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刷題去學習的數學,中國教育最「失敗」的學科?

2020-12-22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共識:數學是中國學生引以為傲的一門學科。甚至常常有段子吐槽,英美國家的基礎數學教育太簡單。SAT考試的數學部分,也被默認為中國學生應得的滿分項目。

但遺憾的是,中國學生提起數學,往往都覺得枯燥,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與之相對的,是另一個事實:縱觀世界範圍內的獲得菲爾茨獎的頂端數學家,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時代曾獲國際數學奧賽獎牌;但中國大量的奧賽獎牌獲得者,卻沒有一個獲得菲爾茨獎或阿貝爾獎等重量級國際數學大獎。

更有人說,中國的數學課堂上壓根就沒有數學!背後的意思是,我們的孩子可能計算能力好,公式定理記得牢,卻唯獨沒有數學思維。

01中國教育孩子的論證方法居然沒有邏輯論證

邏輯是文科還是理科?邏輯的語言邏輯和形式邏輯,應當在語文裡面,就是從語言邏輯和形式邏輯發展起來的數理邏輯,也屬於哲學的範疇,哲學在中國肯定屬於文科內容,但西方的哲學裡面還包括數學和物理學。把邏輯和數學運算放在一起,被叫做了奧數,就變成一些人嘴裡的萬惡的了,而數學則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要廣泛使用的工具,西方數學與科學是獨立的。而沒有邏輯體系的支持,也就沒有了科學。

很多專家認為,中國的教育問題,關鍵就是沒有邏輯教育!邏輯思維能力如此重要,但是在我們的教育系統中並沒有這樣一門課。傳統教育方式重知識輕思維,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大量的知識存儲到學生的腦海中。

我們都知道,數學-邏輯思維智能代表了人類目前最高智能,幾乎所有的智商測試題目中都包含了大量的數學-邏輯內容,幾乎所有的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職業都有邏輯智能的參與。全世界不管哪個國家在制定教育目標的時候都會把邏輯思維的培養當做最為核心的目標。

中國的數學教育,也是邏輯學被閹割的,我們都說中國比外國的數學教育要難,這個難其實是難在運算上,對運算之外的東西,其實教的不多。就如我一直說的,老王買鞋遇到假幣,30塊進的鞋,過季了減價20塊賣,有人拿了100塊的假幣來買一雙鞋,老王找老李換錢100,賣一雙鞋有找錢,後來老李發現是假幣,又把100塊要了回去,問老王賣鞋虧了多少?這樣的問題是可以炸群的,一群成年人是討論不清楚。這個就是你會加減法的運算,你不知道其中的邏輯。而且這個題目的歧義,估計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看不出來的,幾個500人的大群也未必有一個能夠看出來。

很多很多老師、家長、學生總是認為學習就是學知識,孰不知我們的課程標準最為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沒有把邏輯思維能力當做教學目標的教育只能把學生「教愚」。

在如今網際網路時代,海量的知識其實是可以唾手可得。你可以回想一下上學時代所學的那些知識,究竟有多少是你現在還記得的,有多少是現在還用得上的呢?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勞厄曾說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經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

如果沒有基本的邏輯思維,即便是死記硬背,其實也無法達到好的記憶效果,所有的知識就像一串串冗長的信息,我們的記憶必定負擔繁重。

怎樣才能更好的記憶?最完美的記憶方法是把現象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碼記憶。這種編碼記憶的方式就是邏輯思維,它可以彌補記憶力的不足。

所以,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都需要邏輯思考力。美國物理學家蘭姆說:你可以從別人那裡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裡鑄成你思想的砂型。也就是只有經過思考的東西才會真正被吸收,繼而才能保證高效輸出。

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過程就好比一棵樹的成長發育過程。邏輯思維就像大樹的根基,知識就像書的養料。只有大樹的根基堅固又深入,才能獲得更充分的養料,才能源源不斷的順著根基和樹幹傳輸,最終成長得枝繁葉茂。如果根基不深,或者發生了斷裂,那麼養料也無法順利到達。

02中國數學教育數學教學過於追求技巧

這幾年網上經常報導,一些出國留學的朋友抱怨「中國式教育」,其中數學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學科。

「當年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比那些老外微積分學得好多,考試都考的比他們好。反倒現在抽象代數,拓撲他們學得比我們好多了,越到高端的課反而思維不如他們敏捷了。我們在國內基礎數學教的很紮實,可咱們中國數學上的研究怎麼跟人家沒法比,這是為什麼?

