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錢推薦:時光不能阻擋的感動和眷戀──電影《東京日和》
「不燒送神火,不讓你離去
-
《東京日和》或許純愛並不在乎形式
愛情片向來不是我的「菜」,《東京日和》卻是個意外。 無意間看到《東京日和》男主角原型,荒木經惟在《傷感的旅程》中對妻子說的話:「風從身邊吹過的時候,我看著你哭了。陽子,別人都以為我們是最好的夫妻。其實,我只是想知道,你和我一起是不是真的開心。」我是為了這兩句話而看的《東京日和》。
-
《東京日和》想念
東京日和的節奏很慢,前半段很無法理解陽子的神經質,夫妻之間的對話也讓人莫名其妙,但看到倆人在雨中路邊的一塊巨石上彈奏《土耳其進行曲》甚至跳起舞來,我深信這兩人是深愛彼此的,也是是太過喜愛而更加害怕面對問題吧,每一對夫妻間又何嘗不是如此,我經常不解釋原因地莫名生氣應該也讓我老公很無解吧,就像片中的島津在陽子為叫錯別人名字而懊惱生氣時,島津說,又有誰在意呢。可是自己就是在意啊。
-
《東京日和》向日葵盛開的夏天
nbsp; ——題記《東京日和
-
《東京日和》日和.東京
為什麼想看《東京日和》?翻看「我想看」豆列,發現2007年4月15日,我註冊豆瓣那一天,就把這部電影列為第一部「想看」。而第一部「看過」,是日本電影《情書》,備註是「永遠的最愛」。這兩部電影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她——中山美穗。
-
《東京日和》愛的啟蒙
被《秒速五釐米》、《你的名字》誤導過後,我以為日本愛情都靠吼……《東京日和》是平靜的,甚至寧靜的。我覺得沒有意外的影片就是好電影,你該知道我說的意外是什麼。長達兩小時,幾乎只有兩個人的戲份,竹中直人儘量把其它的影響弱化了,只留下島津與陽子。而且沒有親吻,沒有做愛,沒有曖昧的鏡頭,兩小時內,只有生活,平淡的愛與綿長的歡喜。僅是生活就足夠了,何況還是婚後的愛情,太難得了。
-
《東京日和》這麼近,那麼遠
一早就知道這是說荒木經惟和他妻子陽子的電影。前年在上海看了荒木的展覽「感傷之旅」,看了很多他拍的陽子。然後又看了荒木的紀錄片《迷色》。因為字幕翻譯問題,直到昨天才看《東京日和》。紀錄片《迷色》就像個色情片,女性生殖器飛來飛去,荒木對著鏡頭眉飛色舞,一股精子的味道,荒木對著鏡頭興奮說他和他大部分的拍攝模特xxoo,有一段,荒木,朋友和一個少女模特一起喝酒,荒木很驚訝的對模特說,我居然沒有搞過你,太奇怪了。
-
《東京日和》:真愛的最高可能性
這麼個人兒,看上去和深情之類的字眼沾不上邊,但就是他的故事,被拍成了一部感人肺腑的愛情片《東京日和》。1971年,荒木經惟認識了日本電通公司的職員青木陽子。他們不久結婚,荒木以他們浪漫的蜜月之旅為主題,拍出一部攝影集,引起轟動。由此,荒木也進入了著名攝影家的行列。1989年,陽子在雜誌上連載隨筆,記錄她和荒木的日常生活,取名《東京日和》。但只寫了三期,就患癌症去世。
-
電影集 | 《東京日和》
電影背景音樂《東京日和》,由大貫妙子創作。
-
《東京日和》不說歲月
如果要承認對什麼徹底無能為力,我暫時只能想到失眠和噪音。其他不願意承認或者不願意放棄努力的就再說吧,今天可以自大一會兒。我好像會周期性的陷入失眠和用咖啡驅趕困意的惡性循環,這個時候半夜常常因為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醒來。但有個好處是,可以享受那段完全無所事事的時間,你的理智不再會提醒你現在該幹什麼。看了《東京日和》,從大二開始就想看了。
-
《東京日和》:女人有病,還是男人有病?
