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走紅的背後,有一份來自遠方的呼喚

2021-01-08 鳳凰網

不久前,一段攝影師誤打誤撞拍下的10秒鐘視頻,讓藏族男孩丁真收穫了千萬點讚,一夜爆紅。視頻裡,身穿藏族服飾、帥氣的臉龐、健康小麥色的皮膚、野性與純真並存的「甜野男孩」丁真,目光澄澈,笑起來露出潔白虎牙。他用乾淨而純真的笑容感染了不少人,通過他,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和了解藏區的文化與環境。

藏區擁有著大自然饋贈的絕美風光,乾淨純粹,人心嚮往之。與此同時,由於地理偏遠、地勢曲折、交通閉塞等原因,藏區可開發的區域只有30%,經濟發展緩慢,藏區人民大多生活拮据,受教育程度也普遍不高。丁真那些看似淳樸,比如「聽不懂漢語」「普通話說不流暢」的特殊萌點,顯然是他缺少教育的印記。

如何改善藏區人民生活條件,讓孩子們都有學上,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在與丁真的家鄉理塘距離五百公裡的地方——同樣位於藏區的香格裡拉,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誕生於此,它組織藏區婦女及殘障人士等免費進行手工藝品培訓。藏區婦女手工藝品公益項目匯聚來自全國各地青年學子的公益創新與智慧,致力於策劃和推廣阿若康巴香格裡拉藏區婦女手工藝品,從而讓更多人了解藏文化,提高藏區家庭的經濟收入,呼喚社會湧動從善之流。

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的手工藝培訓班,面向農村婦女免費教學。45歲的藏族婦女邊瑪拉初從出生開始,幾乎沒有離開過香格裡拉,她獨自撫養兒子的生活,不能出遠門打工。為了改善生活,邊瑪拉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了婦女手作坊,做手工玩偶的工藝並不簡單,剪布、填充絲棉、縫製,碰上色塊複雜的地方仿佛走進了迷宮。她幾度想過放棄,但在婦女手作坊夥伴們的鼓勵下,她堅持了下來。現在的邊瑪拉初不僅學會了簡單的玩偶製作,還可以做老虎、神龍等境界人物,製作玩偶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自信在她身上悄然生長,美好生活逐漸到來。

匯聚新鮮血液,創新藏文化產品

義烏工廠生產的手工藝品充斥在香格裡拉大街的商鋪裡,代表藏文化的手工藝品越來越少。此外,受疫情的影響,作為藏區支柱行業之一的旅遊業遭受了強烈的衝擊,手工藝品的購買量逐漸下降,當地婦女的收入更是微薄。為了助力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的手工藝產品與時代接軌,被更多消費者青睞,一群平均年齡在十六七歲的青少年與藏區婦女手工藝品公益項目建立深度連結,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潛心鑽研,為服務公益事業提供無限創意,創新網際網路傳播玩法與設計理念。

經過深度市場調研與消費者研究,青年學子們普遍發現了性價比高、具有實用性和故事性、外觀潮流時尚的手工藝產品較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來自重慶的高三女孩劉芝彤熱愛服裝設計,她選擇將帶有藏族特色的「圖騰」作為創意元素,製作五種款式的絲巾,助力推廣藏族手工藝品。「我希望有更多的阿若康巴手藝人能夠被社會看見,能夠溫暖購買了他們作品的人們,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也能夠讓他們背後的家庭充滿力量。」她眼裡閃著光,由衷感嘆道。

來自福建泉州的高二學生陳路威,以藏毯的外表紋飾圖案作為切入點,創意延伸打造瑜伽墊,增加其美感。他希望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抽離當下的現實,追求一種寧靜自在的狀態,與自己對話。

00後的王心悅是一個「藏文化迷」,她提出了將「戳戳樂」這種潮流產品和藏區特色做結合的想法。該產品把藏區豐富的羊毛氈作為基本原料,製作藏族少女及藏獒形象的「戳戳樂」,推出兩個產品套餐:一是「1+1」套餐,二是DIY套餐,鼓勵消費者動手參與產品製作,在製作過程中感悟藏文化的魅力,體會動手的樂趣。

