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費別人的善!(好文)

2021-03-04 每日一禪語



低情商的善良,有時候是人性最大的惡。

01

這一段時間,宮廷劇《延禧攻略》火了。

問身邊的朋友為什麼喜歡這部劇,都說看著爽啊,女主絕不是弱雞傻白甜,而是有仇即報,絕不隱忍的「黑蓮花」。

因為腦瓜靈活,能言善斷,所以宮鬥能力爆表,一集解決掉一個敵人,堪稱後宮生存小能手。

就是這樣一個宮鬥boss,魏瓔珞最開始卻不是為了爭寵來到深宮,而是為家姐復仇。

她不相信姐姐道德敗壞,羞於見人,自縊而死,深夜劈開姐姐的棺木,證實姐姐是被他人所害。

這時一大波親戚趕過來指責她不尊重已故的親人,並且聽信他人所言認定姐姐行為不端,讓她立即向族人道歉。

她心裡透亮地說:我從小是姐姐養大,沒吃過他們一口飯,喝過一口水,憑什麼讓他們來管我。他們不分是非黑白,嫌姐姐玷汙了,連一抔黃土都不肯施捨,讓我向他們道歉,憑什麼。

這波親戚,看似為姐姐著想,為家族的榮譽著想,為瓔珞著想,但現實卻是姐姐死的不明不白,家族的聲譽無法伸張,瓔珞的怒氣得不到疏放。

低情商的善良,便是如此,他們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象,卻忽略問題的真正根源。

這種盲目之善,他們看似在幫助受害人,但做出的行動事實上充當了惡的「幫兇」。

當善良不能明辨是非黑白,便不能稱作真正的善良,非蠢即壞。

有一句話這樣說:善良若無理性,便是犯罪。

而當善良的人行善良之事,卻不知道其實是在作惡的時候,這是人性中最荒誕、最令人難過的惡行。

02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寒冷的冬天,農夫在路邊發現一條凍僵的蛇,於是就把它放進懷裡,待蛇甦醒,出於本能,咬了農夫一口,最後農夫毒發身亡。

臨死之前,農夫悔恨地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

這是這樣樸素的真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要不然怎會有那麼多好心沒好報的故事。

提起去年震驚國民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依然讓人憤怒又痛心。

女主人是一位善良溫婉的女人,女兒漂亮可愛,兒子聰明伶俐,丈夫事業有成,全家其樂融融,但是一切美好毀於保姆莫煥晶。

女主人太善良了,保姆第一次偷竊被發現時,她非但沒有報警,而是繼續留用,也許她想的是自己的善良可能會感化惡人從良,迷途知返。

但是惡人就是惡人,本性有時候是改不掉的。

莫煥晶甚至編造謊言,以老家買房的藉口,向女主人借款11.4萬元,毫無疑問,這些錢又全部填進了賭坑。

這還不算,輸了錢,為了設法籌資,又從女主人家裡盜取手錶、金器等貴重物品典當,直到引火入室,火勢失控,釀下大禍。

諷刺的是,在莫煥晶來到林家之前,都被發現盜竊主人財物而辭退,假設一下,要是女主人在第一次的偷盜就果斷辭退保姆,恐怕就不會給自身引來災禍了吧。

世上之所以有很多悲劇,是因為善良的人總有有一種錯覺:總想感化邪惡,結果邪惡沒變好,卻給自己帶來災禍。

無底線的善良不僅是對惡的縱容,還是對自己的殘忍。

當你釋放善良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底限和原則,不要讓善良成為助長惡意的風箱,最終引火上身。每份善良都應該被妥善安置,不應該隨意潑灑。

03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集體是無智的。

別人說什麼,我們跟著說什麼。

一大群人跑過來跟你說,你要孝順,你就要孝順,根本不管你曾經遭遇過什麼。

一大群人指著你的鼻子罵,你是個賤人,你就要背上道德的罵名。

以前我是對周立波有好感的,覺得他幽默風趣,情商極高,但是經歷一件事之後,我對他的印象發生了很大的改觀。

一次綜藝節目上,一位女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節目組與主持人周立波安排與20多年前遺棄她的親生父母認親。

