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護航「嫦娥奔月」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屬所韓恩厚研究員。中科院瀋陽分院 供圖

中新網瀋陽12月24日電 (沈殿成)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隨之啟動。

人們熟知的神舟、天宮、嫦娥等所有太空飛行器都需要考慮使用材料的耐腐蝕問題。航天材料的腐蝕因素較為複雜,包括地面存放環境中的大氣腐蝕、近地軌道附近原子氧的侵蝕、宇宙射線對塗層材料的破壞,以及太空中交變溫度的影響等。應用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的鎂合金天線接收器外殼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上的鎂質慣組支架的腐蝕防控核心技術,均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科研團隊研製而成,滿足航天裝備地面環境及空間環境的複雜綜合要求。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屬所韓恩厚研究員帶領的這支科研團隊攻克了傳統鎂合金防護塗層無法同時滿足防腐和導電的難題,研製出鎂合金表面防腐導電功能一體化塗層,應用於2010年「嫦娥三號」,並致力於技術的不斷改進,十年磨一劍,為我國的探月工程保駕護航。

厚積薄發 利刃出鞘

鎂合金因為其比重極輕和資源豐富,被視為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材料。減重對太空飛行器至關重要,甚至以克計算。為了實現減重,在太空飛行器上大量使用輕合金,鎂合金成為減重常用材料,但它本身極易被腐蝕,這一直是影響其規模應用的關鍵技術瓶頸。

2010年4月,團隊初次接觸「嫦娥三號」項目。當時團隊已經具有一定鎂合金導電塗層相關工藝的技術儲備。韓恩厚研究員的學生宋影偉(現任中科院金屬所鎂合金防護組組長),在讀博士期間主要針對AZ91鎂合金化學鍍及納米化學複合鍍進行了歷時3年的研究,在韓恩厚研究員的悉心指導及宋影偉夜以繼日的摸索嘗試下,最終在小面積實驗試片上製備出均勻、緻密且與鎂基體結合緊密的導電鍍層。該鍍層在耐磨性及耐蝕性方面遠超傳統Ni-P鍍層。但當時的工藝仍處於實驗室階段,處理的樣品尺寸較小,形狀構造簡單,且受限於航天鎂合金的應用起步較晚,尚未有對大尺寸,複雜結構鎂合金產品的生產經驗。韓恩厚研究員、單大勇研究員與航天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正式開啟了該技術的航天應用之旅。

「在讀碩士時,我就和腐蝕防控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在這個領域已經有30多年積澱。」韓恩厚表示,自己的科研生涯基本都與腐蝕科學與工程相關,也希望能夠通過腐蝕防控技術服務於國家重大工程實施。

精雕細琢 打破瓶頸

早在「神舟五號」發射測試階段,韓恩厚研究員與單大勇研究員就曾了解到鎂合金在航天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即鎂合金基體在大氣環境中表面會迅速形成一層自然氧化膜,但這層膜缺陷多,不緻密,無法起到防護作用。如果採用化學轉化膜或微弧氧化這些常用的防腐技術對鎂合金進行表面處理,由於這類膜層是絕緣的,無法滿足導電性的要求。如何實現鎂合金表面導電,且具備優異的電磁屏蔽效果是一大問題。採用導電的金屬鍍層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但實際應用中還需要綜合考慮工程材料複雜的結構,鍍層的結合力,以及金屬鍍層防腐存在的電偶腐蝕風險。由於鎂合金化學活性高,常用的金屬鍍層為鎳、銅、鉻等,一方面鎂與這些金屬鍍層的物理性質差異大,導致鍍層的結合力差;另一方面,這些金屬鍍層都是陰極性鍍層,一旦鍍層局部存在微小的缺陷,在腐蝕介質的作用下,將導致嚴重的電偶腐蝕,鎂基材將很快失效,比沒有鍍層的情況的腐蝕速率高很多。尤其實際部件結構複雜,邊角、凹槽、孔隙等都是極易產生缺陷的位置,如處理不當,將造成部件的加速失效,因此鎂合金表面鍍覆金屬鍍層有很大的腐蝕風險,要求鍍層結合力好、且沒有缺陷,對於科研人員而言也是極大的挑戰。

針對以上問題,韓恩厚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攻堅克難,終於在基礎研究基礎上,通過不斷的實踐嘗試和生產工藝優化找到了解決方法,決定採用化學鍍鎳的表面處理技術。通過恰當的預處理方法使得鍍層在鎂合金基體上起到「釘扎」效應,解決了鍍層結合力差的難題。同時採用多層鍍的方法,如果底層鍍層中存在缺陷,接下來的鍍層可以把先前的缺陷覆蓋上,這樣避免貫穿缺陷的存在,最終在鎂合金表面沉積一層具有良好結合力、耐蝕、導電性的金屬鍍層。

