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裂》中,每個人格的形成都是有理由的

2021-02-09 最新熱門電影獲取

這是一部關於引人深思的電影,人格分裂患者並不可怕。在普通人的眼裡,人格分裂患者可能象徵著精神不正常、瘋瘋癲癲等非常戲劇化的特徵。這點可以在很多電影的人格分裂者元素當中看出,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電影的片段裡展現了媽媽的暴力傾向,爸爸也沒有出現。所有可以推斷出可能是有缺陷的家庭,而Kevin幼年時候為了survival(不被媽媽打,不被媽媽罵,電話片段裡面的媽媽真的很恐怖)。

他進化出了「barry」人格,一個有潔癖的青年。演技方面,一美的演技真的是過關的,這簡直就是他的一部個人秀,女主角演技表現都還尚可,但卻沒驚豔讚嘆的地方。看這部片一開始就讓我不得不拿他和《沉默的羔羊》比。同樣作為心理驚悚類,安東尼霍普金斯出場十五分鐘卻驚嚇了幾代人,女主朱迪福斯特以新人之姿霸氣撐起了整部電影,在老戲骨面前絲毫不落下風。相比而言,女主就表現始終過於平淡了,當然,這和劇本有關。

電影有森林的鏡頭,女孩的爸爸和叔叔關係很好,帶著女主一起去練習打獵。一天,趁著女孩爸爸在帳篷裡面睡著的時候,叔叔引誘女主角到森林深處。回來的時候,女孩已經拿著爸爸的冷兵器對著叔叔,面部毫無表情。個人覺得男主放了女主說了:越是傷痕越能進化、之後就沒有傷害女主。我認為是覺得女主和他是同類人她相信女主最終也會分裂出和他類似的人格。

而男主認為分裂不是壞的而是一個區別於人類先進的存在。電影中間交代了男主以前被兩個十七八歲的姑娘戲弄的創傷經歷,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跟蹤並綁架那個壽星和黑人女孩(這是預謀已久的綁架),只不過恰好女主那樣一起跟著上了車,所以就順便把她一起劫了。男主本來也沒有想要迷暈女孩們,但後座的兩位一直聒噪,所以就先迷暈她倆。女主一直很安靜,直到表現出想要開車門逃走時,男主才對她下手的,所以男主不是女主想像出來的。

只是女主恰好和男主一樣,也是有過充滿創傷的童年,電影把兩個故事線同時展開是為了順利發展到最後解釋為什麼男主變成野獸以後沒有殺了女主。從電影54分15秒開始,男主和醫師的對話中可以知道,兩個女孩在一次學校旅行到男主工作的地方(動物園,電影後面有講),兩個女孩抓起男主的手伸進衣服放到胸口上和朋友一起大笑,男主覺得很羞辱,所以很生氣。

醫師覺得男主曾經童年受辱,而這次兩個女孩羞辱男主,促使男主隱藏人格——怪物現身。男主人格中的丹尼斯(就是潔癖強迫症)和帕特麗夏(女人打扮,掛個大項鍊)開始計劃為怪物人格進行儀式,(吃掉兩個女孩)對於up說的,綁架兩個女孩就好了沒必要牽扯進父親和女主,我想說父親這個角色可以當作是電影劇情推動的角色,父親沒死只是被打暈倒了,醒來後報警,新聞上報導了三個女孩被綁架了,醫師看到了,為後面劇情發展起助推作用。

