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研習書法幾十年,寫到這種水平,令人吃驚!

2021-03-01 書法網

範曾先生曾在攝影機前這樣評價自己的繪畫成就:「畫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師,鳳毛歐伯;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

謝絕大師稱謂者確有一二,公開自我評定為大師者罕見,而公開宣稱已超越大師境界者,範曾為當代第一人。

我在十幾歲時知道範曾,那時他正當中年,還未得大名,但其作品和故事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眼裡,他是一個有魅力的藝術天才,一位頗具君子之風的中國文人,當時為國中有這樣的人物感到慶幸,無論他輝煌到哪一步,我不會感到意外。

對範曾慢慢失掉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已經長大了,我在重新認識這位被放在歷史坐標上的人。看到範先生在電視上暢談詩詞書畫,帶領大家體味中華傳統藝術魅力,其風採迷人,談笑間似有清風徐來,但我還是嗅出一點糟氣。我的失望,是他對自己作品的解讀,而他的自我評價,更讓人莫名其妙。

中國書畫同源,有「坐四望五」境界的國畫大師,其書法水平不可低估。範曾怎樣評價自己的書法?最近,他以貫有的引經據典方式作答:「作為我個人書法來講,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形容我的字比較合適…可以講書如其人。」範先生對自己的書法境界頗為自得,對自身的人格魅力也相當自信。

「清新俊逸」,是範曾的書法美學追求。他這樣概括自己的追求成果:「戊寅年始悟書法用筆最忌妄生圭角,空作抖擻。讀唐人碑,又感法度深嚴,抑性舍靈,乃幻變古規,自造家法,自信不輕讓褚虞。世之書界笨伯,讀此必大怒雲。」


據說他早年曾學郭沫若,也鍾情於法帖,可我實在看不出其法源自何貼,洗儘先人筆法者,未曾聽說,也許真是天才自創,卓然自成一體,但我們周圍不懂書法而有個人寫字風格者多如牛毛,面目個性化不等於藝術。至於碑刻,他似乎淺嘗輒止,學而不好,對於碑派書風,他是敬而遠之。

風格乃個人喜好,清新俊逸和雄奇古拙都為美,均不排斥法帖與碑刻,本無高下之別,無論哪一種,都需要紮實的功底和良好的悟性,都要寫得自在。瀏覽範曾三十年來的書法作品,發現他的美學理想與自身實踐南轅北轍,他的探求是那麼吃力,全無出入「書史」的自如。

察其用筆,範式的一大特點就是追求提按,一筆之內幾起幾落,粗細變化無度,其細筆孱弱,如春蚓秋蛇,粗劃臃腫,狀似肥藕;而其側鋒筆法與提按胡亂結合時,寫出的線條如腸梗阻,令觀者憋悶;其收筆失敗最多,失於倉促,筆鋒散亂,求飛白而不成,神氣外洩。書法用筆講究粗細之變,細可比遊絲,粗可如枝幹,但線條要結實,有張力,筆鋒自然轉換,線斷而意不斷,推測其敗筆根源,應為書寫者不懂用筆使轉,未解筆鋒變化之道,而且慣用死墨,不知墨隨心走的道理;從其後期作品看,似更著意自然,波折漸少,有所改善,但又添滑而不爽的毛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敗筆常見。

看其結字,多以楷書結構為基礎,參入行草,作者意在使黑而粗的短劃收斂、聚集,細而長的線條延伸、纏繞,以圈住更大的白地,畫字風格明顯,但由於把握不好點劃間的疏密、字形結構內的虛實關係,很多字重心不穩,結構鬆散;不少字被著意扭曲,狀如受刑之人,不忍目睹;其後期作品,減少了「受刑」的比例,但不少字立在那裡,遠觀象健全之人,走近看,原來肢體已落下傷殘;其篆、隸之作,結體徒有其形,大多篆如死樹,隸似僵蟲,何談美感?