圍脖、絲巾、耳飾、背包掛件、戳戳樂……這些帶有藏元素的文化產品,因為青年力量的加入,煥發了新生機。由於受教育程度不高,與外界聯繫的渠道閉塞,藏區婦女製作的很多手工藝品與市場需求脫軌,但通過這些青年學子們的創意構想,藏區手工藝品逐漸嘗試在保持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緊跟時代潮流,將他們的想像化為現實,讓公益的效用發揮到極致。

創新網際網路傳播玩法,助力產品推廣

阿若康巴手工藝產品主要是在景區售賣,受疫情影響,旅遊業受到強大衝擊,銷量極速下降。由此可見,產品營銷渠道單一是銷量不佳的重要原因,拓寬銷售和推廣渠道刻不容緩。具有敏銳洞察能力的新時代青少年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鼓勵採用網絡銷售,例如微店這種方式,並利用小紅書、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產品推廣。

「在我眼裡手工藝項目像火焰一般,溫暖了藏族婦女們的生活,而勤勞的她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溫暖了整個寒冷的香格裡拉。」來自南京的高二學生辛睿怡剪輯了一個同樣具有溫度的短視頻,呼籲更多人關注這個項目,有一份光,發一份熱。

高二學生李丹雨把當下年輕人比較喜歡的小紅書作為種草平臺,製作了6篇小紅書分享文章,介紹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的基本情況、分享幾位藏區婦女製作手工藝初衷與過程、一系列手作產品的設計靈感與特色等。

網際網路給公益傳播提供了一片廣闊天地,而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下的青少年們則將公益與新媒體平臺進行創新結合,提高項目的影響力,將藏區手工藝品推向中國、推向世界。

呼喚文化傳承,守護藏區婦女的尊嚴

通過手工藝品傳播藏文化,改善藏區婦女的生活,提升她們的自信心,這是此裡卓瑪創辦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的初心與使命。此裡卓瑪從小接受漢語教育,2001年返鄉以後開始學習藏文和藏族文化,從2003年開始作為志願者參與藏族文化活動,2009年開始成為專職公益人,致力於藏族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年,我做了很多文化保護的事情,學習了很多高大上的理論,但歸根結底,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要回到生活中來,才有可能繼續傳承下去。我想將這些傳統理念拉回到具體的事情上,回到一件件具體的行為和物品裡。」

一件件手工藝品是藏區婦女一針一線的結晶,更是承載著藏文化內涵的載體。此裡卓瑪作為藏族人,她認為這些屬於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應該主動去傳承、去弘揚,此外,通過製作手工藝品,也能給藏區婦女帶來一份尊嚴。「用勞動去換取一份收入,比起讓她們去接受單純的資助更有持續性和穩定性。」此裡卓瑪解釋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人互助,眾生平等,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秉承這個理念,在傳承藏文化的同時,守護了一份高原上的和諧與尊嚴。

這份來自遠方的呼喚,得到了一群來自城市青年學子們的迴響。新生力量的加入,讓此裡卓瑪發現了很多新的機遇,手工藝品原來還可以與實用的東西做結合,原來還可以擺放在除了旅遊商店以外的地方售賣,這群古靈精怪的孩子們幫助勤勞淳樸的藏區婦女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對於她們,是莫大的鼓勵。

「流動的香格裡拉文化展」呈現學生創意成果,此裡卓瑪表示將嘗試在一些當地咖啡館展出

孩子們擁有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構想,而手作坊的藏區婦女們則將他們的想像化為現實,真正做出一個產品,這是一種無比融洽的跨界合作。「有小孩想要做一些手機殼、手機套、筆記本套,藏區婦女都現場做出來了,在共同創作中,她們也不斷提升了自信心。」

「眼光獨到、創新、新鮮」,此裡卓瑪用這幾個詞形容這群青年學子們。「手工藝品只是一個小小的載體,未來孩子們要面對的事情更多,通過這樣一個項目研究,可以培養他們搜集資料、獨立思考、創新發散思維等能力。」

