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精選】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 ——讀琦君《煙愁》

2021-02-08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圖書館

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

——讀琦君《煙愁》

   「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這句詞是琦君的恩師夏承燾先生贈予她的,亦是琦君生平最欣賞、最能心領體察的詞句。從前讀到,並不覺得在華夏浩如煙海的錦章華句中,它有何獨特之處。直到近日看完了琦君的散文集《煙愁》,才理解了這充滿禪意的詞句對於她的深厚意義。

   琦君自四九年離開大陸,此後多年一直在臺美間輾轉。期間除了一兩次短暫的停留,幾乎不曾回到家鄉。故鄉的山山水水只能成為可想而不可及的回憶,童年的無憂生活更像是一場轉瞬即逝的大夢。但即使這樣,時間洪流造成的隔閡給予她的不是忘卻,而是自難忘。因為此生永不可再得,記憶中哪怕一草一木帶給她的美感都被無限放大,值得細細咀嚼。

   《煙愁》是琦君的第一部散文集,她用飽含深情的筆調記錄童年時期的生活見聞,敘述故鄉獨特的人文風俗,追憶深切關懷自己的親人長輩,懷念諄諄教誨的先生師長,字裡行間訴說著對於故鄉與親情的深深眷戀。這種眷戀,哀而不傷,輕易就能使我們陷入對故鄉的懷想,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

   楊梅、喜宴、鮮牛奶、甌柑、月光餅、媽媽的菜……僅僅翻看目錄,就讓人充滿食慾。「對東亞民族來說,飲食總是和家庭劃上等號,鄉味代表著鄉愁,口味習慣代表著家庭成員的共同記憶。有時大腦會忘卻自己的來處,但深植於腸胃的記憶不會。」記憶在舌尖上集中,情感在一日三餐裡聯結。食物背後承載的,是琦君與親人間的脈脈溫情。

   故鄉的茶山楊梅「一顆顆又圓又大,紅紫晶瑩像閃光的變色寶石」,「母親在大筐子裡選出最好的給父親和我吃」。母親做的剩菜總是最鮮甜的,那裡面好像下了一點什麼特別的作料。父親呢,赴喜宴前他為滿足「我」幼小的虛榮,帶「我」去城裡最有名的裁縫鋪裡定做旗袍。他每天早晨喝一杯鮮牛奶,卻總是忍不住給「我」喝。甚至是並不太親的一個堂叔,每年總給「我」兩個極愛吃的永嘉甌柑。親人的關愛,都在這些具體可感的細節裡。算不上偉大,但「潤物細無聲」,一樁樁一件件串起來,是那樣彌足珍貴。

   書中閃光之處,還在於琦君有一顆慈悲的心。嚴肅慈愛的父親、寬厚待人的母親、淡泊樂觀的外祖父,他們對一個小女孩的細心呵護,讓她始終保持著孩童的純真。她和家裡的長工阿榮伯伯如親人一般相處,阿榮伯伯給她講故事,教給她道理,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給予她力量,也和她一起肆無忌憚地開玩笑、搗蛋。眾人嫌棄的乞丐頭子三劃大王,卻成為了她的好朋友。她敬佩他非凡的領導能力,理解並同情他的苦難。被長工的女兒偷了錢,她沒有揭穿,反而對底層的人多了一絲悲憫。生活有時候是很苦的,琦君經歷雙親離世、家道沒落、被迫離鄉,多年飽嘗思鄉懷人的滋味,作品中不免有傷感的情緒。但她從沒有尖銳的言辭,也沒有自怨自艾。她只是用一支筆記錄下這一切,用悲憫情懷化解掉那些潛在的痛苦,在文字中重溫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煙愁》在臺灣曾創下了52次重印記錄,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但我想,這種喜愛不僅因為故事本身的動人之處,更在於琦君喚起了臺灣一代人的記憶。那個特殊的時代,有許許多多的人有著和琦君類似的經歷。白先勇說:「琦君在為逝去的一個時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形象,都在訴說基調相同的古老故事:溫馨中透著幽幽的愴痛。」他們被迫離開故土,偏居一隅,多年後,大陸的生活已成悠悠往事,他們能做的,就是永不忘卻。

