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編譯自TechCrunch,原作者RYAN LAWLER,本文是其就周一索尼宣布斥資3.8億美元收購美國雲遊戲公司Gaikai對未來雲遊戲的發展所做的一些評點,對於雲遊戲能否終結下一代遊戲主機作者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
當前的這一代遊戲主機看起來是有點老掉牙了,但是有跡象表明到2013年末PlayStation或者Xbox的替代者就有可能會橫空出世。不過這一周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可能會改變主機廠商對他們的硬體和軟體服務的看法:本周一,索尼宣布斥資3.8億美元收購美國雲遊戲公司Gaikai。
當然,關於新的遊戲主機的硬體、晶片和規格的謠言只有當它真正發布的時候才會得到證實。所有的跡象表明我們看到的老一代遊戲主機都在進行著同一類型的硬體開發工作——包括提高性能、下一代CPU和GPU的引入來提高遊戲性和圖形能力。但如果我是微軟和索尼的話,至少現在我不確定我會看好一個強大的主機來增強其新的遊戲平臺。事實上,我會反其道而行之,開發一個儘可能簡單的主機,然後將所有的涉及到性能以及圖像等方面的東西交給雲端來處理。
索尼的這次收購GaiKai可能會成為雲遊戲將要崛起的一個先兆。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恐怕還不知道GaiKai是幹什麼的吧:Gaikai提供的雲遊戲服務可以讓玩家無需配備高性能主機就玩上大型遊戲,目前支持40多款流行主機遊戲。玩家只需利用家中的接收設備接收來自於雲端的遊戲內容和數據信息,而操縱杆、手柄等設備的操作信息也會反饋到雲端,整個遊戲的主機就是千裡之外的雲伺服器。也就是說,我們使用普通筆記本甚至是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的瀏覽器就可以玩上PS3遊戲,不用考慮是否擁有遊戲主機,真正做到隨時隨地玩PlayStation。但是我認為GaiKai對索尼即將推出的下一代主機的影響將會更大。
雲遊戲機目前還是啞巴盒子,因為它需要更智能的網絡遊戲機製造商曾經一直依靠剃鬚刀/剃鬚刀片的銷售方法來銷售他們的遊戲系統:以近乎虧本的方式推出他們的硬體系統,然後長期內通過賣遊戲和授權來將損失的錢賺回來。遊戲機廠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他們不得不在最新的硬體產品上投入較大的資金來提升用戶的遊戲體驗,短期內用於遊戲主機CPU和GPU等方面的升級的成本固然相對較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遊戲和授權所得的利潤足以彌補這類成本。大致來說,這幾乎就是目前遊戲主機行業的一大趨勢。
但是如果這些公司並不需要本地硬體來處理遊戲而將這一負擔交給雲端的話又將怎樣呢?老實說,雲遊戲並不是一場革命性的創舉,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都開始這麼做了。像GaiKai.OnLive等都可以讓你通過雲服務在你的電腦、手機以及OnLive的99美元流媒體遊戲盒上面玩各種雲遊戲,同時這些公司還在計劃讓一些聯網的電視以及其它設備支持他們的服務。
OnLive的99美元流媒體遊戲盒非常的吸引我,而且我覺得它還可以是微軟和索尼在推出下一代主機的一個很好的借鑑。
不過就目前來說,雲遊戲的想法還是比較科幻。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的網速還不夠快。Gaikai官方發布的信息中註明玩雲遊戲的網速需求為「下行速度5Mbps以上」,也有部分遊戲只需要3Mbps的下行速度。5M的下行速度要求雖然不算太過分,但這裡指的是你的網絡與Gaikai伺服器連接時獲取的下行速度,對於許多人而言,要麼是網速達不到要求,要麼是存在一定的網絡連接障礙,即使能夠達到5M的網速要求,在使用Gaikai時也不能夠開啟其他佔用網速的應用。因此即使現在許多寬帶用戶的帶寬已經達到了5M的標準,Gaikai仍舊會讓你「再試一次」。
