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鬼如霧: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代價慘重,是否值得

2021-02-26 臥龍吟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情節迂迴曲折,令人拍手稱快。但是七擒七縱孟背後的代價卻是令無數將士伏屍千裡、血流成河。

昭烈皇帝劉備死前,將三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靈柩前立太子劉禪為皇帝。曹魏認為劉備已死,諸葛亮獨木難支。趁蜀漢虛弱的機會,司馬懿獻良策給曹丕,認為趁蜀漢先主亡故,新主繼立之時,應該要聯合遼東鮮卑、南蠻孟獲、東吳孫權、降將孟達,最後派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五路夾擊劉氏蜀漢。

不得不說,若論權謀,司馬懿當是三國中響噹噹的人物,這兵分五路之策,在蜀漢的四面形成完美的包圍圈。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計謀堪比神人,所以儘管司馬懿兵分五路之策縝密無失,對諸葛亮來說只是雕蟲小技。

當曹魏準備五路夾擊蜀漢政權的消息傳來時,諸葛亮正在家中的小池塘中悠然垂釣,閉門不出,得知消息的後主劉禪已經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但是諸葛亮兀自悠閒。急的後主劉禪親自登門請諸葛亮趕緊想出應對之策。其實諸葛亮早在垂釣之時,凝神靜思想出了破解之法。

 

他令猛將馬超退遼東鮮卑軍,派魏延退南蠻王孟獲,借反將孟達和蜀將李嚴交好的關係悄悄放水,再和東吳孫權結盟,借孫權之力退魏兵。

建興三年,正當蜀中歌舞生平,百姓安居樂業之時,益州傳來急報:蠻將孟獲舉兵十萬犯境。

諸葛亮率大將趙雲、魏延以及川兵五十萬南下退敵。

戰事開始後,在南蠻呼風喚雨的蠻王孟獲就像諸葛亮掌心的螞蟻,任其擺布。孟獲此人屢次被俘,但是心高氣傲卻不肯服,第一次被諸葛亮設計捉住後,諸葛亮看他不服,便好酒好菜招待後放他回去。孟獲的部下都以為孟獲被蜀將俘獲定是兇多吉少,一個個皆臊眉耷眼,精神不振。這時見到孟獲忽然回來,一個個驚喜不已,問他是如何回來的,孟獲便稱自己趁夜色黑沉,殺掉數十個監視自己的蜀兵一路狂奔而來。

而後,諸葛亮又使反間計使孟獲身邊親兵將士反叛,於是孟獲被自己人送進了蜀軍的營帳,這又如何能使心高氣傲的孟獲服氣,諸葛亮見狀依然放孟獲回去。

      孟獲覺得靠自己是萬萬不可能敵得過諸葛亮,於是先後借朵思大王以及烏戈國的之力退敵。南方地勢兇險,讓人束手無策的,密林、瘴氣、毒蛇猛獸數不勝數。其中還有毒泉四眼,這是南方天然的退敵自保屏障,朵思大王料定蜀軍必定會死於這四眼毒泉。所以當蜀國大軍在山神指點之下來到出現在眼前時,眾人皆魂飛魄散,認為是神兵駕臨。

孟獲此次被俘後,認為諸葛亮的軍隊之所以能夠跨天險,來到此處只是僥倖,仍是不服。於是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回去。之後孟獲得人指點,求助七百裡外的烏戈國,烏戈國國王此人相傳極為可怖,從不吃五穀,只吃毒蛇猛獸的肉,身上長滿了鱗片,刀劍都穿不透,戰鬥力極強。且烏戈國國王有一支藤甲軍,這支軍隊將士全都身披藤甲,這藤甲乃是用油一次次浸泡,堅不可摧,刀劍不入。