這就要回歸數學本質,百度百科數學的定義可知,「數學,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通俗來講,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的生活常識技能,是一種生活常識的擴張。

「計算、邏輯、抽象能力」作為學好數學必翻的三座大山。邏輯能力,培養對事物分析、觀察概括與理性推斷能力。抽象能力,培養對非實質事物以及新概念的理解能力。而「刷出來」的中國式數學教育,往往更注重計算能力,另外兩項較為欠缺。所以,前期發力效果甚廣,後期「被超車」也是情理之中。

曾經上熱搜的一篇「難倒成年人的小學數學題」被各大博主轉發,一時間「中國式數學」被網友集體DISS。

網友紛紛敗下陣來,表示小學教學,尤其是數學的難度,竟然已經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程度,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題,大部分高中生竟然也搞不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刷題速度快」、「偏題難題搞得定」被貼上了「學霸」的標籤,導致現在大多數學生和老師一直以「看出詭異的等式關係和掌握很多公式」來評定數學水平,把數學當成了炫技的能力,而不是常識。

把數學當成一種技巧,過於追求炫技,沒有注重邏輯思維,這也是中國式數學教育,最大的癥結之一。

從小學到大學中國數學一直在練技巧,比如如何計算某類型的積分,看出詭異算術關係等,這是競賽的範疇不適用於一般人,搞研究最重要的是夯實基礎不需要奧數的技巧。換句話說,炫技是街邊籃球,搞高端研究是NBA的級別。

在中國,考駕照需要學會鑽杆,繞樁,等各類技巧。可國外秉承如何安全駕駛,貫徹讓駕駛員熟知交規和交通禮儀。結果呢?中國每年車禍傷亡率相當高,因為根本不懂怎樣安全駕駛,只會見縫插針。

記得上大學數書,很多學生學不好抽象代數,書對初學者太不友好了。翻閱國外的教材每一本都上百頁,講解十分詳細,例題很少課後練習多,而且難度比中國的大。而中國書,只講解枯燥無味的定理而且講課順序零散,使新手容易誤解,認為高等數學高不可及,其實不然。大概出書人也覺得讀者不懂,放了許多本應學生動手獨立探究的練習當做例題,這樣一來剝奪人形成「黑匣子」的機會,強行刷題積攢套路。

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郝景芳認為,中國教育系統有很多優點,值得鞏固紮實,但缺點在於視野狹窄,過度強調技能、鑽研題目,並沒有給技能訓練以充足思想指引,以至於學生長大之後技能優秀,但是對方向把握不足,選擇自我人生以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有限,在世界舞臺的貢獻受到局限。

03中國數學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如果一個社會擁有普遍較高的數學水平,其科學研究和民眾素質也必然更富創造力、更具邏輯性。而面向青少年的數學教育正是養成民眾數學思維的基礎性工程。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體系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區別,我們曾培養出了許多數學奧賽冠軍,卻也被批評為缺乏創造性。

在2020年春季的NSR論壇中,中學、大學、研究生階段的數學教育者,以及活躍在各學科的數學工具使用者齊聚一堂,討論中國數學教育的現狀、困境與出路。

專家認為,中學數學教育受制於高考,以高考為導向的應試教育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

首先,應試教育之下,只能是考什麼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的高考命題已經爐火純青,題量、題型,甚至題目的順序都是固定的。

所以全中國的高中都是一樣,都圍繞著同樣的題型,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反覆訓練,以能夠做得對、做得快、做得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為唯一的目標。

