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鄭明勳指揮威爾第「安魂曲」

2021-03-01 國家大劇院

昨晚(5.30),威爾第《安魂曲》的磅礴之聲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響起。享譽世界的華人歌唱家孫秀葦、楊光、許昌、李曉良與由近260人組成的龐大演出陣容在鄭明勳的帶領下,塑造著這部作品宏偉的格局,展露著作品極為深厚的人文內蘊,觸動著在場每位觀眾的情感世界。

我們的鏡頭從排練廳到音樂廳緊緊追隨,記錄下許多精彩的瞬間。

國家大劇院排練廳

26日剛剛抵京的鄭明勳,不顧旅途勞頓,就立刻投入到與樂團和合唱團的首次「親密接觸」中。指揮家鄭明勳說,「據我了解,近年來中國的音樂發展非常快,我非常期待能和高水準的樂團合作。此外,我認為好的音樂令人忘我,我們唯一重要的事情是與音樂的對話,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是我們在音樂中取得了共鳴。」


從排練到演出,鄭明勳認為這支極富青春活力的樂團潛力巨大。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常務副部長、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說,「樂譜只是張薄薄的紙,要穿透這張紙要做很多工作,包括穿透六千多公裡的地理距離和二百多年的時間距離。排練中,鄭明勳給予樂團和合唱團很多幫助和指導,大家一起對這部傑作進行著精心打磨。因此,我們上演這部偉大的作品,有這位令人崇敬的指揮家和四位世界聞名的中國歌唱家合作,對於樂團和合唱團來說,非常榮幸。」

在鄭明勳看來,《安魂曲》這部作品與作曲家其他歌劇作品一樣,自始至終都在探索人類深邃的精神世界,傳遞精神力量。而對義大利作品有著獨到感悟與出色演繹的鄭明勳,也讓這部作品在指揮棒下發出意式火花,讓樂團與合唱團用時而磅礴,時而溫暖的音響,塑造出這部作品的宏大格局,用「人情味」十足的聲音讚美人類精神的偉大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排練

曾多次執棒這部作品的鄭明勳這樣說到威爾第與《安魂曲》:「威爾第是我最喜歡的歌劇作曲家,他不僅僅是藝術非常深刻的作曲家,而且,他也通過自己的音樂向人們輸出一種價值和力量」。「在眾多《安魂曲》中,我最喜歡莫扎特和威爾第的。莫扎特沒有寫完,威爾第是寫完的。雖然威爾第的《安魂曲》是一部宗教作品,但它更是一個精神化的傑作。全曲最後一句唱詞不是『阿門』,而是自由,因此它很容易觸動人的心靈。」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正式演出

與以往的音樂會不同,在昨晚音樂會開始前(19時),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內容主編、著名樂評人高屹在音樂廳現場對這部作品進行了精彩導賞,以便觀眾可以更為深入地了解這部作品。之後,《安魂曲》響起。

隨著《安魂曲》極弱力度的第一樂章「安魂詠」在富有情感與充滿悲天憫人的音調中奏響,鄭明勳與龐大編制的交響樂團、合唱團及四位歌唱家,帶領觀眾踏上了非凡的精神之旅。在西方世界裡,「安魂曲」原是在教堂裡為追思先人而唱起的一種特殊的彌撒曲。不過,在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的筆下,卻賦予《安魂曲》更為強烈的戲劇性,特別是描繪「最後審判日」的第二樂章,這種戲劇性尤為突出。在昨晚的音樂會上,由100人組成的樂團與由150餘人組成的合唱團,更是在鄭明勳的調教下,讓這一樂章的「震怒之日」發出排山倒海的音響,猶如強勁的風浪席捲而至,並且直接抵達人的心靈,給人以精神上的震撼與內心的淨化。

此次加盟《安魂曲》演唱的四位傑出的華人歌唱家孫秀葦、楊光、許昌、李曉良雖然同樣是首次與鄭明勳合作,但他們曾在海內外的舞臺上,多次唱響這部作品。在幾位歌唱家看來,這部有著可以與歌劇相媲美的獨唱段落的作品,可謂是「心靈的聖歌」。


在與鄭明勳攜手帶來威爾第《安魂曲》之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還將在下周迎來德奧指揮泰鬥根特·赫比希,並且帶來華格納與理查·施特勞斯頗具分量的交響傑作。敬請期待!