       諸葛亮定下計謀,先讓魏延領軍詐敗,命令魏延要連輸十五陣,一路誘藤甲軍入盤蛇谷。等藤甲軍一路連勝進入山谷後,用藤甲軍身著的藤甲油性極大的原理,在山谷上方布置油車和巨石,準備火攻,等藤甲軍一到,便流火、巨石齊下。藤甲軍不著防備,紛紛被火燒成焦炭,四肢扭曲、或是被巨石砸的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一時間,谷內嚎哭連天,猶如一片修羅場。藤甲軍三萬人慘死於盤蛇谷。

諸葛亮見狀掩面哭嘆: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這次孟獲被俘,終於心服口服,無可辯駁。

在這一回中,諸葛亮為使孟獲心服口服,七次放虎歸山。但前六次皆是用計巧勝,沒有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唯獨第七次,先是令魏延詐敗十五陣,計謀雖好,卻令眾多蜀兵被藤甲軍殺死於密林中,成了冤鬼;而後又使計使叄萬藤甲軍慘死於盤蛇谷。

       戰後,諸葛亮擒獲孟獲,孟獲早已黔驢技窮,只能垂淚匍匐跪於帳下。諸葛亮封孟獲永為南地之主,盡數歸還蜀兵侵佔南蠻的土地,準備整裝班師回朝。

諸葛亮班師回朝時,路經瀘水,但見瀘水之上,冤鬼哀嚎如霧,竟不能過,這些鬼魂正是諸葛亮命魏延詐敗時,慘死異鄉的蜀兵將士,以及烏戈國叄萬藤甲軍。諸葛亮自知這場戰事傷亡慘重,有人說,這些冤魂必須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祀才能消散。但是經過這一戰,造了不少殺孽的諸葛亮不想再造殺孽,於是令宰殺牛羊,和以麵粉塑成人頭模樣,在水邊祭祀。諸葛亮念完祭詞後,放聲痛哭,水邊冤魂也隨風而散。

