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大戰齊白石

2021-03-01 松堂齋

範曾認為畫家分六品,由低到高依次為畫家、名家、大家、大師、巨匠、魔鬼,自況正邁向五品之境界,所謂「坐四望五,以待來日。也就是說範曾已穩坐大師之位,正邁向巨匠行列。

範曾是大師,齊白石也是大師,故有好事者將二人置於同一擂臺進行PK,如歐陽鋒大戰黃藥師,想必會精彩、慘烈、刺激,粉絲爆棚。

觀眾、裁判、禮儀、主持已組織完畢,雙方代言人各出絕技若干進行對抗,刀槍翻飛、飛沙走石 ,電光火石之間但見一人口吐鮮血、筋脈盡斷倒地……

第一局·力度




剖析


範曾連環畫專業出身,重在寫形。若在十六開、八開大小複印紙或宣紙上創作,玩慣了小毛筆會更得心應手、會掩蓋很多不足。可惜他偏偏放大了創作,兌水兌水再兌水,外加胸襟和氣度嚴重缺失,導致缺陷無限放大,高度宣傳了膽虛、心虛和腎虛。

上圖中,範曾用線很飄很緊很脆,他畫石頭和衣服褶皺用一個畫法,繁瑣、乏味、俗氣、顯擺,凸顯了他內心的蒼白、無力和膚淺;齊白石的線條則很厚重、很老辣、很雄強,力道很足,無論粗壯的樹幹還是纖細的松針,均能做到力能扛鼎、收放有度,深而不僵、淺而不浮、厚而不滯、細而不飄。

從整體畫面看,範曾顯得很萎靡、很綿軟,一隻瘌蛤蟆趴在內部填充了爛棉絮的石頭上,一身贅肉、面孔像極了範曾的老者,吃了一肚子青草,半躺在石頭上反芻;白石脫胎於八大的雄鷹則器宇軒昂、精神抖擻地挺立枝頭,配以勢大力沉、清新挺拔的篆書對聯,相得益彰。

仲裁委終評


範曾手持木棒叫囂白石的坦克,找炮轟呢!



【第二局·造型


剖析


範曾的造型能力是很好的。他1962年創作的《文姬歸漢》,場面宏大,人物神態各異、自然合理,駱駝、馬匹姿態準確,色彩運用得當,作為一名24歲的年輕人來講,是很高明的。

這幅畫也成了範曾一生的高峰。他此後的作品植入了更多的雜碎、垃圾、汙穢和市儈,一發不可收拾了。老範有才氣,可惜根不深、心不正、意不厚、味不古,歪風邪氣一吹,全散了。

範曾上圖中,「魯達」看步履癲癇晚期、看脖子嚴重缺碘、看衣著褪色化纖、看身板已然浮腫、看肌肉漸凍人症、看神態撞臉範曾……卻名為《魯達神威圖》,老範,我相信,閻王殿前你必遭魯達一頓胖揍;白石的盜甕老者,用線簡潔明快、沉著古厚,造型和意態自然鬆弛、拿捏準確,大美之處已超然物外。

仲裁委終評


範曾佔盡天時地利,卻失之於魂魄。工業乙醇勾兌糞水飲用,他已裝醉多年。




【第三局·書法


剖析


老範在書法上下過很大的功夫,字也很有特點。但有特點和優秀是兩碼事。他的書法中宮很緊,束縛和做作得厲害,不能自由生發和變化。用筆很輕佻,線條輕浮、僵化、麻木,處處露鋒、處處爭奪、處處顯擺,人的尖刻、浮淺、油滑、世故一覽無餘。範曾尚處在追求外形漂亮的淺層次階段,遠不足以論道。

範曾這種書法移植於國畫是畫不出好畫的,可他偏偏在用,一直在用。他一味地鼓搗雜糅行書、楷書和行楷,就是偶爾書寫的篆隸也帶有濃鬱的楷書味,已然病入膏肓。

白石書法四體皆古厚、質樸、雄強、醇正,既有個性又富於變化,無論何種款式都能稚拙生辣、氣勢豪邁。白石書法與詩詞互生、與篆刻互養、與國畫互補,相得益彰。

仲裁委終評


老範已被擊倒數次。場上裁判正在讀秒,觀眾可趁機抽菸、去廁所。




【第四局·用筆



剖析


範曾這幅仙鶴,寫遠多於意、形遠大於質、巧遠勝於拙、薄遠厚。他習慣的用筆,繼續呈現出軟塌塌、輕飄飄、緊巴巴的狀態,整體幾無重量感可言,浮淺、小氣、纖秀、油滑,胸次高低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在他很自負的人物畫上,老範早已技窮,可塑性、變化性和創造性乾涸已久,除了自以為是、洋洋得意、千篇一律的重複外,他亦無路可走、無水可汲。