至於女主,綁架女主是劇情需要,我們作為觀眾需要女主這麼一個角色,因為被一起綁架了,才能通過女主這個視角了解綁架之後發生的事情。最後,我覺得人格分裂都有原因的,男主之所以分裂是因為嚴苛的母親,分裂不同的人格來保護自己,憎恨被人羞辱,女孩人格分裂也應該是抗拒男性,抗拒性侵,就算是女孩想像,也應該是有邏輯的,她應該會去營造一個自己的影子,而不是完全沒有關聯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不可錯過的人格分裂電影TOP5
    小編我也比較愛看這方面電影,因此今天給你們寫一篇人格分裂合集,評出小編認為最好看的人格分裂電影TOP5。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電影是不同的,若你喜歡的電影沒有上榜,也不要生氣喲!實際上,他是一位多重人格患者,竟有23中人格之多,而他的第24種人格正在形成 這三個小女孩的命運又何去何從呢?《分裂》的男主就是X戰警的教授。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
  • 《分裂》、《塔利》中的人格分裂,是保護還是毀滅?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關於人格與意識的電影:首先說一下《分裂》這部電影,一美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向我們展示了同一身體裡住著的不同靈魂通過爭奪與搶佔,最終分裂出&34;的故事。,對其常常打罵凌辱,加之父親在外出請醫生時,不幸遇難身亡,從小體會不到母愛、父愛的他,為了不吸引母親的注意而遭致打罵,無意識中分裂出一個人格-丹尼斯,他強壯、守紀律,一絲不苟,幫他應付來自母親的威脅。
  • 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下)
    前面我提到過《致命ID》這部電影,當中的主人公患得的精神疾病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簡單的說,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人格。而解決衝突的辦法就是不同的人格之間輪流的切換。就好比舞臺只有一個,可是演員有一群,每一個演員都有自己的節目,總不能讓所有人同時上去表演吧?於是解決方案就是演員一個一個的上去表演,在每一個演員表演的時候,其他的演員都應當保持沉默,不產生幹擾。
  • 科普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如果你看過電影《致命ID》,我想你會接觸到一個詞,就是人格分裂。
  • 小巫延伸閱讀 | 人格分裂病症與人格分裂症電影
    這是在現實社會中潛藏的流行病徵,而大眾的普遍意識則認為這是罕見的疾病。同時,這也是電影裡面常見到的題材,除了加強電影劇情的複雜層次與張力,更加考驗著演員的功力與經驗,是很有話題性的題材。 多重人格的成因有許多爭議,不過有理論與實例指出多數的人格分裂患者皆是起因於童年的身體及精神創傷或是人生中遭遇重大事件/變故/壓力而導致。
  • 10部關於人格分裂的高智商電影,保證你從頭到尾都不帶喘息的
    今天社長推薦10部關於人格分裂的高智商電影,保證你從頭到尾都不帶喘息的~1、《宿敵》該片改編自小說《雙面人》,講述了歷史老師亞當某天在租來的錄像帶裡發現,其中的男演員安東尼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於是他開始尋求真相的故事。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 韓劇中的人格分裂現實中存在麼
    但是聽好基友說, 今年的韓劇突然流行起來了一個新主題:人格分裂!蛇精病的小編瞬間眼睛就亮了有木有。我大天朝的影迷們,喜歡把這類的電影收藏進高智商電影系列中~很多影迷朋友都有這麼個疑問「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是一回事麼?「
  • 心理知識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
  • 頑·電影丨 24重人格 分裂變異再整合 —— 《分裂:藍光紀念版》
    M•奈特•沙馬蘭的心理恐怖電影《分裂》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深入探究了駭人聽聞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 中國人的人格分裂
    儘管我當時不懂把「六面人」上升到「人格分裂」的層面,但是其後,它讓我對社會對人情有了初步的綜合認識和立體觀察。就像當年讀雨果的《悲慘世界》,被善良、堅強的冉阿讓影響,希望並堅信:正義終會戰勝邪惡;善良和真誠是一人的立命之本。漸漸地,隨著閱歷廣泛,發現見風使舵、隨機應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幾乎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的人格特質,並形成一種廣闊的氣場。
  • 電影《分裂》殺青 新人張宇挑戰分裂人格
    來源 /鳳凰娛樂心理懸疑電影《分裂》目前拍攝已殺青,該片由獲得過好萊塢微電影節優秀影片獎的新銳導演高啟盛執導,新人演員張宇挑大梁出演男一號
  • 人格分裂
    這種解離,有極大可能是無意識的心理機制在起作用。人格分裂是非常廣泛的人類精神症狀。直白地講,當代世界有不少人都有輕微的人格分裂,典型的表現是:突然的大喜大部分輕微或者輕微以下的患者,都是可以自行痊癒的(自愈)。
  • 這些人格分裂題材的高分電影,全部高能,你敢看嗎?
    有些人可能聽說過人格分裂,也被稱為多重人格症,它其實是心理疾病的一種,患者可以同時具有兩種或者多種非常不同的人格。據說有多重人格症的人在不同場合、不同角色下的行為方式完全是不同的人,每個人格都有自己獨特的姓名、記憶、性格特徵和行為方式,就像是許多個人共用一個身體。
  • 《24個比利》:我們都是成長過程中人格分裂的融合體
    《24個比利》講的是比利從大約四歲開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陸續分裂出不同的人格。當作者開始記錄這些不同人格的時候,已經有24個不同的人格共享著比利的身體。這些人其實有不同的名字,有幾位是成年男性女性,有幾位是青年男孩女孩,還有小男孩,小女孩,其中還有一個兩個孩子是兄妹。他們之前的性情大不相同,所學所想更是千差萬別。他們的出現都是為了替比利面對一下他不想面對的事情。阿瑟22歲,英國人,理性冷酷,是各個人格的組織者,正常時期由他來決定誰出現,混亂時期則是各個人格的隨機出現。
  • 盤點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那些電影
    【三】 《精神病患者》:一部精分片的範本【四】 《致命ID》:分裂、分裂、還是TMD分裂小島驚魂: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影片初期,總是覺得劇情有點兒慢,但是看著看著,就越上癮,從一開始的沒看明白到後來的由衷感慨,尤其是看到結尾,才發現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值得仔細回味的。影片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其實都是在暗示著真像。
  • 這麼巧你也是人格分裂啊
    在他殺死瑪麗安的戲中,觀眾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兩種人格,也就是說,此時的諾曼已經從「精神分裂」轉變成了「人格分裂」患者。我們通常說的「精分片兒」不是「精神分裂」電影,而是「人格分裂」電影。人格,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行為模式,因此,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指的是一個人偏離他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c Disorder)是一種人格解體的狀態,患者常有幻聽、妄想、偏執、言語紊亂等症狀。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1一個女孩自稱擁有六重人格是人格分裂,還是戲精?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秘密花園。我們守口如瓶,我們想去遺忘。可是,某些深藏的記憶,卻擁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有些人就會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開來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