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世——原始部落的「誇富宴」
誇富宴(Potlatch),過去有人根據其發音將其譯成中文「保特拉吃」,也有人根據其含義譯成「散財宴」。這一儀式存在於北美洲西北海岸的誇庫特耳人(Kwakwaka'wakw 舊稱Kwakiutal)的部落之中,其表現形式為部落內部各家族與社會團體的首領在重大的場合舉辦規模宏大的宴會, 以藉此機會向人們宣布新的稱號與特權。同時,在宴會上,向其對手和眾人贈以大量的禮品與財富。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文化模式》一書中向我們解釋了這一現象的物質基礎和現實條件,一方面與一般原始民族相比,他們擁有充足的、源源不絕的財富,而且無需付出艱巨的勞動就可獲得。魚是他們生存所依靠的主食,可用大網在海中捕撈。此外,衝到海灘上的鯨魚也往往得到利用。這使得誇庫爾特人極為富裕,同時他們以海運為主要交通方式,交通便利。另一方面,該部落沒有確定的等級制度,更沒有建立起君主政體。個人的特權來自於對家族或是宗教團體貴族頭銜的繼承,而由於長子繼承制有要求以及大的物質財富作為標誌,故而社會等級的劃分並不穩定,流動性較強。而在這種等級的流動之中,就造成了各種「潛在特權擁有者」的競爭,從而催生出「誇富宴」這一特有的文化現象。
二、今生——明星公益慈善
從上文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誇富宴」是一種自然環境(生存環境)、經濟條件以及社會環境三方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而非單一的經濟產物。那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是否也存在可以與「誇富宴」相類比的文化經濟現象呢?筆者不由聯想到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楊冪「詐捐」事件和「芭莎慈善夜」一眾明星搶佔「C位」事件,這兩個娛樂頭條事件都發生在當下明星做慈善的風潮之下。不知從何時起,在文娛體育專業領域的精英們之中掀起了一股「回饋社會」的風潮,某某公益大使、某某基金會領頭人、某某公益項目發起者都成了明星們引以為豪、爭先恐後的「香餑餑」,各種慈善拍賣晚會也是層出不窮,大有「趕英超美」的趨勢。對歐美名人文化稍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西方國家文體明星的慈善行業運作十分成熟,也是一件十分「政治正確」的事情。但在中國,筆者從明星慈善中嗅出了一絲絲不一樣的氣息,一股「原始」的氣息。不可否認的是,近十年來中國娛樂圈發展迅速,吸金能力強勁,各方面的物質條件有了很大的飛躍。但同時「出名」是一件頗具偶然性的事情,明星的「紅黑榜」也時常處於變動之中,「過氣」是每個當紅明星的噩夢,因此在這個領域內的流動性極強,代際更迭更是讓人猝不及防,人員競爭自然十分激烈。另一方面,成為明星後的回報又是豐厚到不敢想像,這一點從每年更新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便可窺見一斑。
表1:福布斯「2017中國名人榜」
綜合排名
姓名
總收入(萬元)
1
範冰冰
30000
2
鹿晗
21000
3
楊冪
20000
4
趙麗穎
19000
5
楊洋
24000
6
劉濤
18000
7
成龍
33000
8
楊穎
20000
9
周杰倫
26000
10
吳亦凡
15000
雖然娛樂圈的確存在「贏家通吃」的現象,但大部分「常青樹」明星都很懂得通過自己的交際手段來保證自己的資源和地位,更需要通過經營好自己的形象來獲得源源不斷的觀眾支持。另外,不可忽視的是當下突然爆紅的明星背後基本都擁有強大資本的支持。縱觀這些娛樂圈的運作模式和特點,筆者竟能一一將其與誇庫爾特人部落特徵進行對應,即豐富的物質條件(資金量龐大)、交通運輸便利(曝光率高、信息傳播速度大)、社會等級流動性強(番位變動快且競爭強)、無君主政體(政府管轄監督薄弱)。基於此,筆者嘗試著用學者已有的理解「誇富宴」的三種觀點來看待當下明星慈善風潮,並取其中的典型代表「芭莎明星慈善夜」等具體事例進行分析。
圖1:2017芭莎明星慈善夜
