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證券法深讀|取消暫停上市條款:提高效率讓垃圾股直接退市

2020-12-28 澎湃新聞

新證券法的實施還有2個月就將落地,在證券交易層面,市場將迎來哪些變革?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將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在新版證券法中,多處刪掉了「暫停上市」的相關情形表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新證券法取消了暫停上市的條款規定,也是本次修訂的一個亮點。新的退市制度可以引導投資者用腳投票,主動拋售垃圾股,崇尚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燕翔認為,在重大基礎性制度改革下,資本市場將更多承擔起引領創新經濟發展的新使命,推動協助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變,這將使得A股的投資風格越來越偏向價值。

取消暫停上市的規定

舊版證券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對證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暫停上市、終止上市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覆核機構申請覆核。」

而在新版證券法對應的第四十九條中,則刪去了「暫停上市」幾個字,改為:「對證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交易、終止上市交易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覆核機構申請覆核。」

此外,舊版證券法第七十二條是:「證券交易所決定暫停或者終止證券上市交易的,應當及時公告,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備案。」其中,「暫停證券上市交易」一項也被刪除。

董登新說:「也就是說,垃圾股的退市,不再需要經過暫停上市半年,而是可以直接退市。這樣的話,可以大幅度縮短退市周期,提高退市的效率,也會更加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當然,對於『殭屍企業』也會起到威懾的作用。」

以2019年退市股之一的長生生物為例。

因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生產、銷售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予以行政處罰,長生生物觸及深交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第二條、第五條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但是,長生生物的股票並不會直接退市,而是先要經歷從2019年3月15日起的六個月暫停上市期。暫停上市後,深交所後續對公司股票作出是否終止上市決定,確定被終止上市之後,公司股票交易再進入為期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最後在2019年11月27日終止上市並摘牌。

從暫停上市到最終退市,長生生物的退市之路走了超過8個月。

董登新對澎湃新聞記者指出,新的退市制度可以引導投資者用腳投票,主動拋售垃圾股,崇尚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從這方面來說,取消暫停上市將會帶來明顯的制度功效。

科創板已經率先簡化退市環節

需要指出的是,在7月22日正式開市交易的科創板上,退市制度已經率先得到改進。

根據科創板業務規則,在制度設計中同樣取消了暫停上市的程序,應當退市的企業將被直接終止上市,避免重大違法類、主業「空心化」的企業長期滯留市場,擾亂市場預期和定價機制。

除了流程更加簡單,退市時間會被大大縮短。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第一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仍然觸及將直接退市。

此外,科創板也不再設置專門的重新上市環節,如果企業退市以後,還符合上市條件,可以直接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只要重新履行註冊程序即可。但是,如果是因為重大違法而被強制退市的,就無法再次上市。

看似簡化的退市環節,背後實則是被市場成為「史上最嚴退市制度」的嚴格標準、嚴格程序以及嚴格執行。

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燕翔認為,本次證券法的修訂促進了科創板「試驗田」試點註冊制的成功經驗向其他各個板塊進一步推進。精簡優化證券發行條件、調整證券發行程序,這將為大批科技創新型公司的上市鋪平道路,資本市場也將激勵、孕育出一大批代表著中國新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成為引領經濟新增長點的「牛鼻子」。

