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獵手:杜邦如果讀過道德經

2020-09-04 吉祥君Jey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狐狸獵手》,由執導過《點球成金》《卡波特》的貝尼特·米勒導演,對片中的兩大帥哥查寧·塔圖姆和馬克·魯弗洛扮演的摔跤手,我很欣賞很喜歡,但是真正讓我感興趣的是史蒂夫·卡瑞爾扮演的杜邦。

卡瑞爾因為在《狐狸獵手》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獎。不得不說,卡瑞爾扮演的杜邦在影片中形成了一個陰鬱的場,有他的地方就好像有烏雲跟隨,但是本文想著力分析的也不是卡瑞爾的演技,而是卡瑞爾扮演的杜邦的心理缺陷。

是什麼導致了杜邦的毀滅?

最近在重讀《道德經》的我總是想,如果杜邦讀過《道德經》,他的人生是否會有不同的進程?

「杜邦家族,財富與權勢的王朝,美國對軍火的需求,讓家族財富得以大量積累」,約翰·杜邦含著金勺子出生,在成長過程中他見識了太多權錢交易,所以讓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裡認為金錢和權勢是萬能的,可能也因為之前錢和權的無所不能,導致了他的極端自負。他用錢吸引來馬克·舒爾茲,還不夠,他要用錢再吸引戴夫·舒爾茲來,馬克說戴夫不是那種能被錢打動的人,杜邦不信。最終事實也證明了杜邦是對的。

錢本身沒有過錯,一方是職業選手,一方是贊助商,這本也再正常不過,但是若是你這贊助商硬把自己弄成救世主的身份,肯定要出問題。這時我就想,如果杜邦明白「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它們,他的人生會不會更開闊?

確實是因為杜邦開出的價錢很有吸引力,馬克和戴夫這對冠軍組合兄弟才來到杜邦家園。但對杜邦來說,他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摔跤教練的欲望而來。所以在關係認知上就產生了不對等。

對於馬克和戴夫來說,杜邦只是金主,訓練可以聽他的,但是生活還是自己的,意志也是自己的。在杜邦的眼裡,馬克和戴夫都是他的私有品,馬克自作主張讓團隊改變訓練時間就是對他權威的挑戰,大夫周末陪著孩子家人玩也讓他覺得不爽。他想做馬克的教練、父親,但是當馬克真把他當父親來愛時,他感到了各種不適。對馬克,他從始至終都是居高臨下的「愛」,如果說,曾有那一點「愛」的瞬間。「長而不宰」的道理,杜邦並不明白。

《道德經》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疵」,反觀杜邦的行善是如此高調,他要求馬克在飛機上一遍遍地背誦「鳥類學家集郵家慈善家」,馬克念得如此拗口,杜邦卻是一順到底,說到底還是杜邦極度驕傲自己的「鳥類學家集郵家慈善家」身份。集郵家在此處是否有寓意不得而知,但通過馬克對戴夫的行為來看,他在慈善方面何嘗又不是一直在「集郵」。

杜邦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展示。這其中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母親越是認為摔跤教練低賤,杜邦就越是要向母親證明自己「行」。

也就是說,這個家庭都沒有善於「處下」的行事作風。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樣的東方哲學母子倆都不明白。

為什麼最後杜邦會對戴夫痛下殺手?原因就在那段電視採訪裡,「作為教練,我希望能培養年輕運動員,不僅是身體層面,還有精神層面」「我的運動員們,認為我是兄長、導師、父親和領導」。

他把自己放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希望他的所有運動員都能仰望他崇拜他,並用他喜歡的方式當他為父親為兄長。但是在馬克這件事上,他發現自己不可能取代戴夫的地位。他一心要挑撥兄弟倆的關係,開始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最後他依然沒能真正代替戴夫。事實證明,戴夫才是馬克真正意義上的兄長、父親、導師和教練,所以當杜邦看到這個冰冷的事實,又發現戴夫不僅輕而易舉獲得了所有身份,還有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嫉妒讓他發了狂,既然不能取代他就只能殺死他。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所以能長久,就是因為天地不自私。所以有智慧的領導者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這樣大家才樂於接受他們的領導,不貪身外之物,才讓自己有更好的存在狀態。天地和效法天地的聖人,不就是因他們沒有私心嗎,所以才更好地成就了他們的被人尊敬、平安無事的私心嗎?

