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被關羽俘虜後,為何不投降劉備?這個原因讓他無法背叛曹操!

2021-02-07 孫博士侃歷史

公元219年,龐德隨于禁出兵抗擊關羽,解救樊城被圍的曹仁。結果,關羽借漢水暴溢之際,大破于禁,龐德與于禁盡被關羽俘獲。然而,面對關羽的威勢,跟隨曹操30年的于禁選擇了投降,在曹魏根基不深的龐德卻寧死不降,不願歸順劉備與舊主馬超團聚。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呢?

(圖)水淹七軍畫像

一、龐德和馬超的關係怎麼樣?

很多人認為龐德與馬超關係不好,所以被俘後,龐德寧願去死也不再想跟馬超混到一起去了。不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早在公元190年前後,龐德就開始跟隨馬騰一家了,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深得馬氏家族的信任。後來,馬騰進京做官,龐德就成了馬超的親隨。馬超失敗後投奔張魯,龐德也不離不棄。顯然,如果龐德對馬超有所不滿,他大可以一走了之,而不是跟著馬超顛沛流離。

(圖)馬超與龐德

那麼後來馬超卷土西涼,龐德為何沒有跟隨左右呢?馬超再次被夏侯淵擊敗後,因為害怕張魯部下迫害,就領兵逃到了氐中。後來,又正逢劉備入川,就歸降了劉備。不過,《三國志·馬超傳》記載了一個細節,或許可以解釋龐德沒有跟隨馬超行動的原因,「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張魯」。

顯然,馬超跑到氐中只是為了避禍,並沒有想和張魯鬧翻,因此,沒有拖家帶口。而馬超歸降劉備,更多是一種臨時的決定,老婆孩子都沒來得及帶,龐德沒有跟隨也就不意外了。

因此,即便龐德沒有跟隨馬超入蜀,也不能證明兩人關係不好,畢竟共同奮戰了20多年,感情應該還是有的。

(圖)馬超

二、龐德不投降關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既然馬超龐德關係還過得去,龐德被關羽俘虜後,為何不投降呢?很多人認為是氣節的問題,但是,在那個諸侯紛爭的年代,所謂的氣節並沒有被看的那麼重。大多數三國名將都有投降的歷史。當然,如果肯為主公死節,肯定也是被稱頌的好漢。因此,所謂氣節並不是決定龐德拒絕投降的根本原因,而真正讓龐德不能投降的,是他的家庭。

龐德與于禁不同,他深知自己是毫無退路的。龐德歸順曹操時間很晚,並且沒有什麼根基,在討伐關羽前,也沒有什麼表現。因此,如果戰敗投降,難保曹操不會遷怒於他的家人。根據《三國志》記載,龐德至少有四個兒子,而這也成為龐德的軟肋。

(圖)關羽族人後來被龐德之子屠盡

此外,另一個活生生的事實也擺在龐德面前。《三國志·馬超傳》記載「魯敗,曹公得之,以董賜閻圃,以秋付魯,魯自手殺之」。眼睜睜看著馬超的兒子被張魯殺害,龐德就不得不為自己家庭著想了,他是萬萬不敢背叛曹操的。

因此,從龐德出徵之時,他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於是也就有了那番慷慨之言「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作為一名沒為曹操立過什麼功的降將,一旦戰敗,即便逃回去,也免不了遭到其他人的打壓迫害。而一旦被俘,慷慨就義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如此,龐德這番略顯悲涼的話也就不難理解了。

(圖)龐德舁櫬而行

龐德死後,他的兒子都被封侯,長子龐會承襲了龐德的爵位,還受到重用。龐德也算死得其所了。這位西北猛將除了是名鐵骨錚錚的好漢,也是一位好父親啊!


