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臨死前留下2個心腹,一個看清劉備,一個看透劉禪,二爺不冤

2021-02-13 說三國

俗話說得好:「酒壯慫人膽」,剛剛賣完草鞋的劉備便在鬧市之上,與關羽、張飛打了一個照面。為了獲取,關、張二人的詳細信息,劉備當時便提出要去下館子,幾杯烈酒下肚之後,劉備便透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吾乃是中山靖王之後,乃是當今天子的皇叔…

劉備說出自己真實身份之後,當時屠豬賣肉的張飛,覺得劉備不簡單,而當時亡命天涯的關羽更是覺得自己貌似找到了靠山。於是,關羽,張飛二人,便稱劉備為大哥。後來,還在桃園結拜成了異姓兄弟。

自桃園三結義之後,劉備鎮壓黃巾,入徐州,對抗曹操,這期間經歷了不少事情。當然,劉備之所以能夠扛過處處危險,那也得益於關羽,張飛的護衛。特別是關羽,二爺簡單成了劉備的護身符,同時關羽也是劉備最得力的助手。

在劉備早期,他還沒有諸葛亮,也沒有徐庶,關羽便充當了他劉備的軍師。一直為劉備拿主意,同時還得身兼數職,為劉備徵戰在外。

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過後,關羽便成了劉備獨當一方的大將,為劉備鎮守荊州。可以看出來,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要遠高於張飛的。這也難怪,關羽除了有萬夫不當之勇,可以擔當大將之外,他還有謀略,不像張飛,只會「大喝,暴吼」,只可惜,關羽最終由於孤軍深入,加上援軍見死不救,死於東吳之手。

即便如此,關羽一生的作為,也是歷史不可磨滅的,尤其是他所帶領的兩個心腹,個個人才,他們2人,一個看清劉備,一個看透劉禪,二爺死得真不冤?

眾所周知,關羽這個人的性格其實是非常的孤傲的,畢竟能力擺在那裡,這也沒辦法。但是,關羽一生同樣有忠良、實誠的一面,他一生只帶了2個兵,同時此二人也是關羽的心腹之人。還好這2個人,沒有一同死於東吳之手。

我們都知道,當時跟隨關羽身邊突圍的就有,關平,可以看出,關羽其實還是留了一手的。為了什麼?很簡單,一來為了搞清楚,大哥劉備為什麼不及時派遣救兵來援救自己?要明白,關羽當時戰敗是有一段時間的,如果劉備派救兵來援,完全是來得及的。但是劉備,卻沒有絲毫的行動。

二來,關羽也想為自己復仇,畢竟自己縱橫一生,竟然死於自己最恨的小輩之手,這讓任何來想想都是不值得的。那麼,二爺都留下了哪兩個心腹呢?

要想知道關羽到底留下了哪兩個心腹?這事還要得從曹操說起,公元214年,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後,勢力很快得到擴張,不但擁有了五虎上將,而且也擁有了很多謀臣。因此,劉備才自立為漢中王。

曹操在許都聽聞,劉備已經自立為王,大怒道:"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後來曹操便準備調兵遣將,打算一舉滅掉劉備。

這個時候曹操的一個謀士便發話了:「大王不必動怒,更不可親自赴險,我有一計可讓劉備自取其禍!」曹操一看,乃是司馬懿。後來,司馬懿便提了一計,遣使前往東吳,讓孫權攻取荊州,而後,魏王再調遣精兵攻取漢中,如此首尾相擊,劉備必危。曹操聽後,差點笑掉兩顆大金牙!於是立馬採用司馬懿之謀,遣滿寵前往東吳遊說。

滿寵來到東吳之後,表明了曹操的意思,孫權一想的確,如此可以除掉自己心中積壓多年的怨氣。於是,打算接受,但是呢,江東的謀士們又建議孫權這個時候也應該派遣一位使者,前往許都,應該讓曹操先派遣曹仁從陸地之上攻打關羽。如果,曹操行動,再出兵不遲!