小的時候被遺棄,孩子長大了過好了又跑來相認,這父母不要太自私。

面對此舉,女孩很反感,直接拒絕了和父母相認。

周立波說起了一段話,直接被網友噴成了蜂窩,他說女孩心胸狹隘,應該學會原諒,換位思考,體諒父母難處,否則永遠也不會幸福。

這完全是道德綁架與要挾,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沒資格叫別人原諒,況且道德也不應是教導別人應該如何生活,那是嚴於律己的界限,不是審判別人的工具。

《無問西東》裡,劉淑芬污衊王敏佳勾引數學老師,給她扣上破鞋的帽子,不僅如此,還帶著一群人去集體批鬥,以道德之名審判一個人,甚至動用私刑,以至於王敏佳在亂拳之下,差點喪命。

只要被害人扣上汙水的帽子,沒有人關心真相如何,用集體的力量去審判一個人,每一個人添一片瓦,加一塊磚,事後是不用承擔責任的。

我只是推了她一下而已,冰川崩塌的事後,沒有一片雪花會承認與自己有關,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罪行。

打著道德的名義,要求別人做不想做也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一種低情商善良,也是人性中最令人窒息的惡行。

時刻記住,道德是每個人約束自己的最低底限,不是兩手一叉要求別人的規矩,誰都沒有資格審判別人。

04

正如,柏邦妮在《奇葩說》上的一次演講:善良是很珍貴的,善良沒有長出牙齒,那就是軟弱。

所以,你的善良,應該帶點鋒芒。

釋放善良,需要理智,需要底限,也需要情商與克制。否則,善良將毫無意義。

記住,你的善良很珍貴,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它們。

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

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

你退縮得越多,

讓你喘息的空間就越少;

日子不是用來將就的,

你表現得越卑微,

一些幸福的東西就會離你越遠。

在有些事中,無須把自己擺得太低,

屬於你的要積極地爭取;

在有些人前,不必一而再的容忍,

不能讓別人踐踏你的底線。

只有挺直了腰板,

世界給你的回饋才會多點。

當你的善良受到委屈的時候,

記得對自己說這句話:

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

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應當,

且會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小人。

善良,永不過期;好心,必有好報!

一個人可以是個好人,

但不能太好。

人好,喜歡你的人很多,

但想利用你的人也不少。

一個人可以很善良,

但不能太善良。

心善,你幫助的人很多,

但知恩圖報的人真沒幾個。

人是不知足的,你次次都白給。

只要一次拒絕,就抱怨你不夠意思,

忘掉了你所有的好心好意。

心是慣出來的,你回回都讓步。

只要一回不謙讓,就說你沒良心,

推翻了你所有的包容付出。

這年頭,心眼好的人,

總被人視作缺心眼。

這世道,心腸軟的人,

總被人捏成軟柿子。

善良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錯了人。

那些搜刮你好處的人,

你務必要多加小心;

心軟不是病,軟起來會要人命。

那些不值得可憐的人,

你沒必要施捨同情。

雖然這社會混亂,

善良的人依然不會改變,

坦坦蕩蕩站在人前。

雖然這人心難辨,

好心的人依然不改初衷,

認認真真給別人暖。

無論何年何月,善良永遠不過期!

無論何時何地,好心永遠有好報!

這輩子,

做一個善良的人,有一顆慈悲的心!

願善良可以帶著我們穿過每一個黑暗,願我們的善良讓所有漂泊的心有所慰藉.