一心想成為領導父親的杜邦,如果按《道德經》中的道來行事,一定能成就自己的夢想。

相關焦點

  • 狐狸獵手:1996年震驚世界的杜邦太子爺殺人案
    作為知名大財團杜邦集團的繼承人,約翰·杜邦的身價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高達兩億美金。
  •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其才華,非常人所能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兩部經典,知道的人多,而讀過的人少,讀完並能融會貫通的更是少之又少,這兩部經書就是《易經》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老子所寫,洋洋5000多字,蘊含無窮的人生哲理。有人說:讀過《道德經》的人,便是一場智慧修行,連「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狂人魯迅也曾經說過:不讀《道德經》就不知道中國文化,不知道宇宙的真諦!
  • 杭州女失蹤案水落石出,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獵手」,第19天
    來女士的丈夫真是狡猾得像只狐狸,從他說「以她的智商,她一個人不可能走出這個小區的」就已經猜到是她老公作案了。首先,一個女人哪懂什麼監控盲區,她就是要走不可能完全避開監控盲區,外來人綁走的話,不熟悉小區,肯定也不知道監控盲區。
  • 《道德經》原文
    《道德經》之四章 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之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之六章 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道德經智慧》 | 臺灣知名學者馬叔禮解讀國學經典《道德經》
    他的《道德經》更是集其思想精華於一書。《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書中提出「大道自然無為」的思辨,對世間萬物規律進行了深刻的詮釋。《道德經》是一部蘊藏著豐富人生哲理的經典著作,其思想深邃,內容博大精深。馬叔禮老師解讀老子智慧,揭示華夏文明獨特的宇宙觀,暢談人文與自然的關係。
  • 杜邦公司與南北戰爭的故事
    杜邦與南北戰爭從祖先講起。如果沒有1789年的大革命,埃勒泰爾·伊雷內·杜邦·德內穆爾( Eleuthere Irenee du Pont de Nemours)必將生是法國人,死是法國鬼。這個生於1771年的保皇黨分子,1799年舉家遷往美洲。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既然《道德經》如此出名,那麼,你對《道德經》又知道多少呢?你可知道,《道德經》是由《道經》和《德經》共同構成的,也就是說,《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所以我們就很有興趣知道,何為「道」?又何為「德」呢?
  • 道德經最智慧的3句話:讓你悟通天道的秘密,反敗為勝,成為強者
    《道德經》中第33章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強者的特質第一點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可以跟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聯繫起來,「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子說,一個人,如果可以深入的了解別人,就能稱得上聰明,但是還不能算做是有智慧。
  •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經》出土,雖只改了寥寥數字,意境卻完全不同
    1973年,中國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經》出土了。當年,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挖出了三座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文物數不勝數,其中有幾篇薄薄的帛書,就是我們盛行四海的經典國學《道德經》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時震驚世界!
  • 你真的讀懂《道德經》了嗎,有些話,你肯定沒看過
    你真的讀懂《道德經》了嗎,有些話,你肯定沒看過說到老子,大家一定都是耳熟能詳,老子原名李耳,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而《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譽為萬經之王。可能大家都接觸過《道德經》中的一些名言,但我們今天要解讀的,有些話,你肯定沒讀過。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道德經》中有什麼你不知道的名言,能讓老子名垂千古吧。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 《道德經》:這2件事做的「太滿」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您要做什麼事,如果非把內在裝的很滿再去做,就沒法做,所以您不如放下他。後世老子把這種教誨叫做「持滿之戒」。莫言在《檀香刑》裡寫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
  • 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
    在流傳上千年,被無數偉人讀過的《道德經》裡也希望大家在人走不順時,默念幾遍以下這3句話,然後好運氣自然來!老子看到大成就者不說一句話,迫不得已宣說《道德經》五千文。所以《道德經》十分稀有。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道篇340】《姬氏道德經》與《老子道德經王弼注》對比學習之八
    【按】本學習公眾號【道篇】前期陸續轉發關於歷代各版本《道德經》,本期起按照《姬氏道德經》關於81章順序,對比學習《老子道德經王弼注》。供大家參考。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連續關注我的道德經系列問答裡邊兒的問題,將它串聯起來,就一定能讀懂道德經說的什麼。
  • 《道德經》釋義
    為了方便溝通交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表達這個能生宇宙本源的能量,老子勉強起了個名字叫「道」,所以老子說:強名曰「道」,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前兩句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字說的是化生天地萬物本源能量的道,這個「道」用言語文字表達不出來。
  • 死磕杜邦16年,我們需要這樣的律師
    比洛特要求杜邦提供和PFOA相關的材料,但是杜邦拒絕了,於是他轉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杜邦無奈只能給他寄了幾十箱毫無條理的文件,多達11萬張,最早的可以追溯到50年代,其中有內部通信、體檢報告和杜邦的科學家所做的各種機密研究報告。
  • 狐狸的尾巴為什麼藏不住:用尾巴交流
    我國有句俗話叫「狐狸的尾巴藏不住」,來形容壞人壞事總會露餡。那麼它的尾巴為什麼藏不住,而總被人們發現呢?狐狸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不同的棲息地,包括森林、草原、山脈和沙漠。他們也很好地適應人類環境,如農場,郊區,甚至大型社區。
  • 《道德經》:人生最高境界是看透自己還是看透別人?三個故事解釋
    《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意就是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故事一:有一天,狐狸在翻過籬笆時,不小心腳滑了一下差點兒掉下去。萬幸的是,它抓住了一株薔薇,可是它的腳卻被薔薇的刺給扎傷了,還流了好多血。於是受傷的狐狸就埋怨薔薇說:「你這麼做太不應該了,我是向你求救啊,你怎麼反而用刺扎我的腳呢?」薔薇笑著回答道:「狐狸你錯啦,我天生就帶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所以才被我刺到的。」
  • 白巖松:不要讓自己陷進金錢的局中,讀道德經幫你尋回真正的自己
    白巖松:我曾可以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的話讓我放棄了如今的社會,要說我們最離不開的一樣東西就是:錢!好像我們住在了被金錢圍繞的牢籠裡。點醒白巖松的生命之書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道德經》拉了白巖松一把,讓他在亂世洪流中,依舊能保持自己的良知,堅定地做自己。而之前白巖松在做客「烏鎮文化講堂」時,就曾說《道德經》是他的生命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