第二,這種訓練常常扼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進行大量、重複、機械性的訓練,最終實現條件反射式的「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很多本來喜歡數學的同學無法感受到獨立思考和獲取新知識的樂趣,喪失了對數學的興趣。

第三,通過應試訓練選拔出來的學生,通常後勁不足。

在高中教學中我們就發現,那些經過機械化訓練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考入深圳中學的學生,在高中三年中的表現普遍並不理想。

高中三年級整整一年的黃金年華是空轉的,這會影響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對孩子們來說,高三這一年剛好是18歲成人之前的一年,是他們記憶力最好、最容易吸收和理解知識的一年,也是他們思考人生、形成基本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歲月。

但是在這一年,全中國的學生都將他們所有的時間用於高考複習,用於反覆的機械性訓練,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不利於他們的未來發展,也將影響整個國家未來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應試教育對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是不利的。

應試教育的優勢是培養整齊劃一的技術工人,而不是培養原創性的人才。

數學,其實是一種文化。和我們傳統意義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同,數學這門文化有著更為豐富和深邃的內涵,是一種真理的探索精神,以及看待事物的哲學思考。

清代學者袁枚曾說:「學如箭鏃,才如弓弩,識以領之,方能中鵠。」有知識,沒有能力,就像只有箭,沒有弓,射不出去,但是有了箭和弓,還要有見識,找到目標,才能打中。

數學是鍛鍊邏輯能力的最佳途徑,可現在這種教育模式不提倡獨立思考「為什麼」(why),只崇尚「怎樣做」(how),記住公式就完了,管你為什麼。

中國的數學教育,基礎已充分足夠,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高效地吸收?

我們是不是首先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美國人學的數學比我們簡單,卻還能做出超級牛的東西?」

美國教育相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在滿足基本教育要求之後就是「因材施教」。只要你肯學、想學,隨時隨地都能獲取任何領域的高深知識,沒有年級和年齡的限制。每個人的天賦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和釋放。

矽谷的精英階層也會把孩子送去各種各樣「好玩」的興趣班,充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領導力、邏輯思維等等。

美國人推崇的好學生,一要看學術成績;二要看「領導力」、「對社區的貢獻」、「改變世界的願望」;三要看運動能力。學習成績並不是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美國學校更強調培養學術、體育、社交各方面素質全面的學生。

我們以前總覺得美國的教育很輕鬆,但其實美國的好學生們課業壓力是很大的,但往往孩子們是樂在其中。借用《浪潮之巔》作者吳軍的話說,「學習一定很辛苦,但是不應該痛苦」。

在我看來,中美教育各有所長。我作為接受中國應試教育長大的學生,解題能力一流,但在挑戰和創新能力上卻有所欠缺。咱們中國的學生,若能儘量學習美國素質教育的優點,與中國的基礎教育優勢相結合,豈不是完美?

中國人在學習上花的時間全世界前三,可我們學術水平很落後。而我們還在用「外國人不會乘法口訣,1000以內加減法不會算」來掩蓋數學上的弱點。

數學普及教育並沒有把精髓傳授給大眾(大部分人是數學平平的百姓),而研究教育又尚無領軍成果。所以,數學可能是中國教育最失敗的學科之一。

當然,這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錯,只是我們還未探究出好的學習方式,不犯錯誤不會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矛盾地說,最正確的學習辦法數學專業人也不清楚。但我肯定,至少現在的方式不恰當。

