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引人深思的電影,人格分裂患者並不可怕。在普通人的眼裡,人格分裂患者可能象徵著精神不正常、瘋瘋癲癲等非常戲劇化的特徵。這點可以在很多電影的人格分裂者元素當中看出,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電影的片段裡展現了媽媽的暴力傾向,爸爸也沒有出現。所有可以推斷出可能是有缺陷的家庭,而Kevin幼年時候為了survival(不被媽媽打,不被媽媽罵,電話片段裡面的媽媽真的很恐怖)。
他進化出了「barry」人格,一個有潔癖的青年。演技方面,一美的演技真的是過關的,這簡直就是他的一部個人秀,女主角演技表現都還尚可,但卻沒驚豔讚嘆的地方。看這部片一開始就讓我不得不拿他和《沉默的羔羊》比。同樣作為心理驚悚類,安東尼霍普金斯出場十五分鐘卻驚嚇了幾代人,女主朱迪福斯特以新人之姿霸氣撐起了整部電影,在老戲骨面前絲毫不落下風。相比而言,女主就表現始終過於平淡了,當然,這和劇本有關。
電影有森林的鏡頭,女孩的爸爸和叔叔關係很好,帶著女主一起去練習打獵。一天,趁著女孩爸爸在帳篷裡面睡著的時候,叔叔引誘女主角到森林深處。回來的時候,女孩已經拿著爸爸的冷兵器對著叔叔,面部毫無表情。個人覺得男主放了女主說了:越是傷痕越能進化、之後就沒有傷害女主。我認為是覺得女主和他是同類人她相信女主最終也會分裂出和他類似的人格。
而男主認為分裂不是壞的而是一個區別於人類先進的存在。電影中間交代了男主以前被兩個十七八歲的姑娘戲弄的創傷經歷,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跟蹤並綁架那個壽星和黑人女孩(這是預謀已久的綁架),只不過恰好女主那樣一起跟著上了車,所以就順便把她一起劫了。男主本來也沒有想要迷暈女孩們,但後座的兩位一直聒噪,所以就先迷暈她倆。女主一直很安靜,直到表現出想要開車門逃走時,男主才對她下手的,所以男主不是女主想像出來的。
只是女主恰好和男主一樣,也是有過充滿創傷的童年,電影把兩個故事線同時展開是為了順利發展到最後解釋為什麼男主變成野獸以後沒有殺了女主。從電影54分15秒開始,男主和醫師的對話中可以知道,兩個女孩在一次學校旅行到男主工作的地方(動物園,電影後面有講),兩個女孩抓起男主的手伸進衣服放到胸口上和朋友一起大笑,男主覺得很羞辱,所以很生氣。
醫師覺得男主曾經童年受辱,而這次兩個女孩羞辱男主,促使男主隱藏人格——怪物現身。男主人格中的丹尼斯(就是潔癖強迫症)和帕特麗夏(女人打扮,掛個大項鍊)開始計劃為怪物人格進行儀式,(吃掉兩個女孩)對於up說的,綁架兩個女孩就好了沒必要牽扯進父親和女主,我想說父親這個角色可以當作是電影劇情推動的角色,父親沒死只是被打暈倒了,醒來後報警,新聞上報導了三個女孩被綁架了,醫師看到了,為後面劇情發展起助推作用。
至於女主,綁架女主是劇情需要,我們作為觀眾需要女主這麼一個角色,因為被一起綁架了,才能通過女主這個視角了解綁架之後發生的事情。最後,我覺得人格分裂都有原因的,男主之所以分裂是因為嚴苛的母親,分裂不同的人格來保護自己,憎恨被人羞辱,女孩人格分裂也應該是抗拒男性,抗拒性侵,就算是女孩想像,也應該是有邏輯的,她應該會去營造一個自己的影子,而不是完全沒有關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