相關焦點

  • 馬超都投降了劉備,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你看他臨死前對關羽說了啥
    哪怕投降劉備後,也是蜀漢「三大貴侯」之一。整個蜀漢集團,只有三人是被漢獻帝封侯,一位是劉備,一是關羽,另一位就是馬超!其餘的人哪怕諸葛亮,都是劉備或劉禪封的!這如何能跟漢獻帝的封賞相提並論?因此這就決定了他的武職,排在第一。劉備稱帝後,他是驃騎將軍,張飛是車騎將軍!所謂的蜀漢五虎將,根本代表不了馬超的真實地位。
  • 馬超歸降劉備時,舊部龐德為何沒有繼續追隨,而是投降了敵人曹操
    但是後來,馬騰被曹操誅殺,並被夷三族,倖存的馬超盡起西涼兵攻擊曹操,最後在渭南被曹操擊敗,不久後,勢單力孤的馬超又輾轉逃往漢中依附張魯,龐德也隨他一同前往。馬超但當曹操親率大軍攻伐漢中時,張魯不敵而獻漢中投降,馬超因不願投降殺父仇人,便逃往西川投奔了劉備。但此時不知為何,龐德卻沒有跟隨馬超入川,而是隨眾人一起歸附了曹操。
  • 關羽為何投降曹操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劉備自稱有漢天子密詔,其起兵反對曹操是代表漢朝,如果此時關羽表白是投降漢朝,則無疑是自己承認他們的起兵是反叛,是背叛漢朝的,所以此時才會被包圍後投降漢朝。大概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原則性問題,出了大錯。而實際上,所謂關羽降漢不降曹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是完全不能成立的藉口,而且還是錯誤的藉口。
  • 龐德寧願死,為何都不效力劉備?關羽心中最明白
    更何況劉備忠義仁厚不比昏君,是個正直有能力的主。有個好領導何樂而不為?在一邊是死亡一邊是換主的選項裡,大部分將帥選的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更何況劉備惜才,他很重視龐德一心想攬入麾下。關羽替劉備勸降的時候就有表示只要歸漢就保證給予高官厚祿並授以重用。此時,龐德早期跟隨的馬超剛好也在劉備陣營裡。有熟悉的兄弟在身邊,跟著劉備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嗎?
  •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
    只是有些朋友不理解,龐德作為西涼名將,戰敗後關羽想招降他,同時也給了他很好的前景,但為何龐德卻寧死不降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先來看下當時發生的事,劉備吞併益州後馬不停蹄地北上奪取漢中,而此時的漢中已經是曹操的領地,曹操知道漢中的戰略意義,於是親率大軍抵禦劉備,雙方也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拉鋸戰。
  • 龐德為什麼寧死也不進劉備的公司,臨死前,龐德跟關羽說了大實話
    這個鐵漢子是誰?其實此人正是當年曹操帳下的大先鋒龐德公。試想,劉備打著仁義之師的名義,以正義自居!龐德為什麼不投降於蜀漢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做簡單分析就知道了…,不過曹操也不是好惹的,他迅速發動救兵,曹操以于禁為上將,而此時擔任先鋒之職的正是龐德。
  • 襄樊之戰時關羽身亡,那曹操孫權,又損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關羽,跟劉備、張飛情同兄弟,雄壯威猛,號稱「萬人敵」。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那些年裡,關羽一直跟著他,一直保護他。
  • 龐德英勇就義,曹操都為之落淚,既然如此忠義為何當初棄了馬超?
    在三國時代,通常都是關羽罵別人,卻很少有人敢罵關羽。可就是有這麼一位,敢當面罵關羽是「豎子」、「庸才」,而且被俘後,寧死不降,最後被關羽所殺,他就是龐德龐令明。龐德的武勇,不亞於關羽,不管是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龐德都是可以力戰關羽的猛將。
  • 關羽:殺顏良,斬龐德,威震華夏,但卻死於孤傲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關羽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他的知名度在三國中是最高的,他的形象比較偉岸,是忠義的象徵,到了現代社會的今天,關羽的廟宇是最多的一位,那麼作為一代名將的關羽,我們應該評價那?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當年如果孫權不殺害關羽將他送給曹操,曹操又會怎樣對待關羽呢?
    並且還多次擊退了曹操派出的援兵,從中也可以看出關羽十分的勇猛。隨後東吳孫權看到關羽現在越來越強大,便偷偷的將之前籤過的盟約撕毀,從中也可以看出是一個小人。最後還派一員大將呂蒙白衣渡江,命令他在後面偷襲荊州最終將其攻下並將關羽俘虜。但是對於關羽來說,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孫權會做出這一決定。面對小人得志的孫權他是概不投降,最終孫權將其殘忍的殺害了,這也是關於最終意思的原因。
  • 因為不投降而出名的武將,龐德到底幹了什麼,真相你絕對猜不到
