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都投降了劉備,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你看他臨死前對關羽說了啥

2021-02-13 芳華說歷史

一、降將現象

三國之所以那麼吸引人, 「降將現象」是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之前默默無聞,但投降後卻突然爆發。最經典的是關羽,歸降曹操後在白馬之戰中,一斬顏良天下知。以至於許多人都奇怪,關羽既然這麼猛,為何投降曹操前沒啥名氣(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虛構)?

對比另一位萬人敵的張飛,就能看出關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遠比張飛豐富,尤其是斬顏良這一戰,都能當成小說。

有戰前觀察:羽望見良麾蓋。

有戰鬥經過: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

有駭人場景: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

有戰後效果: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那麼倘若關羽沒投降曹操,還會有這樣豐富的記錄嗎?答案是:不會!

因為,論史料詳實,曹魏排第一。就說曹操的五子良將,拿出任何一位,其記載都遠比關羽要豐富,因為哪怕是一次無關輕重的小戰鬥都要記錄上了!

所以,不是關羽突然爆發,而是之前他的戰功、戰績,沒被記載。誰讓劉備最初混得那麼慘呢?這其實也是《三國演義》中,為何要奪走孫堅斬華雄的功勞,塞給關羽的原因——總要讓關羽有個預熱吧?

同時,張遼、張郃、黃忠、甘寧等一大批降將也是如此,跟著呂布、袁紹、劉表、劉璋時,幾乎一片空白,但投降了新主公之後,這才立體起來。

但其中卻有個例外,這就是馬超!

二、馬超欠龐德一個公正

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多人都對馬超有三個認知偏差。

其一:馬超的地位跟呂布一樣,屬於一方諸侯,曾跟曹操、劉備平起平坐。

哪怕投降劉備後,也是蜀漢「三大貴侯」之一。整個蜀漢集團,只有三人是被漢獻帝封侯,一位是劉備,一是關羽,另一位就是馬超!其餘的人哪怕諸葛亮,都是劉備或劉禪封的!這如何能跟漢獻帝的封賞相提並論?

因此這就決定了他的武職,排在第一。劉備稱帝後,他是驃騎將軍,張飛是車騎將軍!所謂的蜀漢五虎將,根本代表不了馬超的真實地位。

其二:馬超是無情無義之人,比呂布更不可饒恕!他出賣的是自己的親爹馬騰,而呂布卻是出賣的義父。

馬騰還在曹操手心呢,馬超便要造反,於是他找到殺母仇人韓遂說:如今,我不要老爸了,把你當成親爹,你也別再擔心兒子還在曹操手心,應該也把我當成你兒子!(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所以馬超絕非《三國演義》所展現的,是為父報仇才起兵反曹,實則他是出賣了父親。

其三:馬超很勇猛,但無論史料和《三國演義》,卻都淡化了一人的作用,這就是龐德!

龐德本是馬騰手下,據《三國志》載:每戰,(龐德)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

一個「勇冠騰軍」,就說出了龐德堪稱馬騰手下第一猛將!

在馬騰去許都時,把他留給了馬超。因而馬超之所以在後來差點打爆曹操,龐德必有大功勞,只不過都一股腦地算在了馬超頭上。而馬超投降劉備後,之所以再無表現,除了劉備有防範外,跟他失去龐德的支持,也有很大關係。

因此馬超欠龐德一個公正!這一點,從龐德大戰關羽,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三、龐德險殺關羽

龐德也屬於「降將現象」,從史料中只能知道他勇猛,但如何勇猛?誰也不知道。但他歸降曹操後,關於龐德的勇猛,就一下變得鮮活且震撼了。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龐德主動請纓跟隨著于禁,一起來戰關羽。面對關羽,于禁深知其水平,有點懼怕。但龐德非但不怕,反而在跟關羽交戰中,一箭射中了關羽額頭,也就是說,差點殺了關羽。(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

正是根據這一史料,《三國演義》給足了龐德「鏡頭」,先大戰關平,後又兩次大戰關羽。

第一次跟關羽打了「百餘回合……兩軍各看得痴呆」。以至於戰後,關羽都承認:「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

第二次,又跟關羽又大戰五十回合,然後一箭射中關羽左臂。

在《三國演義》中,能跟關羽打上百餘回,且還連戰兩場,最終差點殺了關羽,只有龐德和黃忠!由此足見龐德之勇,絲毫不亞於馬超!