從試驗室的製備工藝向實際生產的轉變過程中,還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生產過程中,鎂基體面積增大會加快成膜反應速率,不僅對鍍層結合性能造成影響,同時也會降低鍍液的穩定性。如何在大面積、複雜工件表面均勻沉積金屬鍍層也是一大難點。在腐蝕領域深耕多年的韓恩厚研究員很快發現需要對鍍液的特性進行系統研究。通過建立鍍液使用控制規範,不但提高了鍍液的利用率,且能保持鍍層質量的穩定性,最終實現了滿足任務需求的導電性鍍層,且能提供更優異的電磁屏蔽效果,已在嫦娥系列數百個鎂合金部件上實現應用。韓恩厚研究員榮獲「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者」。除了導電鍍層外,韓恩厚研究員團隊針對耐蝕性要求更高的領域,發展了鎂合金自封孔型微弧氧化技術,耐蝕性比傳統技術提高4-5倍,可同時滿足地面儲存耐腐蝕、在太空使用時抗高低溫、強輻射等綜合性能要求,已成功在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鎂質慣組支架上使用。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也證明了以上防護塗層技術的安全可靠性和先進性。

環境變更 技術革新

與嫦娥系列前三次發射不同,「嫦娥五號」的任務更重、規模更大、難度更高、要解決的科學難題更多。在「嫦娥五號」之前,我國的探月探測器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但是基於發射效率、安全性及運輸便利性考慮,「嫦娥五號」的發射場地在海南文昌,這一環境的變更,為鎂合金表面塗層又帶來了新的挑戰。文昌航天發射基地處於熱帶海洋性氣候帶,具有「高溫、高溼、高鹽」的特點,這種苛刻的環境將加速材料的腐蝕失效進程。據悉,所有文昌發射的航天部件需要經歷長達五到七天的海上運輸,且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時間後才能正式發射,較長的儲存期間將對航天材料的耐腐蝕性能帶來極大的考驗。環境的變化催生了技術的變革,韓恩厚研究員團隊從鍍液組分、預處理狀態、化學鍍工藝步驟及後處理參數等工序進行大量系統的嘗試及優化,並對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細節處理進行針對性改進,最終研製出了滿足新環境的鎂合金防腐導電性鍍層。

