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關羽水淹七軍

2021-02-13 關公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公」再點擊「關注」免費加入我們。這裡是國內最大的關公文化傳播平臺,連接300萬關公信眾,講關公,學關公,拜關公,敬關公。

劉備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發起漢中之戰,到第二年春天,劉備不但佔有了漢中之地,還陣斬了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不得已親徵,但由於劉備拒險而守,並沒有取得作戰良機。劉備取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不得已撤兵,漢中歸劉備所有。接著劉備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此時,劉備的領地和實力大為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而曹操經過內憂外患,進入守勢。到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漢中戰事雖然暫時停了下來,但兩家軍隊仍然會暫時留守一段時間,因為誰也不敢把軍隊完全從前線撤下來。或者說,劉備已經具備了出秦川的條件,而曹操的大軍還不能完全從關中撤回。雖說如此,但曹操仍然是三大軍事集團(劉備、孫權、曹操)中最為強大的。孫權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荊州三郡(江夏、長沙、桂陽),實力也大為增強,但因為劉備佔據荊州南郡,使得孫權不但無力向北發展,而且還有被劉備和曹操的危險。所以,孫權想方設法想佔據荊州南郡。

劉備自稱漢中王以後,關羽被封為前將軍,也就是王以下的最高軍職。除此之外,由於關羽獨立守衛荊州,關羽還比馬超和張飛多了一份權力,不僅假節,還是假節鉞,也就是多了一份生殺大權。儘管如此,處在一個檔次的還有馬超、張飛、黃忠三人。張飛這個人沒有問題,和他一起跟隨劉備起兵,都是老兄弟,生死與共,相互知根知底,並列一起沒有什麼。馬超這人也說得過去,除了是軍人世家,諸葛亮也給他做過解釋;關鍵是黃忠。在關羽看來。黃忠就是一個老兵,和一個老兵「同列」,這讓關羽很不舒服。不過,劉備派來舉行任命儀式的官員說了,黃忠雖然和您同班同列,但漢中王心裡那個輕重程度能一樣嗎?漢中王和您是什麼關係?那就像是一個人!是休戚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關係。關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要證明他才是劉備手下武將第一,別人可以和他同班同列,但對於漢中王的忠心以及個人能力,誰人能比?正是這種立功心切,決定了關羽一定要做一件事情,一件大事情,才發起了襄樊之戰。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領部隊攻打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立義將軍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龐德(?-219年)是東漢末年名將,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徵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徵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徵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其時龐德常乘白馬,關羽軍皆謂之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

到了八月,連綿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為漢水所淹。于禁、龐德上高處迴避。關羽乘機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等無處可逃,於是投降。龐德站在堤上,身穿鎧甲,手挽弓,箭無虛發,自清晨拼力死戰,到日過中午,關羽的進攻愈來愈急。龐德的箭射盡了,就短兵相接,龐德愈戰愈勇,膽氣愈壯,但水勢愈來愈大,部下的官員和士兵都投降了。龐德乘上小船,想返回曹仁的軍營,小船被大水衝翻,失去了弓箭,只有他一人在水中抱住翻船,被關羽俘虜。見關羽時,他站著不肯下跪。關羽對他說:「你的兄長在漢中,我準備讓你做我的將領,為什麼不早早投降呢?」龐德大罵說:「豎子,什麼叫投降!魏王統帥百萬大軍,威震天下;你家劉備不過是個庸才,豈能和魏王匹敵!我寧可作國家的鬼,也不作賊人的將領!」關羽殺掉了龐德。

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說:「我和于禁相識三十年,怎料在危難之處,于禁反而不如龐德呢!」關羽將于禁等曹軍俘虜三萬押往自己的大本營——江陵後向樊城發起猛攻,城中進水,處處崩塌,眾人都驚恐不安。有人對曹仁說:「現在的危難,不是我們的力量所能應付的,應該趁關羽的包圍尚未完成,乘輕便船隻連夜退走。」汝南太守滿寵說:「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希望不會滯留很久。據說關羽已經派別的部隊至郟(jiá)下,許都以南百姓混亂不安。關羽之所以不敢再向前推進,是顧慮我們攻擊他的後路。現在如果我軍退走,黃河以南地區,就不再為國家所有了。您應該在這裡堅守以待。」曹仁說:「你說得對!」於是將白馬沉入河中,與將士們盟誓,齊心合力,堅守樊城。城中軍隊只有數千人,未被水淹沒的城牆也僅有幾尺高。關羽乘船至城下,立即將樊城重重包圍,使其內外斷絕。關羽又派別的將領把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十月,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官印,給他軍隊,讓他去擾亂曹魏。此時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