高智商的人就是這麼強,但是劉備方面呢?難道就真的做了案板上的豬肉了嗎?任人宰割?你想錯了,諸葛亮其實也提了計謀,孔明的意思就是讓關羽,率先出兵攻打曹仁,直接來個先下手為強,如此便可以打慫曹仁,曹仁一認慫,那麼自然孫權也就只有抱頭鼠竄了!

關羽這個時候被受命為五虎上將之首,同時呢,又接到第一封劉備下的命令,那就是攻取樊城。 羽差傅士仁、糜芳二人為先鋒,先引一軍於荊州城外屯紮。關羽,其實已經是接受了劉備的命令了的,而且還率領派遣了糜芳、傅士仁這兩員大將。哪知道,傅士仁、糜芳二人,因為飲酒失誤,在軍營之中失了火,引燃了軍中火炮。不但燒壞了軍營,而且也炸死了不少兵士。

關羽聽聞之後,暴怒不息。當時就下令要斬了二人,幸好有費詩求情,此二人才免於一死。糜芳、傅士仁,雖然誤事,但是攻打曹仁的計劃仍然得繼續。糜芳、傅士仁他們一個是劉備的小舅子,另外一個也是由關羽一手提拔起來,相比起來,這兩個人也應該可以任用,但是由於性情關係,最終關羽還是沒有派遣這兩個人擔任先鋒之職。

後來,關羽任用了誰為先鋒呢?其實,此人正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員大將,不過現今他多數以老將出場,他就是廖化。雲長便令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自領中軍,向樊城開拔而去。沒錯,廖化他就是關羽第一個心腹之人。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廖化這個人,同樣乃是襄陽之人,同時他也是屬於荊州派系中人,關羽用他,或者是提拔他,也是說得過去的。二來,廖化性情耿直,是一個忠良之人。

關羽,當時用廖化為先鋒。足見,關羽亦是有識人之明的。而對於廖化來說,他亦是遇到了一個明主。為關羽賣命,他廖化絕對是值得的。

關羽用兵如神,沒幾下功夫便把曹仁打得慫不成形。曹操雖然派了于禁來救,但是于禁,又被關羽生擒,而龐德也被關羽所斬。這下子,休說曹仁,就連混了30多年江湖的曹操都差點嚇得遷都了。

在這個關鍵時期呢,孫權卻同意了曹操的戰略,直接在關羽背後開刀子,同時又派呂蒙、陸遜先後搞定了糜芳、傅士仁,直接把關羽的退路都給切了。再後來,徐晃殺來,關羽不敵,後來也就只有派廖化突圍,面見,劉封,希望可以派遣援軍來救。但是劉封卻不買關羽的帳,這也就導致了關羽身死的悲劇。

在關羽死後,廖化不得已歸了東吳,但是後來,廖化又利用詐死之計回到了蜀漢,而且還跟隨劉備參加了夷陵之戰。希望,可以為關羽復仇。《三國志》: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看到這個史料記載,就明白了當時關羽為什麼要用廖化為先鋒了。像廖化這樣忠勇,忠實的大將,當今世上又能找到幾人?

在夷陵之戰時,廖化同樣作為劉備方面的武將,為劉備斬將殺敵。除了廖化之外,同時還有一人,也在為劉備出力,出智,他其實也是關羽的心腹,他就是馬良。

說到馬良這個人,相信不少朋友會聯想到馬謖,沒錯兒!馬良正是馬謖兄長,其智謀遠在馬謖之上,而馬良起先也是跟隨關羽的。在關羽出兵攻打曹仁前,便提醒關羽:「君侯,留,糜芳、傅士仁守荊州,恐力不阻也!」,馬良的意思就是說,只留一個糜芳、傅士仁來守老家,恐怕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勝任,應該留兩個能力更強的來守。可惜,馬良的建議,當時關羽並沒有採納,而是把大量的猛將都調遣到了前線。