所以,要想實現電子遊戲的無主機化雲端化,我們還需要等待網絡基礎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基於雲計算的遊戲所面臨的問題如果將所有的遊戲處理過程都放到雲端的話,用戶只需要通過電腦、手機或者其它設備就可以玩各種大型遊戲,這種做法在短期內無疑會大幅減少各類遊戲主機的銷售量,但是它忽略了很多遊戲主機都是在虧本銷售的。沒有人在頭幾年推出新的遊戲硬體設備的時候就能盈利。當然,如果誰能推出一款主機能保持穩定的網絡連接和圖形處理能力,而且價格還很合理的話,相比一些高性能的主機GodBox299美元的售價來說它將會相當有競爭力。
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現有的網絡架構等並不能完美的支持基於雲計算的遊戲,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狀:很多玩家即使是認同Xbox Live的玩家現在仍被DSL網絡連接的速度所困擾,DSL連接並不支持雲遊戲的高清畫質顯示。既然是雲服務,網絡連接狀況就必然會對服務質量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可以證明基於雲計算的遊戲可以真正的實現規模化發展。雖然OnLive有數百萬的用戶,但是相比Xbox Live的日登陸用戶數量來說就相形見絀了。提供計算能力的類型必須服務於數以百萬計的玩家同時遊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相比索尼的此次收購GaiKai來說,微軟可能比索尼走的更快一步,這家軟體巨頭已經在Microsoft Azure上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虛擬雲計算平臺來為日後的雲遊戲提供支持。而對於索尼來說,這一筆巨大的投資卻僅僅是為了獲得基礎設施來為支持雲遊戲做準備。
最後,雲遊戲的潛在成本最終還會轉嫁給消費者,網絡服務提供商開始推出分層寬帶計劃,對於用戶來說就需要繳納更多的寬帶使用費用。因為雲遊戲需要高清顯示,這也意味著即使對於一些休閒玩家來說每個月都會要多出不少的帶寬使用量,而且微軟和索尼也不會站出來為雲遊戲客戶的帶寬費用買單。萬一哪天網絡服務提供商們財迷心竅對用戶採取流量計費,打通一款數十小時的RPG遊戲可能就得付上和PS4主機價格一樣多的上網費用,如此說來的話,買一臺主機還是更為保險一些。
新玩家 新商業模式與此同時,一些潛在的低成本遊戲主機進軍雲遊戲平臺的話有可能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客戶市場,特別是低於100美元的售價會相當有競爭力,而且潛在主機廠商進軍雲遊戲行業也會促使微軟和索尼不得不開發一些並不是完全依賴其主機的一些遊戲服務來同這些廠商競爭。
讓遊戲成為一種流媒體服務而不是購買各種遊戲同時也在開創一種潛在的全新商業模式。Xbox Live使用的是會員收費模式,訂閱遊戲也是一樣,你可以免費獲得這款遊戲,但是你每月需要支付一定數量的會員費用,而這一切對於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遊戲來說並不新鮮。不需要物理下載或給消費者的發送遊戲光碟,對於雲端遊戲來說訂閱服務可能變得更受歡迎。
相信微軟和索尼已經在為推出他們的下一代遊戲主機而努力,我只是想說,這新一代主機不一定非得是高性能或昂貴的,也許只要支持雲遊戲就行,特別是如果他們想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用戶的話,推雲遊戲宜早不宜遲。
讓我們試想一下,在接下來某年的(或許就是2013年)的E3遊戲展上,索尼舉行PS4發布會其發言人介紹介紹PS4以及最新的PS4遊戲的時候告訴你:「打開你們的PS3和Gaikai,找到最新的那款遊戲。沒錯,這就是PS4遊戲;沒錯,把你們的PS3當做PS4吧。」或許現在雲遊戲並不能對現有的主機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是從微軟和索尼等主機巨頭開始在雲遊戲上展開布局可以看出未來雲遊戲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大的,不過雲遊戲到底能不能終結下一代遊戲主機就得留給時間去印證了。
Via TC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