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原是齲齒鬆動「咳」進了氣管 專家建議:這樣做可以有效預防氣道異物
華聲在線10月2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黃瑞 石榮)俗話說「打落牙齒和血吞」,但是57歲的周先生不小心掉落的齲齒卻「吞到」了支氣管裡,還引起嚴重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張,出現高熱、胸口痛等症狀,連呼吸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曾祥伯教授今天告訴記者,經急診手術,才幫周先生取出了那顆「消失」了的牙齒,其繼發的肺部感染病症也明顯好轉。
好好的牙齒怎麼會掉到氣管裡呢?曾祥伯解釋,人體的氣管和食道都在口腔下面,氣管上面有」聲門」,聲門再上面是「會厭」。人在呼吸的時候,氣管上面的會厭軟骨像蓋子一樣會抬起來,然後聲門同時會打開,氣流就通過氣管進入肺部了。而人在吃東西往下吞咽的時候,聲門和會厭都會關閉,這時東西往下掉的時候就只能進入食道,到達胃裡。但是當異物突然吸入或者飲酒、服用鎮靜劑、老人、幼兒及睡眠打鼾者,會厭反應遲緩或消失,就容易出現誤吸及氣道異物。
曾祥伯表示,氣道異物非常危險,一旦氣道異物堵塞大氣道會立即出現呼吸困難,缺氧,嚴重者可死亡,堵塞遠端支氣管可導致咳嗽、呼吸困難、氣喘等症狀,出現單側肺氣腫或者肺不張的支氣管阻塞的症狀;如果異物停留時間過長,易出現感染症狀,同時長期壓迫會損害支氣管彈性結構,導致支氣管擴張。
如何預防氣道異物?專家建議可以這樣做:
1.不讓寶寶接觸小玩具。家中的小家用物品和小、圓的玩具放在嬰幼兒接觸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用嘴含著學習用品或者其他小物件。
2.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進餐時取坐位或站位,保持安靜。古人有云食,食不言寢不語,吃東西的時候還是儘量不要一直說話或者大笑,這樣的話容易發生氣道異物的危險,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兒童來說,如果一邊吃東西一邊吵吵鬧鬧,就特別容易氣管嗆東西。吃東西時細嚼慢咽。很多成年人或者老年人發生氣道異物,就是因為吃東西狼吞虎咽。為了自身的安全,吃東西要細嚼慢咽,這樣也有利於消化。
3.如果發現有牙齒鬆動,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檢查鬆動原因,防止鬆動加重導致牙齒脫落。
4.在工作於塵土或者沙石暴露的地方,一定在佩戴口罩。如果塵粒不慎進入肺臟的深部,達到終末細支氣管、肺泡道和肺泡,會導致炎症,甚至阻塞呼吸道,引起生命危險。
一旦氣道出現異物,曾祥伯表示,咳嗽是最好的排出呼吸道異物阻塞的方法,適用於通氣良好的患者。對於完全和部分阻塞者,主要最有效的是海姆立克手法。如果採取上述方法如仍不能快速異物,應立即送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