再觀其章法,少字作品象欲墜的積木,多字作品如亂石鋪岡,每個字各自為戰,少有呼應,更不用談什麼行氣;其排行往往自左向右歪斜,有時前幾行還算端正,但後兩行又會出現左偏的毛病;其後期部分小字作品,有所改變,但仍顯板滯,且一幅之內,重複之字毫無變化,又染館閣體之病;至於題款字的歪斜、擁擠、大小不得體,以及亂用閒章、印章偏大和鈐印位置不當,已是範式作品的通病,在其畫作款識中尤為明顯。

劉熙載講:「凡書,筆劃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正,章法要變而貫。」筆劃是慢功夫,對於字的結體和整幅布局,如果用心,入門會更快。範曾書法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書寫者不會處理結體布局中奇正相生的關係、變化與融通的關係,沒有悟到黑白間「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彰顯其在空間感上的嚴重匱乏,而作為一個書畫家,這屬於硬傷。看看不少習字少年的作品,儘管有些稚嫩,但書者對線條疏密、字間虛實的直覺把握也要超過他。

如此多的硬傷,還能表現什麼精神氣息?何談「清新俊逸」?病態書法而已。

我曾疑心自己看到的範曾書作多是假冒,生怕錯怪先生,這次在電視上目睹他的書寫,其使筆用墨,與我的推想何其相似!瞥見他身後懸掛的範式真草篆隸四體條幅,更打消我的疑慮。

以寫字來看範曾對中國毛筆紙墨的認知程度,對線條與墨色的操控水平,可以想見其國畫水準。看他的得意之作《黃賓虹造像》,人物面部造型尚可(在其畫作中屬上乘),但施以豔俗的粉色,實有損黃先生顏面,而勾勒人物衣襟的頓挫線條,生澀草率,同寫字的誇張提按效果又何等接近,作者稱用二十分鐘完成此作,完全可信。再看畫中那豎長的落款和幾枚大印章,在用筆、結字和章法上,無不印證前面歸納的範式書法特徵。這樣的作品,作者竟稱「非常滿意,沒有什麼毛病」。

範曾對自己的書法躊躇滿志,那麼對今人作品的評判力又如何?

他公開講,現在的書法展上,不少作品是在「裝傻」,很多看似有個性的碑派風格下來的作品,是由一些善於算計的「狡猾之徒」作出來的,這些字怪、醜、亂、髒,這樣走下去,「中國書法沒有前途」。在電視上,他竟然通過學走路的樣子, 批評那些厭惡之作,也表明自己的書作是出於自然,博得滿堂笑聲。

對藝術作品真能象走路那樣,一眼分出「真瘸」與「裝瘸」麼?沒那麼簡單。無論範曾式的「清新俊逸」,還是那些書展上的「以醜為美」,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經意」,只是要「做」得自然,這一點範先生是認同的。問題在於什麼是「自然」,不同的審美素養與喜好會形成各自的標準,比如自己認為「清新俊逸」的書法作品,也可能被人視為不自然,甚至貶為「怪醜亂髒」一類,以致被人誤以為是善於經營算計者的作品。

那些不甘心向「二王」看齊的書法家,創新的壓力更大,他們需要刻意大膽的探索,對期間出現一些有爭議的「怪醜亂髒」之作,不宜輕率斷言,當以寬容心待之,如果確有「狡猾之徒」混在裡面,遲早會被淘汰掉。

我們也不能不關心書法界對範曾書法的認識。其實書法界普遍以「畫家字」來看待,大多一笑了之,少有評論,這些「世之書界笨伯」並沒有為其狂傲而「大怒」。但日本方面更買帳,當年組建範曾美術館的人士贊他為當代中國唯一的詩書畫三絕者,範曾的字也頻頻出現在頂級的書畫專業報刊上。九十年代初,曾有國內權威書法報刊,在肯定他學問的同時,首次公開批評範曾書法。時至今日,作為藝術大師的範曾又如何對待批評的聲音?

