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角關注環球實事演說家,公眾號優質精品號,每日推送專業、好玩、實用的知識!後續還有更多知識。
追 新聞裡的那些「牛」之六
辛丑牛年同歡慶,新聞裡面「牛」事兒多。今年春節長假,北京青年報記者每天為您梳理追蹤一個曾經被新聞「熱炒」的牛事兒,以新聞的視角為您的節日增添一分「牛氣」。
2021年初,我國著名的書畫大師和國學家範曾先生授權其兩幅含有牧童和牛形象的牛年生肖作品登上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紀念卡。在日常通勤中,市民即可通過這方寸卡片欣賞「有事於西疇」的耕種意趣,暢想「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田園生活。
範曾先生畫牛,神韻氣質俱佳,一向是業界新聞追逐的熱點。2017年7月,「高懷雲嶺——範曾八秩之慶」藝文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共展出範曾先生自24歲至今的100餘幅畫作,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文化盛事。其中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老子出關》,表現的就是牧童牽牛,老子坐於牛背之上的形象。
此番先生筆下的牛從館藏的「高閣」走到頗具「煙火氣」的一卡通卡片上,先生自有一番論道。他通過電話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非常願意作品以生肖票為載體進行傳播,無論是郵票,還是交通卡,他希望以這種大眾能接受的方式傳播藝術和文化。「我現在已經80多歲了,精力好的時候會畫一點畫,但很難與大家有過多的互動,所以也算通過這種方式與大家交流,儘可能地傳播一些藝術信息。」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的一卡通生肖年票選擇了範曾先生「耕種」和「歸牧」兩幅畫作。這兩幅畫作,均是牧童牽著憨態可掬的黑牛,分別描繪著耕種中的牛和耕種後牧童牽牛回家的場景。
其實為千萬人持有的「一卡通」設計生肖造型,範曾先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2019年,範曾先生為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設計了生肖豬年紀念票,正面以先生墨寶「亥年吉祥」四字為主形象,背面選用先生畫作,孩童加小豚栩栩如生,寓意金豬年萬事順利;2020年,繼續設計鼠年生肖紀念票,其中「老鼠偷油」的形象尤其為市民津津樂道。
就今年的生肖牛造型,範曾先生在接受北青報記者專訪時談道,這幅畫映襯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中的「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之意,所謂「有事」指的就是農耕之事。這句話也被用於先生書畫的題款,體現文人畫創作的詩意和趣味。由於兒童時期的生活經歷,範曾經常和村裡的牧童玩耍,「尤其是對牛羊等動物非常熟悉,因為這些兒時記憶,我很喜歡畫牧童和牛。」
範曾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喜歡畫牛,主要是受到老師李可染的影響。因為老師從小生活在農村,對牛的形象非常有感知,經常向他談起,牛作為農耕時期最主要的動物,與人類的生活關係非常緊密。農耕時期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牛勤勤懇懇的勞動,即使到了農業機械化十分發達的今天,人們仍離不開牛奶等必需品,可以說牛正是代表著「勞動」「奮鬥」的價值。
在2021年牛年新春到來之際,範曾先生還手書了一副對聯「浩莽寰球值厄運,諸邦應識塞翁馬;文明古國逢新年,大匠甘為孺子牛」。激勵大家用「孺子牛」的奮鬥精神戰勝新冠疫情。而這副春聯也出現在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展陳中。
內存
範曾,1938年生於江蘇南通,中國書畫大師,著名國學家、詩人。現為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南開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終身研究員,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名譽院長。範曾先生出身於文化世家,他於文、史、哲諸領域博古通今、通郵中西,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