後來,關羽死後。馬良,便到了蜀中工作。一來,可以找機會為關羽復仇。二來,自己也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後來,劉備東徵,便是調遣了馬良去遊說蠻夷等眾人。《三國志》記載:「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鹹相率響應。」 如此,一來劉備的勢力才會轟動孫權。劉備當時所帶領的兵士全部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兵,個個以一擋十,作戰能力超強,加上又有馮習、張南、黃權等忠義之將帶領,劉備兵士的戰鬥力更是大大提升。最開始,便把孫權打得夠嗆。

不過,好景不長。在劉備得知,東吳派遣的乃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為主帥時,老司機劉備便笑了:一個黃毛小子,又何能力?敢與謀相抗?這個時候,馬良見劉備有些飄了,便勸諫道,「切不可輕敵,當時便是此人破了二將軍啊!」,劉備聽後,更加來火。於是便把軍團,紮營於山道,準備在此與陸遜來一場大戰。

哪裡知道危險即將來臨,陸遜利用地勢,採用火攻之計,是把劉備的雄心壯志澆得一塌糊塗,而劉備本人也只能逃回白帝城養病,療傷…

在這個過程之中,馬良都參與其中,馬良算是看透了劉備!料想,也看出一兩分,劉備為何當時不派遣援兵援救關羽。一來,可能是太過看高二爺,二來,有可能是劉備自己戰略的錯誤。從夷陵之戰的過程之中,便可以看出,劉備骨子裡面是有些許,「輕敵因素」在裡面的。要知道,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道理。

可以說,馬良是替關羽,看清楚了劉備。而關羽另外一個心腹廖化,他同樣,替關羽看清楚了劉禪。後期的蜀漢,由於劉禪的統治失誤,加上寵信黃皓,導致蜀漢政權最終被滅!而廖化呢,也在被遷入東陽的路上被活活給氣死。

