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韜:「忘」的現象學:失憶與遺忘

2021-02-20 數憶苑

     前反思生活經驗的「忘」(記)活動等同「日常的遺忘」。「日常的遺忘」在意義和成因上,都異於腦神經科學所反思的忘。

      在這意義上,「日常的遺忘」只是隱藏過去歷驗過的事物及相關經驗,「日常的遺忘」沒有完全刪除過去歷驗過的事物及相關經驗,反而僅將之暫時束置高閣。過去歷驗過的事物及相關經驗不會被永久地刪除,蕩然無存。它們彷佛消逝,但它們事實上僅僅被隱藏起來。在前理論,前反思的生活經驗,日常的遺忘活動依然完好地保存著記憶。在「日常的遺忘」下,記憶只是隱藏起來,消失於當前,彷佛消逝殆盡。緊記的是,在「日常的遺忘」下,記憶只是彷佛消逝殆盡,而非真的消逝殆盡。從效果而言,記憶消失於當前。從存在而言,記憶依然存在。由此觀之,即使「日常的遺忘」這類型「記憶的缺失」無疑是記憶的敵人[l』ennemi de la mémoire],但「記憶有時在 『忘』此巨大的船隻海難中冒出來」。 利科用巨大的船隻海難比喻「忘」,船隻比喻「記憶」及船隻碎片比喻零碎的「記憶」片段。船隻是船隻海難的必要條件:沒有船隻,則沒有船隻海難。「記憶」是「忘」的必要條件:沒有記憶,則不可能忘記記憶。即使發生巨大的船隻海難,船隻縱然不再完好無缺,其船隻碎片依然存在,零碎地浮在海難周圍。利科藉此說明,即使日常「遺忘」了過去歷驗過的事物及相關經驗,但這些過去歷驗過的事物及相關經驗都已然成為記憶。它們會或多或少,或整體或部分湧現出來。現代漢語的詞彙,「遺忘」一詞正好把握「日常的遺忘」的意思,既保存遺留,又消忘隱藏。由此觀之,「忘」不必然與「記憶」對立,「日常的遺忘」表達,「記憶」有遺留和隱藏的意思。「遺忘」有別於腦神經科學的「缺失」意思。

   根據現象學還原的指引,識別現象[reconnaissance]不單是從被忘(記)的事物肯定前反思日常生活關於遺忘的經驗,並且是理解「遺忘」包含隱藏意義的關鍵。

憑藉識別現象,記憶的奧秘被識別為關於早前相遇的缺席者之出現。而且,被識別的「事物」是雙重地異己: 作為缺席(異於在場) 和作為之前(至於當下)。並且,它作為異己地存在,從一個過去顯示其異己性質,這異己性質被識別為彷如跟過去一樣。

識別現象能夠分辨出差異的性質如何同時存在於一件事物。缺席和在場, 之前和當下都分別是兩個差異的性質。憑藉識別現象,我們能夠把握記憶的奧秘:記憶所指涉的事物是缺席的,但記憶卻是在場的;記憶所指涉的事物是之前相遇的,但記憶卻是當下呈現的。更精確而言,記憶使之前相遇的缺席者宛如在場,彷如在當下。他的論證如下:

1.記憶所指涉的事物正是之前相遇的缺席者。

2.之前相遇的缺席者正是被忘(記)的事物。

3.故此,記憶所指涉的事物正是被忘(記)的事物。

假如遺忘活動是建構被忘(記)的事物意義之必要條件,則遺忘活動亦是建構記憶意義之必要條件。沒有遺忘活動,則沒有被忘(記)的事物; 沒有被忘(記)的事物,則記憶沒有指涉。利科進一步說明,隱藏的意思不同於腦神經科學的缺失意思。隱藏意指在當下缺席、之前曾在當下、但未來仍可能被重尋。被遺忘的事物不僅作為過去[était]地存在,並且是仍舊 [a été]地存在。相反,腦神經科學的缺失意指完全刪去,雖然之前曾在當下,但當下不再存在。故此,利科提出,腦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的「忘」理應使用另一個更技術的名稱:失憶。 因為「日常的遺忘與臨床文獻所涉及所有類型的失憶大相逕庭」。

      在成因上,「日常的遺忘」的成因無關神經元和神經生成病變等生理狀態,反而關於內疚、欺瞞等心理狀態:

明確地,有許多「忘」非來源於抹除記憶痕跡,反而來源於欺瞞或心虛。而且,許多「忘」擦除[effacement]僅作用為隱藏一些事物,而這些事物在被銘記的經驗中,依然無法擦除掉[ineffaceable]。

他發現「日常的遺忘」之現象由於心理的因素而隱藏部分記憶。那麼,「日常的遺忘」如何來源於心虛、欺瞞等心理狀態?利科提及佛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論「日常的遺忘」之現象。在講論專有名詞的遺忘時,佛洛伊德舉了一個例子:

這類遺忘的最佳例子是一位名叫列特拿[Lederer]的紳士向我講述其個人經驗。當他前往威尼斯的蜜月旅行,他遇見一個稍稍認識的故人,他想向故人介紹他的妻子。由於他忘了故人的名稱,他非常尷尬地喃喃故人的名稱。當他第二次再遇見這一個稍稍認識的故人,他向故人提及第一次忘了其名稱的尷尬,而且請教故人的名稱。故人的回答指向一個人性的高等知識:「我早已相信你無把握我的名稱。我的名稱跟你的一樣──列特拿[Lederer]。

上述例子中,名叫列特拿的紳士沒有大腦受損等生理問題。他在日常生活中遺忘了在威尼斯所遇見的故人之名稱。佛洛伊德詮釋「日常的遺忘」的機制,當人們發現自己的名稱出現在一個陌生人,則會產生不安感。紳士列特拿藉忘記陌生人的名稱去壓抑[Abwendung]其中的不安感。這「日常的遺忘」來源於不安的心理狀態,藉隱藏故人的專有名詞去隱藏不安感。 從概念意義和成因而言,腦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所討論的「忘」僅意指生理問題所導致的「記憶缺失」,與現象學(利科) 所討論的「遺忘」大相逕庭。 

相關焦點

  • 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唯我論」難題
    「現象學還原」方法在使現象學獲得「純粹自我」這個出發點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唯我論」難題。這一難題使現象學難以說明認識的客觀性和世界的客觀存在,從而無法成為具有明見性的知識。儘管胡塞爾沒有徹底解決「唯我論」難題,但由此引發的思考促使他開創性地探討了主體間性問題。  「唯我論」難題的產生,源於胡塞爾現象學的目標,即為一般科學提供最終基礎。
  • 空間之覺:一種建築現象學(下)
    帕拉斯瑪研究建築中的現象學問題,其現象學理論依據主要源自於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和加斯東·巴斯拉(Gaston Bachelard)。巴斯拉晚年通過自己女兒(胡塞爾的門徒)了解到現象學,但他的現象學與現象學運動中嚴格意義的現象學哲學有所不同,尤其在意識中的直接被給與的內在直觀方面,即直觀所與方面很難和胡塞爾接近,在操作性概念結構的方法方面也與現象學有相互矛盾。
  • ——現象學與質性研究的關係辨析
    (二)現象學和現象學方法「現象學」的說法本身有著許多的模糊性,邊界並不分明。哲學領域甚至自然科學領域的許多學者都曾使用過「現象學」這個詞語。例如,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準備階段使用過「現象學」一詞,黑格爾寫過《精神現象學》的著作,實證主義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提出過「普遍的物理學的現象學」還做過「力學的物理學和現象學的物理學之間的比較」的演講,[17]P42但是這些現象學都不是本文要討論的「現象學」。
  • 生命八卦 童年失憶症
    於是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東奔西跑,今天帶他去內蒙古騎馬,明天帶他去香港海洋公園看鯨,希望他從小就多見世面,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還記得多少?忘得差不多了吧?
  • 愛情來自「誤認」|愛的現象學分析
    我之所以在這裡大量重述阿城的「愛情與化學」的觀點,是為了與下面對愛情的現象學分析做個對照。海德格爾強調哲學在原則上不同於科學,認為「到達哲學之路的起點是實際的生活經驗。」 「實際的生活經驗」是現象學意義上的,是一種純粹的投入體驗本身,它是「無差別的」或「不算計的」、「自足的」、「有深意的」狀態,本身是形式指引的,不是對象化的認識對象。
  • 現象學、民族志與個案研究:社會學的質性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的常用研究方法(一)現象學(phenomenology)現象學的研究方法起源於哲學家埃德蒙•胡塞爾(Edmund Husserl),他在《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一書中所用的德語「Lebenswelt」,在英文中為life-world,指個體「直接體驗的世界」。
  • 《闖入者》中國式失憶
    《闖入者》的英文名叫做 Red Amnesia。(青紅)《青紅》與《我11》都是關於經歷者過去的故事,是創作者關於歷史的一段回憶;而《闖入者》則將時代放在了當下,是不願回憶,而這個故事又恰恰是被回憶一路推動前行的,是躲不開的回憶。很喜歡那個英文名,因為確實很有代表性,一段被大家有意遺忘的過去,一次集體性的失憶。於是,《闖入者》則要老鄧(呂中飾)去回憶起那段過去,並重新回到過去。
  • 現象學講座|德莫特·莫蘭:同感和對他人的覺知
    正如梅洛-龐蒂指出:最好的做現象學的方式是看那些患病的或正常功能受損的人在生活中缺失了什麼,對自閉症閾值的研究正是出於同樣的思路。在現象學領域,利普斯、胡塞爾、舍勒以及施泰因等人都對同感這一問題的研究作出過貢獻。
  • 愛與恨交織的苦痛:心因性失憶
