弦樂和合唱效果較重的鋪墊音色,將它們的聲像擺得很開,能夠讓它們在混音中突顯,即便它們的音量不是很大。另 外,也可以嘗試相對較窄的聲像擺放,比如1點鐘和3點鐘。當然,你可能會想要引入一些其他的元素到另一邊來做平衡,但那樣會讓混音變得模糊,缺乏焦點。

儘可能讓混音中有一些元素是單聲道的。雖然那些豐厚的鋪墊音色和混響本身聽起來不錯,但一軌軌地堆疊起來會讓你的混音變得混亂。保留一些單聲道的部分,能讓各個元素的定位更加明確。使用單聲道混響能夠增加氛圍,同時不破壞指向性。

另一個有效的技巧是使用經過延遲處理的混響來取代簡單的聲像擺放,這樣得到的聲響氛圍將更加自然。將原始的軌道放在大約9、10點的位置,增加一個短的 延遲(低於10ms),將它的聲像打到另一邊;然後,給延遲信號加入一點混響。這樣會比只用聲像控制多了一些自然的感覺。原因是:我們的耳朵和大腦根據不 同的聽覺線索來接收聲源,包括時值、電平以及兩耳間音色的差異。而聲像只確定出了電平間的差異。將一邊的聲音做延遲處理,加入一點反射,能夠製造出更加自 然的氛圍。嘗試去掉延遲聲音中的部分高頻,能夠複製出你的大腦中對聲音的重製效果。

另一個加寬音軌的辦法是將音軌擺到一邊,再加入立體聲混響;這樣的結果比較自然,在另一邊通道會有一點點聲音的滲入。或者,可以在立體聲軌道的一邊加入些微單聲道合唱效果。讓聲音在揚聲器之間進行運動也可以增加有趣的深度和寬度,這種方式特別適用於弦樂和鋪墊音色。

當然,還有更多

雖然我盡力圍繞通用的概念來寫,但混音這個主題很容易發散出去。最後,我給你們留下了兩個要點。

第一,一切以歌曲為重。無論你在混音中應用了多少酷炫的技巧,如果不適合這首歌,那麼就沒有作用。仔細聆聽歌曲,加入它所需要的——別的就免了。

另外,第二點,是我幾乎每一次都會強調的——耳朵是最重要的工具。學會去聽音樂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對於演奏、錄音、混音或母帶處理。不要害怕去嘗試新的事物。記得,永遠讓你的耳朵來做嚮導。