但就算《三國演義》,如此濃墨重彩了一把龐德,也還是沒有展現出,歷史上真實的龐德,給關羽造成了怎樣的震撼。

因為在《三國志》中,唯一面對面硬槓關羽,並差點殺之,造成了整個關羽大軍忌憚者,唯白馬將軍龐德!(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四、為何龐德寧死不降

可惜龐德雖勇,但終究無法改變戰局。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活捉了。此刻的關羽,對龐德相當敬重,親自勸降:你哥哥龐柔,你前任老大馬超,都投降了我們蜀漢,你還是從了吧。

可龐德卻寧死不降,怒吼道:「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龐德的這番話有兩個意思:認可曹操、鄙視劉備!這便是他為何寧死不降的理由,堪稱臨死前,說出了大實話。

其一: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龐德這句雖不善,卻是「真」。他是馬騰發掘出來的,因而才心甘情願,做馬超嫁衣。如今卻如此認可殺馬騰的曹操。這就證明了,不是曹操對不起馬騰或馬超,反而再次證實,馬超是無情無義之人!

其二:當三國發展到公元219年,也就是龐德被殺時,「降將現象」開始逐漸退出歷史主流。這也是為何,于禁投降挨罵,龐德不投降被捧的原因!如今就剩下三位雄主了,還想依靠跳槽,換取發展空間,變得不太現實了。

比如龐德就算投降了,最多也是跟魏延並駕齊驅,且還不一定能爭得過。更不要說,龐德根本看不上劉備!厚黑些來說就是,馬超是什麼人,龐德最清楚,劉備卻那麼高逼格捧馬超。物以類聚,他如何能對劉備有好感?

