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識別指南:秦始皇的「手辦軍團」

2020-11-18 澎湃新聞

原創 之潯 博物館丨看展覽

如果要給秦始皇貼標籤,那麼他會被貼上哪些標籤呢?

天選之子?直男?強迫症?霸道總裁?骨灰級手辦玩家?

答案大概率會五花八門吧,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秦始皇。但至少有一個標籤,是大家都無異議的。那就是,骨灰級手辦玩家。

玩物喪志(始皇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事死如生的秦始皇擁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手辦」,別人跟他比,都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在這些「手辦」裡,最拉風的無異於他的帝國軍團了。這支虎狼之師跟隨著他,「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締造了巍巍大秦帝國。

圖片來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如今,他們依然嚴陣以待。千人千面,兵種分明,職級明確。

不信,往下看。

01

立射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

外觀:身著便裝,不著鎧甲。腿扎行縢,腳登方口齊頭尖履。無冠無頭巾,頭髮統一梳成上翹的錐髻。

根據《吳越春秋》記載:「射之道,左足縱,右足橫;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兒。」其前腿微弓,後腿緊繃,作射擊姿勢。

裝備:弓弩

兵種:輕裝步兵

技能:作為前鋒,射擊在前。

爵位:(可能為)一級公士

02

跪射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

外觀:身穿齊膝長襦,外披鎧甲,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頭髮統一梳成上翹的錐髻。

左腿曲蹲,右膝著地,雙手作持弓弩待髮狀。

裝備:弓弩

兵種:重裝步兵

技能:和立射俑共同組成弩兵軍陣,輪番射擊。

爵位:(可能為)一級公士

03

一般武士俑

(戰袍武士 & 鎧甲武士)

戰袍武士

鎧甲武士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

外觀:戰袍武士俑身著便裝站立,腿扎行縢,梳發挽髻。鎧甲武士俑身披鎧甲站立,腿扎行縢。一部分將頭髮梳成長辮貼在腦後,一部分戴著麻布做的尖頂介幘。

裝備:弓弩、長兵器(戈、矛、戟、鈹、殳)、短兵器(短劍、彎刀、金鉤等)

兵種:步兵、車兵

技能:戰袍武士俑位於陣表,作為前鋒對敵人進行遠距離攻擊,作為後衛和側翼防止敵人偷襲。鎧甲武士俑位於陣中,和其它兵種協同作戰。

爵位:戰袍武士(可能為)一級公士,鎧甲武士(可能為)二級上造

04

騎兵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

外觀:身著長及膝蓋的上衣,外披短小的鎧甲,無披膊,足蹬皮靴。頭戴圓形小帽,帽上帶扣,緊緊系在頜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持弩姿勢。

裝備:弩

兵種:騎兵

技能:四騎一組,三組一列,八列一縱隊。作為機動兵力,配合戰車和步兵作戰。

爵位:未知

05

御手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

外觀:頭戴單板長冠,外披鎧甲,甲衣的雙肩無披膊。

雙臂前伸,雙手作攬轡狀。

裝備:無

兵種:車兵

技能:控制戰車,並在統帥受傷後負責執掌指揮工具「金」與「鼓」。

爵位:至少在三級簪嫋以上

06

車左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

外觀:身穿交領長襦,外披鎧甲,甲衣的披膊較短,僅蓋住肩部。頭髮統一梳成上翹的錐髻。左手作持長兵器狀,右手作按車狀。

裝備:戈、矛等長兵器

兵種:車兵

技能:保護御手,並作為戰車作戰的主力,與側方敵人格鬥。

爵位:未知

07

車右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

外觀:身穿交領長襦,外披鎧甲,甲衣的披膊較短,僅蓋住肩部。頭髮統一梳成上翹的錐髻。右手作持長兵器狀,左手作按車狀。

裝備:戈、矛等長兵器

兵種:車兵

技能:保護御手,並作為戰車作戰的主力,與側方敵人格鬥。

爵位:未知

08

下級軍吏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外觀:頭戴單板板冠,部分著便裝,部分身著鎧甲,但甲衣上沒有彩繪花紋。

裝備:劍、戈、矛

技能:下層軍官,職權低於中級軍吏俑

爵位:未知

09

中級軍吏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

外觀:身穿長襦,外披鎧甲,腳穿方口齊頭履,頭戴雙板長冠。鎧甲或為帶彩色圖案花紋邊飾的護胸甲,背部沒有護甲;或為鎧甲的前後擺平齊的帶彩色圖案邊飾的魚鱗甲。右臂自然下垂半握拳,左手作按劍狀。

裝備:劍

技能:作為基層軍官,負責縱隊裡的一個分隊

爵位:比御手高一點,低於將軍俑

10

將軍俑(高級軍吏俑)

出土位置: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

外觀:身穿雙重長襦,腳穿方口翹尖履,頭戴雙尾鶡冠。身著鎧甲,鎧甲為彩色魚鱗甲,雙肩及前胸後部有花結。雙手交握置於腹前。

裝備:銅戈、劍等

技能:作為基層軍官,至少掌管一個縱隊

爵位:(可能為)七級公大夫或八級公乘

總之,從髮型和頭飾可以基本判斷出兵馬俑的類型。

那麼,以下科普圖請收好。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下圖從左到右依次為:戰袍武士、鎧甲武士、低級軍吏、中級軍吏、高級軍吏、御手。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附贈知識點

