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群人,為我們衝鋒在前!
總有一群人,為我們不計生死!
在本次抗疫一線
在上海援鄂醫療隊
和市級醫院支援公衛中心醫療隊中
奔波著33位徐家匯居民
他們是你我的鄰居
平凡得我們每天可以在小區相遇
卻不凡得敢於不論生死為國拼命
他們是我們的英雄
是徐家匯人的驕傲
是所有徐家匯學習的榜樣!
這33個名字
每個名字都閃閃發亮
請記住他(她)們!
不用見日月,你就是星辰!
甄暐是徐家匯街道匯站居民區居民,龍華醫院呼吸科護士長、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大年三十傍晚,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火速集結啟程,進駐了金銀潭醫院,甄暐就在其中。
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需要做大量的溝通和協調工作。最為重要的除了醫治病人,還要和金銀潭醫院時刻保持高效的溝通,剛到武漢,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戰場」,由於沒有護工、沒有保潔,醫院不同部門、樓宇之間的建立聯繫都要靠自己走,面對這些,甄暐不顧年前發現的膝關節半月板囊腫,在膝蓋上敷著藥,帶著傷痛把整個醫院走了一遍。她說:「疫情就是命令,不會過多考慮到自己,這是醫者本能。」
一個多月,甄暐和隊員們持續堅守在金銀潭醫院,每一位患者治療的過程都不短,護理身體的同時,也是護「心」。甄暐說,剛開始有護工,年輕的護士都需要做生活護理,餵飯都要餵一個半小時,換床單,倒尿壺便盆。但是這些工作並沒有令任何一個人退縮,他們的付出也獲得武漢患者的認可與感激。有病人說 「等出院,要帶你們暢遊武漢,吃遍武漢。」說到這裡,甄暐不禁爽朗地笑了起來。
一個多月,守護患者,也念著家人。她說,最想對兒子說的話是:「你放心,媽媽一定會平安回來的!」
汪慧娟是徐家匯街道零陵居民區居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3月8日是汪慧娟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第45天。汪慧娟坦言,她並不記得來到武漢第幾天了,只知道今天又是一個工作日。
汪慧娟常年在重症監護室工作,還經歷過SARS時期的急診,但穿脫防護服仍是第一次。當天下午華山醫院援鄂四人,分別穿脫防護4到5次,並相互監督指出不足之處。
1月26日,汪慧娟進入金銀潭醫院開始工作。剛進入病房汪慧娟有點不大習慣,陌生的病房,連找個針頭都要詢問金銀潭醫院的護士。同時,汪慧娟還要面對「難纏」的病人。
汪慧娟負責的四人病房內,不僅有一名昏迷的病人,還有一名喜怒無常的病人——老胡。由於佩戴無創呼吸機會有不適感,老胡就顯得格外煩躁,不停扯掉呼吸機面罩。面罩一被摘下,老胡的血氧飽和度瞬間降到了70%,有時甚至降到50%。
正常的血氧飽和度在94%以上,如果低於這個數值,就是出現了供氧不足的現象。汪慧娟發現扯掉呼吸機面罩的老胡嘴唇都發紫了,立馬好言安撫,並幫老胡戴上,一天摘—戴的動作要反覆多次。
更有甚者,煩躁時老胡會提各種要求,一會兒要吃糖,一會兒要吃餅乾,一會兒要穿綠衣服等等。沒有護工的病房內,汪慧娟要承擔護工的工作,滿足老胡各種要求。進駐初期一天要工作8小時的汪慧娟笑稱,有時候要和老胡「搏鬥」8小時,「每當老胡人比較清醒對我說謝謝的時候,所有的疲憊都會消失。」
隨著體系搭建完成、流程逐漸規範化,上海醫療隊的輪班時間壓縮到了4個小時。雖然比初期工作時間壓縮了一半,但對汪慧娟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為了不上廁所,站好崗,汪慧娟選擇上崗前不吃不喝,直到工作完成。
同時,防護服+口罩的胸悶感是每天必須克服的一件事,對汪慧娟來說,每天最舒爽的時刻就是摘下防護服的那一刻。
徐家宜是徐家匯街道愛華居民區居民,徐匯區中心醫院康復科護士。她主動報名出徵武漢抗擊疫情,沒有過多的豪言壯語,只有三個字「我願意」!
