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勝利 | 激蕩峰林進行曲——張家界市旅遊扶貧的生動實踐

2020-12-27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三千峰林,八百秀水。大自然的神奇,賦予張家界驚豔世界的絕美山水,而大地溶蝕的獨特地貌、偏處湘西北的區位,重巒疊嶂間,廣大鄉村又被貧困深鎖。

  80多年前,這裡是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地,20多萬人投身革命,6萬人血灑革命徵途。

  不能讓先烈故土山河依舊,不能讓世界旅遊目的地與貧困共存!

  「作為首批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舞好湖南旅遊業龍頭,探索創新旅遊扶貧模式,打造旅遊精準扶貧的『張家界樣本』。」市委書記虢正貴這樣總結張家界幾年來的實踐。

  2019年6月,旅遊扶貧的「張家界樣本」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一場題為「世界遺產地可持續旅遊與貧困消除」的精彩演講,向世界分享經驗,贏得陣陣掌聲。

  穿深山,越峽谷,旅遊線路挺進深度貧困村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

  當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景區人頭攢動時,西線的桑植只有《十送紅軍》和《馬桑樹兒搭燈臺》等民歌在深山裡寂寞迴響,東線的慈利守著一個大峽谷無人問津。

  遍布奇山異水,卻有重重山嶺阻隔,長久以來,除了武陵源核心景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的光芒照不到山的那一邊。

  向前!向前!再向前!2017年,張家界市出臺《關於在「錦繡瀟湘」全域旅遊基地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的意見》。一場以交通為龍頭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在張家界的山山嶺嶺間全面鋪開。「東線」「西線」兩條黃金旅遊新線齊頭並進,一路向前連接桑植、慈利兩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千村萬落、千家萬戶。

  大景區引爆,長線路輸血。短短幾年,桑植拉起了12條大交通線。5條旅遊公路向外聯通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和「張吉懷」精品旅遊線路,九天峰戀景區提質升級為4A景區,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所在的劉家坪和4A景區賀龍紀念館所在的洪家關組成紅色旅遊大景區。兩大景區和精心布局的鄉村旅遊線路串聯,向桑植38個深度貧困村挺進,喚醒綠色、紅色和多彩的白族文化,生態觀光園、休閒農莊、客棧、農家樂興起,帶動3181戶10547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一座橋富了一方人」。說的是慈利橫跨張家界大峽谷的玻璃橋,這座世界最高最長的玻璃橋因創意營銷成了網紅打卡地,景區一年納稅過億。

  7月30日,大峽谷村電子商務服務站,29歲的彭瓊邊招呼顧客,邊哄著2歲的孩子。丈夫在玻璃橋上當保安,月工資2000多元,自己每月也有2000元收入,一家人每年還能拿到景區商鋪招標和山地流轉的分紅。去年正月搬家到了安置點,新屋寬敞明亮,景區還給每戶通了自來水。告別老房透風漏雨、山上背水的苦日子,彭瓊結婚9年來,第一次風風光光地接了永州藍山的娘家人來走親。

  景區+線路旅遊扶貧,一個個貧困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了,「空心村」重新有了歡笑。據統計,武陵源、天門山、大峽谷等景區直接帶動周邊24個貧困村、2.3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3條旅遊扶貧產業帶和24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輻射帶動了205個村、1.86萬貧困戶6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世界自然遺產地的陽光穿透重重大山,終於照亮了山的那一邊!

  挑特產,採土產,旅遊商品助力脫貧大產業

  張家界9653平方公裡群山皺褶裡,貧困戶星星點點。在景區和線路無法抵達的旮旮旯旯,如何打贏脫貧攻堅的精準殲滅戰?靠「捨我其誰」的扶貧人,靠精準開發當地土特產。

  「有看的,沒買的。」這是張家界過去留給遊人的印象。現在,張家界會讓你「買買買」停不下來。

  這些年,圍繞「土」「特」兩字,張家界大做旅遊商品開發文章,成立旅遊商品產業服務中心,引導企業對老字號商品、民族旅遊商品加大開發力度。深山旮旯裡的貧困戶紛紛被拉進生產、加工、銷售的大網,放飛脫貧致富的夢想。

  7月31日,一大早,張家界市永定區三家館鄉三家館村趙桂林和同村趙福妹、吳蘭妹結伴,說說笑笑走進莓茶園採茶,過去三個家庭因病致貧愁眉苦臉,現在手中每一片嫩葉都是生活的希望。採茶季,她們每人將在這片茶園裡收穫上萬元。

  轉過一山又一山,張家界雲凝霧繞的山坡上扦插了8萬畝莓茶,土家人喝了600年的「神茶」現遠銷「北上廣」和東南亞等地,年產值近10億元。而桑植正位於北緯30°黃金產茶帶附近,白茶成為扶貧重點產業,茶園茶企遍布,惠及3.5萬貧困戶。