我希望中國的數學研究能夠崛起,因為我期待學到一個以中國人命名——名留青史的定理。

參考文獻:趙維傑從取消高考選擇題改起!學者熱議中國數學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相關焦點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教育部專家回應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數學,作為「最能拉開區分度」的學科,總是家長、老師最重視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課外培訓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種選拔考試中的必選項。早年間轟轟烈烈的「奧數班」曾熱鬧一時,直到今天,「數學作業拍照能檢測正確答案」仍是各課外輔導軟體最大的賣點。
  • 為什麼刷了很多題還是沒有把數學學好
    當我們向別人請教怎樣學好數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要想學好數學要得多做一些題,刷的數學題越多,成績就會越好。然而在實際的情況中我們卻發現,事情好像不是這麼樣字的,數學成績與刷的題沒有太大的關係,有的同學整天刷題也沒見成績有多大的提升。那麼在數學的學習中如何來看待和處理刷題這件事情呢?
  • 解密高中數學,節節高教育建哥指針數學「一步指向」答案
    像往年一樣,高考結束後各地考生抱怨數學太難的聲音不絕於耳,有出於對考試內容的吐槽,但更多的是對高中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牢騷。數學學習起來困難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很多考生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但效果並不出眾。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此起彼伏的抱怨聲中,我們卻聽到一個少有的但很有力量的聲音:「高中數學,易!」——發出如此感慨的便是節節高教育旗下的名師建哥。高中數學究竟易在何處?
  • 初中學科難度排行榜出爐,第一名不是數學,榜首難度實至名歸
    對於學生來講,每次學習階段的「升級」都要增加更多的學習任務。小學學習輕鬆,剛升到初中難免會不適應。畢竟在學科數量和學習內容上,初中都要比小學多很多。初中高強度的學習不能讓學生短期內面面俱到,總會有較難的科目成為阻礙學生進步的攔路虎,部分學生甚至幻想將來取消這種學科,不受折磨。
  • 我們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
    被寄予厚望的數學教育大國之間的科技角力,明面上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高端晶片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競爭,骨子裡比拼的卻是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沒有一流的基礎學科實力,就不會有一流的高科技實力,更談不上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樓建得越高,地基就得打得越牢。被寄予厚望的基礎學科教育能否擔此重任?
  • 應對英語考試,英語大量刷題,為什麼不能像數學那樣快速提分呢?
    我們來說說應試英語的刷題。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或者是困惑吧。為什麼在準備英語考試的階段,瘋狂地刷題,從單選題,到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作文,做了那麼多套的試卷,可是成績幾乎是原地踏步呢?而相對而言,對於數學這樣理科為代表的學科,刷題幾乎是肯定會收到一定的效果的。這又是為什麼呢?應對英語考試,英語大量刷題,為什麼不能像數學那樣快速提分呢?
  • 這款美國孩子的刷題網站,今年推娃全靠它!
    ,就有很多家長問我:「小媛老師,還有哪些推薦的網站,可以讓孩子在寒假刷題呢?」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大名鼎鼎的Khan Academy(可汗學院),一個全英文的免費數學網站。今天,我來給大家推薦另外一個美國孩子的刷題利器,涵蓋各個學科(英文、數學、科學、社會學)的IXL網站。IXL是很多美國學校在用的一個「在線習題集「,由Paul Mishkin(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於1998年創立。
  • 我們需要怎樣的數學教育?|展卷
    數學教育的弊端受科舉歷史傳統的影響,中國學生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普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由此使得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都承受著高考和學科競賽的巨大壓力(所謂的東亞內卷,尤其是近年來高中教育的普及和校外培訓行業的發展,競爭壓力迫使學生和家長不斷加碼資源投入,學業負擔讓人苦不堪言)。
  • 為何美國人數學很差,卻出了那麼多的數學家?中國數學教育差在哪
    而這個結論不禁讓人想要探索,為什麼美國學生的數學那麼差,卻能包攬一半的諾貝爾大獎,而中國的教育又差在哪?其實歸根結底,美國的教育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而其數學教育的重點也與我國很不相同。一、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美國教育奉行給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基礎數學教育;給喜歡數學的孩子高水平的數學教育。
  • 顛覆傳統刷題模式,惠普智能教育本讓學習更精準!