(一)「自誇狂」的集體心理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書中這樣描述部落首領的狂妄心理和誇富宴的盛大場面,這些誇庫爾特人認為財富 「只是作為在他們要取勝的競賽中的固定價值的籌碼」,而「生活好似一部樓梯,梯級便是授給他們以享有特權的稱號資格。每向上爬一級,就要求分配大量財富」。 因此,財富與貴族貴頭銜總是一致的。財富可以保證一個人擁有貴族頭銜,而後者又可以讓一個人撈到更多的財富。其次,就財富、高貴頭銜與自我優越性的關係而言,他們認為,只要佔有前兩者,就能做到「在同敵手的競爭中利用它們 , 試圖羞辱敵手……試圖在財富的分配中戰勝對手」。而這種「自誇、炫耀」的心理幾乎充斥在 「芭莎明星慈善宴」舉行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在晚會開始前的紅毯,與明星綁定的關鍵詞往往是服裝、髮型相關的,各個女明星衣著華美,企圖在亮相時吸引到最多的關注力,參加的各個明星嘉賓在社交媒體上也多是早早放出各種精細修正過的美照,各家的粉絲也早早備戰——吹捧自己明星同時對其他明星吹毛求疵、冷嘲熱諷,而路人觀眾們也會樂得其成地「圍觀吃瓜」。晚會一般包括拍賣和捐贈兩個環節,2017年為了提高晚會的觀賞性,又或者為了提高明星捐贈的積極性,主辦方見參與的明星嘉賓分為紅、藍兩個戰隊進行對抗性的慈善競賽。在拍賣環節,拍品由參與晚會的部分嘉賓所提供,多是價值不菲的文藝作品和奢侈品,作為免費提供這些拍品的明星嘉賓自然通過這一機會顯示出自己的慷慨大方和實力雄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拍賣進行過程中各個嘉賓對於拍品的競爭。到晚會末尾,按照慣例都會來一次「群星閃耀」的大合照,這也成為每年新聞報導的關注點——娛樂圈番位的最直觀的體現,多麼奪人眼球的畫面。為此,各家明星也是頻出高招,筆者對於照相經驗尚淺,但引用一位知乎網友對於2016年「芭莎慈善夜」大合照(圖2)的點評:「合照裡面ab(楊穎)和楊冪好心機,本來應該站在劉亦菲旁邊拍照的,她倆蹲下來又保住了C位又能避開劉亦菲,但是沒辦法啊!劉亦菲的顏值太能打了,站在哪裡都發光,硬深深把不是C位的地方變成了照片焦點…」
圖2:2016年「芭莎明星慈善夜」
上述明星在這一活動中的表現和心思也並不難理解,對於明星來說好的形象和實力展示是高曝光率和大流量的保證,而曝光率和流量吸引力是他們商業價值的體現,商業價值也決定了自身收入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這些都是綁定在一起的,也因此促使在這一特殊場合下明星之間的明爭暗鬥格外洶湧。這種現象在本尼迪克特看來,一切行為的動機都是為了把財富、高貴頭銜與自我優越性集結在一起,向對手進行無情地嘲諷和侮辱。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自誇狂」的集 心理得以充分地暴露與表達。
(二)作為一種再分配機制
經濟人類學中再分配(Distribution)是指一種從「付出」到「返還」的完整的連鎖系統,表現為在一個共同體內部,普通成員向擁有政治甚至宗教權力的領導者,義務奉獻、付出財物或服務,然後領導者又通過節日盛宴或其他儀式,將自己聚集並保存的這些財物、服務等返還一部分給普通成員。再分配這一完整的「循環」分配財富的方式顯示出人們的地位、階層與重要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社會結構。以互惠性作為主要交換模式的社會,總是趨於平等主義,但再分配社會一般都等級制的。這來自於再分配的性質。
雖然前文筆者對於明星慈善都是帶有諷刺、負面的評價,但本質上明星慈善夜的確起到了對於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的作用。以2017年「芭莎慈善夜」為例,當晚捐款總額超過一億元,獲捐救護車1330輛。中國作為一個地區發展極不平衡、是社會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是需要這些富人通過慈善公益的方式對社會財富進行一定的再分配,尤其是明星,除了自己出錢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其具有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吸引更多人關注公益事業並積少成多地去扶持弱勢群體。在這方面,比較正面的例子是姚明早年拍攝的有關保護瀕危動物的公益廣告和李亞鵬、王菲發起成立的「嫣然天使基金」,前者將「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公益廣告詞帶入千家萬戶並深入人心地傳遞了「保護瀕危動物,從我做起」的觀念;而後者則將兔唇兒童這一群體帶入人們的視線之中,併集資位兔唇兒童進行免費手術,救助案例在新聞報導中也屢見不鮮。這些慈善活動本身為明星的人物形象增色不少,並進一步提升了明星的影響力及公眾對他們的信任感,這本身反過來也會為他們的增添了隱形的商業價值,在官方媒體的曝光率提高,為其吸引到更多且質量更優的廣告代言。