白石的用筆厚實、沉穩,卻又不滯、不僵、不死,畫面味道很足,像一壇老酒。形式完善又意味綿長,他賦予了竹的生命、山的靈性、人的神韻、屋的古樸……讓人過目不忘、百看不厭。


仲裁委終評


範曾已萎,妄以四兩充千斤,被白石狂甩幾十條街。



第五局·色彩

剖析


範曾並不懂畫的真正寓意在何處,所以他只有在題材上下功夫:神仙、僧侶、領袖、典故、古人等,窮其一生將作品變為「標題黨」,博人眼球。他的設色總給人染色之感——飄浮在外,不能入紙。上圖中,非洲爺們「鍾馗」神色似便秘、姿態羊角風、身披塑料布、下身老棉褲……鍾馗必聯袂魯達削你,老範,趕緊買防彈凱迪拉克吧。

老範作品的顏色,一盆水就潑掉了,就像他本人,是經不起時間的衝刷的。思想不深入、理解不深入、感情不深入,導致老範作品再鮮亮的顏色也發灰、發烏、發餿,心有餘而力不逮。

白石的《菊酒》圖,色彩是活的,是物體「與生俱來」的底色,和諧統一,不假、不溢、不跳,自然地詮釋了物質的本性。


仲裁委終評


範曾「好色」不會用色,自我抬舉實則「不舉」。




【第六局·氣息

剖析


範曾此類人物畫有個特點,「主人公」面部特徵都極其相似,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人是誰?!不是別人,就是他筆下的唯一「特型演員」——範曾自己。範曾此宣傳技巧很高明的——你想到畫會想到他、看到畫面會想到他、讀到落款會想到他、閱讀印章會想到他……反正他會充斥你生活的任何角落,你不愛上老範天理都不容。


《紅衣老僧圖》中的松石用筆沓冗繁複,小動作甚多。無脖老者呆滯盤坐,哀怨的眼神、木然的表情、性感的抹胸裙……這顯然不是高僧,而是「失足和尚」。畫面整體氣息俗不可耐,松石粉飾嚴重,喧賓奪主。老僧毫無清癯、高逸、脫俗之態,顯得萎靡不振、猥瑣失神。


白石《蓮蓬翠鳥圖》,畫面氣息醇正,清新、清涼、耐看、耐品,蓮蓬意態形象,翠鳥誇張得體,整體造型簡而不陋、少而不孤。畫面只寥寥幾筆,卻勝過範曾千言萬語。


仲裁委終評


氣息,老範不靠吹,「氣」自然偃旗「息」鼓。八卦一下哈,難道老範內衣真是抹胸裙?



【第七局·用水

剖析


範曾多年侵染書畫,對用水是比較了解的,他的少數作品能熟練地運用水的特性和功能,化為己用,只是水之外可看的東西太少了。其用水的結果要麼髒兮兮,要麼黏糊糊,要麼臃腫不堪。宣紙太差?顯然不是,億萬富豪老範是不會用不入流的宣紙的,他只會用上流宣紙畫不入流的畫。


上圖中,老範延續了他標榜的、標誌性的、標本式的水平,力求把物體畫像、畫到位,這種連工帶寫技法是他的絕學,誓死不入門。範曾是想畫只「猴子」來著,卻一不留神又創新——沙皮狗的皮毛、老鼠的尾巴,這是新物種「鼠尾沙皮猴」,被老範首先發現。與白石蟹圖相較,一緊一松、一死一活、一淺一深、一僵一動、一弱一強、一薄一厚、一雌一雄,高低自現。


仲裁委終評


張半仙:範大師,您五行缺德,註定一生徘徊在假貨和水貨之間。


【第八局·用墨


剖析


大量使用焦墨、枯墨、宿墨或濃墨,老範幾乎沒有。一是因為他的氣局、筆力和胸襟無法支撐,二是此類墨法所呈現的作品狀態和他的追求不合。老範更喜歡創作順應市場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是面向名利還是面向藝術,範曾的選擇是很果斷的——「內靠貪官,外靠奸商」。不知真假。


