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安魂曲 | 以永遠的光輝照耀他們

2021-02-19 古典音樂

Lacrimosa dies illa
Qua resurget ex favilla
Judicandus homo reus.
Huic ergo paree,Deus,
Pie Jesu Domine,
Dona eis requiem.

《D小調安魂彌撒曲》,KV626,或簡稱《D小調安魂曲》,是莫扎特創作的一部安魂曲,也是他最後的作品之一,寫於1791年。

1791年7月,一位匿名人士(後來發現該人是瓦爾塞根伯爵要求莫扎特為他撰寫一套《安魂曲》。當時莫扎特仍在撰寫歌劇《魔笛》,亦剛剛接受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加冕成為波希米亞國王創作正歌劇(即《蒂託的仁慈》,KV621)。如是,在八、九月,莫扎特專注在這兩齣歌劇中;直至十月,才繼續完成《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和開始為《安魂曲》及另一首清唱劇起稿。11月20日,莫扎特病倒了,但他仍在床上休養及盡力作曲,一直至12月5日離世為止。

由於莫扎特已先從瓦爾塞根伯爵領取了一半的創作報酬,她的遺孀康絲坦茲急於找人完成以領取餘下的酬金。最先康絲坦茲先找了莫扎特的好友艾伯拿,但只完成部分繼抒詠便放棄了。後來康絲坦茲找到曾協助莫扎特抄譜的蘇斯邁爾。蘇斯邁爾根據艾伯拿的一些資料,再加上自己的創作,最後趕及在莫扎特逝世100日前完成,還偽冒了莫扎特的籤名(很明顯,是為了讓瓦爾塞根伯爵覺得全曲的確是由莫扎特獨力完成,好讓康絲坦茲能向他領取餘下的報酬)。

除了蘇斯邁爾的版本外,曾跟隨米歇爾·海頓的作曲家奈金於1819年亦曾單獨完成補遺,可是蘇斯邁爾版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奈金版。

關於莫扎特與《安魂曲》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就有很多不同的流傳和猜測。尤其當1984年電影《莫扎特傳》公映後,更引來不少的聯想;然而電影的內容就和大多的流傳一樣,真實性是存疑的。

▲ 科林·戴維斯爵士/森柏歌劇院/2004

進堂詠

Introitus: Requiem aeternam(合唱+女高音獨唱)

主!請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息,

並以永遠的光輝照耀他們。

天主!錫安的人要歌頌你;

他們要在耶路撒冷向主還願。

請垂聽我禱告!

一切生靈都要來歸於主。

主!請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息,

並以永遠的光輝照耀他們。

1、末日經:Dies irae(合唱)

大衛和眾先知作證;

塵寰將在烈火中熔化,

那日子才是天主震怒之日,

審判者未來駕臨時,

一切都要詳加盤問,嚴格清算,

我將如何戰慄!

2、神奇號聲:Tuba mirum(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獨唱)

號角響徹四方,

墓穴中的已死眾生,

都將被逼走向主的臺前。

受造的都要復活。

答覆主的審訊,

死亡和萬象都要驚惶失措。

展開記錄功過的簿冊,

罪無巨細,無一或遺,

舉世人類都將據此裁判。

當審判者坐定後,

一切隱秘都將暴露,

無一罪行可逃遣罰。

可憐的我,那時將說什麼呢?

義人不能安心自保,

我還向誰去求庇護?

3、赫赫君王:Rex tremendae majestatis(合唱)

威嚴赫赫的君主,

你救了你所預簡的,

完全出於你白白的恩賜!

仁慈的源泉,請你救我。

4、求你垂憐:Recordare, Jesu pie(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獨唱)

慈悲的耶穌,請你懷念,

你曾為我降來人間,

到了那天,勿殄滅我。

你為覓我,受盡辛勞;

又為救我,被釘死於十字架上。

但願這些苦難,並不付諸東流。

報應的審判者是公正的,

願在清算的期限前,

恩賜寬恕我的罪愆。

我如囚犯,聲聲長嘆,

因我有罪,滿面羞慚;

天主!懇求你,饒恕我吧!

你曾赦免了抹大拉的瑪利亞,

你又憐恤了右盜,

求你也給我一線希望。

我的禱告固不足取;

但你是慈善的,請你包涵,

勿使我墮入永火。

請你使我側身綿羊群內,

使我能脫離山羊,

請將我列於你右翼之中。

5、受判之徒:Confutatis maledictis(合唱)

你使該受指責的人羞慚無地,

又將他們投入烈火,

請你招我,與應受祝福的人為伍。

我五體投地向你哀求,

我痛心懊悔,心如死灰。

求你照顧我的生死關頭。

6、流淚之日:Lacrimosa dies illa(合唱)

這是可痛哭的日子,

死人要從塵埃中復活,

罪人要被判處。

然而天主啊!求你予以寬赦。

主!仁慈耶穌!

求你賜他們以安息。阿門。

1、聖主耶穌:Domine Jesu Christe(合唱+四部獨唱)

主耶穌基督,光榮之王!

