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在重慶舉辦了一場旅遊推介會。儘管丁真沒有到場,但每一名參會嘉賓都得到了一份與他有關的特別禮物:印有丁真大頭照片的旅遊手冊。
這是丁真首次以旅遊形象大使身份出現在家鄉的旅遊宣傳冊上。丁真,正式成為理塘一張名片。
推介會上,和丁真一起「亮相」的還有理塘的特色旅遊產品:理塘千戶藏寨手繪地圖、最野賽道路線圖,牛糞精釀啤酒、咖啡、藏香、犛牛奶香皂、藏藥浴……
理塘縣國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璽說:「丁真本真,理塘的旅遊資源也是一個真字,我們會把最真、最純、最美、最野的旅遊資源和風土人情帶給大家。」
理塘「出圈」,只是開始。自丁真走向「頂流」,今年2月剛剛脫貧的理塘,旅遊「行情」應聲而起。
攜程數據顯示,「理塘」熱度從11月20日起大漲,到11月最後一周搜索量猛增620%,比國慶翻4倍。
理塘「出圈」,謀劃已久。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冬冬說:「地處偏遠,海拔高,交通、物流運輸不便,發展旅遊才能突圍。」
「現在,理塘有了一些知名度,但市場轉換率還很低。」張璽說。
如何讓大家把指尖的熱情化為足下的行動?理塘這兩年苦練內功,今年開始涉足旅遊產品開發和市場對接,開啟「理塘旅遊元年」。
為了將流量變現,丁真的家鄉正在憋大招!為了鞏固脫貧成果,中西部偏遠地區躍躍欲試!
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長江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羅茲柏說,貧困地區往往是原生態的生態旅遊資源富集地區,應該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加緊完善基礎設施,同時利用各種宣傳手段,打造引人入勝的「詩和遠方」。
「旅遊目的地需要形象代言,但要堅決避免宣傳『買家秀』、消費『賣家秀』。」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網際網路時代旅遊需要「眼球效應」,但無論是打造網紅,還是製造話題,底線、紅線都必須要明確。降價促銷、網紅推廣也是必要手段,但旅遊消費的核心是緊跟市場變化,用新需求牽引供給創新。
新時代,文旅融合正在「變」與「活」。如何將看客變遊客,讓流量轉化為持續的文旅消費力?
「重要的是供與需相匹配。」羅茲柏表示,景區應加大旅遊公共服務力度,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公共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下功夫;同時,依託「網際網路+」深耕內容,注重文旅「軟開發」,推出沉浸式旅遊情景體驗,保持網紅推廣帶來的持續熱度。
待到春暖花開,理塘會火嗎?(餘俊傑、周瑋、周文衝)
僑報網評:除了微笑,丁真還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夥丁真因一則展露純真微笑的短視頻意外走紅。成為「網紅」的丁真沒有接受選秀節目的邀請,而是擔任起家鄉理塘縣的旅遊大使。隨著「丁真效應」發力,「理塘」在旅遊網站的搜索量猛增620%,或成元旦旅行「黑馬」目的地。
理塘縣位於四川省西部,距省會成都654公裡,海拔4000米,以丘狀高原和山原地貌為主。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如今人盡皆知。有人感嘆,能擁有丁真,真是理塘的幸運。然而理塘的「走紅」不能只用「幸運」來解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丁真也是遇到了有準備的理塘。
理塘縣今年2月才剛剛摘下「貧困」帽子。根據2006年《四川省理塘縣貧困狀況調查》報告,2000年,理塘縣農村總人口的96.75%處於絕對貧困狀態。而這一年,正是丁真出生的年份。理塘縣被納入貧困縣,在經過大量財力物力人力扶持後,村民才告別了人畜混居、吃不上乾淨飯、喝不上衛生水、松油照明的歷史。
從丁真的視頻中,我們看到他衣食無憂,騎馬跳舞的生活好不歡樂,完全想像不出20年前會是什麼樣子。如今的理塘縣不僅生活上不再貧困,在旅遊推介工作上甚至還顯得非常專業。
丁真走紅後不久就以理塘縣形象大使的身份出席活動,甘孜州旅遊宣傳片《丁真的世界》也火速上線,四川省文化旅遊廳官微「四川文旅」更是與各地文旅部門掀起一場熱鬧的「搶人大戰」。一套宣傳「組合拳」打下來,可見當地政府是有備而來。
其實,丁真走紅之前,甘孜電視臺之前就拍了很多視頻宣傳當地風土人情,理塘縣還組織過「最美康巴漢子」選秀、賽馬節。雖然沒有「火」起來,但足以看出當地一直在想辦法擴大影響力。
理塘縣默默做出的努力還有多少?從一篇微博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作家「桑格格」今年6月曾發微博說,理塘縣一個村的書記經常在網上聯繫她,希望她能幫忙宣傳理塘。那邊給她寄的土特產品種繁多,包裝精美,「不輸於大城市的水準」。文中提到的書記正是理塘縣下汝村第一書記任敏,她因經常背著裝滿貧困戶資料的背包,而被稱為「背包書記」。
正是因為這些「背包書記」們日復一日的努力,理塘縣才能「萬事俱備」,抓住丁真這一「東風」,厚積薄發。丁真就像是一個引爆點,背後卻是幾十年累計的脫貧工作。
正如網民所言「看似滿屏是丁真,其實都是脫貧攻堅、國計民生、全面小康」,通過一位少年,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在那片土地上如火如荼進行著的扶貧工作,以及無數為之奮鬥的人。也許,這就是除了微笑和美景以外,丁真帶給中國的最有意義的事。(李杉)
(來源:新華網 美國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