公益,雙向獲益

公益不同於慈善,慈善是單向的給予,而公益在於參與,在於點點滴滴的行動。阿若康巴公益項目看似只是一群青少年為幫助藏區婦女發散創意,貢獻智慧,但其實他們也是獲益者。

「我初步掌握了產品開發的方法,鍛鍊了我對信息和數據的分析能力、市場調研能力,也提升了我快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高二學生達幸彥與大家分享了她參與這個公益項目的收穫。

項目的開展需要大量的採訪與調研,朱紫雨從中學會了與陌生人打交道,大量的採訪讓她逐漸不再膽怯,越發熟練。

「作為家長,我們看到孩子全程參與其中覺得非常有意義。一是拓寬了認知世界,讓她對消費心理學和市場營銷學有了初步了解;二是增進了實戰經驗,全程獨立完成,為提前步入社會積攢能量;三是培養了公益理念,通過公益項目和商業推廣有機結合,更好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嘗試。」王心悅的媽媽看到女兒成長後感慨道。

朱紫雨設計的耳飾

提高繪畫與設計能力、獲取大量的專業知識、學會製作海報、剪輯視頻……參與到阿若康巴公益項目的青年學子們用一個個成果展示展現他們的收穫與成長。阿若康巴婦女手作坊聯合國內知名設計院校,如雲南藝術學院、同濟大學設計學院等,組成國家高級工藝大師設計師團隊,組織市場調查並結合藏族傳統文化,開發設計新產品。

不同於課堂的理論式教學,該公益項目通過引導青年學子進行深度的實踐,並有知名院校專家指導,來增加參與者的探索欲與獲得感,最終優秀的產品會進行製作,投入市場售賣,真正讓藏區婦女獲益,這對於社會經驗不足的中學生而言是莫大的鼓勵,也是他們作為學生難得的社會經歷。

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與該項目,他們憑藉自己的創意與智慧幫助藏區婦女增加了經濟收入、提升自信心、堅定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介紹,2019年,易善青年領導力項目助力香格裡拉德欽縣婦女手工藝人設計新產品圖樣,銷售手工藝產品價值5萬餘元。

引導青少年參與公益項目,有利於將善的種子根植於他們的內心,從小培養公益意識,讓整個社會呈現向善的良好風氣。「阿若康巴」在藏語中的意思是「來吧!朋友」,這是一份來自遠方的呼喚,號召大家關注藏文化和藏區婦女手工藝品,參與到公益項目中來,幫助他人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

