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月薪過萬、年入千萬,電競選手也並非好職業

2021-02-26 讀娛


對於每一個想要打職業的少年而言,都是想要成為UZI成為寶藍成為韋神的,但大部分真正成為職業選手的都會淪為「藍領」——這才是現實。

讀娛 | yiqiduyu

文 | 趙二把刀

電競行業,尤其是電競選手,從職業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比娛樂圈還要殘酷吃青春飯的職業。所以,在行業低谷時,要正視電競的價值;但在外界吹捧時,還是要強調從事電競的殘酷性的,畢竟,做一名電競選手是很多青少年的夢想。

運動周期短是職業電競選手最大的痛

2019年7月16日,RNG電子競技俱樂部官方發布通告,RNG戰隊隊長、傳奇打野選手Mlxg正式退役。這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回憶,但很少有人能夠關注到這位相當有名氣的電競選手其實僅僅23歲——而退役之後,Mlxg也因為其亞運會表演賽的冠軍得以去北京郵電大學深造。

這對於電競選手而言,能夠去大學學習,絕對是幸運兒之中的幸運兒……

關注電競圈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幾乎所有電競職業選手能夠成為這個身份的條件之一,就是放棄學業,所以很多電競選手都是高中或者職高中專之類的出身,應該說長期的訓練和對於遊戲的專注讓他們在「學校」的學歷常常陷入困境,這也使得電競選手的學歷普遍偏低。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時間節點是,2018年開始,國內所有的大型的職業電競賽事,都規定了必須年滿18歲才可以正式上場——這也使得少年天才一鳴驚人的現象從此被杜絕,這也使得電競選手的競技黃金期近一步被壓縮。

如果一個電競選手的狀態保持的比較好,黃金期大概也就是從18歲到23歲左右,可以列舉一下當下最知名的選手的年齡:

寶藍、UZI、韋神

寶藍,20歲;UZI,97年,22歲;4AM的韋神,剛剛過了22歲生日,卻已經是橫跨英雄聯盟和絕地求生兩款遊戲的老將……

按照目前的趨勢,基本上一名電競選手的職業周期大致就是短短的四五年,應該說,電競選手的生命周期比傳統體育的選手的生命周期要短太多:無論是NBA還是CBA,35歲+的老將比比皆是;近日又很被關注的網球領域,費德裡28歲,納達爾33歲……而且這些老將不僅榮耀傍身,在當下的年齡段仍然可以登上最高的領獎臺。

所以,無論從電競行業的整體情況,還是和其他體育項目的對比,電競職業選手作為一個職業存在天然的不足——退役之後的電競選手大都還很年輕,他們需要重新思考他們的人生,而這,對於缺席校園教育這一塊的職業選手而言,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退役做什麼?冰火兩重天

對於電競選手退役做什麼?外界其實會有很多誤解,應該說大多數電競選手退役後其實沒什麼可以做的……

誤解來自於成功者,退役後的成功者往往保持著高曝光,也就是很多人都會熟悉的大主播、知名解說等等:比如,近日出現在鬥魚上市敲鐘現場的PDD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但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在鬥魚、虎牙還是企鵝電競,最具人氣的大主播往往不是打職業出身,而曾經知名的電競選手,在初期的高人氣之後也會逐漸走向二三線——畢竟,直播和比賽還是兩個範疇,直播講究的是效果,是套路。

而從事電競相關行業的也不算特別多,首先,電競選手退役後能夠做教練的並不多。畢竟,做教練的要求和做選手的要求完全不同,無論是哪一個遊戲,都是要求教練對於遊戲的理解和對於選手的培訓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等——而這,對於很多電競選手而言難度很高。也有轉型解說的,但和轉型成為教練的難度一樣,只有少數性格開朗,表達能力強的或許才有機會。

當然,也有徹底回去上學的,把對於職業的需求可以往後放一放,比如知名的LOL電競選手愛射佳怡就在退役之後,選擇去大學深造,並沒有去做主播。這裡也需要強調一點,想要同時完成學業和直播不太可能的,直播平臺對於時長的要求會吸乾主播的精力,所以很多大學生做直播後也會暫時放棄學業……