  「要讓張家界禮物裝滿全世界遊客的行李箱!」2013年,武陵源區乖么妹土家織錦生產基地創辦者丁世舉偶然從市扶貧辦了解到,如果有一個基地,一人一機織土家織錦,貧困戶靈活就業,景區需要,還能傳承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扶持,丁世舉說幹就幹。6年時間丁世舉在永定區、桑植縣、武陵源區創辦了3個基地,產業工人300餘人,累計培訓學員1200多人次,600多種產品遠銷歐美30多個國家。基地80%的收益都回報給了貧困戶,2019年給12個村146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58萬元。

  「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旅遊購物」,雕琢了張家界莓茶、土家織錦、桑植白茶等一大批「張家界禮物」,培育旅遊商品企業205家,產值達45億元,帶動了1.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如今,張家界的旅遊商品又搭上了電商的快車。兩區兩縣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站點覆蓋所有貧困村。桑植洪家關白族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谷思鈺,通過參加電商免費培訓,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近200萬元的年銷售額。2019年,全市貧困村農產品銷售額9319萬元,帶動貧困戶9105戶、26604人。今年上半年,直播帶貨車開進田間地頭,僅桑植扶貧產品銷售就達452.44萬元。

  很民俗,很唯美,景區夜色輝映甜蜜的笑臉

  7月31日晚,因疫情停演146天的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正式復演,1100名觀眾都有些興奮。而張家界永定區官黎坪街道雙峽村41歲的李宗利更是激動,終於復演了,每晚牽牛在劇場裡走一圈,她和她的牛又可以分別拿到60元工資!

  「胡大姐哎,我的妻;劉海哥,我的夫」,一聲聲喊得人肝腸寸斷。人狐的愛情、實景的奇絕、音樂的美妙、民俗的淳美,久久地震撼著觀眾。11年來,《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已累計演出2806場,接待中外遊客386萬人次。直接帶動200人脫貧,企校合作解決2360名學生就業,1800名學生勤工儉學。

  此時,武陵源區《張家界·魅力湘西》劇場裡,2800名觀眾醉在原汁原味的張家界民族民俗文化裡。這齣劇,帶動300名當地人脫貧,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

  在張家界各個景區,共有6臺這樣的實景演出,臺臺火爆。

  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讓張家界的夜色無比美好的,還有精品民宿。

  風吹動竹林,蜻蜓飛過泳池,群峰聳翠,水田反光,一棟棟精緻舒適的木房依山就坡。時間在鳥鳴蟲聲中慢下來,人不由自主地發呆。這裡就是全球十大必睡民宿之一的「五號山谷」,地處武陵源區中湖鄉野雞鋪村,34間客房天天爆滿。

  清晨,46歲的伍元妹在坡下開墾菜園,抬頭就可看到自家的樓房。坡上四處拍照發朋友圈的遊客,並不知道美麗的山谷曾是豬欄牛屋、爛泥塘和垃圾場,27年前從外村嫁過來的伍元妹感嘆村莊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家裡的田以400元/畝租給了谷主,她為谷主種菜,每月2500元。

  谷主是上世紀80年代拿著砍刀開路的張家界導遊陳玉林,2009年從北京陪父母回鄉,看到山谷裡人去房空,留下來做民宿。他有些得意的是,原來五號山谷靠張家界引客,現在山谷為張家界引客。今年遭受疫情,但3月5日復業至今,與去年同期比,入住率還高了三個百分點。

  「這裡太美了,我不想動了!」把山野和民俗緊密融合的高端民宿在張家界最先復甦。7月31日,記者走訪澗外、回家的孩子、龍舍、水木瀟湘、梓山漫居等民宿,均告客滿。張家界1280家民宿形成了武陵源、天門山、大峽谷、西線「三圈一線」的民宿格局,解決了4000多名村民就業問題,帶動4.8萬人脫貧致富。

  越國際,越市場,厲兵秣馬吹響發展集結號

  「妹丫頭你莫走,唱首歌兒把你留,歌中有我對你的真情,歌中有你的溫柔……」疫情期間,「雲遊張家界」,47場網上直播,一首張家界的山野民謠《你莫走》,全網綜合點擊量超70億次,點燃遊客出遊張家界的迫切願望。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旅遊業遭遇重創。張家界因春節關停景區,近20億元收入歸零。

  張家界不會在寒冬裡哭泣!

