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第九十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情節迂迴曲折,令人拍手稱快。但是七擒七縱孟背後的代價卻是令無數將士伏屍千裡、血流成河。
昭烈皇帝劉備死前,將三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靈柩前立太子劉禪為皇帝。曹魏認為劉備已死,諸葛亮獨木難支。趁蜀漢虛弱的機會,司馬懿獻良策給曹丕,認為趁蜀漢先主亡故,新主繼立之時,應該要聯合遼東鮮卑、南蠻孟獲、東吳孫權、降將孟達,最後派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五路夾擊劉氏蜀漢。
不得不說,若論權謀,司馬懿當是三國中響噹噹的人物,這兵分五路之策,在蜀漢的四面形成完美的包圍圈。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計謀堪比神人,所以儘管司馬懿兵分五路之策縝密無失,對諸葛亮來說只是雕蟲小技。
當曹魏準備五路夾擊蜀漢政權的消息傳來時,諸葛亮正在家中的小池塘中悠然垂釣,閉門不出,得知消息的後主劉禪已經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但是諸葛亮兀自悠閒。急的後主劉禪親自登門請諸葛亮趕緊想出應對之策。其實諸葛亮早在垂釣之時,凝神靜思想出了破解之法。
他令猛將馬超退遼東鮮卑軍,派魏延退南蠻王孟獲,借反將孟達和蜀將李嚴交好的關係悄悄放水,再和東吳孫權結盟,借孫權之力退魏兵。
建興三年,正當蜀中歌舞生平,百姓安居樂業之時,益州傳來急報:蠻將孟獲舉兵十萬犯境。
諸葛亮率大將趙雲、魏延以及川兵五十萬南下退敵。
戰事開始後,在南蠻呼風喚雨的蠻王孟獲就像諸葛亮掌心的螞蟻,任其擺布。孟獲此人屢次被俘,但是心高氣傲卻不肯服,第一次被諸葛亮設計捉住後,諸葛亮看他不服,便好酒好菜招待後放他回去。孟獲的部下都以為孟獲被蜀將俘獲定是兇多吉少,一個個皆臊眉耷眼,精神不振。這時見到孟獲忽然回來,一個個驚喜不已,問他是如何回來的,孟獲便稱自己趁夜色黑沉,殺掉數十個監視自己的蜀兵一路狂奔而來。
而後,諸葛亮又使反間計使孟獲身邊親兵將士反叛,於是孟獲被自己人送進了蜀軍的營帳,這又如何能使心高氣傲的孟獲服氣,諸葛亮見狀依然放孟獲回去。
孟獲覺得靠自己是萬萬不可能敵得過諸葛亮,於是先後借朵思大王以及烏戈國的之力退敵。南方地勢兇險,讓人束手無策的,密林、瘴氣、毒蛇猛獸數不勝數。其中還有毒泉四眼,這是南方天然的退敵自保屏障,朵思大王料定蜀軍必定會死於這四眼毒泉。所以當蜀國大軍在山神指點之下來到出現在眼前時,眾人皆魂飛魄散,認為是神兵駕臨。
孟獲此次被俘後,認為諸葛亮的軍隊之所以能夠跨天險,來到此處只是僥倖,仍是不服。於是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回去。之後孟獲得人指點,求助七百裡外的烏戈國,烏戈國國王此人相傳極為可怖,從不吃五穀,只吃毒蛇猛獸的肉,身上長滿了鱗片,刀劍都穿不透,戰鬥力極強。且烏戈國國王有一支藤甲軍,這支軍隊將士全都身披藤甲,這藤甲乃是用油一次次浸泡,堅不可摧,刀劍不入。
諸葛亮定下計謀,先讓魏延領軍詐敗,命令魏延要連輸十五陣,一路誘藤甲軍入盤蛇谷。等藤甲軍一路連勝進入山谷後,用藤甲軍身著的藤甲油性極大的原理,在山谷上方布置油車和巨石,準備火攻,等藤甲軍一到,便流火、巨石齊下。藤甲軍不著防備,紛紛被火燒成焦炭,四肢扭曲、或是被巨石砸的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一時間,谷內嚎哭連天,猶如一片修羅場。藤甲軍三萬人慘死於盤蛇谷。
諸葛亮見狀掩面哭嘆: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這次孟獲被俘,終於心服口服,無可辯駁。
在這一回中,諸葛亮為使孟獲心服口服,七次放虎歸山。但前六次皆是用計巧勝,沒有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唯獨第七次,先是令魏延詐敗十五陣,計謀雖好,卻令眾多蜀兵被藤甲軍殺死於密林中,成了冤鬼;而後又使計使叄萬藤甲軍慘死於盤蛇谷。
戰後,諸葛亮擒獲孟獲,孟獲早已黔驢技窮,只能垂淚匍匐跪於帳下。諸葛亮封孟獲永為南地之主,盡數歸還蜀兵侵佔南蠻的土地,準備整裝班師回朝。
諸葛亮班師回朝時,路經瀘水,但見瀘水之上,冤鬼哀嚎如霧,竟不能過,這些鬼魂正是諸葛亮命魏延詐敗時,慘死異鄉的蜀兵將士,以及烏戈國叄萬藤甲軍。諸葛亮自知這場戰事傷亡慘重,有人說,這些冤魂必須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祀才能消散。但是經過這一戰,造了不少殺孽的諸葛亮不想再造殺孽,於是令宰殺牛羊,和以麵粉塑成人頭模樣,在水邊祭祀。諸葛亮念完祭詞後,放聲痛哭,水邊冤魂也隨風而散。
諸葛亮神機妙算,對蜀漢政權鞠躬盡瘁,其心可嘉。但只是為使孟獲心服,引兵詐敗。使數萬人無辜喪命。究竟是值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