諸葛亮神機妙算,對蜀漢政權鞠躬盡瘁,其心可嘉。但只是為使孟獲心服,引兵詐敗。使數萬人無辜喪命。究竟是值與不值?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劉備去世後,蜀國丞相諸葛亮準備北伐中原。當時蜀國南部,就是雲南貴州交界處,少數民族的大酋長孟獲發動叛亂,諸葛亮決定親自領兵平息叛亂,先解決這後顧之憂。有人建議,派一員大將南下足以消滅孟獲,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諸葛亮考慮得更長遠,他要對孟獲恩威並施,以收服人心。
  • 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蠻王孟獲,原來是漢人?
    對於三國迷而言,「七擒七縱」是令人回味無窮的章節。然而這個故事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僅用了九個字一筆帶過。
  • 諸葛亮南徵七擒七縱到底是真是假?孟獲:原諒哥,哥只是個傳說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七擒七縱、收服孟獲的故事。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承千年,一直為人民津津樂道。諸葛亮的瀟灑和運籌帷幄、馬謖的收心之計、孟獲的憨厚和勇猛……一部平定南中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和藝術文化,一般關於諸葛亮的戲曲中,必有七擒七縱的橋段,如京劇裡就有《七擒孟獲》的唱段。但是重翻史冊,對於七擒七縱的真實性,筆者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千古之謎
    我叫孟獲,來自家家以蠱毒為生的南疆。我自小偷吃各種蠱毒,於是少年時候,我就虎背熊腰,力大無窮,打遍部落幼兒園無敵手。
  • 「七擒孟獲」是諸葛亮太精明,還是孟獲太傻;
    有人說,諸葛亮終其一生都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方。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清代趙藩在武侯祠前撰聯說: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這說明了諸葛亮是個善長「攻心」的高手,歷史上著名的「七擒孟獲」的故事就充分展示了諸葛亮依靠「攻心」術來維護民族關係的高超智慧。
  • 成語 七擒七縱 詳解
    你便要一衝一撞,登時間早將你七擒七縱。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麼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裡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
  • 愛讀書|《三國演義》59.諸葛亮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又稱南中平定戰,是建興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動平定南中的戰爭。當時朱褒、雍闓、高定等人叛變,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最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諸葛亮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 諸葛亮七擒孟獲,哪個詳寫,哪個略寫?
    總之這一回前面講的是諸葛亮平定雍闓等人造反,寫了一回的一半還多,後面講孟獲。先是諸葛亮擊敗三洞蠻兵,無非是攻打,使埋伏,殺了一個洞主金環三結元帥(這像是人名嗎?不過三國演義就這麼寫的),捉了兩個(董荼那、阿會喃),然後釋放了這兩個。注意,從這個時候起,諸葛亮就採取懷柔政策了,可不是從孟獲才開始。然後諸葛亮對上孟獲,還是攻打,埋伏,使用趙雲、魏延輪流上,捉了孟獲。
  • 諸葛亮 七擒孟獲於 今曲靖、陸良、彌勒、嵩明等地後,孟獲掌管南中
    蜀國丞相諸葛亮接到孟獲來犯的緊急情報以後,當即點兵迎戰。這就有了歷史上的「七擒孟獲」故事的開始。一擒孟獲:諸葛亮帶兵,與孟獲展開了一場面對面的戰爭。第一場大戰,諸葛亮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孟獲被擒以後,諸葛亮採納了蜀國參將「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的反叛行為,來換取西南夷地夷民的民心。再說,被蜀兵擒獲的孟獲也不服氣,說勝敗及兵家常事,於是,諸葛亮放了孟獲。
  • 藤甲兵刀槍不入,諸葛亮平定孟獲後,為啥不再重新組建一支?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南徵孟獲,雖屢次擊敗孟獲,可是孟獲並不服氣,為徹底收服孟獲的心,諸葛亮七擒七縱,在擊敗孟獲最後一支特種部隊時,才使得孟獲徹底拜服
  • 詳解諸葛亮七擒孟獲三路大軍的進軍路線