《東京日和》,一部悶騷得近乎憋悶的電影,被俺費時三天零存整取式的看完鳥。 一個男人,回憶故去的妻子,用一本寫真集和片段文字記錄一些舊日時光中的感受,名曰《東京日和》。之後這部作品被拍成電影。這個男人是在日本以情色寫真攝影出名的荒木經惟,妻子是患有憂鬱症的洋子。導演兼男豬腳是竹中直人。
-
《東京日和》這是真正的愛,永不消逝
在開篇島津和陽子壓抑得近乎沒有出路的爭吵中,我不能想像,在這部影片的結尾時候能看見如此快樂奔跑的陽子和笑得如此陽光的島津。同樣,面對島津這個男人對於陽子如此深沉和純粹的愛情,我也不能想像,現實生活中的島津就是那個以叛逆和異類而著稱的荒木惟經。《東京日和》是一部被定位為藝術片的電影。
-
《東京日和》不思量,自難忘
他與陽子從結識開始,前前後後一共27年,關於與陽子的感情,荒木在影集《東京日和》裡的前言寫道:「我的攝影人生,始於與陽子邂逅之際。1963年進入電通公司,很快結識了檔案科的陽子,開始了我的攝影人生——公司夜深人靜的攝影棚,約會的時光,旅行的時候……1971年結婚,蜜月旅行時所拍照片整理成《感傷之旅》並自費出版。
-
《東京日和》甜蜜如初,相濡以沫
《東京日和》,是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紀念亡妻青木陽子的一本寫真文集,東京日和是日本的一個節氣,春暖花開的季節,陽光無處不在的流淌。也許這是荒木為了紀念陽子燦爛笑容,也許是為了紀念陽子在東京日和裡快樂的身影,也許是為了給遠在天國的陽子做人間祈禱。荒木大學攝影系畢業後曾在著名的日本電通廣告公司擔任攝影師,當他決意離開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時,帶走了電通看板美女青木陽子。
-
《東京日和》因為有愛,日麗風和
《東京日和》,導演竹中直人,1997年上映。根據攝影師荒木經惟的同名影集與散文集改編。這是一部不那麼像電影的電影。仿佛男女主人公某一段日常生活的記錄片。沒有戲劇性的曲折與衝突,甚至沒有稱得上故事的某些元素。只是記錄。平淡,瑣碎,如河水緩緩靜流。起初感覺有些悶。漸漸地,卻有了某種更值得回味的雋永的意味。尋常日子的點點滴滴,細微,真切,感動。
-
《東京日和》淡淡的幸福,其實很簡單
路邊的石頭鋼琴,四指歡快的連彈,雨中的土耳其進行曲;回家路上一直跟隨的罐太郎;會發怒的罐太郎爸爸——騎士;柳川上二人無邪的拍照......我所看到的《東京日和》,只是一些平淡溫馨的場景而已。
-
《東京日和》鵝黃色的憂傷
在一本關於攝影的雜誌上看到了《東京日和》的名字。很想知道畫面到底有多唯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打開了這部電影。在陽子暖暖的笑容身後,我看到了壓抑和不安。這麼多人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我想,也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曾體會過這份無所適從的不安吧。 我形容這是一部有鵝黃色氣質的電影。
-
《東京日和》:鶼鰈情深的餘香滿口
(芷寧寫於2009年4月14日) 竹中直人大叔真可謂多才多藝的典範,既能導能演,戲路又寬泛,可亦正亦邪,還能活躍於配音、音樂、插圖、繪畫、相聲等多個行當,雖然他的導演作不及表演作多(參演影片80多部),但他自導自演的《東京日和(Tokyo biyori)》(1997年),完全異於他多數的誇張喜劇路數,展現出了他含蓄細膩且溫情深沉的一面,也彰顯了他對此類文藝片出色的表現功力
-
《東京日和》很愛時光村落裡的陽子
看了第三遍的電影《東京晴朗》,更準確的名字是《東京日和》。「日和」是日本的一個節氣,名字源於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的一本散文隨筆,散文以超現實的手法概略了他一生的事跡。在荒木最落魄的情況下,陽子每天出去做事,維持著他們的家,也使得荒木能夠每天安心出去攝影。後來,荒木經惟成為日本最具國際知名度的新銳攝影的先驅,有了一幫自稱「荒木經惟部落」的追隨者。
-
《東京日和》讓她不朽的不是那些照片,而是消逝的生活
《東京日和》的電影和書,是一種互文關係:誰都不是誰的附庸,而是彼此的見證者。竹中直人號稱是「站著讀完這本書,然後哭了」的超級粉絲,可喜的是他沒有無聊到直接將原書的照片和文字電影化。他拍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故事,那裡面有不一樣的荒木經惟和荒木陽子——更尖銳,更陰暗,同時,也更明朗。相當於陳述平靜生活下的暗流,電影一一交待陽子有異於常人的生活細節,甚而展現出其將男童女妝的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