    三國裡的降將不少,比較出名的有于禁,張郃等等,他們雖然早期有過投降的歷史,可這也並不影響他們以後爭取軍工,名留千史。也有不降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死得比較慘,在這些不降的人裡最讓我感到佩服的就是龐德了。龐德並不出名,不過不出名並不代表他不厲害,早期龐德跟自家的兄長跟嫂子住在一起。龐德這個人啥都好,就一點不好,喜歡喝酒。喝酒也不是啥大事,可他喝酒之後總是會犯錯,在一天他醒來發現自己殺了嫂子,這在古代可是犯了大忌了,好在他的兄長還念兄弟情義只是跟他斷絕了關係,並沒有報官。
  • 龐德如此忠勇,卻拋棄馬超而去,是因為馬超人品不行嗎?
    龐德的確比于禁勇敢,能做到寧死不屈。儘管曹操父子為他的壯舉感動到流淚,但是,他和關羽的忠義還是兩碼事。那龐德既然如此忠義,當初為何不願繼續追隨馬超?龐德臨刑前的一句話,暴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于禁和龐德雙雙被俘。于禁當即投降,而龐德卻表現得大義凜然。關羽好心勸道:「你家兄弟在漢中,我也想請足下為將,為何不願投降呢?」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關羽傳》上述史料表明,當時關羽被曹魏大將徐晃攻擊。由於中了徐晃的「聲東擊西」之計,關羽一時不敵。但是要命的消息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江陵真的失守了,而且孫權還俘虜了關羽士兵的妻子,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關羽所率領的兵士個個無心再戰,最終導致軍心渙散。在面臨如此緊要危險的時刻,關羽他仍然沒有投降孫權。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
  • 【股事傑說】作為蜀漢集團創始人之一,糜芳為何在關鍵時刻背叛了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益州發兵,拿下漢中,關羽從荊州出發,圍襄樊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這下,蜀漢集團兩面包抄,曹魏集團四面楚歌。就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東吳集團的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而坐鎮南郡的糜芳不但不救,反而背叛了關羽,投降了東吳。這又是為何?
  • 雖同為投降卻不可相提並論!關羽在《九州劫》中依然能夠展現忠義
    在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軍閥連年交戰,就連關羽這種當世猛將也免不了被逼入絕境而面臨投降的抉擇,然而同樣是投降為何關羽就能留下忠義的美名,而于禁卻在回到魏國後被羞辱致死呢?今天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看看這背後的真實原因吧。
  • 歷史故事——關羽水淹七軍
    到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漢中戰事雖然暫時停了下來,但兩家軍隊仍然會暫時留守一段時間,因為誰也不敢把軍隊完全從前線撤下來。或者說,劉備已經具備了出秦川的條件,而曹操的大軍還不能完全從關中撤回。雖說如此,但曹操仍然是三大軍事集團(劉備、孫權、曹操)中最為強大的。
  • 蜀漢滅亡時為何張飛子孫被善待,關羽後人被殺害,其實關羽有後人
    關羽的年齡一般被認為是在公元160年,比張飛大上一歲或幾歲,到公元220年被殺的時候,關羽差不多是60歲,那麼關平被殺時多少歲?我們可以推斷一下,關羽曾經在公元198年隨曹操、劉備一起攻打呂布時,向曹操請求說自己的妻子沒有生兒子,要求把秦宜的妻子賞賜給自己,後來曹操沒把秦宜妻子賞給關羽,而是自己搶了。
  • 于禁身為五子良將,深受曹操信賴,為什麼會投降關羽?
    但曹操對于禁也是頗為信任,並沒有因此去找于禁的麻煩,而最終于禁也用擊潰張繡的戰績來回報了曹操。一個是良將,一個是明主,二人就這樣攜手打天下,于禁成為了曹操軍中有數的領軍大將,和徐晃、張遼等人齊名。俗話說「前籬笆放貓,後籬笆養狗」,人生從來都是理工男,守義更難。建安二十四年,于禁、龐德在襄陽敗於關羽之手,龐德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 三國時,蜀國滅亡後,關羽一家真的被龐會滅門了嗎
    2鍾會滅蜀後,關羽全家被滅門。這事兒不是陳壽寫的,是裴松之引用了王隱的《蜀記》,只有一句話,附在關羽傳的後面,這句話是: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龐德曾經是馬超的得力大將,建安十九年曹操大敗馬超,馬超投奔張魯,被張魯部下猜忌,馬超再投劉備。龐德沒有跟著馬超走,建安二十年跟隨張魯投降曹操。
  • 龐德鬥關羽:若于禁不鳴金收兵,關羽也許被龐德所殺
    三國中,關羽的武力值排名,一直飽受爭議,因為他畢竟被尊為武聖人,又曾溫酒斬華雄.現如今看來,這種爭議應該是不存在的,畢竟在三國志等正史中,對關羽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其次關羽的萬人敵決不是空穴來風。因此,關羽的武力值毋庸置疑。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志中,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