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記全了人物,以後不再盲目

2020-10-20 永久指針

補完《星球大戰:新希望》,就像1977年的美國人一樣,「第一次見」到了這些人物,並永遠記住了他們:

年輕稚嫩的盧克(Luke Skywalker)

率真勇敢的萊亞公主(Leia),

機器人CP:話癆擔當的 CP C-3PO 和 可愛聰明擔當的 R2-D2,

永遠那麼酷的達斯維達(Darth Vader),

放蕩不羈的韓索羅(Han Solo),忠誠的大猩猩楚巴卡(Chewbacca)以及他們的千年隼(zhui)(Millennium Falcon)。

還有 帝國(The Empire),絕地武士(Jedi),原力(The Force)和 奇形怪狀的外星人們。

和《星際迷航》一樣,星球大戰塑造了許多經典角色物,人物設計和服化道上也頗具特色。

(我又要私心安利《星際牛仔》了,看完這兩個系列,感覺離CB又近了一些)

但除了記住這些人物名字之外,如果不考慮其年代久遠,剩下更多的是吐槽了。

節奏緩慢,經典的奪寶奇兵式的英雄救美,好人終將戰勝壞蛋模式故事,已經不太符合當今的審美。

主角光環強的有點不講道理,不禁讓我同情起可憐的風暴兵們。

結尾終於來了高潮,也只是在展露了原力的冰山一角後就戛然而止。

不過作為承上啟下的開山之作,能理解導演的克制。

當我第一次看到片頭的Episode IV,我還一時沒反應過來。

第四集?因為還有三部前傳和兩部正傳等著你,盧卡斯真是野心勃勃。

看完星戰,我越來越確定自己最喜歡的,還是讓我記不起人物名字的《2001 太空漫遊》。

電影裡是不是有個叫大衛的?想不起來,好普通的名字。(我反倒記著那臺叫「HAL 9000」的智能電腦 和 那塊大黑石)。

《星球大戰》有經典臺詞:「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星際迷航》有:「Live long and prosper」,