    琦君說,她對「煙愁」這兩個字有一份偏愛。淡淡的哀愁,像青煙似的,縈繞著,也散開了。那不象徵虛無縹緲,更不象徵幻滅,卻給她一種踏踏實實的、永恆之美的感受。每個人都會有窮極一生無法實現的心願、時過境遷再難彌補的遺憾,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心願和遺憾背後的故事也是切切實實存在的。我們無論何時憶起,都有無數片段值得細細溫存。

相關焦點

  • 琦君百年|留予他年說夢痕 一花一木耐溫存
    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尋訪琦君筆下的故鄉文、圖|周吉敏 重讀琦君的作品《煙愁》,依然被後記《留予他年說夢痕》    有人曾質疑琦君只會寫好的,難道世間就真的這麼美好嗎?琦君回應說:「社會上壞事情已經很多了,所以為什麼不把好的一面表現出來呢?……寫好的事情,一寫,心裡想到的都是溫馨的。」又說:「太過真實,會很殘忍的。」    前日裡我拜訪了住在瞿溪的琦君的表弟,今年八十九歲高齡的周惠津先生。琦君生前一直與他保持著書信往來。
  • 他是北洋政府時期的陸軍上將,又是琦君筆下的「父親」
    其實,琦君的父親潘鑑宗,也是那個時代值得一書的名人——他在北洋政府時期曾任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領上將軍銜,曾領兵討伐張勳復闢、出省援助粵軍,對浙江政壇的走向產生過影響。1917年7月張勳復闢,潘鑑宗擔任「討逆軍支隊長」,次年還曾出省援助粵軍。1919年春,潘鑑宗出任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並晉級中將。1924年秋,「齊盧戰爭」爆發,戰爭的主角是江蘇督軍齊燮元和浙江都督盧永祥。盧永祥派郝國璽防守溫州,並以浙江一、二兩師的主力,集結於溫州附近,歸師長潘鑑宗指揮。
  • 琦君散文《髻》的蒼涼與悲憫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
  • 重拾記憶的片段 ---與琦君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那是2001年秋,在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與區文聯的章方松主席等作為文學愛好者參加了歡迎琦君家鄉行的迎接儀式。我彎下腰時,琦君居然用溫州話問我:「會說溫州土話嗎?」我感到意外:她居然還能說很地道的本地話!我回答說:「當然啦,我也是溫州人啊!」鄉土語言一下子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由於當日安排的內容較多,我沒有更多的機會與她細聊。後來,區委宣傳部和廣電中心的領導特意安排了一個時間讓我、章方松、艾平等與琦君做一個面對面交流和訪談的機會,區廣電中心的葉劍平負責拍攝與製作。
  • 獨一無二的中國味道——《琦君散文集》薦讀
    白先勇評論說: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重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在琦君故居揭曉
    「琦君散文獎」已成為在海內外具有影響力的一個文學獎,對甌海區經濟、社會、文化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本次活動由甌海區委區政府及《十月》雜誌社主辦。活動特地選在甌海區三溪中學內的「琦君文學館」,也就是琦君度過14年童年生活的故居頒獎。
  • 琦君散文精選之月光餅(導讀)
    琦君(1917年-2006年),原名潘希真。當代臺灣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
  • 詩一首 詩人:夢痕 李祖新
    夢痕: 03 絕大多數的城池 可以自行控制 包括 情緒,季節,風速 還有口舌 04 一棵樹壞了
  • ⑪紙山故事丨琦君家鄉行