原文轉自:nuX樂器


如果想要系統的學習作曲編曲可以看下面哦~現在報名有大優惠,詳情可以加小編的QQ:842804960或者直接在公眾號回復諮詢哦~




相關焦點

  • 混音 立體聲混音:寬度和深度
    寬度和深度在優秀的立體聲混音中,每樣樂器都需要在立體聲聲場中保有清晰、平衡、獨立的特質。概念立體聲混音的概念是建立在人類大腦構造和生理機能上的。大部分混音會以觀眾的視角設置鼓的立體聲聲場,底鼓和軍鼓放在中間,踩鑔稍微靠右一點,吊頂放在極左極右的位置。接著,根據通鼓和鼓手自帶的部件數量,在立體聲聲場中進行自然地擺放。比如,如果鼓手有三個通鼓,通常我會讓中間的那一個保持不動,根據我所要的聲場寬度,將另外兩個分別放在9到10點鐘和2到3點鐘的位置。
  • 【混音指南】立體聲混音:寬度和深度
    在這裡,我們不打算逐步地去講解兩軌混音,而是選擇給大家解釋一些基本的概念。寬度和深度在優秀的立體聲混音中,每樣樂器都需要在立體聲聲場中保有清晰、平衡、獨立的特質。立體聲混音的概念是建立在人類大腦構造和生理機能上的。「真正的」立體聲混音需要製造出聲音畫面,通過耳朵的重製,最後交由大腦解碼而得。
  • 淺談立體聲混音的寬度和深度
    淺談立體聲混音的寬度和深度每日音樂乾貨系列
  • 更廣泛的立體聲混音的12個技巧
    通過這些立體聲成像技巧,學習創造空間,控制立體聲寬度並從曲目中獲得更多情感影響。「你有兩個揚聲器,男人 - 傳播它!」 混合傳奇Chris Lord-Alge說。「我的東西是最大的淘汰,就像中間沒有任何東西,除了聲樂,踢和小軍鼓。」 如果你想聽聽克裡斯正在談論的內容,請戴上耳機,聽聽他的混音: 現在繼續,承認:你希望你的混音也更寬。
  • waves11:混音教學——如何將原聲吉他融入密集混音
    雪帝數字音頻 原聲吉他會在頻譜中佔據很多空間,使其融入密集混音有難度。這就必須行之有效地在立體聲聲場中擺放好各個元素,充分利用好混音中的所有可用空間。對於填充飽滿的混音,你還可以使用側鏈壓縮為原聲吉他騰出空間。
  • 5分鐘讓你搞懂單聲道和立體聲的真正區別!
    從今天開始,我將不定期地通過圖文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音樂方面的一些小知識,希望在此和你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第二篇:單聲道與立體聲當我們通過音頻播放設備收聽聲音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根據左右耳接收到了聲音信號的差異來感知聲音的信息,包括響度、寬度、深度、遠近……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關於記錄聲音通道的小知識。
  • 歌曲混音製作步驟
    如果你是對MIDI音軌進行混音,那麼此刻你應該做的工作無疑是減薄多餘的控制器信號,消除重疊的音符,刪去單音樂器音軌中多出來的聲音(例如貝司和銅號的聲部)。 為了整理錄在磁帶上(包括數字式磁帶和模擬式磁帶)的音軌,可以先將它們轉錄到硬碟錄音機中,進行一些數位化的編輯和噪聲抑制工作。雖然一些細小的雜音單獨聽起來不會引注意,但是將一二十個音軌疊加到一起後,那些令人反感的聲音就會原形必露了。
  • 【混音】混音的作用和重要性
    混音的基本定義為:混音是一種對由錄音、採樣或者合成等方式形成的多軌聲音素材的一種處理,即把這些多軌素材經過平衡和調整,混合為多聲道的成品,其中最常見的是混合成雙聲道立體聲。除此外,重要的是:混音是對情緒創新理念和演奏進行音響的呈現          即使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說,聲音的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打手機時,人們經常會因為對方的聲音被背景噪音所掩蔽而苦惱。可懂度是對於聲音質量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事情往往不止於此有些最新型號的手機帶有免提揚聲器,其還音質量甚至趕不上20世紀50年代的放音系統。
  • 音樂製作教程:如何混音?用什麼方法混音效果更好?
    如何混音? 在做混音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需要混音?優秀的混音作品是每樣樂器都需要在立體聲聲場中保持清晰、平衡、獨特的音質。說白了,混音的目的是需要把編曲中「糊」成一團的樂器分開,讓他們有獨立的試聽空間。
  • win7錄音機內錄及win7混音設置解決方法
    找到「立體聲混音」選項卡,系統默認是禁用的,所以我們需要手動打開。立體聲混音手動將系統的默認設備更改為「立體聲混音」。調整    立體聲混音選項卡裡需要注意的地方。「錄製音量」不宜過高,如果感覺有爆音,可以嘗試拖小一點。