當央視主持人問有無聽到中國書法界同仁的評價時,範曾的回答相當聰明:「這個我不關心,因為寫字是自己的事情,我絲毫不關心。」「我沒有弄網的知識,講網上有我幾萬條消息,和我沒關係,那是虛擬的世界,有人需要。我省卻很多體內體外、身內身外的好多煩惱。一個人能消除煩惱,做一個真實不虛的人,做一個痛快淋漓的人,你再寫書法,那你的書法會自然而然地帶給你無窮盡的快樂。」

寫字是自己的事沒錯,可拿出來發表,或刻到石頭上,還有帶徒習字、登臺弘論書道,就關乎別人的利益了。商家藉機收錢、抬價不論,眾多虔誠的學生,可是憑藉範曾書法作品和範老師的教誨來領略藝術之美的,把通篇病筆的作品解讀為成熟的創新之作,且「自信不輕讓褚虞」,恐怕會誤人子弟。而拒聽逆耳之言,只怕會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對待批評和「謾罵」,在媒體前淡然處之,不予理睬,這是當今大師的特點,因為大師有底氣。還是請放開那裝滿華夏文明典籍的博大胸懷吧,聽一聽批評的聲音,包括那可惡的來自「虛擬世界」的聲音,當然,這樣可能會帶來「煩惱」,如果接受批評卻又無力改變自己,那的確會失去「快樂」。

當今大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好為人師,相信自己的超凡能力。範曾在電視上說:「我曾經就見過一個書法家,為人甚壞。可是我看到他的字,我說這個人將來會成為非常好的書法家。就是因為我這句話傳到他耳朵裡,說範曾先生對你有這個評價,他從此檢點自己的形骸,後來成為很優秀的書法家。」我多麼希望自己就是那個「為人甚壞」的人,因為「傳」來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走向人生的輝煌。

不過要承認,範先生確實激勵過很多青年,那位演播現場的青年書法家,在做中學生時被他的一篇文章觸動,於是發奮努力,乃有今日的成就,他的字,遠遠超過自己的精神導師。以範曾的博學和口才,他會影響更多的人,希望先生繼續多講經典,暢談學養與書藝的關係,但求避免把自己的作品當作成功範例。

那些被激勵的人和即將被激勵的人,當然希望激勵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大師,有人問過我:「他是大師嗎?」,我無言以答。以他的名聲與行情,他的博聞強記、多才多藝,他的滔滔口才和名仕風度,還有對時局的洞察力、行動的魄力及應變技巧,都堪稱大師,這些剛好應合當今各階層對大師形象的期望。

參比近代中國書畫大師的作品、理論和活動,他到底缺什麼?我找不到合適的詞句,權且從他的書法和書法言論推及其人。範曾先生研習書法數十年,仍寫到這種票友水平,的確令我吃驚,而以他的眼界,至少應對本人作品有客觀的評價,他傲視古今的自評更讓我震驚,我不得不再次評估他的藝術鑑賞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卻無神」,可惜可惜,其書裡書外非不努力也,乃天分不足也。

