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為什麼寧死也不進劉備的公司,臨死前,龐德跟關羽說了大實話

2021-01-16 史事挖掘機


在三國時期有一位大將他剛直勇敢,武藝也非常出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十足的「鐵漢子」,不僅如此,此人生平最大的功勞便是力鬥關羽,並且用箭射傷了關羽中額,單是這一點戰績,在三國之中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這個鐵漢子是誰?其實此人正是當年曹操帳下的大先鋒龐德公。


說到龐德,最讓人心痛的是他最終死於關羽刀下,沒有留下有用之身做出更多的壯舉!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試想,劉備打著仁義之師的名義,以正義自居!龐德為什麼不投降於蜀漢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做簡單分析就知道了…

當年關羽以強勁的攻勢,成功將曹仁打慫,不過曹操也不是好惹的,他迅速發動救兵,曹操以于禁為上將,而此時擔任先鋒之職的正是龐德。龐德還在曹操的面前誇口,要生擒關羽,並且怒吼道:「關羽也是人,沒有什麼可怕的!」曹操也是憑著龐德的這幾句話,立馬就重用了他。


很快,于禁的大軍來到了戰場之上。果然,正如在曹操面前所講一樣,來到戰場之上的龐德絲毫沒有被關羽的聲名嚇住,而是勇敢地和關羽相鬥,龐德和關羽在陣前對決,最後還利用熟練的箭法將關羽前額射傷,相比于禁的表現來看,龐德更像是主將,而于禁則最多只是一個參謀。

雖然龐德英勇,但是比起整體用兵能力及統帥能力來,龐德就弱爆了。關羽,見很難在戰場上一舉打敗于禁大軍,於是他利用此時暴漲的漢水,成功將于禁大軍打敗,並且還成功擒住了龐德。


暮年的關羽能在戰場之上碰到如此本事,而且如此忠義的將領,這讓關羽是又喜又悲!為什麼喜呢?因為龐德的以前的老闆馬超就在蜀漢做五虎上將,而他的哥哥龐柔也在蜀漢當郡守。關羽心想,這次不但可以打個大勝仗,而且還可以幫助大哥招降一位大將了!


上述假設,都只是關羽的猜想。關羽差人讓龐德押解過帳,親自勸說他歸降蜀漢。不過龐德卻立馬拒絕,並且大罵:「你們劉備算什麼玩意?不過一個庸才罷了!我寧願魏王的鬼,也不願意做劉備的將!」後來,龐德被關羽親自斬殺!分析到這裡,其實不難發現,龐德之所以誓死不降,就是因為他早就看透了劉備難成大事。在臨死之前,龐德告訴了關羽大實話!雖然有些感情色彩在裡面,但更多或許就是理性的!不然,誰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相關焦點

