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斯卡尼尼「立體聲錄音」的威爾第《安魂曲》

2021-02-08 音樂霓虹

 

1月16日,是託斯卡尼尼1957年去世的忌日。根據昨天披露的消息,為了表達紀念之意,即將於1月下旬推出一張UHQCD,是託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1951年1月27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紀念威爾第去世50周年音樂會上演奏的威爾第《安魂曲》。


▲做成UHQCD的託斯卡尼尼1951年威爾第《安魂曲》


此前,RCA、PRISTINE CLASSICAL、MEMORIES、OPUS蔵等等相繼發行了LP和CD,在迄今為止留下的託斯卡尼尼6種同曲目的錄音中,位列聆聽排序第一。


▲此前發行的部分唱片


當初,坊間就有一種疑似立體聲的說法,因為以往所聽到的都是單聲道,而該款錄音的層次感更加豐富。昨天的消息繼續過去發行宣傳時曾經用過的類似口氣,將標題標註為「託斯卡尼尼奇蹟的立體聲錄音!」



實際情況是,當時的錄音師並非具有「立體聲錄音」的概念,只是在音樂廳舞臺的左右兩側各擺放了一隻不同型號的麥克,每隻麥克對應一臺錄音機,而在後期混音的時候,聽起來像是立體聲而已。


2016年6日發售的MEMORIES封面,在威爾第安魂曲曲名之下,就標著「STEREO VERSION」的字樣,右上角的金黃色斜槓處印著「WORLE PREMIERE STEREO RECORDING」,很顯然,排版的時候,把WORLD給搞錯了。



OPUS蔵使用HMV原始母帶壓片的LP進行了CD復刻,號稱音質更臻完美。即將在日本市場發售的是被做成UHQCD的限量版。

 

上半場威爾第的《感恩贊》也應該是使用兩隻麥克的「立體聲錄音」,據稱,有關方面正在找尋錄音母帶。


 

此次的UHQCD的封面,使用的是首次公開的託斯卡尼尼劇照,系1950年4月與NBC交響樂團在美國國內巡演時的排練場景。


你還有哪些不知道的託斯卡尼尼?