1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兵馬俑都不戴頭盔。據歷史學家考證,秦軍不戴頭盔作戰,是為了在戰場上顯示英勇的氣勢,從氣勢上壓倒敵人。《戰國策•韓策》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在軍功爵制運行下,秦軍看見敵軍,就像看見了行走的房子和大好的前程。搏一搏,單車變摩託。

他們赤膊上陣,左手提著人頭,右胳膊下夾著俘虜。如此生猛,估計六國軍隊看了都要直呼好傢夥。

2

兵馬俑裡沒有活人,也真的沒有項少龍。

註:圖片來源網絡,兵馬俑的爵位為學者和專家合理推測,故不作確定論斷。另,2019年12月,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下下級軍吏俑,因其從下級軍吏俑中劃分出來,目前尚無相關資料,故不列入文中。

參考資料:

1. 中國兵馬俑 China's Ghost Army. 國家地理. 2010-03-15.

2. 揭秘: 秦陵兵馬俑 Unearthed: Treasures of the Terracotta Army. BBC. 2017-07-19.

3. 《秦陵:帝國與夢想》系列32課時. 西北大學考古學公開課. 2020.

4. 《秦兵馬俑探秘》系列5集. CCTV-4《國家記憶》. 2018.

5. 《復活的軍團》系列6集. CCTV-9. 2011重播版.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後臺回復關鍵詞「投稿」