關羽雖然死得早,但是他卻留下了兩個可靠的心腹之人,二爺這輩子也不冤了…

相關焦點

  • 敗走麥城前,關羽暗中留下四員大將,其中三人看透劉備,二爺不冤
    這個時候關羽也坐不住了,特別是在劉備給予關羽「假節權限」之後,關羽便直接帶兵北伐襄樊了。其實這件事情,劉備他早在一年之前便做了鋪墊。不信來看看《三國志/關羽傳》之中的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劉備的意圖很明顯了,他深知關羽的秉性,又提前給他假節鉞的大權,意思就是讓他隨時動兵,特別是當劉備需要支援的時候。
  • 劉禪娶了張飛的2個女兒,為何不娶關羽女兒?原因讓人感慨
    劉備、關羽、張飛這三兄弟不但志同道合,做了一輩子的好兄弟,甚至還一起定下了娃娃親,要讓自己的後輩們聯姻,親上加親。經過數十年的辛苦打拼,劉備如願以償地建立起了蜀漢集團。而當劉備自立為帝時,也沒有忘記當年和兄弟們的誓言,很快就讓自己的兒子劉禪與張飛的2個女兒成了親,但是為何不娶關羽的女兒呢?原因也是讓人感慨頗深。
  • 龐德為什麼寧死也不進劉備的公司,臨死前,龐德跟關羽說了大實話
    ,沒有留下有用之身做出更多的壯舉!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試想,劉備打著仁義之師的名義,以正義自居!龐德為什麼不投降於蜀漢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做簡單分析就知道了…果然,正如在曹操面前所講一樣,來到戰場之上的龐德絲毫沒有被關羽的聲名嚇住,而是勇敢地和關羽相鬥,龐德和關羽在陣前對決,最後還利用熟練的箭法將關羽前額射傷,相比于禁的表現來看,龐德更像是主將,而于禁則最多只是一個參謀。
  • 劉備為何讓劉禪娶張飛2個女兒,卻不娶關羽女兒?這3個原因告訴你
    劉備為何讓劉禪娶張飛2個女兒,卻不娶關羽女兒?這3個原因告訴你       在研究三國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的兩任皇后,其實都是張飛的閨女,這就讓人實在有些意外,為何劉備偏偏要讓劉禪娶張飛女兒,而且還不娶關羽女兒呢?
  • 劉備死前留下一條錦囊妙計,即使諸葛亮有野心也翻不了天
    《孫子兵法》中的名言發生了作用:「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狂怒中的劉備被東吳陸遜抓住破綻,再度遭遇慘敗。 年邁的劉備再也承受不了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身染重病,百般調治不見好轉,眼看到了油盡燈枯之時。而此時他的兒子劉禪,還是個16歲的懵懂少年。為了讓劉禪順利繼位,保住劉家蜀漢江山,劉備必須在死前對後事做出安排。
  • 劉備稱帝,如果關羽還活著他會支持嗎?一細節或能說明關羽的態度
    當然荀彧這次反對沒成功,最後落得一個服毒自盡的下場。回過頭來再看看劉備自立漢中王,這其實是劉備向稱帝邁了一步,這時候獨守一方的關羽並沒有表達不滿和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他對劉備封他前將軍也欣然接受。關羽也是有政治覺悟的人,他能看清荀彧反對曹操稱公的意圖(後來曹操再進一步稱王,劉備稱王是緊隨曹操之後的),他應該清楚劉備以後是要稱帝的。
  • 張飛兩女都被劉禪收入後宮,為何關羽女兒一個不要?劉禪:要不起
    但就是這樣一個世人眼中的陰險奸詐之徒,對待下屬兄弟們卻非常愛護。每當有好處時,他不惜賞賜,更時常會為將領而流淚。如此舉動也讓眾多猛將文官視其為一代霸主,一生忠心耿耿。而說到劉關張三兄弟時,更是千古傳唱的兄弟情。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關羽和劉封,都是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核心人物。關羽自打和劉備桃園結義以來,忠肝義膽,誓死相隨,立下功勞無數,最後卻落得敗走麥城,含恨遇害。關羽之死波及了劉封,劉封沒有及時救援關羽,所以被劉備賜死。那麼劉封究竟死得冤不冤?
  • 太子劉禪的三位心腹:兩人和諸葛亮齊名,一人鎮守一方!
    對於太子劉禪的三位心腹來說,伴隨著後主劉禪的即位,日和都成為蜀漢的朝廷大臣。其中,兩人和諸葛亮齊名,一人鎮守一方。霍弋霍弋的父親霍峻跟隨劉備入蜀,劉備與劉璋決裂時,霍峻駐守葭萌,先後阻擋張魯和劉璋的攻擊,劉備定蜀後,分廣漢設置梓潼郡,以霍峻為梓潼太守。霍峻在郡三年去世,靈柩運回成都安葬。
  • 諸葛亮想用七星燈續命,不料被人打翻,臨死前對天吼出八個字
    諸葛亮想用七星燈續命,不料被人打翻,臨死前對天吼出八個字文|財富三國裡,有兩個人物經常捆綁在一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軍師。一個叫諸葛亮,另一個叫周瑜。諸葛亮的聰明智慧和周瑜的頭腦相比較,不相上下。周瑜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 劉備關羽張飛劉禪孔明,如果在地府相聚,劉老闆會最先打哪個巴掌
