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當中的曹操是一個愛才如命之人,自從看到關羽之後,果斷認為關羽就是的菜,為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關羽收自己的囊中,尤其是當關羽戰敗被迫入曹營之時,更是對其禮遇有加,可關羽卻從未想過投奔曹操,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這跟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別看曹操愛才,但是他對於人才的喜歡並沒有達到如命這個地步,說白了他所想的人才都是能為自己效命之人。
雖說曹操手下的大將幾乎都是降將,但是這些降將的成就跟最初就投奔自己的那些人相比,真心是天差地別,哪怕這些人對於曹操依然忠心耿耿,但成就也就那麼回事了。
說白了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程度,要先把自己人除開來算的,也就是說所謂的人才在曹操眼中,遠遠比不上最初投奔自己的親信。
畢竟曹大人也是家大業大,由於自己的職員空缺比較多,所以對於人才的需求更高,說白了曹操所需要的人才都是中下層的人才,真正的高層裡面這些降將是混不開的。
雖說劉備現在還處於流浪狀態,自己的公司還在起步中,還要等別人來投資,才能把自己的公司盤活,不然的話離破產不遠了。
但不管怎麼說,公司的三大股東之一肯定是關羽了,因為這是自己的產生,是關羽跟張飛還有劉備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江山,哪怕這個公司還沒有成長起來,但這就是自己的,永遠不會變。
可曹操這邊的就不太一樣了,人家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公司了,所有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規,不需要別人的投資,自己依然可以發展壯大。
雖說對於人才需求很高,但也沒有到非用不可的地步,只能說關羽這樣的人才,多一個不多,少不一個不少,哪怕關羽立刻走人,也不會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尤其是關羽還是一個降將,從忠義的角度來看,跟呂布是一個級別的,將來遇到呂布,就不太好意思罵對方了,即便自己的實力強大,但總是低人一等,雖說曹操表現的很熱情,但你能保證手下的那夏侯兄弟還有李典、樂進等人沒有怨言嗎?
這些看不見的小鞋才是真正致命的所在,並且曹操身邊的人才魚龍混雜,尤其是玩腦子的人很多,這些人但凡玩點心眼兒,關羽就有些吃不消。
所以關羽在曹操的身邊很不適應,而關羽跟劉備之間就和睦多了,畢竟劉備知道關羽是個什麼樣的人,哪怕關羽說話重了一些,劉備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可是在曹操身邊,這麼一大群勾心鬥角的謀士當中,但凡一句話說錯,也有很可能就得罪了,並且關羽還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誰,然後各種的小鞋就被穿到了關羽身上。
也就是說關羽真心不爽,但是自己卻又不知道毛病出在哪裡,畢竟都是一些千年的狐狸,關羽跟他們玩刀,這些人不是個,但玩智商,或許這些人能甩關羽兩條街。
就拿關羽剛入曹營的時候,曹操真心是各種大小宴來款待關羽,表面上給足了關羽面子,實際上卻是在給自己的手下拉仇恨。
在曹操手下那些文臣的眼中,關羽這類人就是個武夫,如果不是現在屬於戰亂時期,關羽根本就不可能跟他們平起平坐,所以在謀士的眼中,關羽雖然有點作用,但是作用也就那麼回事了,等曹操平定天下之後,關羽一定是被清算的那一邊,而自己這些謀士才是真正可以論功行賞之人。
於是關羽在曹操身邊混不開了,天天被人罵,而且還因為自己的知識不達標,所以連對方是不是在罵自己,關羽都不敢確定,在這樣的條件下,你還會安安生生的待在曹操身邊嗎?
等關羽離開曹操的時候,各種的牛鬼蛇神都跳了出來,表示要跟關羽一絕高下,說白了就是曹操給予的待遇太高了,這些人內心不爽,但是又不敢跟曹操提,所以就把火氣出到了關羽身上。
從最後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來看,但凡軍中的武將都對關羽不滿,當然了也有一些人只是想把關羽當成跳板,打算站著關羽出名的,只是沒想到出名不成,反而成了關羽的經驗值。
等關羽回到劉備身邊之後,瞬間就不一樣了,劉備身為一個三無人員,自己的手下除了關羽就是張飛,這兩個兄弟在一起是不可能有太大的摩擦,畢竟大家都是知根知底之人。
等後為收復諸葛亮之後,我們更可以發現關羽從來就不會對謀士這類人有什麼好感,你們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們這些謀士們,天天就知道玩一些陰謀詭計,有本事堂堂正正的打一場呀。
如果說前中期,我們還看不透關羽的性格,等到中後期的時候,就可以很明顯看出來,關羽跟謀士們根本就玩不到一塊去,或許這就是在曹操身邊所受到了欺辱所留下的傷害吧。
可以說此時的劉備已經是蜀漢的霸主了,但在關羽的眼中,劉備只是自己的哥哥而已,從來沒有把對方當成主公來看待。
就這樣的行為放到曹操的身上,一次兩次或許還無所謂,但是時間跟次數長了之後,很有可能會成為楊修一樣的下場。
要知道楊修最初也是從一些小事上面在試探曹操的底線,隨著一次次的試探,最終被曹操所猜忌,於是拿著一個很小的藉口,直接把楊修給斬殺了。
而關羽可是比楊修更能作,以他的性格這麼作下去,成為第二個楊修並非什麼難事。
所以關羽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個世界上,能忍下自情懷眾多毛病的人,可能只有劉備一人而已,其它人就算了,嘴上說著好聽,實際上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真心不太好說,為了自己能活下去,關羽只能離開曹操,重新回到劉備的身邊,因為他們才是真愛。
-END-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