求主從冥府的刑罰和深淵中

救出全部已故信友的靈魂;

求你救他們脫離獅口;

別讓地獄吞噬了他們,

別讓他們墮入幽冥。

願主掌旗天使聖彌額爾把他們都領到聖善光明之域,

因為這是主從前許過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

2、犧牲祈禱:Versus: Hostias et preces(合唱)

主!請接納我們為讚美主而向主獻上的犧牲和禱告,

為使今天我們所紀念的靈魂,

從死亡而超升入生命的境界,

因為這是主從前許過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

聖哉經

Sanctus:Dominus Deus Sabaoth(合唱) 

聖哉、聖哉、聖哉,上主,萬有的天主。

你的光榮充滿天地,

讚美歸於至高者。

領主曲

Communio: Lux aeterna(女高音獨唱+合唱)

主!願永遠的光輝照耀他們,

使他們永遠與主的聖人為伍,

因為主是慈悲的。

主!請賜給他們以永遠的安息,

願永恆的恩光照耀他們。

配器

木管樂器:2巴塞管(現代較常以單簧管代替)、2巴松管

銅管樂器:2小號、3長號(與合唱女低音、男高音及男低音齊奏)

敲擊樂器:定音鼓

鍵盤樂器:管風琴

弦樂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聲樂:4獨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部混聲合唱

1958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曾展出過《安魂曲》的手稿,事後卻被發現當中「犧牲祈禱」的一頁被撕去。而撕去的部分有由莫扎特所寫的「Quam olim d: C:」(重複前一樂章「聖主耶穌」中的「曾對亞伯拉罕應許過」的一段),直至現在,仍無法得知為何會發生這件事,亦尚未尋回這一部分。)

