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乘風破浪的姐姐》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杜華:你能力太強,會顯得別人唱得很差
觀眾:what?
伊能靜:(哭)我很努力,想讓我們三個看起來是平均的
杜華:女團就應該是整齊的、唱唱跳跳的
節目組: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觀點
寧靜:她們越整齊,你越感動
黃聖依:大家真的是要把自己的稜角磨平
《浪姐》播出有一段時間了,節目熱度依舊很高,不僅如此,隨著舞臺測評開始後,大家的關注點終於開始朝著姐姐們的表現和舞臺效果轉移。
越來越有女團選秀的樣子了。
真是一片欣欣向榮。
想來,杜華女士社交平臺的「惡評」們,應該也可以歇會兒了
節目逐漸精彩,評分依舊亮眼,只有杜華,在被全網罵、被全網吐槽,反哺了節目熱度後,黯然離開焦點中心,像個工具人。
節目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吐槽杜華對女團定義的刻板和單調,很多人舉了一個正面例子:S.H.E
看到這個例子我當時還是蠻驚訝的
S.H.E?
人家單飛都那麼久了,就別把人家折騰出來了吧
S.H.E的確是一代女團的「神話」,雖然我們當時更喜歡叫她們組合。
當時,S.H.E的單飛鋪墊了蠻久,在《快樂大本營》裡,幾個人很著重地強調,「我們單飛,但絕不解散」
快樂家族就著這個梗玩了很久,拽著觀眾一起商量「劇本」:
我們說「快樂家族,今天開始就要單飛了」,大家就鼓掌
我們說下一句「但我們絕不解散」,大家就「咦——」,好不好?
錄完後,謝娜笑彎了腰,「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刺激自己」
2010年3月,S.H.E發行了她們的第十二張專輯《SHERO》,同時預告,S.H.E將在下半年單飛。
Hebe投身於醞釀已久的個人專輯,而Selina和Ella決定向影視和主持領域發展。
後來,三個小姐妹的感情依舊很好。就在去年6月,三個人還合體在臺灣金曲獎合體表演了《美麗新世界》和《十七》
但她們還是單飛了啊
但凡她們以女團的形式能夠很好地發展下去,也不至於不解散,也要單飛
單飛後,Hebe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以《To Hebe》命名,意味著這是第一個為自己而唱的作品
女團如果不能一加一大於二,那就沒有組團的必要
初舞臺階段有個片段應有意思的,阿朵帶來了一段個性十足的表演。
杜華:你成團的話,可能需要圍繞你來選擇,感覺找不太到能和你搭在一起的姐姐
阿朵:不,我其實有幾個中意的選項,像黃齡、寧靜……
阿朵漂亮地反駁了杜華「找不到能和你搭在一起的姐姐」,有趣的是,這卻撞上了上一句——「圍繞你來選擇」
節目組大寫加粗的,「為杜華女士個人對於女團的觀點,不代表節目組意見」, 說是求生欲強烈,現在看著,也頗有點白蓮花的味道
杜華和阿朵,講了兩種選擇
《浪姐》看上去要主張「個性」
可是看它的評分標準:聲樂表現力,對應唱功;舞臺表現力,對應舞蹈能力
那「個人特質」和「成團潛力」該怎麼理解
如果節目組真的是要「發現每一種美」,那每個人都應該有無窮的「成團潛力」
這幾年的選秀節目多少都挨了點罵,比如《青你2》
一邊號召女孩們「做自己、不被定義」,一邊在選手提出想法後表示「這個歌曲不能改編」,磨平個性
一個選秀,還是要有規則的,有框架,才能推進得下去的
但把「評委」推出來擋刀的,還是第一次見
《浪姐》的好,在於把刻板印象和姐姐們的正面對抗展現了出來,但「刻板印象」,是節目本身就設定了的
這註定會是面臨非議的
該挨的罵,請節目組自己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