老範多數是平庸的水墨——清湯寡水、淡而無味,雜碎橫陳、滿目庸俗。作為對書法很自信的「大師」,這樣的筆墨修養是沒有說服力的。


白石也賣畫,他的畫雅俗共賞,但始終沒有滑到庸俗的泥淖裡去,也始終沒拋棄本真、質樸、率直、開闊、雄強、稚拙等優秀品質。多數人一出名就飄了、就丟了,這才是根本。


仲裁委終評


作品不會用墨並不要命,要命的是一身墨、一心墨。




【第九局·格調




剖析


老範,字畫都泛著賊光,如仿古的新瓷,怎麼修飾都蓋不住。若談神採、必傷神採;若談格調,必汙格調。他畫的人物,姿態裝模作樣、自戀變態,讓人生厭。泛濫的柿餅臉皆為自畫像,讓人作嘔。此圖工筆的腳趾莫名多了一個,很是詭異。

白石《壽神仙圖》,很自然很生活化,沒有刻意的痕跡。髮式、服飾、扁擔、繩索、酒甕等用筆用色樸實無華,畫面格調不俗,古意盎然。

這兩幅作品PS一起最好,名為《犒孫圖》。老範裝X很辛苦,白石打酒來犒勞:裝會兒就歇會兒,別老裝,保存實力。


仲裁委終評


格調是作品靈魂的外顯。丟了魂魄之人,談格調就是「屎殼郎上高速——楞充豪車」。




【第十局·位置


剖析


範曾之名如「充氣娃娃」,膨脹一時而已,待撒氣乾癟後,遭人拋棄是必然的。其實,範曾用心營造的「豆腐雜工程」的確忽悠了不少錢多人傻和不明真相的同志,也造就了老範空前的地位和名氣。但他終究逃不過繁華散盡、泡沫破碎,終究會塵歸塵、土歸土。


白石亦有非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歷史上恐怕沒有不遭受非議的書畫家。有非議不怕,重在作品不倒。當人們一遍遍審視整個書畫史的時候,總少不了、避不開、翻不過齊白石,他是一座山,蘊含巨大的寶藏和能量。