國家大劇院微信

公眾號: ncpa66550000

好友號:incpa66550000

相關焦點

  • 費利柴指揮威爾第安魂曲
    威爾第的《安魂曲》又稱《安魂彌撒》,作於1873-1874年。
  • 聆聽 ‖ 威爾第《安魂曲》導賞
  • 託斯卡尼尼「立體聲錄音」的威爾第《安魂曲》
    根據昨天披露的消息,為了表達紀念之意,即將於1月下旬推出一張UHQCD,是託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1951年1月27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紀念威爾第去世50周年音樂會上演奏的威爾第《安魂曲》。▲做成UHQCD的託斯卡尼尼1951年威爾第《安魂曲》此前,RCA、PRISTINE CLASSICAL、MEMORIES、OPUS蔵等等相繼發行了LP和CD,在迄今為止留下的託斯卡尼尼6
  • 威爾第: 安魂曲
    PHILIPS  478 4791女高音:魯芭 歐宮娜索娃女中音:安妮·索菲·馮·沃特 男高音:盧卡·坎尼奇男低音:阿拉斯泰爾·邁爾斯蒙特威爾第合唱團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約翰·艾略特·加德納指揮tremendaeRecordare Ingemisco Confutatis  Lacrymosa Offertorium Sanctus Agnus Dei  Lux aeterna Libera me 威爾第
  • 大師經典 | 最華麗的彌撒之聲,威爾第《安魂曲》
    除此之外,還有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威爾第初歌劇之外享有盛譽的經典之作——《安魂曲》。所謂安魂曲的定義,從一開始就應該是為逝者而譜寫的彌撒。而在三大著名《安魂彌撒》中威爾第的《安魂曲》(Messa daRequiem)無疑是最華麗的一部作品,這部長達80多分鐘的大作,對任何樂隊、指揮、合唱隊來說都是巨大挑戰。這部作品創作於1873-74年,是作曲家為紀念已故好友,詩人和小說家亞力山德羅·曼佐尼而寫的。
  • 男高音歌唱家蘇大為演唱威爾第《安魂曲》
    威爾第的《安魂曲》是為紀念他的好友,義大利詩人及小說家亞歷山德羅·曼佐尼而作。
  • 【 欣賞會精萃】威爾第《安魂曲》--那些具有特別意義的宗教音樂第十六期
    安魂曲是彌撒曲的一種,它也是一個大寫的彌撒,所不同的是,安魂曲多了一層追思亡靈的意味,還有對於來世獲救的期盼和渴求。世界著名的安魂曲,它就是對人的靈魂,對那些無端、無辜受害者的亡靈加以詩化和撫慰,這就是安魂啊。莫扎特的安魂曲不用說了,威爾第的安魂曲、勃拉姆斯的安魂曲、弗雷的安魂曲,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最感人的安魂曲。我們下面來欣賞一段威爾第的安魂曲。
  • 彌撒的思憶——中國愛樂樂團演繹威爾第《安魂彌撒》
    女高音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歌唱家,近年來她也多次和穆蒂合作威爾第安魂曲)第一次聽說威爾第《安魂彌撒》(下稱威安魂),大概是18年年初迷上穆蒂的時候。穆蒂作為當今世上的「威爾第一哥」,近年來多次和數個頂流樂團合作演出這支彌撒,並且在2010年和他剛接手不久的親兵芝加哥交響合作的威安魂現場錄音唱片就拿了格萊美大獎。然而等到我第一次完整聽一遍威安魂,卻已經是19年正在備戰高考的春末夏初。
  • 威爾第的《安魂曲》丨一別,便是一生!
  • 「安魂曲」知多少?
