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編劇: 伊萬·亨特 / 達芙妮·杜穆裡埃
主演: 蒂比·海德莉 / 羅德·泰勒 / 傑西卡·坦迪 /蘇珊娜·普萊薛特
希區柯克,享譽世界的懸疑大師,其眾多經典作品至今為影迷所稱道,而在他的眾多作品中,《群鳥》是十分特別的一部。
這是一部災難片,與希區柯克為人所熟知的犯罪題材影片不同,而當希區柯克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帶到這部災難電影後,賦予了災難電影新的魅力,這是希區柯克式的災難片。
電影的前半部分,講述了男女的男女戀愛的攻守諧趣,完全是愛情倫理電影的節奏。但在表面的一片和諧中,卻並不是真正的輕鬆,漫天黑雲,鳥鳴的畫外音始終縈繞心頭,直到群鳥開始攻擊,劇情開始急轉直下,從單體進攻到群起暴動,規模漸大,在群鳥攻擊小鎮之前,或被看作意外,或無直接鏡頭,鳥類學家的出現以及言論還可安慰人心,而緊接著的鳥潮攻擊卻再次反轉,迅速將人們拽入更可怕的深淵。
對現實越真實嚴謹的刻畫,越能突出災難來臨時的可怕,希區柯克不遺餘力的講述著繁瑣的家庭爭執,甚至對小鎮多個居民的形象也進行了簡單的交代,既引出了重要的角色,又為後面的群戲做鋪墊,終於在之後餐館中,呼應了前面鋪墊。小鎮每個人都發表著自己對於群鳥的看法,似乎所有人都在充當著偵探的角色,對鳥攻擊人的案件提出自己的推理,所有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希區柯克不愧為懸念大師,在電影中隨處運用著他自己所提到的「桌子底下的炸彈」理論,直讓整部電影有種勾人心魄般的魅力,其在眾多細節的處理上,都可名垂影史。經典的群鳥攻擊學校戲中,女主在學校前長椅上抽菸,她的身後,一隻、兩隻……逐漸聚集成群的烏鴉,真是毛骨悚然;而在餐廳外的戲份中,掉落的油槍、流動的汽油、點火抽菸的男人,讓人提心弔膽。對於災難前夕氛圍的營造,希區柯克登峰造極。
電影節奏是一個無形的東西,所以難以表述。對於一部懸疑恐怖電影來說,節奏的處理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大概統計,在《群鳥》中,共出現了八次鳥類攻擊人的場景,這八次的分布安排,著實是煞費苦心:前兩次的出現,代表災難的預兆和增加恐怖氛圍;從第三次到第七次的出現,規模逐漸增大,並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傷亡,直將恐怖推向最高點,而最後一次攻擊,終於讓整部電影達到高潮。
《群鳥》不是希區柯克最有名的作品,但卻是最特別的一部,除了「災難片鼻祖」的名頭外,這是一部講述家庭的電影,從這部電影,甚至可以解讀希區柯克本人,電影中的俄狄浦斯情節,無疑是對希區柯克最真實的寫照。當然,對於一部電影的解讀,不能只是一家之說,無論是電影角度,還是哲學角度的詮釋,都體現了希區柯克的偉大。
《群鳥》上映之初,便拿下了不俗的票房,初出茅廬的女主角也因此迅速躋身一線明星,這體現了希區柯克在好萊塢的統治地位,同樣也是對電影最好的證明。時至今日,所有災難電影都以此為標杆,無論是《後天》,還是風靡世界的《鐵達尼號》,都能從中找到它的影子,毫無疑問,《群鳥》定義了災難片的標準。
希區柯克對於金髮女郎的熱愛世人皆知,而《群鳥》的女主角蒂比·海德莉是希區柯克電影中最後一位金髮女郎,這也象徵著希區柯克巔峰時代的終結。
來源:推理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