圖3:姚明公益廣告
圖4:嫣然天使基金
但這些公益項目或是活動時有「醜聞」爆出,多是善款去向不明、代言人言行與公益宗旨相悖或是「詐捐」等,但這只是從側面說明我國慈善事業制度規範不完善,政府監督不力,而不在於明星做慈善本身,無論明星做公益或是慈善的動機是否純粹,其本身的行為是有利於社會財富更加合理的被分配使用的。
(三)作為一種「總體呈獻」體系
「總體呈獻體系」這一概念由莫斯提出,是對古式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贈禮體系的總稱。這種總體性具體表現為:第一,誇富宴是宗教的、神話的和薩滿的;第二,誇富宴也是經濟的;第三 ,誇富宴還是一種社會形態學現象;第四,誇富宴具有法律的特徵;第五,它又具有道德的性質。對應上述五個表現,筆者也總結出來作為「總體呈獻體系」的明星慈善活動的五方面的具體表現。第一,這一類活動是符合粉絲都與自己所喜愛明星的理想期待的,本身也維繫了粉絲對於明星的崇拜之情,對於明星來說,是否真的達到公益慈善的目的並不是自己所首要考慮的,最關鍵的是「人設」完好不坍塌。第二,明星做慈善雖然表面上是一種回饋社會的行為,但本質涉及到三個經濟人類學的概念——交換(Exchange)、互惠(Reciprocity)和再分配(Distribution),再分配在上文已經解釋過,這裡重點說明交換和互惠。在經濟人類學中,道義互惠意為在親屬和朋友間的互相「贈予」的義務行為。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般互惠(Generalized Reciprocity),指不計算交換物品價值,也不指明回報時間的互惠式交換;第二種是平衡互惠(Balanced Reciprocity),指在預定時期可獲回報價值相等的物品或服務的交換;第三種是負性互惠(Negative Reciprocity),指期望從對方獲得價值高於自己付出的物品或服務的交換。 而交換(Exchange)特指市場交換,即通過公認的交換媒介按照供求關係而進行的物品或服務的交換。在這裡,交易者之間不必有什麼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如「庫拉」圈貿易中的夥伴關係)或政治關係。市場交換體制是歐洲和美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徵。明星做慈善一般來說屬於平衡互惠或是負性互惠,後者存在一定風險,如果明星希冀「空手套白狼」便有可能在某一天被人揭發出類似「詐捐」的負面新聞。而市場交換主要指的是明星通過慈善手段進行合理避稅,具體細節筆者了解不多,但這作為一種合法的避稅手段在西方國家也被富人廣為採納。第三,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學現象,明星慈善諷刺意味最明顯的是每次活動的焦點很少是慈善本身,而變成娛樂、競爭的名利「角鬥場」,這本身也是當下是社會的某一種縮影。至於第四點和第五點有關法律和道德的部分,社會對於有能力的人是有天然的高於普通標準的道德期待的,在此不贅述。
三、結語:由前現代人類學田野洞見引發的後現代思考
常看見有人評論或是感嘆說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是一個「烏合之眾」四處泛濫、無法挽救的時代,筆者作為這個時代的一員卻並沒有那麼悲觀。誠然,明星慈善存在種種令人啼笑皆非、心生疑慮的地方,但所有事情的發展總有從「原始」走向「現代」的過程,我們應當用一張「冷麵」去剖析看待其中的種種問題,但也應當懷有一顆「熱心」對其中留存的善意表示欣賞。
復旦人類學 裴陽蕾 編輯
參考文獻:
[1]M·哈裡斯,李俠禎.誇富宴——原始部落的一種生活方式[J].民族譯從,1986(06):39-45.
[2]苑國華.試論「誇富宴」現象及其人類學意義[J].百色學院學報,2006(05):19-22.
[3]才佳興.禮物之謎與社會幸福——論禮物流動的社會意義[J].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3,33(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