五百年後,還有齊白石;老範百年後,只有下地獄。


仲裁委終評


範曾,「膀胱」再大,也終究是一泡尿。




● 結語

擂臺下躺著奄奄一息的範曾。老範脈管裡充盈著忘本、妄執、膨脹、虛偽、膚淺、勢利和世俗的血液,其作品早已顯露無疑,無論他如何表演,本性這輩子是改不了了。


老範實際創作能力是「坐一望二」(畫家→名家),而不是「自慰」的「坐四望五」。這種空前絕後的自戀能力,可直接秒殺《射鵰》中的裘千丈。


「賣國」和「自慰」偷著做也就算了,位高、權重、名顯而當眾演繹,就是國賊國妖、厚顏無恥了,就是低劣可笑、愚昧無知了。範曾,即便裸捐也洗不掉骨子裡的汙濁。

轉載鳴謝:書畫聯播 堯漁伯

相關焦點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最初是如何成名的
    眾所周知,齊白石先生的繪畫作品價格昂貴。用當今的視角來看,書畫家成名需要市場的運作,需要理論家的支撐。當年齊白石的畫是怎麼聲名鵲起的,應該說離不開一個人的推薦。這個人就是陳師曾。齊白石貴人-陳師曾像57歲的時候,齊白石到了北京,那時,他的畫風跟現在大家常見的齊白石作品是兩回事。剛到北京的時候,齊白石畫八大山人那種風格,很冷逸。這時,齊白石結識了陳師曾,兩人交往很深。陳師曾跟齊白石說:你應該換一下風格,這麼冷逸,市場可能不太歡迎。在陳師曾的啟發下,白石先生嘗試了紅花墨葉的熱烈風格。陳師曾又鼓勵他說:光是這麼一張兩張不行,你要把這個風格堅持下去。
  • 名不副實的大師齊白石:「人俗畫不雅」,作品也就是相術師的層面
    我們用這個標準來看看國畫大師齊白石。名家眼中的齊白石:人俗畫不雅範曾曾經評論過齊白石:他的繪畫並不具有多高的神韻。簡單一點來講他只達到了相術師的中間層面上,也就是骨相與外皮毛之間,而至於骨相上面的風神,齊老還差了一截。齊白石就是太在意技法了,而且往往就是局限於皮毛外相之上,忘記了事情的根本。
  • 國寶藝術家範曾:兩次奪友人妻,女兒、恩師與他斷絕關係
    民國時期,名人輩出,幸運的範曾搭上了這輛末班車,在繪畫的道路上,他曾得到無數高人的指點。 齊白石的高徒李苦禪,為杜甫畫過肖像的蔣兆和,一度創造經典的李可染,都可以稱得上範曾的師父。有著"神童"之稱的範曾在繪畫上經常一點就通,獲得了這些師父的喜愛。
  • 「藝惠藏」範曾筆墨氣韻生動,重若凝雲,薄若蟬衣,盡顯大家風範
    範曾,字十翼。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人,1938年生,江蘇南通人,常署「抱衝齋主十翼江東範曾」。當代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開人物畫一代風氣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於一爐, 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新,功力不凡。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中國當代水墨書畫作品精選!
    乙丑之秋抱衝齋主十翼範曾筆。約48.3平尺【題識】既歲在己卯,江東範曾迎千禧寫於法京。【印文】抱衝齋主、江東範曾、家在吳頭楚尾【著錄】1.《範曾作品精選集》,第32-33頁,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年11月。2.
  • 範曾結過三次婚,挖牆角娶朋友妻,恩師與其絕交,李敖:人品不行
    如果提起現當代知名的畫家,人們可能會想到齊白石;文學家,也許會說是沈從文;但是集合畫家、文學家、甚至是宗教學家的人,人們的印象中就會出現那個觸碰禁忌的男人——範曾。大畫家範曾,才華是有的,但是他的人品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和批判。他的恩師李苦禪先生更是與其絕交,晚年時期直呼後悔交了這麼個學生,說:"我沒有範曾這個學生……"。
  • 範曾為人如何?李敖評價其:人品差又做作,楊振寧卻誇他百年一遇
    範曾就是這樣的人,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褒貶不一的範曾範曾是江蘇南通人,其人以書畫見長,在中國的地位是極高的,被學界評為中國當代的大儒,國學大師,甚至是書畫巨匠。成為沈從文的助手,也使得範曾的地位得以提高。另外,範曾還是齊白石關門弟子李苦禪的門下弟子。這一身份,又使得範曾在國畫界的地位得以提升。然而關於範曾的書畫,歷來都是褒貶不一。作家李敖評其字:「如帳房先生一樣,完全顯得做作」。
  • 賞析,範曾繪製《五吉圖》
    齊魯晚報11月9日訊:自新石器時代,人有定居,則雞棲與塒,與人為伴。雞被譽為五德之禽,常見於書畫,範曾所繪的《五吉圖》便是其中之一。雄雞昂揚,大家風範雄雞作為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個獨立畫科,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歷代畫家不但直接描繪雄雞的勤勞之美,更進一步賦予含意,託物寄情,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藝術形式。
  • 範曾、黃永玉,水平半斤八兩
    範曾和黃永玉,勢同水火,卻又常常被人相提並論。這兩個畫家,市場都很成功,水平都不咋樣。拍賣記錄顯示,範曾的畫,最貴的已經拍到了一千八百多萬,過千萬的作品也有十多件。不過,這些動輒上千萬的天價,誕生的時間大都在2010年到2014年之間。最近幾年,範曾一幅畫只要拍出幾百萬的價格,就讓人覺得有演戲的嫌疑。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呀!
  • 範曾出任首席大法官?