去上學,會成為很多頂尖職業電競選手的優選,畢竟,不是每個頂尖電競選手都擅長交流和溝通。稍早之前,騰訊也宣布聯合了眾多電競俱樂部跟北京郵電大學、廣州體育學院達成了合作,目的就是為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電競選手以後的職業發展和人生保障有一個新的選擇——但能夠獲得這種待遇的,肯定是最拔尖的一小撮,就好像傳統體育項目拿到奧運冠軍的待遇類似。

讀娛君看到一位資深的電競行業人士對媒體說, 「現在的電競產業鏈很長,也缺乏專業的人才。選手們退役後可以從事電競產業鏈上的其他職業,比如去當遊戲開發商,去賽事運營機構,開個人工作室,打造個人直播平臺等,在行業內繼續選擇再就業。」——但讀娛君認為除了直播之外,無論是去開發遊戲還是做賽事運營,對於電競選手而言其實都是難度很高的,都要有個再學習的經歷,所以,每一個夢想成為年收入千萬大主播的青少年們或許都要思考一下,究竟是為了玩遊戲還是把電競當成自己的夢想。

要多熱有多熱的電競行業

進入前要有點冷思考

電競行業越來越熱,而且越發被大眾認可,近期越來越多的電競題材的影視劇也開始扎堆,相信會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入電競這個成王敗寇的競技場。

那麼,電競行業的收入和其他行業相比,究竟處於什麼水平?可以拋開頭部的頂尖電競選手來對比下。

2019年6月28日,人社部發布《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正在運營的電子競技戰隊多達5000餘家,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約10萬人。預測未來五年電競人才需求量近200萬人。2018年中國電競產業從業者44.3萬人,平均薪酬1.1萬元,86%的電競從業者的薪資是當地平均水平的1-3倍。

那麼同期電競比較熱門的城市的平均工資是多少? 根據智聯招聘的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北京的平均月薪11204元/月,上海、深圳緊隨其後,分別為10662元和10088元,新一線城市杭州位居第四位,平均薪酬為9430元。

表面上看,電子競技員的平均薪酬已經達到了一線城市的平均水平,但如果考慮到職業周期的問題,從事其他職業的時間以及五險一金的保障水平等,電子競技員作為職業選手的優勢其實並不大。通俗來說,如果做其他職業,不僅有醫保社保和公積金,而且還有退休金作為保障,但對於電競選手而言,一切都處於未知狀態。

可以借鑑的是NBA的退休金制度,據介紹,美國職業籃球聯盟會把每年收入的1%拿出來,成立基金池當做球員的退休金。在球員退役之後,如果在NBA打過三年求的退役球員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可以像聯盟申請退休金——但前面提到過,NBA球員不僅收入高而且運動周期也很長,所以這也是退休金制度能夠推行的原因,而對於電競行業而言,如何探索出一個更可行的方法,也是未來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但,對於每一個想要打職業的少年而言,都是想要成為UZI成為寶藍成為韋神的,但大部分真正成為職業選手的都會淪為「藍領」——這才是現實。

最後:遊戲已經成為全球青少年的生活方式,電競也越來越主流,但對於中國當下的電競環境而言,選擇成為一名職業選手或許真的需要三思而後行……

THE END

更多文章:

