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酒壯慫人膽」,剛剛賣完草鞋的劉備便在鬧市之上,與關羽、張飛打了一個照面。為了獲取,關、張二人的詳細信息,劉備當時便提出要去下館子,幾杯烈酒下肚之後,劉備便透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吾乃是中山靖王之後,乃是當今天子的皇叔…
劉備說出自己真實身份之後,當時屠豬賣肉的張飛,覺得劉備不簡單,而當時亡命天涯的關羽更是覺得自己貌似找到了靠山。於是,關羽,張飛二人,便稱劉備為大哥。後來,還在桃園結拜成了異姓兄弟。
自桃園三結義之後,劉備鎮壓黃巾,入徐州,對抗曹操,這期間經歷了不少事情。當然,劉備之所以能夠扛過處處危險,那也得益於關羽,張飛的護衛。特別是關羽,二爺簡單成了劉備的護身符,同時關羽也是劉備最得力的助手。
在劉備早期,他還沒有諸葛亮,也沒有徐庶,關羽便充當了他劉備的軍師。一直為劉備拿主意,同時還得身兼數職,為劉備徵戰在外。
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過後,關羽便成了劉備獨當一方的大將,為劉備鎮守荊州。可以看出來,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要遠高於張飛的。這也難怪,關羽除了有萬夫不當之勇,可以擔當大將之外,他還有謀略,不像張飛,只會「大喝,暴吼」,只可惜,關羽最終由於孤軍深入,加上援軍見死不救,死於東吳之手。
即便如此,關羽一生的作為,也是歷史不可磨滅的,尤其是他所帶領的兩個心腹,個個人才,他們2人,一個看清劉備,一個看透劉禪,二爺死得真不冤?
眾所周知,關羽這個人的性格其實是非常的孤傲的,畢竟能力擺在那裡,這也沒辦法。但是,關羽一生同樣有忠良、實誠的一面,他一生只帶了2個兵,同時此二人也是關羽的心腹之人。還好這2個人,沒有一同死於東吳之手。
我們都知道,當時跟隨關羽身邊突圍的就有,關平,可以看出,關羽其實還是留了一手的。為了什麼?很簡單,一來為了搞清楚,大哥劉備為什麼不及時派遣救兵來援救自己?要明白,關羽當時戰敗是有一段時間的,如果劉備派救兵來援,完全是來得及的。但是劉備,卻沒有絲毫的行動。
二來,關羽也想為自己復仇,畢竟自己縱橫一生,竟然死於自己最恨的小輩之手,這讓任何來想想都是不值得的。那麼,二爺都留下了哪兩個心腹呢?
要想知道關羽到底留下了哪兩個心腹?這事還要得從曹操說起,公元214年,劉備在取得益州之後,勢力很快得到擴張,不但擁有了五虎上將,而且也擁有了很多謀臣。因此,劉備才自立為漢中王。
曹操在許都聽聞,劉備已經自立為王,大怒道:"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後來曹操便準備調兵遣將,打算一舉滅掉劉備。
這個時候曹操的一個謀士便發話了:「大王不必動怒,更不可親自赴險,我有一計可讓劉備自取其禍!」曹操一看,乃是司馬懿。後來,司馬懿便提了一計,遣使前往東吳,讓孫權攻取荊州,而後,魏王再調遣精兵攻取漢中,如此首尾相擊,劉備必危。曹操聽後,差點笑掉兩顆大金牙!於是立馬採用司馬懿之謀,遣滿寵前往東吳遊說。
滿寵來到東吳之後,表明了曹操的意思,孫權一想的確,如此可以除掉自己心中積壓多年的怨氣。於是,打算接受,但是呢,江東的謀士們又建議孫權這個時候也應該派遣一位使者,前往許都,應該讓曹操先派遣曹仁從陸地之上攻打關羽。如果,曹操行動,再出兵不遲!
高智商的人就是這麼強,但是劉備方面呢?難道就真的做了案板上的豬肉了嗎?任人宰割?你想錯了,諸葛亮其實也提了計謀,孔明的意思就是讓關羽,率先出兵攻打曹仁,直接來個先下手為強,如此便可以打慫曹仁,曹仁一認慫,那麼自然孫權也就只有抱頭鼠竄了!