    它們都出自琦君的彩筆。2002年,當同名的電視連續劇在海峽兩岸熱播之際,這位著名的女作家自美國取道臺灣、香港回到了溫州,與鄉親對話。     2002年10月8日,旅居美國的臺灣著名女作家琦君偕丈夫李唐基、兒媳陳麗娜回到了家鄉。時年84歲高齡的琦君帶著57年的鄉情與渴望,和父老鄉親度過難忘額時光。
  • 讀書不寫書評等於白讀?怎樣寫好一篇書評?好書評的標準是什麼?
    但這個時代,書評人很可能是歷史以來,最能靠書評賺錢的一代人。所以在我看來,你要醒一醒,別再隨波逐流,別一聽到寫書評可以變現,就往坑裡跳,自己還傻傻的,一無所知。這樣說,寫書評就沒有作用?答案:不是的。不少人問我看書評有何用?寫書評又有什麼用?它能幫人們解決什麼問題?在我看來,書評的作用,要分為三方面來分析。1.寫書評是讀書的最好工具。
  • 琦君散文閱讀
    那一年回到故鄉,一坐在父親的書齋中,從書櫥裡抽一本白香山詩,學著父親的音調放聲吟誦,父親的音容,浮現在搖曳的豆油燈光裡。記得我曾打著手電筒,穿過黑黑的長廊,去給父親溫藥。他提高聲音吟詩,使我一路聽著他的聲音,不會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瀝的雨中,他吟詩的聲音愈來愈低,我終於聽不見了。杭州的西子湖,風雨陰晴,風光不同。
  • 【長三角人才一體化·鄉土人才⑯】一木一世界 一刻一人生
    【長三角人才一體化·鄉土人才⑯】一木一世界 一刻一人生 2020-12-11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946季 【溼地晉然】走進琦君筆下的母親世界
    琦君寫得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母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源泉。本期晉然就由徐建利老師帶領大家走進琦君筆下的母親形象,去感受母親帶來的至真溫暖。 琦君,被稱是20 世紀最具中國風味的散文家。她在40年的創作生涯中,構築起一個柔美、夢幻的世界,她織起一張童年、親友、家鄉的情感之網。浮現如煙往事,滲透現實況味,映射異國風味,滿含遊子濃得化不開的愁緒別情。
  • 科普名貴紅木製作的用詞滿徹、一塊玉、一木連做、一木一器
    一說起紅木家具,就不得不說到它的材質,因為紅木家具主要出名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於用了名貴紅木,名貴紅木資源稀缺,但畢竟最新國標紅木有五屬八類29種,並非所有紅木都屬於稀缺資源,所以紅木也有著三六九等之分,比如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這三者為一檔,其餘大部分為中等水平,比較低端的有刺蝟紫檀和雞翅木
  • 「全家共讀一本書」獲獎書評欣賞(一)
    一本書中看世界,一本書中讀人生。
  • 《心動的信號2》:威廉開始逆襲,但是琦君毫不畏懼
    說起男三吳翔威,我原本是一肚子牢騷想發的,甚至詳細列好了他的種種劣跡,例如強行倒水讓琦君閉嘴,強行替凱雯擦裙子讓她生氣等等......但是到了最新一期,我忽然發不起火來了,他失去了往日的戾氣與尷尬,反而開始金句頻出,他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在感情上屢敗屢戰的人設,這讓身為威廉黑的我,再也黑不起來了。
  • 吃美食讀好書吧| 朵雲·食書志
    千古難題,「吃什麼」和「讀什麼」?【朵雲·食書志】輕鬆幫你解決。我們精選了近期出版好書,搭配書店特色美味,每周為你定製四種套餐。大家可根據個人口味,自由選擇「食用」。友情提示對換季感知遲鈍的打工人,立冬馬上到了,貼膘進補終於有正當理由(jiè kǒu)了。來書店,開啟你的「飽食之冬」。
  • 素人閒讀 | 十二月優秀書評
    這本書之所以被認為是下流色情的,正是因為他露骨的用語,那麼亨伯特的用語難道不正是從側面突顯出了他卑劣的陰暗的內心麼?     納博科夫從序文就加以譴責的主人公亨伯特,實質上就是一個道貌岸然的戀童癖、偽君子。而這本書很好的向人們傳達出了這種偽君子的內心活動:他們看似是無辜的,叫人同情,誰能說他們的一時糊塗不是出於一種人類難以掩蓋的心靈的悸動呢?不!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