  積蓄力量。景區關停,正好厲兵秣馬。景區景點及旅遊企業全員線上業務培訓,研發新產品。張家界黃龍洞在全國率先上線無線語音導遊服務,「乖么妹」土家織錦開發出新的特色文旅產品。天門山景區開通了全世界索道爬坡角最大的3S索道,茅巖河景區新建星空營地。與此同時,旅遊精英人才培訓、休閒農業人才培訓、鄉村旅遊人才培訓等,為旅遊提質升級持續賦能。

  國際化、可持續的頂層設計增強了旅遊業抗風險能力。張家界走在全國前列的網際網路智慧旅遊平臺疫情期間發揮威力,全國甚至全球第一的國際音樂節、文化旅遊節、詩歌節、民宿節、網紅節、冬遊節等創新營銷影響廣泛而深遠。

  疫情更讓張家界人思考旅遊遼闊的未來。3月30日,張家界籤約8個文旅項目,籤約總額達113.5億元,涵蓋康養度假、文化旅遊綜合體、生態休閒等多種旅遊產品,拉長現有旅遊產業鏈。7月28日,投資20億元的張家界新松機器人項目開工。旅遊業與機器人產業相融合,張家界再次走在前列。

  旅遊復甦了,燃爆了,一波波遊客又來了,武陵源索溪峪鎮雙星村建檔立卡戶鄧壽虎家生產的薑糖,一個月賣了2000多元;永定區王家坪鎮山村藝術團一天演4場,30多名演員每人每場收入100元;在永定區華天酒店上班的建檔立卡戶吳紅燕,8月份拿到了500元的鋪床獎勵……

  7年的精準扶貧,4年多的脫貧攻堅,張家界4個貧困區縣先後摘帽,35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減貧243345人,旅遊對脫貧的貢獻率達40%。武陵源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區脫貧摘帽,慈利縣被列入全省旅遊扶貧示範縣,永定區成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

  如果澧水能繪,在全球驚嘆的絕美山水裡,百姓脫貧後綻放的一張張笑臉,定是最動人的風景;如果峰林能奏,在億萬年的滄海桑田裡,脫貧攻堅這部奮鬥的史詩,定是最激情澎湃的樂章!

  披荊斬棘戰貧困,乘風破浪謀發展。在這片紅旗招展的熱土上,帶著新時代的新使命,張家界人踏著激蕩峰林的進行曲,正闊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王志紅 楊又華 易禹琳 向國生 廖聲田 寧奎)