    在郡涿縣,劉備巧遇關,張,並與之結為異姓兄弟,後來鎮壓黃巾,被朝廷識別,進徐州,入許都,最後屯新野,此時此刻,事業都已經進入了正軌,特別是後來在孔明加入之後,劉備集團的力量更是如日中天,直到最後,「實現橫跨,荊益兩州」的戰略,進而將強佔漢中的曹魏軍馬也趕出了漢中,劉備正式稱王,最後稱霸西蜀。無奈啊…天不佑人,劉備團隊之中,關羽率先陣亡,進而是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孔明等人。
  • 趙雲臨死前大喊4個字,諸葛亮聽後恍然失色,劉禪聽後無地自容
    就連劉備都對他說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銀制盔甲和銀制頭盔,一柄龍膽槍如入無人之境,單槍匹馬進入曹軍救回了阿鬥,趙雲一次又一次地建立軍功,但是讓人比較費解的一件事是,這麼優秀的一個英雄在臨終前喊了四個字,使諸葛亮聽到了以後臉色突變,也讓後主臉上無光。
  • 校長教師之家:劉備死前說了6字,諸葛亮嚇出冷汗,趙雲卻沒聽懂其含義
    66歲的劉備一把年紀,加上過於哀痛二弟雲長,又因為戰敗而羞愧,最終在白帝城病倒了。這位劉先主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他於是特地從成都請來了諸葛亮進行臨死前的託孤。諸葛亮是整個蜀國的擎天之柱,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盡力輔佐,就沒有劉備的蜀漢政權。劉備臨死前雖然身體虛弱,但他的頭腦卻非常清楚。因此,劉備當著一些重臣的面對諸葛亮進行了最後的叮囑。
  • 劉禪為什麼要娶猛張飛的女兒,卻不娶關羽的女兒?原因很簡單
    即使史學家都說封建時代是「家天下」,但也沒有史學家會否認,皇帝是個終生被政治綁架的人。這一點,在立後上,尤為突出。在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的皇后是世家大族的女兒,魏國曹丕的卻又是貧賤底層(至少不能是大族)的女兒,而蜀國劉禪——就是張飛的女兒。是不是有點奇怪,為什麼劉禪的皇后是一個特定人物的女兒?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二。
  • 蜀漢滅亡時,劉禪安然無恙,為何關羽家族會被滅門?
    導語:劉禪可以說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敗家子,他還在孩童時期劉備的勢力正在快速崛起,吞併荊州、益州、南中、漢中地區然後稱漢中王,而劉禪作為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理所當然成為了繼承人。儘管劉備出身草莽但很重視教育,特意請諸葛亮做劉禪的老師,希望他學習帝王之學以後好繼承衣缽。
  • 劉備為什麼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呢?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確實有四個兒子,三個親生兒子,還有一個義子。劉備所有兒子中,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劉禪,畢竟扶不起的阿鬥的大名已經名揚古今中外。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可謂一個關羽就毀了劉備大半輩子的奮鬥,因此劉備雖嘴裡喊著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可誰都明白,這純屬醉翁之意不在酒。劉備真正要的是奪回荊州。哪料自己也輸了,於是乎劉備怨恨死了關羽,所以說啥也不追封諡號。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其實,他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看中了關羽、張飛這兩個人的武力值非常突出。如果,此二人可以加入自己需要完成的大業之中。那麼,勝算也就多了2分。後來,又進徐州、打袁術、除呂布,這讓世人看到了他劉備的能力。再到後來,劉備與曹操反目。一不小心劉備匡扶漢室的大業便進行了10多年,但是此次的劉備仍然需要藉助劉表的地盤,「新野」,以新野這個小地方來招兵買馬。但是,劉備此時除了名氣大一點之外,其實他和10多年前一樣,同樣是一個窮鬼。好在襄陽名士司馬徽便指點了劉備,並且對劉備說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馬超都投降了劉備,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你看他臨死前對關羽說了啥
    最經典的是關羽,歸降曹操後在白馬之戰中,一斬顏良天下知。以至於許多人都奇怪,關羽既然這麼猛,為何投降曹操前沒啥名氣(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虛構)?對比另一位萬人敵的張飛,就能看出關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遠比張飛豐富,尤其是斬顏良這一戰,都能當成小說。有戰前觀察:羽望見良麾蓋。有戰鬥經過: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