 護航奔月 未來可期

從「嫦娥三號」到「嫦娥五號」,韓恩厚研究員團隊的這項技術在探月工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該團隊的其他技術也在「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中有所應用,為「嫦娥奔月」保駕護航。而就鎂合金導電性鍍層而言,因其具有極好的電磁屏蔽性及防腐效果,還可以應用在更多太空飛行器的集成電路板外殼、天線接收器外殼的功能性表面處理上。但對於需要更長時間在海洋環境使用的鎂合金部件,現階段的鎂合金導電鍍層防腐效果仍有較高提升空間,使其適用於更廣闊的應用領域,鎂合金表面防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十年時間,韓恩厚研究員團隊在一層薄薄的塗層上面嘔心瀝血,用心鑽研,為我國探月事業發展提供了保障。韓恩厚研究員團隊同許許多多的中國科學家一樣,堅守在自己的科研領域不斷探索,披荊斬棘,不斷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四子王交警|嫦娥五號奔月肩負重任,四子王旗交警全力護航
    四子王交警|嫦娥五號奔月肩負重任,四子王旗交警全力護航 2020-12-18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五號再圓「嫦娥奔月」夢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球有種種幻想和猜測。屈原的《天問》表達了詩人對日月星辰的探索精神,西漢時期的「嫦娥奔月」畫像石,更是寄託了人們的「登月夢」。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嫦娥奔月簡史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就來講一講嫦娥奔月史。
  • 傳說:嫦娥奔月 - 河北新聞網
    在我國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動人也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 嫦娥有四千多歲了一般地,人們以為是西漢宗室淮南王劉安主持編寫的《淮南子》最早記錄了嫦娥的故事。南北朝時期的謝莊在《月賦》裡說:「《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常娥竊而奔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裡的這句話。很顯然,公認的說法是嫦娥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對《淮南子·覽冥訓》上所說的「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句,東漢時期高誘作的註解云:「姮娥,羿妻。
  • 視頻|中秋節動畫短片嫦娥奔月英文版
    中秋節,送給孩子們一個動畫短片《嫦娥奔月》,幫助孩子們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讓孩子更加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 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 嫦娥五號動力系統團隊:77臺發動機護航「嫦五」返鄉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 用於嫦娥五號著陸與返回的三套推進分系統,由77臺大小不同、性能各異的軌姿控發動機組成。面對研製過程中的重重難題,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團隊夙興夜寐,攻堅克難,十年磨一劍。 推進分系統研製初期,所有產品已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研製總結,探測器工程總體希望推進分系統為整器減重再作貢獻。為了實現探月三期工程「回」的目標,減重要求極為嚴苛。在充分評估了著陸過程中液體晃動的風險後,作出了著陸器用4臺表面張力貯箱替代4臺金屬膜片貯箱方案的更改。
  • 「嫦娥五號」啟程奔月挖土,任務背後的「嫦娥女神」有誰?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避開颱風天,氣象女將為嫦娥奔月尋天窗氣象系統作為發射場的五大系統之一,提供數據採集、危險天氣監測預警、高空風和空中電場探測等諸多服務保障。
  • 神話傳說: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
    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學生李清文 編輯關於考研考試題目,「嫦娥奔月」二、參考答題要點:1、文:中國古代漢族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在吃下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的事情。關於嫦娥的神話傳說,《淮南子》一書記載甚詳。
  • 曹軒賓音樂即命:十年磨一劍
    曹軒賓,華語樂壇著名音樂唱作人,他是近幾年少有的獲得有公眾普遍認知的音樂唱作人。2013年底推出的專輯《參宿七》可以說是曹軒賓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專輯,專輯一經推出,主打歌《你不在北京》《還記得嗎》便囊括了各大音樂排行榜的冠軍,整個專輯風格多元,《耀出色》的舞曲和《魂不吝》的R&B風格打破了大眾對於他情歌王子的認知,看到他音樂的另一面,所以這張專輯算是他十年磨一劍用心製作的作品。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點擊播放 GIF 2.4M01嫦娥奔月,繼往開來2007年10月24日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踏上奔月之旅。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 留學為你來 | 崑山杜克大學 「十年磨一劍」
    留學為你來 | 崑山杜克大學 「十年磨一劍」 2020-12-27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冼杞然:竇驍人帥英文好 新作十年磨一劍
    電影《終極勝利》將於7月1日(本周五)全國公映,導演冼杞然十年磨一劍,只為一曲英雄讚歌。作為奧斯卡經典影片《烈火戰車》的後續之作,香港著名導演冼杞然十年磨一劍,只為一曲英雄讚歌。這份老一輩電影人的責任與擔當,這份時代情懷與底線堅守,讓許多圈內人欽佩敬仰。  談創作:十年磨一劍 不忘初心  當年因《西楚霸王》而聲名鵲起的導演冼杞然,談起《終極勝利》這部電影的創作仍然歷久彌新。
  • 「國」字號《嫦娥奔月》, 遵義大劇院即將上演
    中國遠古創世神話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許多流傳至今的故事透示出中華先民們篳路藍縷、不避艱辛的開拓精神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另外一個版本的《嫦娥奔月》2017年它曾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起了不少人的觀看熱情原始神話裡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並沒有因果聯繫而這臺木偶劇中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熔鑄為統一的情節加工成連貫完整的封閉式結構為我們呈現了一臺創新大戲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昨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嫦娥四號是月球探測器,而它名字的由來,自然來自中國古老神話嫦娥奔月,而新時代的科技,又為中華古老文化賦予了新的意義。但是,你知道嗎?
  • 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說:「羿酒喝的太多了,不小心感染風寒,自己去城外採藥。」守將騙過去了,嫦娥一出關,顧不得東南西北,只是拚命跑。羿一覺睡到後半夜,口渴醒過來,叫嫦娥倒茶水,叫了一會兒,沒聽到嫦娥答應。羿看嫦娥沒有來,想起自己飲酒時說的話,起了疑心,往身上一摸,壞了,九粒仙丹一粒也不見,趕緊叫:「來人!來人呀!夫人到哪裡去了?」家將稟報:「夫人前半夜出了房門。」
  • 中國嫦娥「奔月」,崔娃「暴露」了
    12月5日發布的《每日秀》(Daily Show)中,崔娃照例為觀眾分享每周新聞,而在談到近期廣受全球關注的嫦娥五號「奔月」的新聞時,他開始「夾帶私貨」,陰陽怪氣抹黑中國「隱瞞疫情」,稱「這會給外星人帶去新冠病毒」。有中國網友看完視頻評價說:「這『酸味』已經越過了太平洋。」
  • 十年磨一劍—《李安傳》有感
    十年磨一劍,回首李安的這十年電影路,他試圖走入一個自造的夢境,似睡似醒,支離破碎,但又似乎自有理路。讀完李安傳,我有很多感觸,李安導演十年追夢,人到中年才事業有成,過程的艱辛不必多言,他所承受的壓力不言而喻,被嘲諷、被冷落、被放棄都沒有打垮他的精神,十年磨一劍,當利刃出鞘,霎時光芒萬丈!
  • 中秋佳節,細說梅蘭芳《嫦娥奔月》,一部經典戲劇的誕生和淵源
    我認為要首推梅蘭芳先生的經典劇目《嫦娥奔月》。中秋佳節裡的嫦娥,就像七月初七裡的侄女一樣,絕對是主角中的主角。然而很遺憾,經過時代變遷,梅蘭芳先生的《嫦娥奔月》已經失傳了。在各種介紹裡,它的後面都帶著一個括號,標明是梅蘭芳的失傳劇。不過遺憾歸遺憾,在這個中秋佳節,我們就是要繼承傳統和發揚美好的,我經過一番查考,馬上用文字來給大家呈現一下,這部經典劇目的誕生和淵源。
  • 藍軍 誰願意十年磨一劍?
    看看民進黨的經驗,不但給年輕人參選、失敗的機會,配合不服輸的鬥志,持續蹲點,十年磨一劍例子比比皆是;靠著這股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的「鬥魂」,逐步「綠化」民進黨所謂的「民主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