    我們看看範曾先生這篇文章,其論證過程,就犯了一堆邏輯錯誤。1、「煙幕彈」論證方式。所謂煙幕彈論證,就是在論證中,用很多細枝末節、不相關話題,來為自己觀點服務。範曾文章隱含的前提,是相信朱軍沒有性騷擾。那麼,合理的論證方式是:就事論事,或者證明是別人誣告、或者證明朱軍沒有性騷擾。範曾選擇證明朱軍是清白的。
  • 範曾:中國是一個守成與創新並重的國家
    [摘要]範曾認為,中國是一個守成與創新並重的國家,這種情況在公元前五世紀至三世紀中西文明產生之初便確定了。西方重視邏輯推演,一步步前進,後者往往超越前者,中國情況恰好相反。論壇開始,範曾借幾天前外交學院之行的例子,表示了對當今青少年的擔憂。「少年強則國強」是範曾為外交學院題的字,在範曾眼裡,青少年應該有的是:紳士的風度、騎士的勇敢與詩人的才情。所謂紳士的風度,即中國傳統溫良恭儉讓的儀態;騎士的勇敢則是指身先士卒的精神;詩人的才情是指禮貌與內在修養。
  • 齊白石《十二屬圖》十二生肖在我國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人也經常將十二生肖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徐悲鴻的《十二生肖圖》、範曾的《十二生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齊白石筆下的《十二屬圖》。1959年,北京市民關蔚山在一次展會上首次展出齊老《十二屬圖》,作品一經展出,引起不小的轟動,十二個屬相的動物在齊老的筆下生動傳神,活潑可愛。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北京榮寶2020秋拍圓滿收官!
    中 國 書 畫LOT. 313 齊白石 蔬果花鳥冊十開27×34 cm.×10成交價:3680萬元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套裝共10冊)>《齊白石全集》是列為國家"八五"重點出版規劃的圖書選題,湖南美術出版社經過近五年的全方位的組稿、拍攝及編撰工作得以完成。
  • 觀察 李瑞環為何罵範曾「毫無人格、國格」
    有三個孩子,大兒子須波25歲,女兒須濤24歲,二兒子張輝20歲(跟母姓)。這三個孩子在離婚證明上都判給了須遵德。而現在兩個兒子須波和須濤都改了名姓範,大兒子叫範一夫,小兒子叫範仲達跟範曾在一起生活。女兒名字暫時姓須。石某說:「這是範曾和張桂雲安排指示的,用須姓來霸佔我先生的房產」。
  • 範曾說:我「坐」大師「望」巨匠!
    」謝絕大師稱謂者確有一二,公開自我評定為大師者罕見,而公開宣稱已超越大師境界者,範曾為當代第一人。我在十幾歲時知道範曾,那時他正當中年,還未得大名,但其作品和故事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眼裡,他是一個有魅力的藝術天才,一位頗具君子之風的中國文人,當時為國中有這樣的人物感到慶幸,無論他輝煌到哪一步,我不會感到意外。
  • 當代大師們的底褲——從蔡志忠到範曾、黃永玉、崔如琢
    作為師長,拒絕範曾扶靈的李苦禪,曾經評價範曾:"我沒有範曾這個學生,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作家李敖曾經說過:"範曾人品有問題,當屬可信。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劉海粟同樣直言:「這個人(範曾)品質不好,但是名氣很大。」
  • 生肖牛:登上一卡通 範曾暢談畫中情
    2021年初,我國著名的書畫大師和國學家範曾先生授權其兩幅含有牧童和牛形象的牛年生肖作品登上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紀念卡。在日常通勤中,市民即可通過這方寸卡片欣賞「有事於西疇」的耕種意趣,暢想「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田園生活。範曾先生畫牛,神韻氣質俱佳,一向是業界新聞追逐的熱點。2017年7月,「高懷雲嶺——範曾八秩之慶」藝文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 範曾回應書法被圍攻:寫字是我自己的事
    謝絕大師稱謂者確有一二,公開自我評定為大師者罕見,而公開宣稱已超越大師境界者,範曾為當代第一人。我在十幾歲時知道範曾,那時他正當中年,還未得大名,但其作品和故事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眼裡,他是一個有魅力的藝術天才,一位頗具君子之風的中國文人,當時為國中有這樣的人物感到慶幸,無論他輝煌到哪一步,我不會感到意外。
  • 有人這樣評價範曾的書法!你怎麼看!
    後來江湖上人物越來越多,各種傳奇不斷,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偶爾聽到的一些微詞,大多被讚嘆聲淹沒,範先生的形象越發高大,他終於成為一個光芒四射的公眾人物。       對範曾慢慢失掉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自己長大了,我在重新認識這位被放在歷史坐標上的人。看到範先生在電視上暢談詩詞書畫,帶領大家體味中華傳統藝術魅力,其風採迷人,談笑間似有清風徐來,但我還是嗅出一點糟氣。
  • 王剛的四合院:齊白石的畫,和珅的奏摺,全是古董字畫,價值連城
    王剛因飾演和珅一角而為大眾所熟識,而近期曝光的他居住的古董級別的四合院,以及裡面收藏的齊白石的畫、和珅的奏摺、清代瓷器等珍品,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書房牆上掛著近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在1947年作的畫。這是齊老在87歲高齡專門送給西班牙大使穆女士時所作,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