  • 馬超都投降了劉備,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你看他臨死前對關羽說了啥
    那麼倘若關羽沒投降曹操,還會有這樣豐富的記錄嗎?答案是:不會!因為,論史料詳實,曹魏排第一。就說曹操的五子良將,拿出任何一位,其記載都遠比關羽要豐富,因為哪怕是一次無關輕重的小戰鬥都要記錄上了!所以,不是關羽突然爆發,而是之前他的戰功、戰績,沒被記載。誰讓劉備最初混得那麼慘呢?
  • 龐德寧願死,為何都不效力劉備?關羽心中最明白
    更何況劉備忠義仁厚不比昏君,是個正直有能力的主。有個好領導何樂而不為?在一邊是死亡一邊是換主的選項裡,大部分將帥選的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更何況劉備惜才,他很重視龐德一心想攬入麾下。關羽替劉備勸降的時候就有表示只要歸漢就保證給予高官厚祿並授以重用。此時,龐德早期跟隨的馬超剛好也在劉備陣營裡。有熟悉的兄弟在身邊,跟著劉備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嗎?
  • 龐德被關羽俘虜後,為何不投降劉備?這個原因讓他無法背叛曹操!
    結果,關羽借漢水暴溢之際,大破于禁,龐德與于禁盡被關羽俘獲。然而,面對關羽的威勢,跟隨曹操30年的于禁選擇了投降,在曹魏根基不深的龐德卻寧死不降,不願歸順劉備與舊主馬超團聚。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呢?很多人認為龐德與馬超關係不好,所以被俘後,龐德寧願去死也不再想跟馬超混到一起去了。不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 因為不投降而出名的武將,龐德到底幹了什麼,真相你絕對猜不到
    也有不降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死得比較慘,在這些不降的人裡最讓我感到佩服的就是龐德了。龐德並不出名,不過不出名並不代表他不厲害,早期龐德跟自家的兄長跟嫂子住在一起。龐德這個人啥都好,就一點不好,喜歡喝酒。之前龐德還能跟兄長住在一起,這事一出他就再也不能跟哥哥住一起了,那總要有個去處吧,於是他投奔了西涼馬騰。在馬騰軍中,龐德還是過得比較舒服的,在馬騰旗下屢建奇功。得到的賞賜也是數不勝數,不過後來馬騰看他這麼能打就讓他跟著馬超了,馬超年少有為,唯獨一點不好,軍紀太嚴。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先說關羽之死。關羽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名將,號稱「武聖」,曾經萬軍叢中斬顏良、水淹七軍、降于禁、擒龐德、團滅樊城魏軍,威震華夏。在許多人心裡,關羽都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只可惜,英雄總有短處。關羽的短處在於一個字:傲。關羽終生只敬一個劉備,至於別人,他都沒怎麼當回事。比如劉封吧,劉備認下他做義子的時候,關羽就很有意見;馬超歸降劉備的時候,關羽不認識馬超,專門寫信問諸葛亮馬超有多厲害。
  • 關羽要和馬超比武,要是沒人阻止真幹起來誰會落下風?
    第二點曹操在龐德出戰關羽前評價到:關羽縱橫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關羽縱橫華夏,遇到過好幾次許褚,也就是說許褚也不是關羽對手,而龐德卻可以算關羽勁敵!這句話其實就跟當初程昱在白馬評價關羽一樣:非關羽不能敵顏良!這兩句話的共通之處是,顏良派別人去都不行,只有關羽能敵住顏良!龐德那句也一樣!別人都不是關羽的對手,只有龐德可以算關羽的勁敵!
  • 龐德鬥關羽:若于禁不鳴金收兵,關羽也許被龐德所殺
    後人對關羽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關羽在蜀漢中,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整個蜀漢沒有人是關羽的對手。關羽與劉備的感情非常好,雖然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但是正史中劉關張三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關羽一生為蜀漢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劉備對關羽是極為重視的。即使是現如今,人們仍然認為劉備缺少關羽是不可能成就大業的。
  • 龐德與于禁
    已是暮年,少了龐德那種血勇之氣,享過了福,多了貪生怕死之心,再者被關羽擒住,有些難以言說的狀況,畢竟當年關羽也曾在曹操手下待過,而且曹操待之如同上賓。于禁此時也是勢窮兵敗。他可能覺得罪不至死,關羽降得,于禁也降得。關羽事後封金掛印,于禁也做得。也或許還想保全士兵性命等等。
  • 關羽一百回合未戰勝龐德,龐德如此厲害,為何不是三國頂級武將
    而在書中的三國時代也可以說是一個群雄並起豪強林立的時代。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塑造了許多的英雄人物,譬如關羽,張飛,典韋,甘寧等人。而在這其中,關羽因為其忠義的特質,高強的武藝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而在樊城之戰當中,關羽曾經與歸順與曹魏的龐德交手,令人意外的是,龐德居然和關羽一百回合不分上下,那麼龐德如此強大,為什麼不是頂級武將?