《2001》呢?還是想不起來。我只記得那是個簡單的故事,卻帶給我持續長久的震撼。

P.S. 也許連著把《星球大戰》1-6看掉,會讓我找到這個系列的感覺,不過暫時先告一段落吧。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球大戰9:情懷終將逝去,天行者不再歸來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終於上映了,持續近四年的《星球大戰:後傳》也畫上了一個句號。從1977年開始的《星球大戰:正傳》,再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星球大戰:前傳》,最後到今年這部剛剛完結的後傳。42年,9部電影,20多小時的時長,這個科幻電影史上起到劃時代作用的IP終於要告一段落了,我希望這不是最終的結局。先說說這部《天行者崛起》吧。
  • 《星球大戰》簡介(附人物關係圖)
    來源:星球大戰(starwarsCN)《星球大戰》自1977年問世至今,已成為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電影,也對美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深遠影響。《星球大戰》系列被譽為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系列首部影片更是被評論家稱為「繼摩西開闢紅海之後最為壯麗的120分鐘」。導演喬治·盧卡斯憑藉這六部影片創造了一個現代神話,星戰文化也通過小說、漫畫、動畫、劇集、遊戲等載體廣泛傳播,構成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吸引「星戰迷」無數。前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了銀河帝國戰爭傳說的起源。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經典不再,召喚英雄
    但舊夢重溫的激情冷卻之後,一種失落開始從內心浮現出來,劇情重複、人物單薄、特效無創新,特別是老英雄的犧牲,種種不滿在星戰迷群體中流傳。而首日的兩億票房高峰之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票房迅速回落,至今累計票房4億。雖然看來突破10億票房的難度不大,但想重現進口大片的票房神話,希望並不大。
  • 一張圖看懂《星球大戰9》人物關係
    在美國,《星球大戰》可以說是國民電影,每次新片上映都是萬人空巷,地位堪比中國的西遊記,不過在國內《星戰》系列電影就沒那麼高人氣了,
  • 盧克天行者扮演者馬克·哈米爾不再回歸《星球大戰》 與絕地說再見
    近日在接受《娛樂周刊》採訪時,盧克·天行者的扮演者馬克·哈米爾確認他將不再回歸《星球大戰》。「在《星戰9》中我已經和盧克這個角色告別,心裡確實苦樂參半。我熱愛喬治(喬治·盧卡斯)創造的這些角色,參演《星戰》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但我不想太貪婪。
  • 十分鐘看懂《星球大戰:俠盜一號》
    星球大戰是個什麼故事?我需要去補充很多前戲嗎? 不需要。《俠盜一號》是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即便沒有看過任何一部《星球大戰》,你依然可以輕鬆看懂裡面的劇情,只有少數一兩個人物是前作中的。 《星球大戰》在美國的影響力,類似《西遊記》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發布全新人物關係圖
    1905電影網訊史詩巨製《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近日正式開啟預售,本片日前發布全新人物關係圖。作為全新《星球大戰》三部曲的史詩終章,本片通過關係圖,完整盤點光明與黑暗勢力的人物關係網,讓國內的影迷們搶先了解《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即將呈現的正義與邪惡最終決戰!
  • 【視圖系列】《星球大戰》人物網絡關係和時間線
    隨著星球大戰系列第七部《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的上映, 人們對該系列電影的熱情再次被喚醒
  • 【看圖說話】一張圖看懂《星球大戰9》人物關係
    在美國,《星球大戰》可以說是國民電影,每次新片上映都是萬人空巷,地位堪比中國的西遊記,不過在國內《星戰》系列電影就沒那麼高人氣了,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家族傳奇的終結
    致敬往昔,輝煌不再毫不客氣的說,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重啟拍攝製作的《星球大戰7~9》是對原有系列正傳的復刻作品。神聖血統所賦予的巨大力量,同一家族成員間戲劇而激烈的對抗,人物抉擇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前六部曲中,這種極具古希臘羅馬神話意味,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敘事風格始終貫穿始終。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家族傳奇的終結
    在《星球大戰9》的評分與票房都不盡如人意之後,系列電影的未來發展將何去何從,這不僅是迪士尼高層所想,同時也是無數影迷和粉絲心中所想的。致敬往昔,輝煌不再毫不客氣的說,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重啟拍攝製作的《星球大戰7~9》是對原有系列正傳的復刻作品。
  •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作為影響全球流行文化長達42年的《星球大戰》系列,吸引著全球數以千萬計影迷的目光。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由中影發行,盧卡斯影業製作的年度史詩巨製《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於12月20日(星期五)同步登陸全球影院,狂攬3.75億美金,領跑全球票房。
  • 《星球大戰》:經典傳奇(星球大戰影評)
    活動發言人喬納森・澤萊斯奇表示:「因為這個電影傳奇跨越了30年,所以它擁有好幾代的影迷。影院裡到處是身穿不同衣服的人,還有一家人前來觀看的。這種組合很有意思。」 「這是《星球大戰》規模最大最好的慶典活動,」盧卡斯電影影迷聯誼會負責人史蒂夫・聖斯威特說。
  • 星球大戰悲情人物安納金:不可承受的教育之痛 故事
    距離上一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西斯的復仇」,已經長達十年了。不可否認,星球大戰培養了一大群「宗教信徒」,成為科幻類電影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用光劍劈砍的絕地武士,遨遊宇宙間掀起激烈大戰的航空飛機,還有許多千姿百態,性格迥異的太空人,他們演繹出了波瀾壯闊的星球史記。十年之後的今天,最新上映的第七部星球系列電影《原力覺醒》相信必然再次掀起「星球熱」。
  • 《星球大戰9》迎來史詩終結,一張圖讓你看懂人物關係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定於2019年12月20日在北美公映。《星球大戰9》是《星球大戰》後三部曲的終結篇。隨著上映時間的臨近,相信影迷對於《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越來越期待。據悉,《星球大戰9》將採用65毫米膠片進行拍攝,而柯達之前也表示,他們在英國的膠片處理設備現在可以處理65毫米電影了,而這一技術將會在《星球大戰9》中首先使用。不過,關於《星球大戰9》我們只能在預告片裡和官方發出的海報來想像劇情了。對於科幻電影,除了劇情以外更吸引人的應該就是特效了。
  • 《星球大戰8》中那些彩蛋,帶你回顧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星球大戰8今天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了,影片故事緊接《星球大戰:原力覺悟》,敘述了悠遠的銀河系中驚駭政權「榜首次序」突擊新共和國首都之後的事。那麼星球大戰8彩蛋有哪些呢?星球大戰8劇情簡介《星球大戰:終究的絕地武士》承受前作《星球大戰:原力覺悟》的劇情,敘述榜首軍團全面侵襲之下,蕾伊(黛西·雷德利 Daisy Ridley 飾)、芬恩(約翰·博耶加 John Boyega 飾)、波·達默龍(奧斯卡·伊薩克 Oscar Isaac 飾)三位年青主角各自的抉 擇和冒險故事。
  • 看看迪士尼是怎麼推銷《星球大戰》的
    《星球大戰》是觀眾心目中的經典,但 2005 年第六部星球大戰電影《星球大戰前傳 3》之後,星球大戰再無新作。2012 年,《星球大戰》全系列導演喬治·盧卡斯創立的盧卡斯影業被迪士尼收購。這次收購帶給觀眾的影響是:《星球大戰》的快餐時代來臨了──《星球大戰》系列從 2015 年開始到 2018 年每年都會推出一部新的電影。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星球大戰也流行中國元素!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伴隨著整個星球系列的問世。星戰逐漸正在成為流行的代名詞。所以在時隔四十年的今天星戰系列依舊是死忠粉黨們的心頭至愛。去年12月系列新秀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北美上映。票房在意料之中,一路飆升。
  • 《星球大戰9》:原力已死
    星戰首部衍生劇《曼達洛人》誕生於1977年的《星球大戰》,已經走過了42個年頭。《星球大戰》失去了魅力。它不再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寶刀屠龍。從1977年的《星球大戰》開始,作為靈魂人物的喬治·盧卡斯始終把控著星戰的走向。雖然《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的導演不再是他,但不管是前面三部,還是《星戰前傳》三部曲,喬治·盧卡斯都是第一編劇。
  • 《星球大戰》的 logo 是怎麼來的?(上篇)
    麥克奎裡創作了一套精美的概念設計圖,可以說一手塑造了《星球大戰》的世界,給整個系列的電影定下了視覺基調。1975 年,麥克奎裡還設計了一款用於印在信封和膠捲罐上的貼標,並在上面畫出了重要人物盧克·天行者的原型——儘管麥克奎裡和盧卡斯對此造型最初的構想是基於韓索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