    好在雍闓是蜀地名士,雍闓應是顧忌這層沒有殺他,便以鬼神之名對那些殺紅了眼的屬下說,這人只是表面光沒什麼用,不值得殺,然後送往交州。張裔是幸運的,同時期高定在越巂殺了守將焦璜,朱褒也在牂牁殺了前來探查情況的益州從事常房。後者反被朱褒誣陷謀反,諸葛亮因為要做準備工作,需要暫時穩住朱褒,不得已選擇相信朱褒的說詞,以謀反罪誅殺了常房的兒子,並將他的弟弟謫遷到越巂。
  • 諸葛亮「七擒孟獲」,確立蜀漢「羈縻政策」
    正史中「赤壁之戰」,曹軍染疫主動退兵,孫吳是抗曹主力;而「五出祁山」,以攻代守規模浩大,卻未達成預期目標;唯有「七擒孟獲」,維護蜀漢西南穩定,奠定諸葛亮軍事威望。諸葛亮「七擒孟獲」如何體現高明?本文筆者帶您共同剖析,蜀漢南中地區複雜局勢與諸葛亮的布局。
  • 《三國演義》第264回 諸葛亮三縱孟獲
    嗬~~~孟獲這氣這些該死的水手們把那船都弄哪兒去了。諸葛亮還沒到這兒我就把所有的船都控制起來了,今天晚上可倒好,這兒水還特別寬,就在這岸邊兒就這一條小船兒,船上~~就那四五個水手。你說你過不過叭。後邊兒這時候是喊啥震天吶。說不定,諸葛亮已經派勇將追上來了。我不能再讓他把我逮著了。無論如何,現在借倆翅膀兒插上也得飛過去。
  • 《三國演義》第263回 諸葛亮三擒孟獲
    第263回 諸葛亮三擒孟獲諸葛亮二擒孟獲。孟獲這次啊~~嗨,更窩囊啦。怎麼?這次因為是他手下人變了心啦,把他給捆綁起來送到諸葛亮的面前。孟獲是越想越生氣,想把董荼那誆來把他斬嘍。結果人家董荼那呀~~受到諸葛丞相的指點,和金環三結~~還有阿會喃收拾收拾~~卷包兒燴~~人家走啦。不辭而別。唉~~孟獲心想~好,咱們慢慢兒再算這筆帳叭。現在我怎麼樣才能出得來胸中這口氣呢?怎麼能夠破了諸葛亮呢?有啦。孟獲想出一條妙計,把他的弟弟找來了,孟優。他弟弟來了一看~~「誒喲,兄長,聽說您跟諸葛亮作戰很不利。」
  • 《三國演義》第270回 諸葛亮五縱孟獲
    隨後給丞相諸葛亮寫一封書信,自己親自~~來到漢營向丞相說明這番經過。諸葛丞相非常高興啊,派人~~請楊鋒父子到別營去休息。然後傳令,把孟獲~~押進大帳。嘿~~這位南王啊~~又被人家給推到大帳裡邊兒來啦。一進中軍帳,諸葛亮一看孟獲呀,「噗~~呵呵呵呵~~~」諸葛丞相把臉兒扭過去了。丞相這一樂呀,帳中的文武全樂了。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
    當時朱褒、雍闓、高定等人叛變,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最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諸葛亮將當地首領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對於七擒孟獲來說,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實際上,七擒孟獲的情節,實際上《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也有提到。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此人用慘重的代價,告訴世人答案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魏延天生反骨,且被諸葛亮一眼識破,一直提防著他,其實這根本就是瞎掰。正史中的魏延沒有反骨,諸葛亮死前也沒有留下錦囊殺他。相反,諸葛亮認為魏延堪當大用,除了性格略微孤傲,不擅長搞人際關係,其他方面都挺好。身為三國時期出色將領,魏延具有不錯的軍事才能,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基本都會被採納,卻也有例外,比如子午谷奇謀。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呢?
  • 《三國演義》第266回 諸葛亮四縱孟獲,《三國演義》全集袁闊成評書免費聽
    誒喲,孟獲又有點兒急了,這諸葛亮哪兒去了。他趕忙帶著人出來找,還真讓他給找著了。諸葛丞相~~就在樹林子前邊兒這兒等著他呢。哎~坐到那四輪車上是輕搖羽扇,周圍帶的人還不多,也只不過是個百八十人叭。哈哈啊~~~孟獲高興了,這回呀~諸葛亮你是插翅難飛。他仔細這麼一看,諸葛丞相正在向他招手呢。那意思,是讓孟獲~進前來。孟獲一想你甭叫了~我也得過去,我今兒晚上逮的就是你呀。
  • 被諸葛亮火燒的藤甲兵後裔今安在?
    《三國演義》裡有一段典故深入人心:諸葛亮輔佐劉備進四川建立西蜀國,南方一帶(今雲南、貴州、廣西)的少數民族不服從漢族先進文化教化,由彝族首領孟獲帶領各部落的少數民族勇士組成蠻兵北上作亂,諸葛亮親自率軍平定南蠻,將孟獲捉住七次
  • 《三國演義》第270回 諸葛亮五縱孟獲,《三國演義》全集袁闊成評書免費聽
    第270回 諸葛亮五縱孟獲洞主楊鋒,設宴款待南王孟獲,酒席宴前是有歌有舞啊。隨後給丞相諸葛亮寫一封書信,自己親自~~來到漢營向丞相說明這番經過。諸葛丞相非常高興啊,派人~~請楊鋒父子到別營去休息。然後傳令,把孟獲~~押進大帳。嘿~~這位南王啊~~又被人家給推到大帳裡邊兒來啦。一進中軍帳,諸葛亮一看孟獲呀,「噗~~呵呵呵呵~~~」諸葛丞相把臉兒扭過去了。丞相這一樂呀,帳中的文武全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