關羽這個時候被受命為五虎上將之首,同時呢,又接到第一封劉備下的命令,那就是攻取樊城。 羽差傅士仁、糜芳二人為先鋒,先引一軍於荊州城外屯紮。關羽,其實已經是接受了劉備的命令了的,而且還率領派遣了糜芳、傅士仁這兩員大將。哪知道,傅士仁、糜芳二人,因為飲酒失誤,在軍營之中失了火,引燃了軍中火炮。不但燒壞了軍營,而且也炸死了不少兵士。
關羽聽聞之後,暴怒不息。當時就下令要斬了二人,幸好有費詩求情,此二人才免於一死。糜芳、傅士仁,雖然誤事,但是攻打曹仁的計劃仍然得繼續。糜芳、傅士仁他們一個是劉備的小舅子,另外一個也是由關羽一手提拔起來,相比起來,這兩個人也應該可以任用,但是由於性情關係,最終關羽還是沒有派遣這兩個人擔任先鋒之職。
後來,關羽任用了誰為先鋒呢?其實,此人正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員大將,不過現今他多數以老將出場,他就是廖化。雲長便令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自領中軍,向樊城開拔而去。沒錯,廖化他就是關羽第一個心腹之人。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廖化這個人,同樣乃是襄陽之人,同時他也是屬於荊州派系中人,關羽用他,或者是提拔他,也是說得過去的。二來,廖化性情耿直,是一個忠良之人。
關羽,當時用廖化為先鋒。足見,關羽亦是有識人之明的。而對於廖化來說,他亦是遇到了一個明主。為關羽賣命,他廖化絕對是值得的。
關羽用兵如神,沒幾下功夫便把曹仁打得慫不成形。曹操雖然派了于禁來救,但是于禁,又被關羽生擒,而龐德也被關羽所斬。這下子,休說曹仁,就連混了30多年江湖的曹操都差點嚇得遷都了。
在這個關鍵時期呢,孫權卻同意了曹操的戰略,直接在關羽背後開刀子,同時又派呂蒙、陸遜先後搞定了糜芳、傅士仁,直接把關羽的退路都給切了。再後來,徐晃殺來,關羽不敵,後來也就只有派廖化突圍,面見,劉封,希望可以派遣援軍來救。但是劉封卻不買關羽的帳,這也就導致了關羽身死的悲劇。
在關羽死後,廖化不得已歸了東吳,但是後來,廖化又利用詐死之計回到了蜀漢,而且還跟隨劉備參加了夷陵之戰。希望,可以為關羽復仇。《三國志》: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看到這個史料記載,就明白了當時關羽為什麼要用廖化為先鋒了。像廖化這樣忠勇,忠實的大將,當今世上又能找到幾人?
在夷陵之戰時,廖化同樣作為劉備方面的武將,為劉備斬將殺敵。除了廖化之外,同時還有一人,也在為劉備出力,出智,他其實也是關羽的心腹,他就是馬良。
說到馬良這個人,相信不少朋友會聯想到馬謖,沒錯兒!馬良正是馬謖兄長,其智謀遠在馬謖之上,而馬良起先也是跟隨關羽的。在關羽出兵攻打曹仁前,便提醒關羽:「君侯,留,糜芳、傅士仁守荊州,恐力不阻也!」,馬良的意思就是說,只留一個糜芳、傅士仁來守老家,恐怕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勝任,應該留兩個能力更強的來守。可惜,馬良的建議,當時關羽並沒有採納,而是把大量的猛將都調遣到了前線。
後來,關羽死後。馬良,便到了蜀中工作。一來,可以找機會為關羽復仇。二來,自己也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後來,劉備東徵,便是調遣了馬良去遊說蠻夷等眾人。《三國志》記載:「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鹹相率響應。」 如此,一來劉備的勢力才會轟動孫權。劉備當時所帶領的兵士全部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兵,個個以一擋十,作戰能力超強,加上又有馮習、張南、黃權等忠義之將帶領,劉備兵士的戰鬥力更是大大提升。最開始,便把孫權打得夠嗆。
不過,好景不長。在劉備得知,東吳派遣的乃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為主帥時,老司機劉備便笑了:一個黃毛小子,又何能力?敢與謀相抗?這個時候,馬良見劉備有些飄了,便勸諫道,「切不可輕敵,當時便是此人破了二將軍啊!」,劉備聽後,更加來火。於是便把軍團,紮營於山道,準備在此與陸遜來一場大戰。
哪裡知道危險即將來臨,陸遜利用地勢,採用火攻之計,是把劉備的雄心壯志澆得一塌糊塗,而劉備本人也只能逃回白帝城養病,療傷…
在這個過程之中,馬良都參與其中,馬良算是看透了劉備!料想,也看出一兩分,劉備為何當時不派遣援兵援救關羽。一來,可能是太過看高二爺,二來,有可能是劉備自己戰略的錯誤。從夷陵之戰的過程之中,便可以看出,劉備骨子裡面是有些許,「輕敵因素」在裡面的。要知道,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道理。
可以說,馬良是替關羽,看清楚了劉備。而關羽另外一個心腹廖化,他同樣,替關羽看清楚了劉禪。後期的蜀漢,由於劉禪的統治失誤,加上寵信黃皓,導致蜀漢政權最終被滅!而廖化呢,也在被遷入東陽的路上被活活給氣死。
關羽雖然死得早,但是他卻留下了兩個可靠的心腹之人,二爺這輩子也不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