    愛與恨交織的苦痛:心因性失憶湖北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 韋耀陽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歸來》,一部平靜而動情,看似淺顯又引人深思的電影讓,讓一種精神疾病走入了我們的視線——心因性失憶症。 一、 什麼是心因性失憶症心因性失憶症,是一種選擇性的反常遺忘現象,簡稱失憶症。是指患者對新近重大事件(如創傷、喪親、失戀等)因震撼過大不堪回首而產生部分性選擇性遺忘,或暫時性(通常1至2天,或更久)將記憶解離,使其不出現在意識中。
  • 忘不了餐廳插曲有哪些 開啟一場遺忘與守望的溫暖碰撞
    忘不了餐廳插曲有哪些 開啟一場遺忘與守望的溫暖碰撞時間:2019-05-23 23:12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忘不了餐廳插曲有哪些 開啟一場遺忘與守望的溫暖碰撞 愛秀美 忘不了餐廳插曲有不少,有dear mr.president、胡66 - 時光無言、帶你一起丟手絹,帶你一起丟手絹還是黃渤自己唱的歌曲
  • 尋找前世之旅:小隱被迫失憶,撒那特思將被遺忘,司音獨自受痛苦
    導讀:小隱被迫失憶,撒那特思將被遺忘,司音獨自受痛苦。隨著尋找前世之旅漫畫的更新,小隱終究還是要被迫失憶。在最新一話中,小隱已然集齊眼淚,天帝也來接司音回天界了。然而,世間事,不可能事事如意。因此,司音最終還是下了決心,小隱被迫失憶。不僅忘記了司音,也忘記了撒那特思。撒那特思將被遺忘,但他會一直陪在小隱身邊撒那特思的愛確實讓人動容,他的真心不光小隱看在眼裡,大家也看在眼裡。
  • 失憶了,為什麼還記得怎麼說話?
    許多言情電影裡也會出現類似的橋段:女主人公遭遇車禍,頭部受到撞擊失憶了,後來同一受傷部位再次遭受撞擊,於是女主人公神奇地恢復了記憶。這或許是導演們出於劇情需要而拍攝的情節,想讓電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實際上它們並不科學。有部電影卻例外,它呈現出現實中一個失憶患者應有的樣子。
  • 豆瓣9.4,一部不該被遺忘的冷門紀錄片
    人總會變老,慢慢聽不見、看不清,甚至走不動;但失憶的場景我未敢想過,因為那太殘忍太可怕了。有一位臺灣導演楊力州就花了兩年多時間,將鏡頭對準了臺北一間療養院裡的失智老人。失憶症,正一點點奪走老人僅剩的回憶。 當女兒提醒她時,才晃過神來意識到是自己去世十年的老公。張國棟是誰呀我有先生死了我怎麼不知道呢
  • 《忘不了餐廳 第二季》被愛的人遺忘,是無法言說的委屈
    我不敢相信,儘管在電視劇裡一次又一次的看過失憶橋段,卻始終無法接受跟我睡在一張床上十四年的人,會不記得我是誰。我當時覺得人生殘酷,在疾病面前,「愛」並沒有魔法,能夠戰勝一切。甚至我還覺得她可能並沒有我想的那麼在意我。我最最在乎的人,忘了我……那一刻,心頭湧現的情緒不是痛苦,而是委屈。
  • 忘不了餐廳評價怎麼樣 學會了如何面對遺忘
    但有一款綜藝,鋪子始終忘不了。第一季,9.2。讓無數人又哭又笑,又感懷又欣慰。時隔一年,第二季回歸。不僅聲音洋溢著活力,就連收拾行李時,也不忘拿出自己最愛的絲巾擺pose,像個小孩子一般炫耀。但黃渤卻沒有繼續指出來,他安慰著小芬姨,說自己也是提筆忘字。等到沒人注意的時候,他偷偷的把「薦」字改正了過來。
  • 初次失憶,多多關照
    《忘不了餐廳第一季》開播以來,在豆瓣拿下了9.2的高分,鎖定了那年的最佳綜藝。但和其他綜藝不同的是,這是一部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的綜藝。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大家常常聽說的老年痴呆。於是,他帶著上面那番話,帶著這個節目又來了——《忘不了餐廳第二季》。這一季,還是一群可愛的老人,性格多樣。
  • 南哲思享|王恆:海德格爾思想的神學淵源——神人關係的現象學重建...
    海德格爾思想的神學向度及其神學解構不僅激發了基督教—猶太神學傳統內部的正面反饋和各類批評,也在現象學內部開顯了新路徑,為列維納斯和馬裡翁等從現象學重建神人關係奠定了基礎。關鍵詞:海德格爾;列維納斯;神學;現象學;神人關係;海德格爾的神學路徑及其與神學的關係,在學界並不是一個新問題。
  • 《失憶了別鬧》
    《失憶了別鬧》BY綠野千鶴【文案】楚欽找到失憶的戀人時,家裡安排的假未婚妻正陪著他
  • 失憶是怎麼一回事
    小說電影裡常常會看到有突然失憶的主人公,對過往一無所知,仿佛從天而降。失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可以通過某種方法恢復嗎?
  • 黃渤當店長,烹飪不遺忘的故事,《忘不了餐廳》回歸丨訪製片人林愛西
    去年4月,國內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上線,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服務生組成「忘不了家族」,給觀眾帶去了一個難以遺忘的夏天。一年多後,《忘不了餐廳》第二季正式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高達9.5。活潑可愛的老人們,套上圍裙,在這家特殊的中餐廳裡對抗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