忠↓義↓千↓秋

相關焦點

  • 水淹七軍
    今天濤哥講個1800年前發生的故事。那時候人民還不知道厄爾尼諾現象,但我猜那也是個厄爾尼諾年。水淹七軍,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發生在公元219年,那是庚子年的前一年,己亥年。這場戰爭,關羽生擒于禁,大敗曹仁,力斬龐德。關羽的人生達到了人生巔峰。故事本身我不多說,羅老師在《三國演義》中費了不少筆墨。
  •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看到魏國兵制才恍然大悟
    文/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看到魏國兵制才恍然大悟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關羽的水淹于禁七軍,歷來頗受爭議,原因是水淹七軍不是靠實力對決,乃是藉助天時地利而成就的——在漢水暴漲的情況下,關羽派遣水軍,駕駛著大船,將于禁被洪水逼到高地無處可逃的七軍全部俘虜。
  • 關羽的揚名之戰「水淹七軍」,淹的是哪七軍?究竟淹死多少人?
    此戰中,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打的曹操這批增援部隊全軍覆沒,震驚華夏。不過也有很多人好奇了,關羽水淹七軍,淹的到底是哪七軍呢?究竟淹死了多少人呢,為何就能夠震驚華夏?水淹七軍襄樊之戰是緊接著漢中之戰的又一場大戰,漢中之戰時,劉備於正面擊敗曹操,沉重的打擊的曹操勢力。
  • 身為久經沙場的名將,于禁為何會遭關羽水淹七軍?答案一目了然
    關羽「水淹七軍」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篇章。按照小說的描述,當于禁率領七軍兵臨樊城城外後,關羽利用七軍在低洼處紮營的致命缺點,放火將七軍淹沒,生擒了七軍主帥于禁和先鋒龐德,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其聲望也達到了巔峰。那麼,小說中這一精彩篇章是否為歷史的真實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疑問呢?
  • 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徐晃作為曹操派來的援軍,為何能夠長驅直入?
    襄樊之戰,是把關羽的名聲推到巔峰的一戰。此戰中,關羽率兵奪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一度逼得曹操想要遷都。相對於關羽這樣揚名已久的大前輩來說,徐晃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個後輩。而若要說像關羽襄樊之戰、趙雲長坂坡之戰,以及黃忠定軍山之戰等戰役才算得上是大場面,大戰績的話,在三國眾多武將中,又有哪幾個?那麼,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徐晃作為曹操派來的援軍,為何能夠長驅直入呢?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其一,將帥不同心。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不久便奪取了襄陽。
  • 李萬春先生憶八大老爺 談《水淹七軍》
    俞先生讓我從《關羽出世》——即《斬熊虎(蒲州惡霸)》開頭。排戲時,前面加上《大羅天宮》——說的是關羽原為天庭的普化天尊,因錯行雨被斬,到凡間託生於關家莊關氏之家的一段故事。李萬春《水淹七軍》劇照關羽這個角色,可以由紅生或紅淨扮演。過去都是勾油紅臉,我覺得顏色太重,既脫離生活又妨礙面部表情,逐漸改為搓紅臉。
  • 關雲長水淹七軍到底是怎麼淹的?說說古代的以水代兵的水攻
    ▲關雲長水淹七軍插畫在小說演義中,曹魏一方主將于禁「于禁移七軍於樊城之北下寨」,這一地區的地形是「罾口川險隘之處」,加之臨近的襄江(即漢江)「方今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泛漲」。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水淹七軍,所表現出的關羽謀略還是相當高明。他成功的利用了于禁對於襄樊地區地理的不熟悉,並利用水攻,將原本他所率領的荊州兵不擅長的陸戰變成了他們擅長的水戰。
  • 「水淹七軍」後,魏國大將于禁的最終結局是什麼?
    「水淹七軍」使于禁的人生命運發生了巨大的翻轉,他從備受曹操信任的愛將轉為俘虜之身,晚年受辱而羞憤病逝。因此,很多後人為他鳴不平。先為俘虜之身成為東吳的「神助攻」建安廿四年(219年),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被迫率眾向關羽投降,後被關押在荊州江陵。不過,無形中卻為東吳方面討伐關羽創造了有利條件,堪稱是呂蒙的「神助攻」。
  • 精彩「水淹七軍」故事情節
    劉備知道曹、孫聯合要攻荊州,向孔明求助,孔明說∶「讓關羽起兵先取樊城,敵軍在膽寒之餘,自會瓦解。」於是劉備讓前部司馬費詩為使,攜帶詔命到荊州見關羽。  關羽出城迎接了費詩,關羽對黃忠被封為五虎將之一,有些不快,費詩苦心勸說,關羽才接受了印綬。  關羽準備起兵攻打樊城,便令傅士仁、糜芳為先鋒,先行領軍於荊州城外。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另外,關羽死後,照理說他是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劉備應該對他追封,給他諡號,但是劉備沒有對關羽追封,關羽的諡號壯繆侯,是後主劉禪追封的。而法正死後,劉備就追封他翼侯。《三國志》中說,劉備同關羽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但關羽死後,他所享受的待遇還不如法正,這完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劉備和關羽之間的問題也許還牽涉到關羽被害的真相!