燕翔表示,在重大基礎性制度改革下,資本市場更多承擔起引領創新經濟發展的新使命,推動協助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變。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將催生一批優秀龍頭企業,這將使得A股的投資風格越來越偏向價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交所新規徵求意見: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
    2020年3月,新《證券法》正式生效施行,吸收科創板改革成果,不再對暫停上市情形和終止上市情形進行具體規定,改為交由證券交易所對退市情形和程序做出具體規定。上市交易的證券,有證券交易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按照業務規則終止其上市交易。
  • A股退市新規出爐:新增多個退市紅線 取消暫停和恢復上市
    5、在原來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退市子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6、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明確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觸及財務類指標即終止上市。7、取消交易類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設置,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將退市整理期交易時限從30個交易日縮短為15個交易日。
  • 貴達分享|新《證券法》實施力挺新冠戰疫與經濟向好
    新《證券法》取消發審委,明確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作為法定的註冊機關,取消了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明確證券交易所等機構按照規定對證券發行的申請進行審核。註冊制下的證券發行上市審核權由證監會下放至交易所,體現出在註冊制下,企業上市將更為市場化,監管機構的監管重心將後移至企業上市後。
  • 退市新規對ST股票有什麼影響?退市新規對市場的影響
    上交所與深交所為別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8項相關業務規則進行修訂,並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 *ST富控提前鎖定暫停上市 老牌殼公司或難逃退市結局
    市場人士認為,這份決定書已經提前宣布*ST富控將暫停上市。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相關規則發現,如*ST富控按期改正,公司將觸及《股票上市規則》連續2年淨資產為負的暫停上市指標。2個月,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並復牌交易2個月,暫停上市2個月,並最終被終止上市。
  • 「深度」激辯退市指標:殭屍、空殼、財務造假,這次能否徹底出清?
    作為與資本市場發行制度相對應的另一面,退市制度完善也按下加速鍵。12月14日晚,滬深兩大交易所同時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其中優化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四大退市指標,取消了暫停上市與停止上市,並把退市整理期從30天壓縮為15天,提高退市效率。
  • 退市新規「震懾」ST概念股 對市場將有怎樣的影響?
    今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新證券法的兩大亮點,一個是全面推行註冊制,一個就是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從而讓更多新的企業上市,讓一些績差公司退市,從而實現優勝劣汰。退市新規與未來全面註冊制相結合,促進優化上市企業質量。 退市新規對市場有怎樣的影響?不妨來看一下今日ST股市場表現。
  • 滬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規徵求意見 優化退市指標 加大出清力度
    2020年3月份,新證券法正式生效施行,不再對暫停上市情形和終止上市情形進行具體規定,改為交由證券交易所對退市情形和程序做出具體規定。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_證券要聞...
    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來了:完善指標、簡化程序、嚴格監管等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完善指標 簡化程序 嚴格監管 加大市場出清力度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來了踏著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的步調,廣受關注的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啟幕。整體來看,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的重要部署,嚴格落實新證券法精神,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熱點透視丨再添「紅線」 退市新規將加速市場優勝劣汰
    與此同時,隨著退市常態化,國內上市公司有望強化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上市公司將更加聚焦主業,更加注重提高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投資者將更加注重企業的業績基本面與成長性,有利於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 最嚴退市新規來了,紅線變高壓線!哪些上市公司危險了?
    其中逾50隻ST個股跌停,創業板個股ST金剛(300064.SZ)則大跌14.44%。退市新規將給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新規下哪些上市公司危險了?今日,紅星資本局進行了梳理。在財務類指標方面,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這意味著對於主營虧損,靠變賣資產、領取補貼等方式實現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來說,這條路是走不通了。
  • A股「辭舊迎新」:史上最嚴退市制度落地,監管層從善如流釋放「零...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全面推行註冊制之下,A股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史上最嚴」退市制度。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徵求意見稿中備受市場爭議的財務造假等相關條款,在落地實施的退市新規中進行了修改。
  • 新證券法今日實施,還有多項新規影響你的工作生活 ?
    新證券法對證券市場各項基礎性制度作出了十方面的改革完善:明確全面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度、顯著提高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完善證券交易制度、落實「放管服」要求取消相關一系列行政許可、壓實中介機構市場「看門人」的法律職責、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強化監管執法和風險防控、擴大證券法的適用範圍。
  • 退市新規標準從優路徑從速,87隻...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黃靈靈)12月14日,滬深兩市就退市新規發布徵求意見稿。專家認為,此輪改革的核心亮點,在於不再採用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代之以「淨利潤+營業收入」的組合財務指標,這與新證券法發行股票「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的有關要求高度契合。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了:10大要點,除了ST,還有55家公司存風險
    滬深交易所表示,3月1日生效實施的新《證券法》,對退市有關條款進行了修改,根據新《證券法》的要求,在證監會統一部署下,兩交易所啟動新一輪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工作。二,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三,財務指標有變。取消單一淨利潤和營收指標,新增組合指標: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終止上市。四,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退市流程大幅縮短。五,重大違法退市連續停牌時點從「知悉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作出司法裁判」後移至「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或司法裁判生效」。
  • 退市新規落地!高危預警股生變34隻或被ST17隻存終止上市風險(附...
    根據退市新規,非ST公司,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退市指標及新增重大違法退市指標均以2020年為首個起算年度。截至今年三季度,有34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且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若疊加2019年的數據統計,則有17家存在極大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 退市不該以數量「論英雄」
    較之舊規則,新退市制度的確在退市標準、退市流程、優化風險警示指標等方面做出較大調整,部分交易類指標、市值類指標明顯比舊規則更嚴。比如,按照現行規則將被暫停上市的公司不暫停,而可能直接退市,是為了落實新《證券法》精神以及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思路,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差公司」的退市路徑將大幅縮短。
  • 「四退兩不退」,退市新規詳解及政策建議
    對於空殼類公司,監管的態度是加速退,所以取消了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這些冗餘程序,折騰好幾年都退不了的那種情形以後不再有了。規範類和嚴重違法類的立即就退;財務類的空殼公司給一年自救時間,救不過來第二年還這樣就直接退。想靠非主營業務、非經常性損益或者關聯方輸送利益苟延殘喘而不是真的恢復了持續經營能力的,統統不算數;帳面上做到了,但是會計師不認可的,也不算數。
  • 「翡翠第一股」退市!還有90餘家公司「命懸一線」
    記者關注到,退市新規發布後,ST等績差股經歷了一波下跌,目前2元股已達90餘家。根據退市新規,交易類退市將取消退市整理期,盲目入場炒作低價股,風險將更大,很可能在公司觸及退市後遭受重大損失。根據退市新老規則適用的銜接安排事項通知,*ST金鈺在退市新規生效實施前已經觸及面值退市條件,仍適用舊規判斷,退市整理期相關安排適用原《上市規則》(即《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4月修訂)》)及原配套業務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