    期末考試臨近,不少中小學生選擇用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習成績,認為題海戰術的海量題型可以減少其在考試中的錯誤率。然而隨著數字教育的發展,這種傳統的題海戰術早已落伍。以個性化教育為出發點的「AI+教育」將顛覆傳統的刷題模式,基於海量數據,自動檢測薄弱點,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學習方案。
  • 組合教育發布《高中數學真經》,雙十二登京東教輔銷量榜第一
    提到教輔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用來做練習的資料,是對課本知識的一種鞏固,全靠刷題提高做題的熟練度,大多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如果我們對教輔書的理解還是停留在這個階段,起碼是一種陳舊落伍的觀念。 12月12日晚,北京組合教育正式通過網絡直播發布了全新作品《高中數學真經》,並正式開啟預售。
  • 數學考了道音樂題 音樂老師秒選答案
    題目乍一看需要運用數列知識進行運算,但如果學過樂理,此題可以秒解。試題公布後,不少音樂圈的朋友在朋友圈瘋轉,引起廣泛關注。事實上,這並不是音樂題第一次出現在高考試卷上,2019年上海卷作文給出的就是「音樂中的中國味」材料,要求自擬題目談論啟發。網友們紛紛調侃,音樂學得好,數學、語文成績或許都能提高。
  • 捷登高考必多刷題,高考多刷題值得做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郭老師專注於生活教育,離高考還有31天,很多高中生都是努力的刷題做題,到底一直刷題做題到底好不好呢,根據生活經驗作出了以下幾點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哪些正在努力刷題和做題的高中生和家長們。其實到底刷不刷題,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來進行刷題的,不要和別人去比這些,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一樣,學習成績不一樣,要衝刺的學校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要去盲目地去跟隨別人刷題,哪樣只會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很多壓力。
  • 教育專家:學好數學,關鍵在思維訓練
    昨天有親戚打電話問我:「孩子數學成績越來越差,不知道怎麼辦了?暑假報了數學補習班、練習題做了三大套,書上定理公式都會背,成績就是上不去,尤其是應用題,幾乎沒對的。回來問他咋回事,孩子說不知道這題問的是啥。」她家孩子經常來我家玩,挺聰明的小夥子,就是被爸媽逼著學習,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把孩子整得有點萎靡不振。
  • 1道小學數學邏輯思維題:60秒內能答對的孩子,數學思維都不錯
    說到數學,很多家長都表示對它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前途都離不開它;恨它則是因為它實在是太難了,不僅對於孩子來說難,對於那些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家長來說更難。數學可以說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又或是物理、科學這些學科,都和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英國A-level數學很簡單?一文告訴你中英高中教育大不同
    來源:必益教育 BE Education很多同學和家長在沒有了解國際學科課程之前,多多少少對國外的中學課程都存在一些誤區。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就是:國外的數學比國內簡單。它的考試體系獨立於中國的教育體系之外,參加A-level考試的學生,可以直接註冊英國高中的學籍,不需要中國的初中、高中或者大學成績。
  • 初中學科難度排名:最難的不是數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九門主要學科,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之外,還需要掌握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學。由於學段學習要求與高中不同,所以後面六門科目都是階段性教學。比如化學,就是初三才會學習的學科。
  • 高中學科學習難度係數,榜首不是數學學科,化學也僅排名第5
    在傳統高考模式下,學生要學習和參加考試的科目是固定的。理科生需要參加語數外和理綜的考試,文科生需要參加語數外和文綜的考試。高考考試結果,直接決定了學生就讀什麼樣的大學,因此大家對高考非常重視。既然考試的科目是固定的,也就沒有必要去糾結哪些科目比較難了。
  • 蚌埠市數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成功召開!
    此次教研展示活動不僅是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成效的試金石,也是推廣普及智慧教育應用的關鍵點。蚌埠二中20餘位一線優秀教師分享智慧教學模式在學校的落地經驗,提供實踐案例,來自蚌埠市六區三縣1000餘位學科教師現場觀摩並參與研討。
  • 門門學科拿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霸傳授學習經
    在今年高考中,他憑藉總分427分(語文137分,數學141分+36分,英語108分,物理A+化學A+,小高考加5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錄取。作為一名文理兼修的學霸,馬帥高考各科均衡高位發展,尤其在語文和英語學科方面,總結了很多實用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