  • 淺談關羽的忠和義——讀歷史人物之小感
    關羽,字雲長,三國蜀漢名將。說起關雲長只要是中國人(小孩不算哦),不管學沒學歷史,不管愛不愛歷史,都能知道他的名字,他可能不熟三國,卻熟關雲長都很正常。個人認為關羽是被三國演義捧成神的,以至於後來關羽被世人尊崇為武聖,甚至成了財神。
  •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其實不是他,小說中只是虛構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演義》中,名醫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這一節故事。但歷史上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人真的是名醫華佗嗎?原文是這樣寫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名聲大震,在攻打樊城時被曹仁弓弩手所傷,右臂中箭,翻身落馬。
  • 三國歷史: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其實根本不存在的,你信嗎
    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肯定都知道《刮骨療毒》的故事,講述的是關羽在攻打樊城之時被龐德的毒箭射中了左臂,疼痛難忍,找到了當時的名醫華佗為其刮骨療毒,治癒手臂!你知道嗎?其實這個《刮骨療毒》故事是《三國演義》中杜撰的,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根本沒有刮骨療毒這回事,你信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 關羽被毒箭射中時,華佗已經去世11年,那真正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人是誰?
    在小說裡他被毒箭射中,最後找來華佗幫他刮骨療傷,他的忍痛能力不是一般的強,但其實,在歷史上,關羽被曹仁射中毒箭的時候,華佗早已死去11年了,根本就不是他治好的關羽,小說的描寫無非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忍耐力和順便點一下華佗的醫術高超
  • 前有諸葛亮的古隆中,後有關羽關聖帝君的關聖古鎮,襄陽又添三國...
    襄陽是有著2800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襄陽也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有著濃厚的三國文化、楚文化、漢水文化底蘊,在襄陽,說起三國文化,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諸葛亮,其實襄陽三國歷史有一個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就是關聖。
  • 揭秘關羽怎麼死的,關羽之死的真相
    那麼關羽怎麼死的呢?身為一代名將又為何而死?接下來為你揭秘關羽怎麼死的。1、關羽孫權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 到底是誰為關羽刮骨療毒呢
    三個國家都有赫赫名將,蜀國五虎將中關羽排名第一。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現在山西運城)。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他指揮的最厲害的戰役是水淹七軍。「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 關羽真的「溫酒斬華雄」嗎?歷史上的華雄居然是被此人所殺
    關羽中《三國演義》這部四大名著之中,絕對是一個最為正面的人物,關羽身上除了有些自傲,並且最後兵敗麥城外,三國演義中幾乎看不到其它的缺點。關羽在三國演義中將忠孝節義集於一身,尤其是關羽的義薄雲天,有勇有謀更是為世人傳頌,,勇,除了呂布外,關羽在三國時期難逢敵手,謀,水淹七軍就可以看出來了。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三國演義》在寫關羽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這段故事,用了整整五個回合,而且是扎紮實實、一氣呵成的五個回合。關羽被擒前,正是他人生的巔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時天下都圍著他轉。然而這麼勢不可擋的氣魄,卻因後院起火,而瞬間墜入深淵,成了那被他深深鄙視到無可附加地步的「江東貉子」孫權的階下囚。熟悉正史的朋友們知道,孫權是忌恨關羽的,因為關羽對他極其不敬。很難想像,孫權關押關羽期間,沒有對關羽傲慢到極致的內心,澆上一盆盆羞辱的髒水。但關羽終究還是死了,是被東吳殺掉的,這個確定無疑。
  • 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說穿了:到劉備取下漢中之後,諸葛亮構思的鉗形攻勢,眼看可以開展了。於是:關羽帶領荊州之軍,向宛洛去了,而且打得很成功: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水淹七軍破了于禁,斬了龐德,逼得曹操要遷都了。當時的關羽,正所謂「威震華夏」,這是他個人,也是劉備政權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