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這個故事,其實許多朋友可能聽過,那就是山東威海一帶,廣為流傳的一位道長殺鬼子的故事,這幾十年他的故事算是深入人心,這個抗日英雄便是小老道,畢雲。
畢雲出生於1915年,道號名為志修,乃是威海神道口村人,他自幼父母雙亡,7歲還被賣到了七夼廟,後又轉到威海的天后宮當了道士,因為在宮中屬他年紀最小,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老道。
早年天后宮的大師傅是義和拳的拳師,因為義和團失敗才出家做了道士,從此便不問世事,大師傅武藝高強,小老道一來天后宮便深得大師傅的喜愛,從此大師傅便教畢雲習武,讓他練就了一身的好功夫。
等畢雲20歲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精神的小夥子,據認識小老道的劉德煜老人回憶,小老道個子不高,人長得很精瘦,但雙手卻很有力,他常常在後院練習劈磚,一掌下去,能將10多塊硬磚劈碎,除此之外,畢雲還擅長跳躍和疾走,平日裡威海的城牆就是他練功的地方,他可以在城牆上如履平地,兩三步就飛蹬上去了,人們都說他會飛簷走壁。
在1938年,小老道已經是天后宮的掌門了,不久日寇便大舉進犯並攻佔了威海衛,某一天上午,一夥日本兵闖進了天后宮,硬說一位抗日戰士逃進了觀裡,可鬼子翻遍了整個天后宮還是搜尋無果,於是惱羞成怒的鬼子將小老道綁了起來,還將他吊在一棵柏樹上拷打。
鬼子伍長用樹枝條狠狠地抽打小老道,將他打得皮開肉綻,可小老道硬是一句話也沒說,事實上,小老道還真的將一名八路軍交通員藏在了天后宮的地窖裡,而為了救這位受傷的交通員,他忍受了一番毒打,最終鬼子沒有抓住這位八路軍傷員,只能不了了之。
小老道將傷員偽裝成了一個道士,幫他混出了城,在送走八路軍傷員後,小老道就開始找這些日本兵報仇,他將一把菜刀劈斷打磨成了一把鋒利的匕首,藏於袖中,隨時準備伺機殺敵。
某天晚上,位於威海南面的大石硼處,小老道跟蹤了2個出來尋花問柳的日本兵,當鬼子兵走到了人煙稀少的地方時,他一個健步衝出去一拳打翻了一個日本兵,這一拳直接打斷了鬼子的肋骨,趁著鬼子倒地,他迅速地拔出了匕首捅到了另外一個鬼子兵。
小老道殺了兩個日本兵後,將他們的三八大蓋打斷成兩截,隨後還將鬼子腦袋割下丟在了城門外的荒地裡,除掉了兩個日本兵,小老道又去了日軍在威海衛附近的一個據點,這個據點裡的鬼子都是曾經毒打過他的鬼子,他每天都會來這裡蹲點觀察日軍動向,終於一天被他逮到了機會。
一天下午,一個鬼子伍長帶手下兩個日本兵去城外偽軍的據點視察,鬼子認為威海衛已經是他們的天下,所以想返回時去附近的存在禍害一番,小老道得知消息,直接埋伏在了鬼子途徑的路上,準備來一場誘殺遊戲。
在解決掉鬼子伍長後,他手下的鬼子察覺到了危險,於是拔刀向小老道衝來,小老道迅速衝向了鬼子身邊,一腳將其踢倒,一拳正中鬼子胸口,鬼子立馬吐了口血,但因為對方拼命掙扎,雙方開始纏鬥起來,最後小老道將鬼子狠狠壓在身下,伸手捏緊了鬼子兵的喉嚨,將其喉管生生扯斷。
連殺了5名鬼子,小老道知道天后宮再也回不去了,因為鬼子已經懷疑他了,據資料記載,他離開天后宮後,立馬投奔了國軍的鄭維屏部,後又在當初救過的八路軍交通員的幫助下加入了八路軍威海區大隊,被收編進了特工隊。
1941年,小老道因殺敵勇猛升任為大隊長,次年光榮地加入了組織,在日軍的拉網掃蕩中,他率領中隊撤至文榮威邊區一帶反掃蕩,先後在溝於家、鄧南莊衝出了敵人的兩道封鎖線,不料在轉移中遭遇了大量的敵人。
戰鬥一打響,小老道便率兵20餘名戰士阻擊數倍的敵人,從而掩護其他戰友突圍,在戰鬥中他和戰士劉安身中數彈不幸犧牲,當時畢雲犧牲時年僅28歲,他的遺體被戰友們安葬在溝於家村大廟後面,解放後被移至文登天福山陵園。
這幾十年的時間中,小老道的故事在當地是家喻戶曉,可人們都不知道他到底長啥樣,都想看看這位英雄的英姿,卻未能如願,直到他犧牲70年後,一個老人從家裡翻出了小老道唯一的一張照片,他的真實樣貌才浮現在世人面前。
這張照片是小老道在天后宮所拍,當時他剛給徒弟們教完功夫,一個徒弟的家人請來了攝影師給他們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這是小老道唯一的一張照片,站在徒弟中間的他不怒自威,顯得神採奕奕,頗具一代宗師風採。
小老道畢雲是一位真正的抗日英雄,而他的名字和故事應該永遠流傳下去,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