託斯卡尼尼1939年貝交全集「未通針」LP復刻的CD即將發售


相關焦點

  • 費利柴指揮威爾第安魂曲
    威爾第的《安魂曲》又稱《安魂彌撒》,作於1873-1874年。
  • 男高音歌唱家蘇大為演唱威爾第《安魂曲》
    威爾第的《安魂曲》是為紀念他的好友,義大利詩人及小說家亞歷山德羅·曼佐尼而作。
  • 【在現場】鄭明勳指揮威爾第「安魂曲」
    而對義大利作品有著獨到感悟與出色演繹的鄭明勳,也讓這部作品在指揮棒下發出意式火花,讓樂團與合唱團用時而磅礴,時而溫暖的音響,塑造出這部作品的宏大格局,用「人情味」十足的聲音讚美人類精神的偉大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排練
  • 聆聽 ‖ 威爾第《安魂曲》導賞
  • 大師經典 | 最華麗的彌撒之聲,威爾第《安魂曲》
    除此之外,還有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威爾第初歌劇之外享有盛譽的經典之作——《安魂曲》。所謂安魂曲的定義,從一開始就應該是為逝者而譜寫的彌撒。在羅西尼逝世一周年時(1874年5月22日)首演於米蘭聖·馬可教堂,由威爾第親自只會。這部作品起初的名字就叫作「曼佐尼安魂曲」。全曲共7個樂章,安魂曲與慈悲經,最後審判日,主耶穌基督,聖哉經,上帝的羔羊,永恆的光芒,拯救我.這部作品以強烈的戲劇性、深刻的悲劇性、由衷的抒情性和逼真的造型性,淋漓盡致地謳歌了生與死、愛與恨、歡樂與痛苦這一人生的永恆主題。
  • 威爾第: 安魂曲
    tremendaeRecordare Ingemisco Confutatis  Lacrymosa Offertorium Sanctus Agnus Dei  Lux aeterna Libera me 威爾第
  • 【 欣賞會精萃】威爾第《安魂曲》--那些具有特別意義的宗教音樂第十六期
    安魂曲是彌撒曲的一種,它也是一個大寫的彌撒,所不同的是,安魂曲多了一層追思亡靈的意味,還有對於來世獲救的期盼和渴求。世界著名的安魂曲,它就是對人的靈魂,對那些無端、無辜受害者的亡靈加以詩化和撫慰,這就是安魂啊。莫扎特的安魂曲不用說了,威爾第的安魂曲、勃拉姆斯的安魂曲、弗雷的安魂曲,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最感人的安魂曲。我們下面來欣賞一段威爾第的安魂曲。
  • 彌撒的思憶——中國愛樂樂團演繹威爾第《安魂彌撒》
    女高音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歌唱家,近年來她也多次和穆蒂合作威爾第安魂曲)第一次聽說威爾第《安魂彌撒》(下稱威安魂),大概是18年年初迷上穆蒂的時候。穆蒂作為當今世上的「威爾第一哥」,近年來多次和數個頂流樂團合作演出這支彌撒,並且在2010年和他剛接手不久的親兵芝加哥交響合作的威安魂現場錄音唱片就拿了格萊美大獎。然而等到我第一次完整聽一遍威安魂,卻已經是19年正在備戰高考的春末夏初。
  • 莫扎特《安魂曲》的「發燒」錄音
    所謂文獻錄音,一般包含兩種含義,即歷史演出的記錄和年代較早的老錄音。我記得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唱片店裡見過許多第一種意義的《安魂曲》錄音,比如維克多?德?薩巴塔指揮義大利廣播交響樂團1939年的演出。在德?薩巴塔的年代,《安魂曲》是少有參考樣本的,儘管今天我們知道在 他之前已經有弗裡茨?布希和布魯諾?瓦爾特的演出記錄下來,但我還是認為德?
  • 威爾第的《安魂曲》丨一別,便是一生!
  • 「安魂曲」知多少?
    1869年3月8日柏遼茲在巴黎去世,這時人們才開始關注起這位身邊的樂壇泰鬥,柏遼茲的影響決非僅僅局限於他的同時代人,他的創作思想、音樂評論觀念影響了華格納、斯克裡亞賓以及馬勒的創作與選材,而他在《安魂曲》等作品中對立體聲、四聲道音響效果的不懈追求更是持續影響到20世紀。1836年柏遼茲接到一張政府訂單──為紀念在1830年7月革命3中死去的烈士們寫一部安魂曲。
  • 威爾第:奧賽羅
    ▽ 威爾第對莎士比亞戲劇的熱情可謂一生未變,早在他把《麥克白》搬上歌劇舞臺時就播下了火種;晚年時他的另外兩齣傑作《奧賽羅》和《法斯塔夫》也是對這個興趣的延續。當轟動世界的《阿依達》(1871)問世後,威爾第並沒有快馬加鞭,反而暫停了歌劇創作。
  • 在家裡如何用簡單的設備做到雙聲道立體聲錄音?這裡有秘籍
    在家裡如何用簡單的設備做到雙聲道立體聲錄音?這裡有秘籍首先提醒您在家裡錄音,你千萬不要影響到周圍的鄰居。在家裡錄音,特別是錄製樂器的話,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設備。根據設備的一些特點和性能,我們來選擇合適的設備來進行錄音。
  • 威爾第歌劇:《西西里晚禱》
    西西里晚禱錄音絕大部分為義大利語版,且大多數為現場,從50-70年代,Callas,Stella, Cerquetti, Gencer, Zeani, Caballe等女高都留下了此劇的錄音,而Filippeschi,Raimondi和蓋達,玻璃囧等男高也都演唱過Arrigo這一角色。但不知為何錄音室錄音僅有我們選擇的這一版。
  • 清明節特別放送:電影《莫扎特傳》之《安魂曲》
    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
  • 威爾第歌劇:《奧貝託伯爵》
    第一部歌劇《奧貝託》,也是威爾第蹦擦擦系列的開端,在他之前的貝裡尼、唐尼採蒂歌劇裡,就有不少段落擁有很明顯的「蹦擦擦」伴奏音型,而威爾第顯然極其喜歡這種音型。在他早年的歌劇裡,很多詠嘆調的伴奏,都是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蹦擦擦,直到1850年代中後期,這種風格才漸漸減弱。
  • 【Top100點播】威爾第—安魂曲
    之前我們推送的由kickassclassic
  • 讓世界大吃一驚——威爾第的《法爾斯塔夫》
    第二年,法喬和博伊託獲得了米蘭音樂學院的獎學金,並將其作為路費到巴黎旅行。他們的庇護人克琳娜伯爵夫人給他們寫了一封推薦信,憑著這封信,博伊託和法喬敲開了威爾第巴黎寓所的大門。威爾第很誠懇地接待了兩位青年學子,並且非常欣賞博伊託的才華,不久便委託他為《民族讚美詩》(The Hymn of the Nations)撰寫歌詞,這是在倫敦召開的萬國博覽會向威爾第發出的邀請。
  • 立體聲與家庭影院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這種自動轉向的分配體系讓兩聲道的信號播放重新煥發了活力,但原始信號畢竟不是在多聲道模式下錄製完成的,任何附加的處理都可能會導致聆聽某些立體聲音樂節目的時候與原始錄音不太一致,再加上5.1/7.1音頻系統的調試也相對比較複雜,那麼整體播放效果有可能會更差一點,所以,這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立體聲發燒友不喜歡用多聲道模式來聆聽立體聲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