也就是說,在龐德眼中,劉備就是偽君子,曹操才代表著正統!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
    三國:為何龐德寧死也不願歸降劉備?只因此人容不得他三國時期戰亂頻繁,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單單曹魏一邊就有曹氏宗親將領夏侯淵兄弟一干人馬,以及被稱為"五子良將"的五位半路加入的大將。東吳一方則是出現了由江東士族出身的"高富帥",比如周瑜、魯肅、陸遜、陸抗等人。
  • 龐德被關羽俘虜後,為何不投降劉備?這個原因讓他無法背叛曹操!
    結果,關羽借漢水暴溢之際,大破于禁,龐德與于禁盡被關羽俘獲。然而,面對關羽的威勢,跟隨曹操30年的于禁選擇了投降,在曹魏根基不深的龐德卻寧死不降,不願歸順劉備與舊主馬超團聚。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呢?馬超再次被夏侯淵擊敗後,因為害怕張魯部下迫害,就領兵逃到了氐中。後來,又正逢劉備入川,就歸降了劉備。不過,《三國志·馬超傳》記載了一個細節,或許可以解釋龐德沒有跟隨馬超行動的原因,「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張魯」。
  • 龐德英勇就義,曹操都為之落淚,既然如此忠義為何當初棄了馬超?
    在三國時代,通常都是關羽罵別人,卻很少有人敢罵關羽。可就是有這麼一位,敢當面罵關羽是「豎子」、「庸才」,而且被俘後,寧死不降,最後被關羽所殺,他就是龐德龐令明。龐德的武勇,不亞於關羽,不管是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龐德都是可以力戰關羽的猛將。
  • 馬超歸降劉備時,舊部龐德為何沒有繼續追隨,而是投降了敵人曹操
    之後又跟著馬騰之子馬超南徵北戰,立下不少大功,被晉封為中郎將,還被賜爵都亭侯。但是後來,馬騰被曹操誅殺,並被夷三族,倖存的馬超盡起西涼兵攻擊曹操,最後在渭南被曹操擊敗,不久後,勢單力孤的馬超又輾轉逃往漢中依附張魯,龐德也隨他一同前往。馬超但當曹操親率大軍攻伐漢中時,張魯不敵而獻漢中投降,馬超因不願投降殺父仇人,便逃往西川投奔了劉備。
  • 關羽為何要入川與馬超比武?只因要為劉備壯聲勢
    建安二十年(215年),夏,劉備聽說馬超要來投,高興的說道:「我得到益州了!」於是派人去迎接馬超,且偷偷把自己的一支軍隊給馬超,讓馬超率兵合圍成都。馬超率領兵馬徑直到成都,屯兵於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為馬超威名而驚恐,不到十天的時間,成都軍民就崩潰了,劉璋隨即開城投降。 劉備派簡雍勸降劉璋後,遂領益州牧,以關羽董督荊州事。
  • 龐德為什麼寧死也不進劉備的公司,臨死前,龐德跟關羽說了大實話
    ,最讓人心痛的是他最終死於關羽刀下,沒有留下有用之身做出更多的壯舉!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試想,劉備打著仁義之師的名義,以正義自居!龐德為什麼不投降於蜀漢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做簡單分析就知道了…龐德還在曹操的面前誇口,要生擒關羽,並且怒吼道:「關羽也是人,沒有什麼可怕的!」曹操也是憑著龐德的這幾句話,立馬就重用了他。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經路過馬超封地,為何沒得到支援?
    他派人向劉備求助,無奈鞭長莫及,只得準備走小路自己突圍,逃回西川,不想卻在臨沮遭遇了潘璋等人埋伏,被擒拿後,拒不投降,被斬首殺害。可問題是,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攻打劉璋後,封他為平西將軍,「督臨沮」。也就是說,臨沮正好是馬超的封地,為何馬超不派兵支援呢?
  • 關羽張飛被殺,黃忠趙雲善終,馬超到底怎麼死的?臨死前說出隱情
    史料記載,張飛敬大夫經常打罵士兵,大哥劉備經常說他也沒用,在二哥關羽死後的一年,比以前喝酒更多了,脾氣更暴躁了,打人更狠了,《三國志》:「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這就是後果,也就是劉備說的「此取禍之道也」!
  • 能一箭射中關羽的龐德,卻為何怕魏延到猥瑣不敢迎戰?
    但是,他的勇猛不止如此,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那時候正是曹仁和龐德守衛樊城。龐德有個哥哥叫龐柔,在蜀國為官,故主馬超也在蜀國,於是一時對他的非議和懷疑紛紛流傳。網絡圖片對此,龐德表示誓死跟關羽戰到底。他說到做到,常常騎著白馬跟關羽軍交戰,因此被關羽軍成為白馬將軍,有一次直接一箭射中關羽額頭,關羽軍從此對他頗為忌憚。
  • 張任射死龐統後被諸葛亮擒獲,為何寧死不降?看看他臨死前說了啥
    「鳳雛」龐統因他而死,諸葛亮和眾將合力才拿下此人,卻為何被殺?
  • 歷史揭秘:關羽被困30天,趙雲馬超劉封為何不救他?蜀漢到底多少人看不慣他