    19世紀下半葉,作為歌劇作曲家的威爾第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部《安魂曲》,雖然評論家對這種轉變表現出驚訝與不解,但正如勃拉姆斯所說,威爾第的《安魂曲》使我們聽到了在他的歌劇中缺少的多愁善感與敬畏虔誠。威爾第:安魂曲(選段)原先威爾第對於創作《安魂曲》之類的作品毫無興趣,真正能令威爾第動心的只有歌劇。
  • 威爾第歌劇:《麥克白》
    所選版本:1976年Riccardo Muti指揮,Milnes/Cossotto/Carreras/Raimondi演唱,EMI出品。改編自莎翁名劇的麥克白也是威爾第諸劇中較為有名的一部,而且在蹦擦擦系列裡實屬上乘之作,從音樂和戲劇兩方面來看,個人認為麥克白和弄臣是蹦擦擦最佳。
  • 50首卡拉揚指揮的經典名曲,收藏了慢慢聽
    莫扎特 安魂曲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卡拉揚 管弦樂指揮
  • #湖南首演音樂會版《阿依達》# 朱塞佩·威爾第眾多作品中輝煌的一筆
    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在音樂史上,威爾第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例子。 作為威爾第的經典作品,《阿依達》的音樂同樣也是值得關注的亮點。Verdi的安魂曲,莫扎特安魂曲等作品中擔綱主唱。男高音歌唱家:Leonardo Gramegna(拉達梅斯—埃及軍官)
  • 讓世界大吃一驚——威爾第的《法爾斯塔夫》
    在博伊託和威爾第關係最緊張的那幾年裡,他們互不通信,也避免在公眾場合見面,這種情況直到博伊託的歌劇《梅菲斯託菲勒》1868年首演遭到慘敗才有了轉機,博伊託這才領略到要把口頭說說的理論付諸實踐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這次慘痛的教訓使博伊託消沉了很久,在《梅菲斯託菲勒》再次獲得成功之前,他經常以高裡奧的筆名替別人寫腳本賺錢,同時他也開始反思以前對威爾第的那些筆誅口伐的正確性。
  • 威爾第:奧賽羅
    ▽ 威爾第對莎士比亞戲劇的熱情可謂一生未變,早在他把《麥克白》搬上歌劇舞臺時就播下了火種;晚年時他的另外兩齣傑作《奧賽羅》和《法斯塔夫》也是對這個興趣的延續。當轟動世界的《阿依達》(1871)問世後,威爾第並沒有快馬加鞭,反而暫停了歌劇創作。
  • 《德意志安魂曲》——謝謝您的琴聲帶走我的悲傷,在災難面前幸好還有古典音樂
    在四首著名安魂曲中(莫扎特,威爾第,勃拉姆斯,弗雷),勃拉姆斯35歲時寫就的《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是最真誠、最積極向上的一首。1868年4月10日,勃拉姆斯親自指揮在德國不萊梅大教堂首演,獲得巨大成功。
  • 「從永恆死亡中解救」丨聆聽威爾第《安魂曲》
    安魂曲與慈悲經 行板,4位獨唱與合唱,歌詞第1句是:「主啊,讓他們永久地安息,讓永不熄滅的光芒照耀著他們。」最後審判日 分為9部分:    1.最後審判日,激動的快板。樂隊表現最後審判日的恐怖,預示了《奧賽羅》的暴風雨場面。
  • 中央歌劇院任命指揮家楊洋擔任劇院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
    後隨徐新、吳玲芬教授學習指揮,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著名指揮家俞峰教授。2006年11月,在希臘舉行的迪米特裡·米特羅普洛斯國際指揮大賽中,楊洋以出色的表現和無可爭議的優勢一舉奪得第一名,成為在這項頂級國際大賽中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指揮。作為中國最活躍的指揮家之一,楊洋與國內所有主流樂團及歌劇院均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