我們相信,這份遠方的呼喚會因新生代力量的加入被越來越多人聽見。

相關焦點

  • 丁真走紅刺激了誰
    自丁真走紅後,人們的態度幾經反覆,不斷變化。而看到他不為名利所動,不與各大網紅公司籤約,而為家鄉拍攝宣傳片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大家似乎都接受了這個純真的大男孩。丁真的走紅,在我看來是人們對於一種純淨與「自然」的追求。現在的許多人,禁錮在鋼鐵叢林中,過著「打工人」的生活,心中是壓抑而沮喪的。丁真的出現,為人們的「詩與遠方」找到了寄託。
  • 丁真走紅的背後原因,離不開父母的保駕護航,用愛託底!
    近幾天,手機上幾乎被「甜野男孩」丁真刷屏了。一開始只是知道了因為一位攝影師拍的一個短視頻而意外走紅,鏡頭前的丁真有著一張原始野性的臉,十分純真,笑起來溫暖人心。可沒想到丁真這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先後把家鄉四川、遠方西藏、小馬珍珠、「狂野」舅舅、獲贈的賽馬青龍帶上熱搜,每一個都特別有梗,估計丁真自己也沒想到,出門買個泡麵就成了「頂流」。
  • 丁真走紅,意外卻不簡單
    所謂「搶人大戰」,指的是網友剛開始誤以為他們喜愛的小哥哥來自西藏,紛紛表示看完宣傳片「好想去西藏」,在社交媒體發起的一場投票中,「以為丁真在西藏」的人數是「以為丁真在四川」的三倍多。「當時的第一反應,還是覺得要保護丁真,不被網絡流量傷害,同時也覺得,丁真的走紅,是對理塘旅遊文化宣傳最大的一次帶動。」
  • 丁真帶火的遠方,你想去嗎?除了微笑,丁真還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儘管丁真沒有到場,但每一名參會嘉賓都得到了一份與他有關的特別禮物:印有丁真大頭照片的旅遊手冊。  這是丁真首次以旅遊形象大使身份出現在家鄉的旅遊宣傳冊上。丁真,正式成為理塘一張名片。(餘俊傑、周瑋、周文衝)僑報網評:除了微笑,丁真還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夥丁真因一則展露純真微笑的短視頻意外走紅。成為「網紅」的丁真沒有接受選秀節目的邀請,而是擔任起家鄉理塘縣的旅遊大使。隨著「丁真效應」發力,「理塘」在旅遊網站的搜索量猛增620%,或成元旦旅行「黑馬」目的地。
  • 發掘好「丁真」背後的正能量需求
    一段不帶任何語言的視頻,卻讓粲然一笑的「丁真」突然火了起來。人們透過這個19歲小夥笑容中的歡樂和純潔,似乎看到了心中對於生活的至高嚮往。無獨有偶,最近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為昭蘇縣旅遊宣傳拍攝的策馬奔騰的視頻也在網絡上開始走紅。人們從這位副縣長雪中策馬的場景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昭蘇。
  • 丁真背後,一個貧困縣低調的努力
    先是買泡麵路上被拍走紅、連續上熱搜;後是官微神仙打架,被全網熱捧;最新消息是他已經籤約當地旅遊局,成了甘孜旅遊形象大使。 選出來的康巴漢子各個條件都不錯,可惜沒有任何一個走紅。理塘縣用力推的康巴漢子沒有激起多大水花,看起來不那麼典型的康巴漢子丁真卻走紅了。
  • 圍獵丁真
    視頻裡,剛理了清爽髮型的丁真直視著鏡頭,在陽光映射下的皮膚黝黑泛紅,有些粗糙,左耳戴著的藏飾藍松石微微晃動。他的背景是湛藍的天空和延綿壯麗的雪山,是都市人最嚮往的遠方。丁真抿了抿有些乾澀的唇,羞澀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再加上攝影師專業的拍攝手法,更放大了整個場景下的氛圍感。丁真走紅以後,他沒有立即開通帳號,只是出現在攝影師、舅舅的直播鏡頭裡。
  • 放牛的丁真與爆米花的大叔
    丁真的走紅令許多人訝異,政府部門為何都如此熱衷地參與到這場網絡「造星」運動中?丁真到底代表了什麼?11月11日,丁真因偶遇到當地採風的攝影師而出現在抖音上。正是那則7秒鏡頭令丁真成為網際網路上的超級網紅。
  • 丁真走紅啟示錄:大眾苦飯圈審美久矣!
    這其中除了躺贏的西藏(因為丁真是藏族,被很多網友誤以為來自西藏,加上丁真本人曾接受採訪表示「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薩」),還有青海、新疆、陝西、山東、黑龍江等各省都將丁真元素引入旅遊宣傳文案中,甚至下手最快的北京電視臺春晚節目組已經飛赴丁真家鄉對其進行節目邀約了。 素人丁真,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 馮建麗:「丁真」背後的扶貧幹部
    近日來,「甜野」藏族男孩丁真以在熱搜上久掛不下的勢頭在國內迅速打開知名度,並帶動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理塘縣的爆紅。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脫貧是我們面對的重大課題,今天,我們透過丁真,看一看他背後的扶貧幹部們。