扶不起的《流淌的美好時光》,栽跟頭的辛迪加影視

《長安十二時辰》開局進球,優酷上演進擊的「帽子戲法」

針對華誼、華策等財報預虧,我與兩大上市公司高管聊了聊

遇見世界:一千個Vlogger,就有一千個故事

相關焦點

  • 成為電競職業選手就能走向人生巔峰?巔峰時期只有3到5年
    成為職業選手就能走向人生巔峰? 普通俱樂部試訓期月薪2000元,職業選手巔峰時期只有3到5年 圖/受訪者提供 對很多80後、90後、00後來說,與三五好友下課後直奔網吧「開黑」,宿舍裡通宵討論版本更新與戰術配合,看比賽時為偶像「一發入魂」的操作激動得大吼……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青春記憶。加入電競俱樂部,成為職業選手,似乎代表著名、利與愛好三收。對這些熱愛電子競技的年輕人來說,光是聽到就已足夠讓人熱血沸騰。
  • 臺灣電競人才需求5年暴增2倍 平均月薪3萬5起
    全球《爐石戰記》電競比賽日前落幕,職業電競選手陳威霖為臺灣電競帶回一座世界冠軍,讓電競再度躍上熱門討論話題,加上去年臺灣將電子競技納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將電競正名成運動產業,也讓遊戲電競產業的人才需求受到市場重視。  根據臺灣職介104報告指出,臺灣遊戲電競產業的人才需求持續提升,目前遊戲電競相關工作職缺達1萬2千個。
  • 一個17歲少年決定從事職業電競
    三天後就是《和平精英》職業聯賽2020年第三賽季常規賽的第三周,4AM的5位隊員正在進行賽前訓練。這支成立於2018年的電競戰隊是騰訊電競旗下《和平精英》電競聯盟的職業隊伍。2019年9月,《和平精英》官方最高級別職業聯賽——首屆《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簡稱PEL)在西安舉辦,4AM戰隊奪得冠軍。同年,他們代表中國隊參戰《和平精英》世界冠軍杯(簡稱PEC),取得第二名。
  • 電競行業工資月入過萬?在上海做電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天來聊聊大家期待已久的關於電競行業的一個話題,想和大家聊聊在電競行業究竟能夠賺多少錢?然後我今天也是採訪了一個電競行業的HR來和大家詳細聊聊電競行業的那些事兒。電競HR:我其實是在16年9月份的時候加入上海一家數一數二的電競公司,然後我一直擔任的都是HR崗位。
  • 我國成全球最大電競市場,用戶高達5.3億,上億用戶月收入超0.5萬
    現在電競市場已經進入了「入亞」後嶄新的2.0掘金時代,用戶群體也越來越多。根據NewZoo報告中數據顯示,中國已擁有多達5.3億人次的電競人口,而中國市場收入佔全球電競市場收入的35%,已經超越北美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2020年中國電競商業化分析報告》顯示,預計在2021年我國的電競市場將超過1600億元。
  • 電競選手盧本偉實錘開掛被封號?年入千萬的主播這下要涼了?
    隨著遊戲電競直播行業的興起,一批以電競為正業的主播也火速躥紅。
  • 認識一個電競職業選手是什麼樣的的體驗
    差不多可以說認識好幾個LOL職業選手~~很早以前大家都是閒的沒事水群聊天吹逼,有空就喊一起開黑玩遊戲。後來國服公測,豬排成為半職業選手先後換了幾隻戰隊最後進了Ehome,還給我發消息說等他拿個冠軍,沒想到那一年Ehome解散了~~影子也忽然化身勵志哥從普通菜鳥轉身成為IG職業選手。廠長很長一段時間沒見到,聽說去玩艾爾之光了還很可惜,覺得他的水平不錯,也可以去打職業。然後賽季末忽然回歸,一手卡牌中單20多連勝直上2000分,最後果然也成為了職業選手。
  • Uzi的長痛,電競職業選手的短痛
    小象大鵝本身是一家遊戲娛樂MCN機構,他們從RNG手中接過的並非只是Uzi的直播合同,而是Uzi這個品牌的整體經紀約,其中不僅包括Uzi的直播業務,還有其他各類商務經紀活動。 Uzi的經紀約由RNG變為了小象大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Uzi能夠順利獲得其他職業電競俱樂部的合同。 小象大鵝並非電競職業俱樂部。
  • 2020年兩個冷門但高薪的職業,一個人才稀缺,一個月薪過萬
    2020年有哪些行業即將會爆發,哪些職位將會迎來高薪,哪些是稀缺崗位?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兩個職業,一個是在2019年處於人才稀缺,比較冷門小眾的職業。另一個是按小時計算,月薪輕鬆過萬的職業。而且兩個職業的準入門檻也不高。
  • 如何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
    2018年可謂是電競元年,IG在LPL的S8總決賽奪冠讓數萬熱愛電競的玩家們心中熱血沸騰,像是多年來不被認可甚至於認為玩物喪志的青春正式在大眾面前正了名
  • 月薪過萬在中國什麼水平?
    你覺得月薪過萬,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按照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如果你月薪超過一萬的話,那麼你就打敗了95%以上的國人,已邁入我國高薪人群。2020年,全國只有兩個城市的平均工資超過1萬,由此可以推斷,中國人工資不到10000是常態。即使月薪過萬,打敗了95%以上的國人,任然覺得沒有幸福感爆棚?第一,人都是有比較的,一山著比一山高呀。平均收入跟我們沒有關係。