    晃乃揚聲當攻圍頭屯面密攻四冢,此乃是徐晃謀,如此呢,即使關羽帶兵殺到,亦不能擊退早有準備的徐晃。這還沒什麼,關二爺的十重鹿角也被徐晃殺入,這個徐晃算是為同事夏侯淵報了仇了吧!徐晃當時是怎麼進的鹿角呢?很簡單,徐晃趁著關羽撤退之際,率領軍士死命追擊,跟著關羽兵士一同進了鹿角。你說這個徐晃厲不厲害?
  • 關羽為何投降曹操
    三個藉口是:1、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只能暫時投降;2、關羽與曹操說好只投降漢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3、關羽還與曹操約定: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就要離開曹操。顯然,這三點都是不能成立的藉口。而實際上,所謂關羽降漢不降曹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是完全不能成立的藉口,而且還是錯誤的藉口。第三,所謂一得到劉備的消息就要離開曹操,也是子虛烏有的藉口。這個問題,將是我們下面重點談到的關羽投降曹操的核心問題。如果關羽說知道劉備消息後,就會離開曹操,則表明當時已經知道劉備沒有死亡,而只是不知道逃奔何處了。那麼,以關羽對劉備的忠誠,他在下邳完全可以選擇不投降曹操。
  • 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鬱悶而死?
    馬超,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五虎上將中排第四,關張趙馬黃,關張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趙雲長期跟隨劉備,與結拜兄弟無異;而馬超曾經惡鬥曹操手下第一猛將虎痴許褚100多回合,從馬上打到地上,真可謂殺得日月無光,鬼哭神號,後來一投降劉備,盤踞蜀中20多年的劉璋便獻城投降,其武勇可略見一斑;所以把馬超排在第四位,名正言順。
  • 龐德寧願死,為何都不效力劉備?關羽心中最明白
    更何況劉備忠義仁厚不比昏君,是個正直有能力的主。有個好領導何樂而不為?在一邊是死亡一邊是換主的選項裡,大部分將帥選的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更何況劉備惜才,他很重視龐德一心想攬入麾下。關羽替劉備勸降的時候就有表示只要歸漢就保證給予高官厚祿並授以重用。此時,龐德早期跟隨的馬超剛好也在劉備陣營裡。有熟悉的兄弟在身邊,跟著劉備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嗎?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先說關羽之死。關羽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名將,號稱「武聖」,曾經萬軍叢中斬顏良、水淹七軍、降于禁、擒龐德、團滅樊城魏軍,威震華夏。在許多人心裡,關羽都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只可惜,英雄總有短處。關羽的短處在於一個字:傲。關羽終生只敬一個劉備,至於別人,他都沒怎麼當回事。比如劉封吧,劉備認下他做義子的時候,關羽就很有意見;馬超歸降劉備的時候,關羽不認識馬超,專門寫信問諸葛亮馬超有多厲害。
  • 定軍山之戰,劉備為何不帶龍精虎猛的馬超?卻帶上滿頭白髮的黃忠
    正在此時,喜訊傳來,涼州軍閥馬超連續被曹操擊敗,在西北無處容身,南下益州前來歸順劉備馬超是當時威震天下的虎將,他的到來,瞬間改變了戰場局勢,成都城中的守軍眼看馬超「將兵逕到城下」,頓時「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劉璋當即開城投降。可見馬超的威名之盛。到此為止,蜀漢的五虎將全部到齊,蜀漢軍事力量由此上了一個新臺階。
  • 龐德如此忠勇,卻拋棄馬超而去,是因為馬超人品不行嗎?
    如果馬超人品有問題,20多年的時間不可謂不長,龐德當然心知肚明,那麼為何這麼多年,他都不離不棄呢?如果馬超人品很OK,那龐德又為何還是選擇依附曹操呢?龐德臨刑前的一句話,暴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于禁和龐德雙雙被俘。于禁當即投降,而龐德卻表現得大義凜然。關羽好心勸道:「你家兄弟在漢中,我也想請足下為將,為何不願投降呢?」
  • 雖同為投降卻不可相提並論!關羽在《九州劫》中依然能夠展現忠義
    在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軍閥連年交戰,就連關羽這種當世猛將也免不了被逼入絕境而面臨投降的抉擇,然而同樣是投降為何關羽就能留下忠義的美名,而于禁卻在回到魏國後被羞辱致死呢?今天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看看這背後的真實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