相關焦點

  •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人心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預料的東西,老話說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隨便對別人交心,否則最後受到傷害的一定是你自己。想要在社會上生存,有些自保的小心機必不可少。由著名酷吏來俊臣所著的《羅織經》,就是一本透析人性的書,書中說了很多人性之惡,同時也給我們一個警醒,和任何人相處,都要有一定的心機。
  • 見不得別人的好,是人性最大的惡
    可是小張不這麼看,到處宣揚小李是因為長得比自己好,所以領導才把一些好的客戶給她。出去找客源的時候小李靠美色贏得客戶。小李跟她理論,卻惹了一肚子氣。大家都知道是咋回事,看來都安慰她別當回事,大家都相信她。的確,我們身邊就是有一些人,看不得自己身邊的人比自己好。
  • 見不得別人好,是人性最大的惡
    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嫉妒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惡啊。 看完這個故事,我最大的感受是: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往往也很難真正過得好。 01 見不得別人好,下場往往都不好
  •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有的人天性善妒,容不得別人的半點好。01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這幾天,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河南長葛縣的黃海霞女士,面對鏡頭哭訴「自己15年前被人頂替上大學」。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02因為嫉妒,所以你不能比我好作家蘇苓說:流言造成傷害至少需要兩個人,你的敵人詆毀你,你的朋友轉告你。這世上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你被人捅了刀,卻還拿他當親人。
  •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見不得別人好,其實就是在斷自己的後路,最終受害的也還會是自己。人和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人和人天性不同。有的人天性善妒,容不得別人的半點好。 01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這幾天,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河南長葛縣的黃海霞女士,面對鏡頭哭訴「自己15年前被人頂替上大學」。並且聲稱,因被頂替,自己「一輩子都被毀了」。
  • 佛教認為:人性是善,還是惡?
    #中華神秘文化#人性,是古今中外的哲人們普遍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人性究竟是善、是惡,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我國先秦時代,先賢們就爭論過這個問題——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肯定人的本性生來相近,只是因後天的習染,而有了千差萬別。
  • 封面夜讀|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前段時間同事小林向我吐槽她的室友花花,花花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很習慣地否定和貶低身邊的人和事,總看不得別人好。看到漂亮妹子發朋友圈獲贊,就會酸酸地說:「不化妝不p圖,根本沒法看」。
  • 柴靜為何說:「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高估人性的善」?
    人性就像是善惡的土壤,種因得果,蔓延生長。都說人性是受不得誘惑的,你不會知道人性在經受不住考驗時所散發的惡有多醜陋。 在案件審判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簡單地認為藥家鑫撞倒張妙又連刺她數刀致死是惡,藥家鑫的父母是惡,被害者一家就是善。 然而,善惡從來不是分明的對立兩面。後來網上曝出藥家鑫是「富二代」「官二代」的信息,看熱鬧的人們像是一下子找到了出口般宣洩炸裂開。
  • 柴靜: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高估人性的善
    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每個人從出身開始就是邪惡的,是需要教化來改造成善良的賢人。人性本來到底是善是惡,誰也說不明白。然而,在生活中有無數的善良之人,他們或是如同雷鋒一般助人為樂,或是如同戰疫醫生一般奔赴在一線卻無怨無悔,或是如同教師一般不辭辛勞地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
  • 經典時裝劇《義不容情》,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