  • 當女性選手踏上職業之路:讓更多人看到女子電競的魅力,是我們的目標
    01TGA王者榮耀女子賽落幕,女子電競迎來破曉時刻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電競用戶數量預計將達到5.2億人,其中女性電競用戶的佔比在2020年預計提升至36%,更多女性力量活躍於電競賽場之上將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 電競項目成為亞運會項目 職業選手「貓神」大談經驗
    「能作為火炬手來到這裡真的很榮幸,電競被認可作為一項職業體育項目,我感到很欣慰,畢竟這是自己喜歡的事業,之前受到各方面的誤解,現在能夠以一個正面的形象進入主流大眾的視野,對我和所有職業電競選手來說都很值得高興。」陳正正說。
  • LOL臺灣職業選手曬工資單,和大陸比起來差距確實..
    還是大陸選手福利高,待遇好啊!職業選手和一般的工作相比,首先在薪水構成上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一年的收入佔大頭的是每個月的薪水和年終獎,然後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獎金和補貼,但對於職業選手來說,他們的收入大概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1:月薪 2:籤字費 3:比賽獎金 4:直播平臺收入 5:雜項收入以前打電競職業,選手大都沒什麼收入,工資不高,獎金是大頭,所以拼命練習,打出成績才能過上好日子
  • 《全職高手》職業選手不能喝酒?那些現實裡千杯不醉的電競選手
    在《全職高手》中,葉修、孫哲平等選手為了保持狀態,一直不能喝酒,嚴格的把控自己。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不少職業選手有著千杯不醉的酒量。  Faker—苦酒入喉心作痛  在現實電競圈,Faker無疑比《全職高手》裡的葉修更加傳奇,從出道至今,Faker已經豪取三屆全球總決賽的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LOL第一人。
  • 職業電競選手的日常生活跟拍 累並快樂著
    在長達1天的跟拍採訪之外,也提到選手們的年薪從6萬美元起跳(約37萬元人民幣),還會另外加上數萬元的額外贊助或實況收入。這種工作模式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夢想成為電競選手。Team Liquid部份玩家應該對TeamLiquid網站並算太不陌生,TeamLiquid成立於2001年,為最主要且歷史悠久的《星際爭霸》信息網站之一,同時在這十數年間也不斷擴展,目前旗下有《英雄聯盟》、《星際爭霸》、《DOTA2》、《爐石傳說》、《風暴英雄》與最新成立的《CS:GO》隊伍,幾乎包辦了目前所有熱門遊戲。
  • 韓國電競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多數選手收入低於5000萬韓元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這是韓國電競產業自從2016年以來最長最快的一年,其增幅為29.1%,2015年韓國電競產業規模是723億韓元,2016年是939億韓元,2017年是973
  • 為什麼感覺月薪過萬很普遍?抱歉,月入不足5000元,才是真實的常態
    來源 | MBA智庫(ID:mbalib)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為什麼感覺月薪過萬很普遍?是吹出來的,還是大家真的月薪過萬了。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人和社會都沒變,只是發聲群體變了。 月薪1萬+的那群人,他們是這個社會的5%,但卻掌握著社會95%以上的話語權。 這5%的人頻發聲、抱怨,讓大家產生一種錯覺:月薪1萬+的人遍地跑。
  • 人民電競周報|Steam公布年度最佳遊戲;CF職業選手馬哲宣布退役
    為了保障參與人員的健康安全,此次LPL全明星周末僅邀請部分電競從業人員、合作夥伴及媒體朋友現場觀禮。」Steam公布年度同時在線人數峰值最高遊戲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逝世遊族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沉痛公告,公司於2020年12月25日收到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林奇先生家屬的通知,林奇先生因病救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5日逝世。
  • 5種女生冷門又高薪的職業,月薪過萬不是問題
    女生冷門又高薪的職業有哪些呢?現在女生也承擔著養家的責任,但熱門的職業競爭大,冷門的職業又薪資低。那女生冷門又高薪的職業有沒有呢?目前在職場上求職者往往會面對這種情況,就是熱門行業,求職者如過江之鯽,但月薪薪資卻僅能滿足衣食住行;可是有些冷門的職業,求職者少月薪還能輕鬆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