▲ 卡爾·伯姆/維也納交響樂團

相關焦點

  • 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簡介
    莫扎特的《安魂曲》莫扎特的這部《安魂曲》創作於1791年,是莫扎特最後的作品。是人們常知的四大安魂曲(莫扎特《安魂曲》、威爾第《安魂曲》,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福瑞《安魂曲》)中,人們最熟悉的作品之一。
  • 莫扎特《安魂曲》丨完全歌詞欣賞指南
    《安魂曲》欣賞指南      奧地利偉大的音樂天才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作曲家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然而也許是上天嫉妒這位曠世不配的藝術天才吧,莫扎特終究沒能完成這部宏偉的音樂作品而散手人間……(後來莫扎特的學生根據他生前的旨意完成了這部《安魂曲》)     莫扎特的《安魂曲》無疑是同類音樂題材中最成功的、也是最登峰造極的作品。(關於這一點應該沒有疑義)它與其它《安魂曲》相比,不但保持了濃鬱、正宗的宗教氣息,更增添了一份純美——莫扎特式的美感。
  • 莫扎特在安魂曲裡究竟說了什麼
    如果要一位粗通音樂的人說出歷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有八九要答莫扎特《安魂曲》,電影《莫扎特傳》中的結尾就有莫扎特安魂曲寫到一半便去世的場景。今天我們就跟著螺老師稍微聆聽一下這首著名的安魂曲!請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息),然後每個聲部分別對這一句不同的部分重複,最後統一到「eis, Domine」齊唱下一句: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並以永遠的光輝照耀他們)重複: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luceat!
  • 莫扎特《安魂曲》--落淚之日
    如果要一位粗通音樂的人說出歷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個倒有九個要答莫扎特《安魂曲》。莫扎特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傳統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詞,非常真摯、動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窮極潦倒之時,在他的音樂中也一直沒有痛苦,而只有純淨的歡樂。這部臨終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種在天國的光芒照耀著他的感覺。
  •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安魂曲》作於1791年,是莫扎特最後的作品。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對妻子說:「我想為自己寫一首安魂曲。」不想一語成讖,很快應驗。瓦爾塞根伯爵慕名來請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亡妻。面對伯爵的殷切期待,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作品的創作中。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你知道,創作對我來說至少不比休息更累,況且我也不能無事可做。
  • 【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較
    安魂作品歷史上不少,據說有五大安魂曲和四大安魂曲的說法,五大安魂曲包括莫扎特、柏遼茲、凱魯比尼,弗雷、威爾第這五位作曲家,四大安魂曲包括莫扎特、威爾第、弗雷、勃拉姆斯。其實安魂也是一種彌撒,正是requiem mass。帕萊斯特裡納、維多利亞也寫過這種安魂-彌撒作品。
  • 【作品】莫扎特《安魂曲》
    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之所以稱為安魂曲,是因為唱詞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開頭,第一句是「主啊,請賜予他們永恆的安息」。安魂曲這個名詞在音樂上接受的人比較多,而教會一般將其翻譯為追思曲。
  • 【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詳細分析
    8 Lacrimosa(落淚之日)---莫扎特寫了八小節,永遠停下了他的筆,成為了他自己真正的安魂彌撒曲。艾伯勒完成管弦樂配器。隨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9 Offertorium(奉獻經):Domine Deus(主耶穌)——莫扎特寫了聲樂部分。由隨斯邁爾寫完剩餘的。10 Hostias(犧牲)——莫扎特寫了聲樂部分。由隨斯邁爾寫完剩餘的。
  • 【聖樂賞析】莫扎特《Requiem安魂曲》
    之所以稱為安魂曲,是因為唱詞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開頭(第一句是「主啊,請賜予他們永恆的安息」),安魂曲這個名詞在音樂上接受的人比較多,而教會一般將其翻譯為追思曲。 早期,象拉索、帕萊斯特裡納、維多利亞等都寫過安魂曲,比如,帕萊斯特裡亞在1591年創作的《死者彌撒》(Missa pro Defunctis),其實就是安魂曲。
  • 莫扎特《安魂曲》欣賞指南
    《安魂曲》K.626淺議莫扎特的《安魂曲》    導讀:《安魂曲》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莫扎特臨終前創作的《安魂曲》最其代表性。本文通過對莫扎特《安魂曲》的創作背景、過程及曲式結構等要素進行簡要闡述, 對莫扎特《安魂曲》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為欣賞莫扎特安魂曲提供幫助。       紀念莫扎特主題:1、紀念莫扎特丨如何演奏他的鋼琴奏鳴曲?2、莫扎特音樂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 世界歷史: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安魂曲的創作過程
    從這些玩樂中,莫扎特也撥出時間到巴登(離維也納11英裡)看望他的妻子,她在7月26日生下了沃爾夫岡·莫扎特二世。同時,在那個月中,一位陌生人來訪,願出10杜卡特要求莫扎特為他寫作一首《安魂曲》,但需要秘密地完成,不要讓公眾知道是他的創作。於是莫扎特從寫作快樂的《魔笛》,轉而寫作以死亡為主題的《安魂曲》。
  • 聽莫扎特《安魂曲》一千遍的感受
    《安魂曲》莫扎特《安魂曲》的精神      莫扎特安魂曲是最接近死亡的感覺音樂,一方面因為那是莫扎特臨死前的遺作,並未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那音樂是所描述的最接近人們死亡的時候的感覺的音樂。那是莫扎特自己的安魂曲,莫扎特為了這部偉大的安魂曲,一定在心裡體驗了無數遍死亡時的感覺,以及死後會怎樣的一番場景。毫無疑問,這加速了這位天才作曲家的死亡,尤其會導致心力衰竭。
  • 莫扎特《安魂曲》的「發燒」錄音
    我記得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唱片店裡見過許多第一種意義的《安魂曲》錄音,比如維克多?德?薩巴塔指揮義大利廣播交響樂團1939年的演出。在德?薩巴塔的年代,《安魂曲》是少有參考樣本的,儘管今天我們知道在 他之前已經有弗裡茨?布希和布魯諾?瓦爾特的演出記錄下來,但我還是認為德?薩巴塔的演出具有鮮明的獨創性和原生性,他的速度中庸而均衡,基本上迴避了作品的戲劇性傾向。
  • 【歐美經典音樂】莫扎特《安魂曲》
    有關莫扎特的死因和他的《安魂曲》有許多傳說。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
  • 聽莫扎特《安魂曲》一千遍的感受 | Classical Weekends
    莫扎特《安魂曲》的精神      莫扎特安魂曲是最接近死亡的感覺音樂,一方面因為那是莫扎特臨死前的遺作,並未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那音樂是所描述的最接近人們死亡的時候的感覺的音樂
  • 周日音樂廳之《安魂曲》,莫扎特深沉而嚴肅的一面
    但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再怎麼說《莫扎特傳》也是一部有關於音樂的電影,所以實際上我們也有必要稍微來說一下電影之中有關於音樂的部分。那麼,咱們今天就來稍微說一下莫扎特的《安魂曲》好了。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在電影之中讓莫扎特創作安魂曲並最終間接導致莫扎特死亡的神秘人是電影中的主角安東尼奧
  • 「安魂曲」知多少?
    現在來談談緒斯邁爾這個人,他是莫扎特的助手、親密的朋友、學生(他比莫扎特小10歲),他們的關係很好,雖然莫扎特對緒斯邁爾的才智表示過些許惱火與無奈。可以說沒有人比緒斯邁爾更加了解莫扎特的風格與作曲方法,但在他創作的一些歌劇與清唱劇作品裡這種傳承卻無法看到,事實上緒斯邁爾最好的繼承莫扎特風格的作品就是這部續寫的《安魂曲》。
  • 清明節特別放送:電影《莫扎特傳》之《安魂曲》
    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
  • 設計師必看的20部影片之《莫扎特傳》:剎那的光輝便是永恆
    莫扎特的妻子康絲坦絲受不了貧窮的折磨帶著莫扎特的手稿去見薩裡埃利求他為莫扎特謀一個皇家音樂教師的職位莫扎特臥病在床,薩裡埃利要他寫《安魂曲》薩裡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禮上由他演奏死者創作的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