範曾作品具有強大的市場生命力,這都隨他去,市場有市場的規律,參與者風險自擔。而那些誠心拜師學藝者,想走藝術正道者,還請三思。

本文轉自網絡,不代表本號立場,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範曾回應書法被圍攻:寫字是我自己的事
    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對範曾慢慢失掉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已經長大了,我在重新認識這位被放在歷史坐標上的人。看到範先生在電視上暢談詩詞書畫,帶領大家體味中華傳統藝術魅力,其風採迷人,談笑間似有清風徐來,但我還是嗅出一點糟氣。我的失望,是他對自己作品的解讀,而他的自我評價,更讓人莫名其妙。中國書畫同源,有「坐四望五」境界的國畫大師,其書法水平不可低估。範曾怎樣評價自己的書法?
  • 範曾書法啥水平?自稱是500年來第1人!清華教授:罵的人還少
    文丨曹鏡明 題丨範曾書法:自稱500年來第1人!清華教授怒懟「罵的人還少 」 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範曾的看法!
  • 有人這樣評價範曾的書法!你怎麼看!
    這曾是範曾頗有名的二十四字自評,自豪且有幾分收斂,為許多評論家引用。多年後,範先生在攝影機前這樣評價自己的繪畫成就:「畫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師,鳳毛歐伯;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公開自我評定為大師者罕見,謝絕大師桂冠者卻有一二,而公開宣稱已超越大師境界者,範曾為當代第一人。
  • 範曾、黃永玉,水平半斤八兩
    範曾和黃永玉,勢同水火,卻又常常被人相提並論。這兩個畫家,市場都很成功,水平都不咋樣。拍賣記錄顯示,範曾的畫,最貴的已經拍到了一千八百多萬,過千萬的作品也有十多件。不過,這些動輒上千萬的天價,誕生的時間大都在2010年到2014年之間。最近幾年,範曾一幅畫只要拍出幾百萬的價格,就讓人覺得有演戲的嫌疑。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呀!
  • 範曾說:我「坐」大師「望」巨匠!
    中國書畫同源,有「坐四望五」境界的國畫大師,其書法水平不可低估。範曾怎樣評價自己的書法?最近,他以貫有的引經據典方式作答:「作為我個人書法來講,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形容我的字比較合適…可以講書如其人。」範先生對自己的書法境界頗為自得,對自身的人格魅力也相當自信。
  • 範曾的字看起來蜿蜒曲折,水平到底如何?其實他在書法圈沒有地位
    範曾的書法,被許多書法愛好者戲稱為「蚯蚓體」,我不知道這個稱呼是誰發明,總之,非常形象,簡簡單單三個字就把範曾的書法特點說得相當貼切。蚯蚓屬於無骨動物,它在地上行動,只能前後左右扭動軀體,才能向前爬去。無論它扭動得多麼帶勁,動作多麼誇張,總是給人一種羸弱無力之感。面對範曾的書法,我想,大多數人會得到這種感受。這說明什麼呢?
  • 範曾大戰齊白石
    他1962年創作的《文姬歸漢》,場面宏大,人物神態各異、自然合理,駱駝、馬匹姿態準確,色彩運用得當,作為一名24歲的年輕人來講,是很高明的。這幅畫也成了範曾一生的高峰。他此後的作品植入了更多的雜碎、垃圾、汙穢和市儈,一發不可收拾了。老範有才氣,可惜根不深、心不正、意不厚、味不古,歪風邪氣一吹,全散了。
  • 範曾最新書法:簡單的9個字充滿內容性,飽含必勝的決心
    範曾是中國書法界裡一個泰鬥級的人物,也是當代有著傑出貢獻的藝術大師。在普通人的眼裡,範曾還是一個公益慈善大家,在一些專業的書法愛好者看來,他是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當然就連藝術大師範曾也不例外,身為大師的他早就已經為大家獻出了自己最得意的書法,而且把作品都已經擺到了大眾的媒體之中。簡單一點來講,範曾不僅僅是捐了不少的錢放到前線之中做慈善用,更用自己的書法作品代表著自己在發聲!
  • 範曾「海納百川」四字書法作品,估價3000元,是物有所值你認可?
    ,這可是書畫界裡的「一哥」,他的書畫在當今書壇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一番畫作,動輒就要幾十萬,而他的書法也是別具一格,別開生面,自成一體,有不少網友也認為,若干年後,他的書法會和啟功先生的「啟功體」一樣,刷新書壇,成為獨步書壇的一種新書體,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範曾書法只是一種「螳螂體」,是一種畫字,沒有什麼藝術價值,也沒有收藏價值,可是筆者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幅作品,四字「海納百川」,估價才3000元,不知道是否物有所值呢
  • 當代大師們的底褲——從蔡志忠到範曾、黃永玉、崔如琢
    澹泊 尺寸:35cm×69cm 2020年 價格:RMB 40萬元範曾形容自己的書法水準時毫不謙虛:「作為我個人書法來講,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範曾自述》(文化藝術出版社)第45頁中的一段文字,範曾寫到第三任太太楠莉出身時,煞有介事地說她是侵華日軍軍官的遺孤,其父母都在日本靖國神社供奉,這種說法一直被視為給楠莉的身份鍍金,而且對日本戰犯頗有些恭維讚美之意,為國人所不恥。巧舌如簧且能死能活的範曾在風口浪尖上長袖善舞,他的人生之路總是踩著輿論的焦點與爭議,雖然驚險波折,卻總能化險為夷東山再起,真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 範曾前妻林岫表示,他的書法作品毫無清雅之氣,完全靠死墨堆積