  • 關羽臨死前留下2個心腹,一個看清劉備,一個看透劉禪,二爺不冤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廖化這個人,同樣乃是襄陽之人,同時他也是屬於荊州派系中人,關羽用他,或者是提拔他,也是說得過去的。二來,廖化性情耿直,是一個忠良之人。關羽,當時用廖化為先鋒。足見,關羽亦是有識人之明的。而對於廖化來說,他亦是遇到了一個明主。為關羽賣命,他廖化絕對是值得的。關羽用兵如神,沒幾下功夫便把曹仁打得慫不成形。
  • 所向披靡的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為什麼敗在龐德和徐晃之手
    在演義中,他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走單騎,這是何其的威風,除了劉備,張飛之外,他從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曾經有一次。他被老將黃忠射中了帽子,要不是黃忠手下留情,關羽恐怕早就成了刀下之鬼了。那麼為什麼關羽卻嚇不住龐德呢?大家得聽我慢慢分析一下。
  •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三國時期戰亂頻繁,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單單曹魏一邊就有曹氏宗親將領夏侯淵兄弟一干人馬,以及被稱為"五子良將"的五位半路加入的大將。東吳一方則是出現了由江東士族出身的"高富帥",比如周瑜、魯肅、陸遜、陸抗等人。
  • 關羽有實力戰退許褚、徐晃聯手,為什麼沒能戰勝龐德呢?
    也因為如此,曹操更加的欣賞和看重關羽。所以,當聽得關羽被魏軍圍困在下邳的時候,曹操很驚喜,連忙對著左右說,「吾素愛雲長武藝人材,欲得之為己用。」 看到曹操想要收服關羽,謀士程昱便獻計曹操,先是派劉備的降兵回下邳為內應,而後再派夏侯惇前去挑釁,引關羽出戰;最後,再由許褚和徐晃等人埋伏,斷關羽的歸路。
  • 鮮血鐫成的投名狀:論「龐德之死」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建安二十四年(219)襄樊之戰,龐德兵敗、不降而死,是三國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史實。 一般將龐德之死,歸因於「傲慢剛戾、忤逆關羽」。
  • 關羽死後,曹丕、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可謂「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顯然,這點誰都明白,雖按關羽的理解,這是降漢不降曹的標誌。但問題就在於,當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賞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以關羽義氣深重的秉性,應該立刻就換掉這個「漢壽亭侯」,改立劉備封賞的才對。可關羽卻還是繼續高揚「漢壽亭侯」的大旗,難道關羽就沒考慮過劉備的感受嗎?雖劉備一直是宣稱要匡復漢室,但匡扶手法,卻是最後劉備稱帝了。所以從這點來看,若關羽在劉備稱帝時還活著,他是否會答應劉備稱帝?
  • 父子二人射中關羽頭顱,將關羽家族滅門
    關羽器重龐德驍勇,打算收降他,龐德卻立而不跪,大罵關羽說:「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小子,我豈會投降你!魏王(曹操)雄兵百萬,威震天下,你家主子劉備是個沒用的廢物,豈是魏王對手?我寧願為國家犧牲,也絕不做反賊的將軍!」關羽遂殺龐德。龐德死後,曹操痛哭,厚待他的四個兒子。
  • 關羽之死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
  • 《三國演義》為加關羽功績,孫堅成二流武將,劉備變謙謙君子
    顏良、文丑死在荀攸的計謀下在古代打仗的時候並沒有陣前單挑的規矩,所以統兵的將領不可能總在陣前,不僅會被敵軍衝擊而且很容易就會中箭矢,所以顏良和文丑並不是被關羽輕鬆斬殺的,而是中了荀攸獻上的聲東擊西的計謀,身邊沒有多少兵力了。
  • 老年關羽大戰龐德,誰實力更勝一籌?
    但請注意:由於二人戰例數量頗大,因此我們尚不能因為這一場單挑的場面誰佔些優勢而判定誰武力高,還應綜合兩人全部戰績,才能最後判定。  有朋友會說:任何勢均力敵的交鋒,在結束時總會有個誰先鳴金誰後收兵的問題,不能據此來判定誰佔優勢。  ---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誰先鳴金,而在於是否有「恐某某有失」這樣的交待。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關羽採用水攻之謀,一下子便把于禁的七軍給打慫了,生擒了于禁、龐德等將。于禁這個軟柿子,直接向關公下跪投降。然而,龐德卻不肯投降,而且還辱罵劉備,關羽等人。關羽,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當即搬出了,龐德之兄龐柔、以及他的舊老闆馬超,關羽想以此二人來拉攏龐德。不料,龐德卻大怒道:「吾寧死於刀下,豈降汝耶!罵不 絕口。」,後來,關羽讓周倉用他的青龍寶刀,結束了龐德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