  • 我們期望的丁真,被華春瑩專寵的丁真
    躍然到眼前的,在走動的鏡頭裡,撲面而來的,是一個黝黑質樸,而又面帶微笑的鄉村高原男孩,被網友親切呼喚為甜野男孩,他是丁真。突然想到,薩頂頂的《錦衣衛》裡有段這樣的歌詞,「悠悠天地間,只盼再跟他(她)廝守相擁。」這裡說到的是在那廣袤大地,分別的人們的自然情感與期待,景美人更美。
  • 丁真被黑背後,是教科書級別的見不得別人好!
    我們喜歡丁真,是因為他帥嗎?不是,我們喜歡的是夢中的詩和遠方!他們討厭丁真,是因為丁真沒文化嗎?也許也不是,可能僅僅只是見不得別人好!丁真,一個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康巴小哥,從素人到頂流級別的爆火,只用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
  • 舅舅四朗羅布介紹丁真走紅經過 原來丁真走紅都是命運的安排
    2020年12月1日,@ 理塘丁真 的舅舅四朗羅布向@ 緊急呼叫 介紹丁真走紅經過。原本當時攝影師打算拍丁真的弟弟尼瑪,但尼瑪不在,便拍了丁真。四朗羅布對丁真的走紅感到高興:「之前這個村子沒有太多人注意,現在有很多人認識了這個地方。」網友評論:
  • 丁真如此紅,理塘那麼火,背後除了有個「最強經紀人」,還有位「背包...
    然而,在持續不褪的熱度背後,也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國內網紅有很多,比丁真的外在條件更優越的網紅也很多,但為什麼偏偏是丁真成為獨一無二的「國字號網紅」? 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這不僅僅跟丁真一個人有關,很多人在背後也為這場文旅大事件,進行著默默的付出。理塘出了一個丁真,這固然是運氣,但是要穩穩承接住運氣,也是需要有充分的條件的。
  • 丁真,可惜了
    2020年11月的平常一天,對於理塘少年丁真來說,是足以改變人生的日子。這天,他在買完兩盒泡麵回家的路上,遇到正在拍攝「世界高城微笑」主題的攝影師胡波,少年露出靦腆清澈的微笑,誤闖進鏡頭後一夜走紅。他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會講普通話,不會穿搭,早年的照片被網友翻出來後,引起群嘲。丁真只是一個普通的藏家子弟,他的世界湧進外界的種種聲音,被強烈關注後,少年有了從未有過的孤獨感。走紅後,有記者問他:「這麼多媒體、粉絲來看你、採訪你,會覺得困擾麼?」丁真揉了揉眼睛,說:「有點乏,有點困,明天還要拍嗎?」
  • 枕邊說 | 丁真,仍是少年
    他的生活有雪山、草原、冰川、寺廟、白塔,將大眾引入了一片未曾觸及過的,不一樣的的桃源生活。在這個網絡新媒體發達的時代下,丁真靠著自己清澈又不失野性的目光走紅於網絡。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少年,他就像是沈從文筆下的翠翠,為人天真活潑,有著小動物一般清澈的眼睛,說著不太流利的普通話,面對鏡頭總會靦腆地笑,有一種莫名的動人。
  • 丁真爆火,而他的家鄉理塘究竟是什麼樣子
    丁真在買泡麵的路上露出了純真羞澀又野性的笑容並正巧被攝影師胡波拍下並上傳到網上,當天在各大平臺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00萬。 而丁真本人也是沒上過學,不會講普通話,不會寫漢字。我們可以想像,在丁真生活的20年裡,每天就是放牧和朋友騎馬。沒有資源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
  • 丁真走紅後,男性也感受到了容貌焦慮
    河北新聞網的文章《「容貌焦慮」背後是男權主義對女性形態的消費》中認為,站在女性審美焦慮背後的是來自男性的凝視,是父權體制下被定義了的性別屬性。從清朝時男人娶妻必須要「三寸金蓮」,女性只能纏腳以滿足大眾審美,到如今男性世界對女性形體、容貌的潛意識期許,女性仍然沒有擺脫「審美的客體」,女性的「理想美」的形態不斷強化,並形成一種消費的意識形態。
  • 丁真父親身份揭秘,網友放心了:有這種背景的家庭,穩了
    ,絕不僅僅是丁真。,連發3條推特,向全世界介紹這個來自中國的大男孩。,沉默的時候甚至有點嚴肅,可就是這樣一個心甘情願為兒子託底的爸爸,是讓丁真全身心依賴和喜歡的人。尤其是在丁真走紅以後,絕不僅僅是丁真。
  • 丁真走紅、李雪琴出圈 盤點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
    那麼接下來這一份關於文化事件的盤點,我們希望帶來一份供你參考的「回答」。願你我溫暖而有力地開啟2021年。  1.抗疫文化作品  2020年的開始,一座城市,和一場忽然暴發的疫情,給這一整年的故事寫下一個灰暗、寒冷的開頭。然而,人心的力量和熱度,足以讓我們跨越苦難。醫護人員投入一線戰鬥,普通人在遠方給予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