徐家宜的勇敢和堅守,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作為母親、妻子、女兒,她的逆風而行的背後,是家人殷切的祝願和無盡的牽掛。3月15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丈夫給徐家宜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老婆你好:
今天是2020年3月15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你30周歲生日,也是你人生當中三十而立之年的生日。老婆,我從心底祝福你生日快樂永遠美麗漂亮。我要讓你一輩子幸福快樂!
在冬末春始的日子,沒有了以往的愜意,卻悄無聲息的迎來了刺骨的寒冷,武漢生病了,民眾遭難了,你作為護士,在國家危難之際舍小家顧大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戰鬥中去。現在你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為病人治療護理,如今已經工作一月有餘。雖然我們不在一起,但是我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嘟嘟時常問我:「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我做了一串玩具項鍊,當作生日禮物送給媽媽,媽媽一定會喜歡的。」我知道你的脾氣與倔強,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你依舊會奮戰在一線。我和家人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家裡的生活,你不用擔心,你現在的工作強度,我通過媒體新聞知道了一些,你一定注意身體,保護好自己。希望疫情快快退去,我們一家人都等著你平安歸來。
愛你的老公
2020年3月15日
方邦江是徐家匯街道殷家角居民區居民,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科主任、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作為上海龍華醫院第四批援鄂中醫醫療隊隊長,方邦江率領30名醫護成員於2月15日凌晨3點抵達武漢。
稍事休整後,方邦江帶領中醫醫療隊一早便趕到雷神山醫院。他們到雷神山醫院時,病房裡幾乎空無一物,隊員們相當於要「新建一間傳染病房」。接下來的幾天,他們一起搬運病床、醫療物資和設備、調試儀器等等,經常忙碌到深夜才離開醫院。
方邦江說:「我是湖北人,還被湖北省聘為『楚天學者』,對家鄉的風土人情也很了解。在疫情面前,我們義不容辭,毫不猶豫。」
郭震是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外黨支部書記、心外科體外循環亞專科主任。郭震在終末期心肺疾病治療和重症監護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多次被市衛健委調派參與危重傳染病患者搶救。他還曾經作為上海市第七批援疆幹部,前往新疆喀什開展醫療援疆工作。1月30日,醫院發出了「市級醫院支援公衛中心醫療隊」招募通知,郭震作為心外黨支部書記和ECMO專業領域的專家,率先報名,被選入醫療隊。2月13日,他前往金山防疫前線支援。
陶夏是上海市胸科醫院重症監護室副護士長。1月23日,一看到護理部招募醫療隊員的通知,陶夏就主動報名。陶夏的爸爸剛剛做完腰部手術,還在康復期,女兒年紀尚小,還在讀幼兒園。她說:「我是一名武漢姑娘,那個城市,有我的親人和同學朋友。我有14年重症監護病房工作經驗。他們說,這樣是『逆行英雄』,我不是,我只是回到我的家,我的武漢『生病』了,她需要我!」
張俊傑是上海市胸科醫院導管室護師。1月24日,他即刻整裝,隨團連夜出發,緊急弛援武漢。帥小夥張俊傑是醫院男護士的骨幹,雖然是「90後」,但卻有著非常豐富危重症護理經驗。他說:「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才初中,那時我們不覺得恐慌,是因為有很多醫務人員在守護我們。現在我自己是一名護士了,換我們接過前輩接力棒,來守護大家。」
來源:璀璨徐家匯
原標題:《這33個名字,是徐家匯今年最閃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