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特別放送:電影《莫扎特傳》之《安魂曲》

2021-03-03 世界合唱比賽

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之所以稱為安魂曲,是因為唱詞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開頭,第一句是「主啊,請賜予他們永恆的安息」。安魂曲這個名詞在音樂上接受的人比較多,而教會一般將其翻譯為追思曲。

電影《莫扎特傳》之《安魂曲》
威爾第《安魂曲》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2016索契世界合唱比賽的歌聲還在耳邊縈繞

2018南非世界合唱比賽的戰鼓已經擂響

第十屆世界合唱比賽

南非 . 茨瓦內

2018年7月4-14日

2017「走進世界合唱」系列教育活動

2017年05月06-08日 昆明市

2017年05月12-14日 深圳市

授課專家:亨瑞·勒克(美國)

                        弗內德·勳伯克(瑞典)

詳情請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了解

第二屆卡拉馬塔國際合唱比賽暨音樂節 

希臘.卡拉馬塔

2017年10月11-15日

報名截止日期:5月22日

第四屆亞太合唱比賽

早鳥報名截止日期:2017年2月27日

 官方報名截止日期:2017年4月24日 


諮詢與報名聯繫方式

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德國)

亞洲中國事務部北京代表處 

電話:010-63971775              

傳真:010-63971776 

電子郵箱:zhangxiaoyan@interkultur.com.cn

 

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德國)