可查看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兵馬俑識別指南:秦始皇的「手辦軍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手辦軍團」進駐貴州省博物館
    秦始皇「手辦軍團」進駐貴州省博物館 2020-12-18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秦兵馬俑算不算手辦?
    手辦(也有叫首辦或者手版,英文:Figure,日文:フィギュア)的名稱經常會被混淆到所有人物模型上,現在很多動漫模型愛好者所說的「手辦」更多指的是PVC塗裝完成品(英文:PVC FIGURE,簡稱PF)。真正意義上的手辦都是表現原型師個性的GARAGE KIT(簡稱GK),是指沒有大量生產的模型套件,在國內泛指根據動漫角色為原型按照一定比例製作的立體模型玩具。
  • 【手辦趣聞】看完這些手辦,我好像知道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了
    前段時間,FGO就宣布將會有秦始皇上線,讓諸位動漫愛好者兼歷史愛好者興奮不已,在設定裡秦始皇嬴政是屬於超強悍的那種,長得也挺帥的,被不少人稱之為「政哥哥」。不少朋友笑稱,看到秦始皇這麼強悍,一打N那種,也難怪他可以統一六國,甚至抵禦外星入侵者了(誤)。
  • 秦始皇用活人燒兵馬俑?西安一兵馬俑裂開後,專家揭開了真正謎題
    之後,秦始皇派蒙恬修長城,派出章邯等人修建皇陵。與此同時,震驚世界的偉大奇蹟也誕生了,那就是兵馬俑,一個讓世界人民為之震撼的奇蹟。 隨著兵馬俑的出現,世界各國紛紛感到震驚。他們好奇兩千年前的兵馬俑竟然可以放到現在,與此同時,他們也質疑兵馬俑的製造工藝。它們讓後人看見了什麼是威武莊嚴,大批兵馬俑展示了秦朝的強盛。
  • 跪射俑、銅車馬、青銅仙鶴……「手辦達人」秦始皇的珍藏可不止這些!
    神秘的「手辦狂魔「」,把他的珍藏都帶進了地宮秦始皇地宮,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裡,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 秦始皇用活人燒兵馬俑?西安一兵馬俑裂開後,真相水落石出
    秦始皇是我國封建王朝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他不僅認為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三皇五帝,還想要長生不老讓自己的江山永固,雖然他一面派人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一方面卻早已命人為自己修建舉世無雙的陵墓,並且燒制了無數兵馬俑為自己殉葬,讓自己在去世後仍然可以擁有千軍萬馬。
  • 如何用手機修復秦始皇的「限量手辦」?
    隨便路上找個人,讓他列舉一些中國符號,他可能會回答筷子、太極拳、兵馬俑、京劇……balabala。但很多人一時意識不到的是:我們與筷子、太極拳等打了幾百上千年的交道,不說朝夕相處,至少也是耳濡目染。但兵馬俑出土至今,其實才四十多年。就在這短短的四十多年,兵馬俑憑藉其無可替代的魅力,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
  • 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的45個秘密 你知道幾個?
    今年3月29日,是秦始皇兵馬俑考古發現45周年。為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華商報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策劃了「問道兵馬俑」專題報導。但考古發掘表明,此前歷史時期曾有許多次機會,人們以不同的形式遇到過兵馬俑的碎片。有考古專家將這些陶片拼接成陶俑並且認識到這是為秦始皇陵陪葬的軍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現兵馬俑。2.劉玉梅: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
  • 推薦丨兵馬俑修復之路:厚土之下重現金戈鐵馬
    厚土之下,金戈鐵馬,浩蕩軍團,紛至沓來。肅穆恢弘中,你注意到了這些陶俑竟然「千人千面」,神情各異,姿態萬千,鮮活到令你認為那秦國的戰歌已在耳邊響起,「赳赳老秦」正在移步出徵。兵馬俑面世至今,已有四十餘年。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坑被稱為「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世界八大奇蹟」,兵馬俑還有什麼神秘的地方?
    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陝西西安臨潼,因其非凡獨特的結構布局、設計思想,以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74年在陝西西安臨潼發現了兵馬俑陣地。這些兵馬俑鬼斧神工、形態逼真的高超技藝與豐富內涵,讓人嘆為觀止,它們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無價瑰寶。
  • 秦始皇用活人燒兵馬俑?西安兵馬俑裂開時,專家:終於真相大白
    2020-12-24 13:30:03 來源: 戈飛生活 舉報   根據現代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墓一共有四個兵馬俑陪葬坑
  • 秦始皇兵馬俑為什麼不帶頭盔?真相令人毛骨悚然!
    1974年3月,秦始皇兵馬俑在陝西省臨潼縣得以重見天日,由於規模宏大、栩栩如生,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近日,一些考古專家提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大量的士兵頭上戴著一種麻布做的頭巾,軍官模樣的戴著牛皮做的板狀帽子,而更多的士兵則把長發盤在頭上,挽成一個個髮髻。  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秦軍一律不戴頭盔。
  • 沉默的軍團:秦始皇帝陵之謎 遺產如何守護
    原標題:沉默的軍團:秦始皇帝陵之謎 遺產如何守護   沉默的軍團   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以東約1500米的位置,有一座名叫西楊村的小村莊。1974年3月末,一位生產隊長帶著幾個農民來到這座村子南面的小樹林旁打井。當他們挖到3米多深的地方時,竟然發現了殘破的「瓦人」身體。
  • 你不知道的秦始皇兵馬俑之謎
    當人們發現了秦始皇兵馬俑之後,若干個謎團也隨之而來。其一  當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時,裡面已經被人為點火燒過,並且很多俑都身首異處,是誰提前進入其中放的火,並在其中破壞,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只燒1號坑和2號坑,而不燒3號坑?能進入兵馬俑的是什麼人,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  秦始皇兵馬俑是真人一對一如實對應燒制,每個細節都力求與真人一致,他們為什麼要費盡心力這麼做?
  • 西安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陳景元:也有可能是秦宣太后
    西安兵馬俑不僅在我們國內婦孺皆知,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被中外學者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以前,我們都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其實這個說法在歷史學界是有所爭議的,有的說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有的人則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國的一個女人的,她就是秦宣太后。
  •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舉世矚目的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今天我要推薦的地方就是四大古都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四大古都,美麗的西安從小我就聽說過西安這座城市的名字,這座城市民風淳樸,景色優美,並且在我國古代曾被多次當作國都,在歷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一年四季到西安旅遊的遊客也是非常多的。西安旅遊面向的人群非常廣闊,有年邁的老人,有步入中年的中年人,還有青春洋溢的年輕人。
  • 說說秦始皇兵馬俑背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世界上有7大奇蹟,但我國的兵馬俑是並不亞於7大奇蹟的偉大工程。兵馬俑位於山西境內,每年都有很多觀光客去參觀。兵馬俑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那你了解兵馬俑背後的故事嗎?秦始皇陵東側約三裡出土的兵馬俑,宛如真馬一般高大雄偉,栩栩如生。
  • 西安兵馬俑真正的主人是秦始皇?陳景元:也有可能是秦宣太后的
    西安兵馬俑不僅在我們國內婦孺皆知,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被中外學者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以前,我們都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其實這個說法在歷史學界是有所爭議的,有的說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有的人則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國的一個女人的,她就是秦宣太后。
  • 誰是兵馬俑的主人,秦始皇還是宣太后?出土文物告訴你真相
    二、兵馬俑的服裝是五顏六色的。秦朝是水德,秦始皇及秦朝是崇尚黑色的,秦始皇的龍袍服飾及秦國官吏的服裝都是黑色為主,但是,出土兵馬俑身上的服裝顏色都是五顏六色的,在兵馬俑一號坑中出土的1087件兵俑的上衣,其中綠色衣有118件,紅色衣有88件,紫色衣有52件,天藍色衣有16件,白色衣有2件,在三號坑裡出土的兵俑顏色更加豐富,有朱紅、玫瑰紅、粉紅等13種顏色。
  • 兵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專家:有證據證明真正主人是「她」
    陳景元用30多年的時間,質疑和佐證秦始皇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而「國家隊」同樣用30多年時間「一鏟子一鏟子」地證明8000陶俑是秦始皇的。在介紹兵馬俑時,美國的《焦點》雜誌這樣寫道。兵馬俑被認定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似乎從1979年葉劍英題寫「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館名時,就已作為一種「公論」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