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廢棄糖廠的「鼓樂」復興
荒廢的百年糖廠,還能做什麼?2005年,年輕的臺南十鼓擊樂團接手關停已久的臺南仁德糖廠,以活化閒置空間的概念,在國際知名設計師精心規劃下,以有限的資金保存糖廠工業遺址,同時融入臺灣特色鼓樂表演形式,終於在2007年將其化身為亞洲第一座鼓樂主題藝術村。
參訪團首站走進了兼具歷史遺產保護與現代文創、休閒生活的臺南十鼓文創園區。在這裡,可以學制鼓、觀看糖的製作過程,聆聽擊鼓世界裡的赤壁大戰,或有親臨古代戰場的錯覺。而且這些全是由糖廠裡的老倉庫與建築改建而成的。
高亢笛聲、搭配風鑼大帽鈸的翻騰,融入氣勢雄渾如萬馬奔騰般的大小鼓聲,加上鼓手精湛的鼓術及肢體動作,撼動臺下100多位觀眾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特別是壓軸的「山之喚」經由群鼓交疊的音律,緩緩呈現阿里山中巍巍矗立的神木氣勢,透過大小鼓將精氣神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讓人心曠神怡。參訪團一行,首先體驗了十鼓擊樂團的震撼表演。
「自2005年以來,這樣的震撼演出,每天都在這裡上演,觀眾超過500萬人次。今天我們表演的曲目包括『宋江陣』、『風馳電掣』、『雷霆再現』、『山之喚」等4首曲目,展現鼓藝的剛與勁!再加上獨創的紗簾,配以逼真的3D自然實景再現,讓整個演出更具真實感,也更加震撼。」據十鼓擊樂團副團長楊有文介紹,表演的曲目都是團員自己創作的,以包括臺灣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風景、人文為創作題材。
老糖廠又「動」起來了
11年來,高聳的老煙囪、老舊的壓榨機、斑駁的大糖罐等製糖工業遺產,在樂隊的改造下,都有了新用處。「在努力保留歷史及空間活化信念下,我們只能向銀行貸款承租,讓老廠得以重生。」楊有文說,雖然資金壓力大,但至少為臺南古城留下了僅存的工業文化資產。
夢糖工廠
除了原物完整保留,這座百年糖廠其實還會「動」。當我們循著路線一探廠內的製糖流程時,因為紅外線感應,大齒輪突然開始轉動、輸送帶也緩緩運行、甚至鍋爐還會噴出蒸汽……楊有文得意地說,志工的講解搭配著重新運轉的機器讓到訪者對傳統糖業有直觀了解。
同時,團員也發揮想像力將蒙著灰塵的廠房、陳年的鏽鐵及機具搖身一變,成為充滿藝術文創的表演創意空間,也開啟了「鼓樂」復興之路。
夢糖工廠
天空步道及糖蜜罐,是園區裡最受歡迎也是一家老少皆可以暢玩的好所在。這三座廢棄的糖蜜罐,都是有數十年歷史的工業老物件。現在它們也有了甜滋滋的暱稱:糖蜜三連罐。罐體外面保留了帶有歷史刻痕的斑駁外貌,倉庫內則分別改造成訴說仁德糖廠百年歷史過程的「車路乾文史館」,以及擁有7米高、白色旋轉溜滑梯的「兒童體驗館」,吸引了不少孩子前來遊玩。另一個大罐裡藏著「鼓波咖啡館」,遊客坐在糖罐裡吃甜點、喝咖啡是臺灣地區僅有最特別的體驗了。再饒梯而上,頂層還有一個露天咖啡廣場。「這裡的階梯採用鋼化玻璃的透明式步道一層一層的走著,還能清楚的看見下方的人群。
另一個巧妙的設計是,連接三個糖蜜罐是一條長達349米、鋼化玻璃搭建的光影空中步道。這座命名為「夢糖蜜橋」的空中步道以「走進,走出,再走進」為設計意向,遊客可以在蜿蜒的步道穿梭前行,往來於3座大糖罐間,帶著在時光隧道進進出出的些許禪味。
糖廠可玩樂的地方還有很多,遊客除了可欣賞鼓樂演出,還可搭乘小火車,或到大水槽秘境撐篙坐竹筏,也可一探老師傅制鼓,到木造老車站改建的烘焙坊,買個小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