    經典時裝劇《義不容情》,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在TVB時裝劇大受歡迎的年代,有很多經典的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特別那些豪門恩怨情仇的時裝商戰劇,每部劇集都不相同,但是每部劇集又都似曾相識。其中有一部作品不得不說,它堪稱港產時裝劇的巔峰之作,它就是《義不容情》。
  • 真人真事改編,這部9.5分華語第一神劇暴露了人性最大的惡(深度好文)
    前段時間,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故事從殺人兇手李曉明被判死刑說起。
  • 李子柒薇婭被罵上熱搜:見不得別人好,是人性最大的惡
    近日,李子柒與薇婭兩人攜手上了熱搜,原因是因為她們兩人當選了全國青聯委員,本是一件喜事,卻讓筆者看到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為了拍好《蘭州拉麵》,她不遠萬裡去拜師,然後苦學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每天累到肩膀都抬不起來,但她從未後退過哪怕半步……
  • 《康斯坦丁》:揭秘人性當中善與惡的矛盾
    今天我就從影片出發,從兩個角度分析分析人性中善與惡到底是對立矛盾,還是合理並存?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我將說一說在現實生活中對人性的思考。電影中的主角立場的轉變讓我認識到到人性即便是複雜的,但我依然可以做出向善的選擇。人性中既有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也有趨利避害的自私一面。就像我們身體裡住著一位天使和一個惡魔。天使教我們善良與愛,惡魔慫恿我們放縱慾望,變得貪婪與自私。那到底該如何理解人性?我有以下三個觀點。
  • 《隱秘的角落》充滿人性光輝的4個瞬間:從「惡」中思考「善」
    劇中刻畫的人物朱朝陽,14歲,足智多謀,結局後,很多人對朱朝陽的角色進行分析,越分析越細思極恐,他的惡有可能遠超成人的張東升,成為整部劇最大的BOSS。——紫金陳《隱秘的角落》裡有成人的殺人犯,有隱藏的兒童BOSS,其中不乏利益交易,看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逐漸從身不由己到最後無路可退,仿佛「惡」是這劇表面的基調。千萬別低估了人性裡的「惡」,更不要忽略了人性裡的「善」。
  • 陳情令——人性善與惡的思考
    看完後,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人性的善與惡!何為善?何為惡?一家獨大的溫氏,仗勢欺人,作威作福,草菅人命,屠人滿門、壞事做儘是為惡!地痞流氓薛洋因幼時被常慈安妻辱,為了洩憤,滅了常氏滿門,並成為溫氏走狗,傷人無數,並帶上了麒麟臺,在其身負重傷之後,偶遇曉星塵與阿箐,眼瞎不明情況的曉星塵好心給他治傷,他卻誘騙曉星塵殺人,最後也殘忍殺害了阿菁,是為惡!
  • 賈靜雯絕望大哭,暴露了人性最大的惡
    最近,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故事從殺人兇手李曉明被判死刑說起。
  • 《死無對證》,人性善與惡的對決
    人們總說善與惡是衝突的。但真正的衝突在真相和謊言之間。——唐·米格爾·魯伊斯這句話在最近上映的電影《死無對證》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謊言和真相在彼此反轉,善良與邪惡在對抗,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陷入設計好的圈套。黑夜中,一位身著職業裝的幹練白髮女士,匆忙走進房間,這裡住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榮獲最佳企業家的男主多利亞,有著令人羨慕的妻女、體面的生活。
  • 《康熙王朝》:有善有惡,方顯人性
    每個人,不論自己的立場與個性如何,都不會有徹徹底底的善與惡。善人可以行惡事,惡人也可以行善事。看完這個人物的事跡之後,人們心中留下的不僅僅是對善人的敬佩和對惡人的厭惡,還有對他們的感慨。而這,正是一個人物可以深入人心的原因。單一的善與惡,太過理想化,甚至只會存在於想像之中。
  • 羅洛梅: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就是一種善
    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亦是一種善。——羅洛·梅人所有的焦慮,都可以體現為一種焦慮,即死亡焦慮。現代人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遠離自身的存在,從而導致人性的異化。他們逃避自我,順從他人,不再擁有直面自己存在的勇氣。現代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一直處於空虛和焦慮之中。在這種空虛和焦慮中,部分的人性惡就會顯現跳出。
  • 《霧都孤兒》人性中的善與惡
    大家好,這裡是八點引讀。我是今天的引讀教師王妍妮。今天,我將繼續和大家分享世界文學名著《霧都孤兒》。同學們,上一期中我們讀到奧利弗被布朗洛先生收養,結束了自己苦難的童年,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那些所謂的紳士對待孩子,貧民的態度讓我們深知人性的罪惡,這也預示了他們必將滅亡,也許並不是現在,但也是不可更改的事實。當奧列弗請求多吃一碗粥而被責罰時,你足以看到當時社會是多麼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