相關焦點

  •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市州巡禮」激蕩峰林進行曲——張家界市旅遊...
    激蕩峰林進行曲——張家界市旅遊扶貧的生動實踐(7月31日傍晚,張家界土家族風情園景區,遊客在體驗土司城長龍宴,欣賞當地民俗節目表演。近年,張家界各大景區不定期開展高品質特色文旅活動,全面拉動旅遊市場,助推旅遊扶貧。
  • 【敦煌風】有一種精神來自歷史深處 激蕩於扶貧戰場
    【敦煌風】有一種精神來自歷史深處 激蕩於扶貧戰場 2020-12-16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全省鄉村旅遊扶貧臨夏市 培訓班開班
    此次培訓班為期3天,採取集中授課與考察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理論培訓結束後,王處長一行前往我市旅遊扶貧重點村和新晉A級旅遊景區進行了查看指導,對我市脫貧攻堅三年實施方案產業扶貧工作落實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展示了鄉村旅遊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三王村積極改建民宿,發展鄉村旅遊
    △12月16日,一場屋場會在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三王村舉行。這場屋場會開在村民劉金翠的民宿前頭。 圖/記者李姝12月16日,一場屋場會在廣福橋鎮三王村舉行。進駐後,工作隊發現三王村山清水秀、中藥材豐富,認為發展鄉村旅遊,才能既保持三王村的自然風光,又能帶動村裡產業發展。 漫水橋改建、民宿改造、觀光河道遊道建設、杜仲扶貧車間等方案拿出來後,村民們卻猶豫了,尤其是民宿改造項目,村民們踟躕不前。
  • 英德旅遊攻略——英西峰林片區,春遊一起來看峰巒起伏的峰林吧!
    英西峰林片區英西峰林是一個區域的統稱,是特指九龍鎮、黃花鎮(以前叫明逕鎮)、巖背鎮三鎮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似桂林,故有"英西小桂林"之稱,這裡密集分布著上千座石灰巖山峰,溪澗、巖洞,古建築點綴;其間,是廣東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景區。是驢友人戶外徒步的好去處,也是廣東十大戶外徒步探險聖地之一。
  • 扶貧幹部敢於創新中創造、實踐中拓新
    扶貧幹部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地錘鍊能力,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身處新時期新時代新徵程,面對時代的呼喚,扶貧幹部要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進取心,責任在肩,迎難而上、敢作敢當、奮發有為。埋頭俯身,當肯幹「黃牛」。
  • 張家界市啟動第二輪服務全域旅遊創「三優」活動
    進行表彰。紅網時刻張家界4月24日訊(記者 李森林)4月24日,張家界市服務全域旅遊創「三優」活動總結及第二輪活動啟動會舉行。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艾可知參加並講話。會議全面總結第一輪創「三優」競賽活動,對2019年度表現突出的賀龍紀念館支部委員會、張家界康華實業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張家界土家風情園支部委員會等15個先進基層黨組織,龔涵適、向佐成、李啟洪等1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毛善財、屈澤波、高遠新等30名優秀共產黨員以及羅文靜、戴航、胡娟等30名優秀黨建指導員進行表彰。
  • 《文藝湘軍進行曲》「夢圓2020」 9部原創扶貧主題作品出版
    在脫貧攻堅這一偉大戰役中,湖南廣大文藝工作者下沉基層,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心靈感受時代,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的優秀作品,為湖南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文學力量。今年9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將集中出版9部湘籍作家以扶貧為主題的文學作品。
  • 扶貧題材電影:生動講述脫貧致富故事
    > 經過持續奮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一重大勝利凝聚了千千萬萬人的努力,也譜寫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講述奔向小康的新農村故事在故事結構上,近年來的扶貧題材影片選擇了較為樸實的形式。它們大多通過簡明生動的影像敘事,表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政策,表明脫貧攻堅帶來的歷史性變化,使廣大觀眾在思想和情感取得更強烈的認同。很多故事展現了中國農村脫貧致富的偉大進程和歷史成就,以偏遠的貧困鄉村的巨大變遷來印證國家戰略。
  •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歌曲徵集活動優秀作品MV展示:《脫貧進行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由河北省文聯、河北省音樂家協會主辦、河北新聞網承辦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歌曲徵集活動以「歌唱祖國、禮讚英雄」為主題,號召、組織、動員廣大音樂工作者立足河北,立足全面決勝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 金口河勝利村「變形記」
    近日,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組織到定點幫扶的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和鎮勝利村開展「重走扶貧之路」學習實踐活動,昔日的駐村幫扶幹部宋楊一進村,就被老鄉認了出來。寬闊的通村公路、典雅乾淨的民宿、富有地域特色的標誌……闊別兩年的小山村,如今已是「網紅」旅遊鄉村,宋楊不由感嘆:「變化太大了!」
  • 張家界市手工編織協會成立暨繡雲土家繡莊南莊坪店開業(圖)
    11月28日,張家界市手工編織協會成立暨張家界繡雲土家繡莊南莊坪店開業舉行慶典儀式。市婦聯和市文化館領導分別為張家界市手工編織協會和張家界市民間特色文化創作基地揭牌。   「一針一線一刺繡,一生一世一刺繡」,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市場不斷拓展,獲得的獎項也不勝枚舉,2010年公司產品「繡雲繡品」在湖南省首屆旅遊商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15年土家刺繡作品《御筆峰》在中國湖南特色旅遊商品評選大賽中榮獲金獎;2015年10月公司榮獲湖南工藝美術「最具影響力企業獎」等榮譽稱號。目前,公司已成為展示土家刺繡文化的窗口,是張家界市旅遊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
  • 白狼峰下有人家
    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地理類型多樣、生態系統完整,浩浩湯湯的洮兒河及其支流沿白狼峰東西兩側奔流向遠,美、絕、險三大突出景觀風採盡現淋漓盡致,為愛景人所傾倒。 不到崖底,不知峰高。不攀其頂,不知河山之遼闊。
  • 100個旅遊減貧案例為世界旅遊扶貧提供智慧答案
    世界旅遊聯盟、世界銀行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共同發布的100個旅遊減貧案例,既可以為業界和地方提供可借鑑的實踐經驗,也可以作為公共知識產品分享給世界各國,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與此同時,中國也需要吸收借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減貧經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
  • 寧心:偉大實踐的生動記錄
    偉大實踐的生動記錄——二論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寧心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思想的形態,生動記錄了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道義力量、實踐力量、創新力量,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奔湧向前的恢弘畫卷。這是一幅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恢弘畫卷。
  • 紅嫂之鄉:打造紅色旅遊扶貧「常山模式」
    時值年末,位於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雙喜臨門:一是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啟動的紅色旅遊發展60個典型案例徵集入選名單揭曉,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入選;二是表現景區旅遊扶貧的《俺的職業是群演》等4幅(組)照片,前不久入選了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
  • 【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 走向勝利 | 枝頭蜜梨香 林下土雞壯
    經多方調研,並邀請農學專家對當地土壤進行檢測,工作隊決定指導該村種植黃金蜜梨。  發展產業,並非一帆風順。部分村民認為,種植黃金蜜梨投資太大、風險不小。為此,工作隊帶著村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去黃金蜜梨產業成熟的懷化芷江實地考察。  當地紅火的蜜梨產業,讓長豐村村民眼前一亮。2018年冬天,長豐村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投資110萬元,引進上萬株蜜梨苗,種植68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