亞洲中國事務部廣州代表處 

電話:020-83635878              

傳真:020-81040503 

電子郵箱:hoju@interkultur.com.cn  ^


相關焦點

  • 周日音樂廳之《安魂曲》,莫扎特深沉而嚴肅的一面
    不過在這裡,我得給各位爆一些內幕——之所以修改欄目其實就是因為嗨哥那貨原本就只想安利一部電影,但如果指安利一部就直接換欄目多少有點過於明顯,於是乎他才又寫了幾部,不過實際上他的目的就只是一開始的那部《莫扎特傳》。
  • 莫扎特《安魂曲》--落淚之日
    如果要一位粗通音樂的人說出歷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個倒有九個要答莫扎特《安魂曲》。莫扎特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傳統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詞,非常真摯、動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窮極潦倒之時,在他的音樂中也一直沒有痛苦,而只有純淨的歡樂。這部臨終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種在天國的光芒照耀著他的感覺。
  • 【作品】莫扎特《安魂曲》
    3.從莫扎特已完成的《進堂詠》及《垂憐經》中借用部分文字與音樂,作成《永恆之光》(Lux aetema)。這首《安魂曲》另有貝耶(Beyer)等人的整理完成版本,但應該說,蘇斯梅爾完成本乃是權威本。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之所以稱為安魂曲,是因為唱詞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開頭,第一句是「主啊,請賜予他們永恆的安息」。安魂曲這個名詞在音樂上接受的人比較多,而教會一般將其翻譯為追思曲。
  • 莫扎特《安魂曲》欣賞指南
    莫扎特臨終前創作的《安魂曲》最其代表性。本文通過對莫扎特《安魂曲》的創作背景、過程及曲式結構等要素進行簡要闡述, 對莫扎特《安魂曲》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為欣賞莫扎特安魂曲提供幫助。       紀念莫扎特主題:1、紀念莫扎特丨如何演奏他的鋼琴奏鳴曲?2、莫扎特音樂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 電影《莫扎特傳》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裡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裡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
  •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安魂曲》作於1791年,是莫扎特最後的作品。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對妻子說:「我想為自己寫一首安魂曲。」不想一語成讖,很快應驗。瓦爾塞根伯爵慕名來請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亡妻。面對伯爵的殷切期待,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作品的創作中。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你知道,創作對我來說至少不比休息更累,況且我也不能無事可做。
  • 莫扎特安魂曲 | 以永遠的光輝照耀他們
    《D小調安魂彌撒曲》,KV626,或簡稱《D小調安魂曲》,是莫扎特創作的一部安魂曲,也是他最後的作品之一,寫於1791年。1791年7月,一位匿名人士(後來發現該人是瓦爾塞根伯爵要求莫扎特為他撰寫一套《安魂曲》。當時莫扎特仍在撰寫歌劇《魔笛》,亦剛剛接受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加冕成為波希米亞國王創作正歌劇(即《蒂託的仁慈》,KV621)。
  • 【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詳細分析
    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日管弦樂團莫扎特的最後一部,未完成的不朽傳世之作:安魂曲(KV626)。《震怒之日》。艾伯勒完成了《震怒之日》(Dies irae)與《哀悼》(Lacrimosa)的配器,然後他將莫扎特的原譜交還給了康斯坦採,表示無法完成這個重任,萬般無奈之下康斯坦採只能求助於前面提到過的莫扎特的助手緒斯邁爾,最後就是由他續寫完成了整部《安魂曲》。    但有關《安魂曲》的疑點仍然非常多,歷來爭論的問題大概有這些:《安魂曲》的手稿或者抄本是否在莫扎特死後被盜或被轉移?
  • 【聖樂賞析】莫扎特《Requiem安魂曲》
    ,但省略了光榮頌與信經,增加了《震怒之日》。艾伯勒完成了《震怒之日》(Dies irae)與《哀悼》(Lacrimosa)的配器,然後他將莫扎特的原譜交還給了康斯坦採,表示無法完成這個重任,萬般無奈之下康斯坦採只能求助於前面提到過的莫扎特的助手緒斯邁爾,最後就是由他續寫完成了整部《安魂曲》。 但有關《安魂曲》的疑點仍然非常多,歷來爭論的問題大概有這些:《安魂曲》的手稿或者抄本是否在莫扎特死後被盜或被轉移?
  • 莫扎特《安魂曲》的「發燒」錄音
    四位歌手都是義大利人,歌喉很迷人,特別是男低音伊塔羅?塔約,聲音堅實而清秀,一句「神奇號角響徹四方」威嚴而肅穆,表情生動極了。其實我更喜歡男高音費盧奇奧?塔裡亞維尼,他的如哭訴般的歌唱好像莫扎特的到場,遺憾的是他的聲音也因此而不穩定,許多地方都在顫抖。就我目前所見,布魯諾?
  • 聽莫扎特《安魂曲》一千遍的感受
    《安魂曲》莫扎特《安魂曲》的精神      莫扎特安魂曲是最接近死亡的感覺音樂,一方面因為那是莫扎特臨死前的遺作,並未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那音樂是所描述的最接近人們死亡的時候的感覺的音樂。那是莫扎特自己的安魂曲,莫扎特為了這部偉大的安魂曲,一定在心裡體驗了無數遍死亡時的感覺,以及死後會怎樣的一番場景。毫無疑問,這加速了這位天才作曲家的死亡,尤其會導致心力衰竭。
  • 【音樂家電影】《莫扎特傳》♪
    影片敘述了莫扎特與維也納宮廷樂隊義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利埃裡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莫扎特最終英年早逝,而薩利埃裡則在晚年趨於平庸、泯然眾人。該片曾獲1984年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最佳電影獎。在劇中默裡•亞伯拉罕飾薩利埃利,湯姆•胡爾斯飾莫扎特。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
  • 電影上帝的寵兒《莫扎特傳》在線視頻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裡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裡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
  • 美國電影《莫扎特傳》原版高清
    : 湯姆·休斯克 / F·默裡·亞伯拉罕 / 伊莉莎白·貝裡奇 / 羅伊·多特裡斯 / 傑弗瑞·瓊斯類型: 劇情 / 音樂 / 傳記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義大利語 / 德語上映日期: 1984-09-19片長: 160 分鐘 / 180 分鐘(director's cut)又名: 上帝的寵兒 / 阿瑪迪斯 / 阿瑪多伊斯 / 莫札特傳
  • 今日藍光賞析--電影《莫扎特傳》
    電影於1984年9月上映,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中文名:莫扎特傳外文名:Amadeus劇情簡介: 影片開始於奧地利宮廷樂師薩裡埃利向神父懺悔,音樂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與他不可饒恕的嫉妒和坑害有關。42年前的1782年,薩裡埃利從偏僻小鎮到了維也納,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裡當了宮廷樂師。
  • 一部電影,言盡一個神童的一生——《莫扎特傳》
    莫扎特作為古典時期歐洲音樂史上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之一,在短暫的三十五歲的年華裡,創作了近四十首音樂歌曲,是公認的「音樂神童」而在米洛斯·福爾曼的這部《莫扎特傳》裡,導演卻沒有一味地將莫扎特塑造成一個扁平化的「音樂神童」的形象。而是採用莫扎特的死對頭薩列裡的第三人稱回憶的方式,將莫扎特的情感,生活,和成長講述出來,給觀眾一個鮮活形象的莫扎特本人。
  • 電影《莫扎特傳》觀感:假如莫扎特遇見鍾子期
    電影《莫扎特傳》又是一個版本——薩裡埃利嫉妒莫扎特而害死了他。電影是一種藝術創作,編劇對於莫扎特之死的構想,更具有廣泛的深刻的意義。對於有才華的人,人們持有兩種態度:一是欽佩,一是嫉妒。嫉妒是人類最惡劣的品質之一。
  • 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簡介
    但是作曲家們所寫的安魂曲,通常是選用典禮音樂中的第2.慈悲經(Kyrie),第7聖哉經(Sanctus),第8.羔羊經(Agnus Dei),去掉的榮耀經(Gloria)和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和「永恆光輝」(luxacterna)等。
  •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198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莫扎特傳》就上演了「即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該片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湯姆·休斯克、F·莫裡·亞伯拉罕主演,以倒敘的方式講述音樂家莫扎特的一生。電影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1782年,年僅26歲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其絕世才華立即轟動了整個奧地利宮廷,同時也引起了宮廷首席樂師薩利裡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