    ▲範曾前妻、中書協副主席林岫的書法評價範曾的書法作品時,林岫站在比較中立的立場,也讓大家感到比較信服。範曾的書法作品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範曾特別喜歡搞另類,因而由他創作的書法作品,讓人看上去有一種靜脈擴張的感覺,實在太讓人遺憾了。
  • 大師間的江湖恩怨:82歲範曾VS96歲黃永玉,誰贏了?
    例如說之前著名的畫家範曾,他在很多畫家眼裡可能都是一個畫畫水平一般但是卻四處引戰的這樣一個人。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故事,可能也就是82歲的範曾與96歲的黃永玉因為畫作而鬥爭的這樣一個故事。那麼他與畫家黃永玉之間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其中又有哪些謎團呢?
  • 「藝惠藏」範曾筆墨氣韻生動,重若凝雲,薄若蟬衣,盡顯大家風範
    範曾先生曾在攝影機前這樣評價自己的繪畫成就:「畫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師,鳳毛歐伯;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謝絕大師稱謂者確有一二,公開自我評定為大師者罕見,而公開宣稱已超越大師境界者,範曾為當代第一人。
  • 範曾還沒來得及解釋,好隊友趙忠祥先說話了
    2014年7月5日這天,陽光明媚清風徐來一路上是鳥語花香,在趙忠祥的帶領下,大美女春妮來到了範曾先生的書房,春妮準備與範曾大師和趙忠祥老師一起快樂地嘮嗑說說各自的掏心窩子話。春妮對話範曾當然,很快大家就切入主題,聊起了書法和繪畫藝術。
  • 範曾:為何被「狂人」李敖大罵人品差?楊振寧:沒誰像他這樣偉大
    文丨曹鏡明題丨範曾:為何被「狂人」李敖罵人品差?楊振寧:沒有誰像他這樣偉大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範曾的看法!誰是範曾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範曾是誰,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麼?隨便在網絡上搜一搜,就不難發現有著諸多噱頭,比如說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事實上,範曾是畫家出身,尤為擅長「老子出關圖」,甚至一度成為範曾的斂財利器,憑藉著大同小異的構圖, 連畫三幅,拍出天價,就足以看出這位大師的吃相如何。第一幅:2011年,北京九歌春拍以414萬元成交。第二幅:2015年,河南澤華迎新拍賣以782萬元成交。
  • 範曾為人如何?李敖評價其:人品差又做作,楊振寧卻誇他百年一遇
    1938年,範曾出生於南通的文學世家。在55年的時候,考入了南開大學的歷史系,並轉而學習書畫。畢業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期間得到了沈從文先生的幫助,成為了沈從文先生的助手。沈從文是我國知名的作家,其人品和才華都是不必多說的。
  • 你覺得李玉剛的書法怎麼樣?如何評價他的書法?
    那麼,如此注重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修養的李玉剛,他的書法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書法作品吧!這便是李玉剛的書法作品,查找了一些資料,李玉剛的書法作品還真是不少,且很多都是經過精心裝裱的,這足以體現李玉剛對於書法的重視。看了李玉剛的書法作品,很難把他和舞臺上的形象結合起來,因為李玉剛的字很粗獷,特別是他的大字,不說書法水平如何,至少他的大字是很大氣磅礴的!
  • 撒貝寧問範曾:中央主持人有三個學習書畫的,您認為誰造詣最深?
    有一次節目中,當紅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很踴躍的站了起來舉手問到:範老師(範曾範曾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啊哈哈,你說的這三位還談不上造詣……撒貝寧一臉尷尬,心想,這個老頭說話怎麼這麼直,這樣說得不是顯得我太沒水平,完全不懂藝術嗎?
  • 撒貝寧問範曾:央視主持人有三個學習書畫的,您認為誰造詣最深?
    有一次節目中,當紅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很踴躍的站了起來舉手問到:範老師(範曾  範曾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哈哈哈,你說的這三位還談不上造詣……  撒貝寧一臉尷尬,心想,這個老頭說話怎麼這麼直,這樣說得不是顯得我太沒水平,完全不懂藝術嗎?
  • 範曾出任首席大法官?
    我們看看範曾先生這篇文章,其論證過程,就犯了一堆邏輯錯誤。1、「煙幕彈」論證方式。所謂煙幕彈論證,就是在論證中,用很多細枝末節、不相關話題,來為自己觀點服務。範曾文章隱含的前提,是相信朱軍沒有性騷擾。那麼,合理的論證方式是:就事論事,或者證明是別人誣告、或者證明朱軍沒有性騷擾。範曾選擇證明朱軍是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