  • 水電開槽深度和寬度是多少 水電開槽規範要求是什麼
    水電施工在家庭裝修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大家在施工的時候要了解一下具體的施工方法,水電開槽是很多朋友們都了解的,在進行水電開槽的時候,我們要了解一下具體的該槽深度和寬度,避免影響了正常的施工效果,那麼水電開槽深度和寬度是多少?水電開槽規範要求是什麼?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IT之家學院:在電腦無立體聲混音的情況下實現聲音內錄
    當你在你的控制面板聲音選項裡看到有立體聲混音的選項的時候,恭喜你,你的電腦支持內錄。如果沒有怎麼辦呢?沒有真的我們就模擬一個出來。Virtual Audio Cable,它是一種音頻驅動程序,使你可以從一個應用程式傳輸音頻串流到另一個。它創建一個雙音頻輸入/輸出設備。任何應用程式可以將音頻輸出到音頻設備,當然其他應用程式可以收到輸入音頻。
  • CLA《有深度的混音》第一集"理念篇"
    如何創造混音的深度?關於混響和延時,有哪些誤區要避免?
  • 託斯卡尼尼「立體聲錄音」的威爾第《安魂曲》
    ▲做成UHQCD的託斯卡尼尼1951年威爾第《安魂曲》此前,RCA、PRISTINE CLASSICAL、MEMORIES、OPUS蔵等等相繼發行了LP和CD昨天的消息繼續過去發行宣傳時曾經用過的類似口氣,將標題標註為「託斯卡尼尼奇蹟的立體聲錄音!」
  • 了解多聲道音頻和立體聲像
    當揚聲器回放音頻信號時,我們的大腦會根據左右耳接收到的信號差異來感知「寬度」,就像幾何平面上的單個點一樣,單聲道音頻只有一個聲源。因此,當在立體聲揚聲器系統(如監聽耳機或大多數揚聲器對型配置)上回放單聲道音頻時,單聲道信號會在立體聲揚聲器系統中呈兩通道相同的狀態呈現。沒有信號差,也意味著聽者不會產生心理聲學定位,因此其聲源不會表現出「寬度」。
  • Au入門系列之九:多軌混音
    Panorama通常縮寫為Pan,在立體聲的狀態下,讓聲音在左、右聲道中調整位置,以達到把音軌錯開、增加清晰度、避免樂器互相干擾等目的。正確使用Pan的功能,可以讓聲音更寬大、音場更深;當然,就像混音中其他元素一樣,Pan的調整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對錯,要視實際情況來判斷。除了樂曲本身的節奏與旋律會影響到整首歌的創意度外,在混音時也須儘量增加樂曲的豐富性,並思考要詮釋什麼樣的曲風給聽眾。
  • 混音的秘密:溝通與減法(上)
    製作人中最為知名的當屬Sir Nolan,他參與編寫和製作了三首歌曲,其中包括主打歌及第三支單曲《Rare》,該歌曲由Maserati擔當混音。(圖片僅供參考,和文中歌曲並無關聯)插件來得到加倍效果,為人聲增加一些短回聲並擴展寬度,我還使用了ValhallaRoom和Valhalla Vintage混響插件,這是我經常使用的工具。
  • 《如何對現場多軌道錄音進行後期混音》
    那麼,如何才能更為高效和合理的對現場演出的多軌道錄音進行後期混音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啦。 一、「對現場多軌道錄音進行後期混音」與「錄音棚多軌道錄音混音」的不同混音工作,對於將一首音樂作品完美的呈現給聽眾,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從事音樂創作和音樂製作的音樂工作者們,對混音工作也並不陌生。
  • 電影聲音剪輯與混音:短片《英雄》聲音後期製作手記
    畫面位於室內,開門時會聽到室外的環境聲,門關上後室外環境聲消失;對於這種情形,可以通過在 Spec 音軌上放置一小段室外環境聲並根據門開關的時機做淡入淡出效果的方式來實現。比如,通過場景中的廣播和電視等設備播放的音樂,場景中的現場音樂表演等;這些音樂素材通常需要經過均衡和混響等效果處理,匹配到相應的場景空間中去。混音 SOUND MIXING拿烹飪來做比喻,聲音剪輯就好比是挑選和處理食材的過程,而混音就是按照一定的工序流程把食材加工成菜餚。
  • 小阿七《活著》伴奏 原版伴奏 無損立體聲BEAT
    小阿七《活著 》伴奏 原版伴奏 無損立體聲BEAT此伴奏來自<萬象音樂伴奏>搜素後進入貼吧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品質伴奏或者伴奏:進a0音樂伴奏吧Sonic Studio 混音工程師:廖颯深 混音工作室:廣州色素錄音棚 母帶壓縮工作室:北京富頓麗音錄音棚每天站在高樓上看著地上的小螞蟻它們的頭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