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為什麼還叫呂尚,他是姓姜還是姓呂啊?看完你就懂了!

2021-03-05 每日漢字

最近,電影《姜子牙》火了起來。

看過這部電影,很多人疑惑了,從劇中我們知道姜子牙還叫呂望。

「姜」和「呂」是兩個不同的姓氏,那麼姜子牙到底姓「姜」還是姓「呂」呢?

姜子牙劇照

 在中國歷史上,姜子牙是「迷」一樣的人物。

他在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佔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

正是基於上面這段話,中國才有了這樣一個歇後語: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

正是在姜子牙的輔助下,周朝才消滅了商朝,奠定了中國的國土範圍。正是基於這些功績,姜子牙的美名千古流暢。

姜子牙劇照

 很多人都知道,姜子牙還叫呂望。

在資料中是這樣記載的:姜子牙(約前1136年—約前1036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太公泉鎮)人。商末周初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兵學奠基人。

這個介紹非常迷糊,說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正是基於這種介紹,人們叫姜子牙為姜尚或呂尚。那麼,為什麼這麼稱呼呢?

根據資料記載,古人的名字是由五部分構成的,分別是姓、氏、名、字、號。所以說,最早的姓氏是分開的。

那麼,「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呢?「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那個時候很多人只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是誰,所以孩子們都隨母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同一個姓氏的人太多了,不少同姓的人就以地名為「氏」,進行區分。

姜子牙劇照

 就拿姜子牙來說,相傳他是炎帝之後,本為姜姓。後來,姜子牙的先祖伯夷在堯舜禹期間,都是朝廷重臣,後來被封為呂侯,封地在呂地(位於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

此後,伯夷後裔的這支姜姓人就以「呂」為氏。相傳,姜子牙就出生在董營村,所以他以姜為行,以呂為氏。因為他的名字是望,所以叫呂望、姜望、姜子牙、呂子牙都不是錯誤的。【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為《姜子牙》貢獻了票房?沒有告訴你,他並不叫「姜子牙」
    咱們就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給大家講點與之相關的「冷知識」:比如說:姜子牙不叫「姜」子牙,歷史上也沒有「姜太公」這個人。好在姜子牙在人間留下的故事也足夠精彩,比如眾所周知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副魚竿釣出了周朝八百年的河山。但是這種說法有兩個非常致命的漏洞。第一,他不叫「姜子牙」。第二,歷史上沒有「姜太公」。這位老兄,是神農氏的子孫,「姜」是他的「姓」。
  • 《龍族的後裔》首播 ,「姜」姓得姓始祖炎帝以仁愛感動觀眾
    帝舜晚年賜伯夷恢復祖姓姜,以繼承炎帝之後,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呂與申,皆為四嶽部落之後,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姜姓齊國衍生出齊、邱、丘等眾多姓氏,姜姓齊國滅亡後,也有部分平民以祖姓姜為姓。這支姜姓始祖為齊太公姜尚,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支。徐玉清解釋說,婦孺皆知的姜子牙,實際上是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後人也稱他為呂尚或姜尚。
  • 飛熊、呂尚、太公望,姜子牙到底有多少個稱號?
    那麼,呂尚為什麼又會被叫姜子牙,他到底姓什麼名什麼呢?其實,呂尚的傳世文獻中稱呼非常多,而每一個稱呼卻又都有按照一定規則。我們這裡就來羅列一下他到底有多少個馬甲,也能從中一窺周朝的稱謂習慣。首先要說呂尚的名字。在中國古代「名」和「字」是有區別的,「名」是出生時的名字,多用于謙稱;「字」是成年時的名字,多用於敬稱。
  • 為何秦始皇的「嬴」姓很少見?其實早已改字,也許你就是他的後代
    而隨著秦始皇在電視劇中的精彩出演,我們也熟知了這位皇帝的名字,他叫做嬴政。 要是對我國歷史上的人物姓氏感興趣,不難發現,我國漢朝以前的姓氏都比較複雜,舉個簡單的例子:姜子牙又叫呂尚。很多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叫什麼。其實,姜子牙姓姜、氏族為呂,單名一個尚字,字子牙。從這個可以看出,姜子牙其實是他的姓和字結合在一起的,而呂尚則是他的氏和名結合在一起。
  • 《封神演義》和正史裡的姜子牙不一樣,但真實的姜子牙到底是什麼樣...
    他本人據考證應該是,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 或許有的朋友會奇怪,「姜姓,呂氏」。是什麼意思,他到底是姓姜還是姓呂呢? 姓氏在今天已經被合併,指代一個人的名字,但是在最初,其實是這麼回事的。
  • 先秦史話丨26.西周(4)齊太公呂尚
    齊太公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牙,又稱作姜尚、呂望、太公望、師尚父、姜子牙、姜太公等,是齊國的開國之君。 呂尚,是東海人(東海,約當今山東之東南部、江蘇之東北部一帶),其先祖曾經擔任四嶽之職,輔佐大禹平治水土,立有大功。在虞舜、夏禹的時候被封於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 姜子牙沒成仙沒封神,老死齊國還是回玉虛宮,到底得了什麼待遇?
    根據封神演義原文概述,姜子牙最後被封為齊國之主,最後死在了齊國。按照歷史來說,這樣的結局算是非常圓滿了。這裡有必要提及一個歷史趣聞。既然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國主,那麼他的後人怎麼會姓呂?而到了戰國後期,齊國國主又姓田了?實際上,姜子牙的姜只是姓,而他的氏為呂。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封神演義,都表明姜子牙的先祖被封於呂,所以他又叫呂尚。
  • 歷史上的姜子牙
    但不管怎麼說,姜子牙還是讓我們看到了製作方的良苦用心,相信我們的國漫會越來越好。電影的好壞,我們不過多評價,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歷史上的姜子牙!舜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
  • 烈山六姓《姜、呂、盧、高、許、紀(jǐ)》 同祖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盧氏文化,共建家族文明!
  • 《姜子牙》票房,節節攀升,但有一個問題,至今是謎
    最近,電影《姜子牙》,正在國內上映,電影票房收入,節節攀升。其火爆程度,大有追趕《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趨勢。我是十一假期,與朋友一起,才看的這部電影,看過之後,個人覺得,還是蠻不錯的!期間,一位朋友忽然問我:哎,你知道嗎?關於姜子牙,有一個問題,至今是謎。我好奇地問:什麼問題?朋友笑著說:就是姜子牙的故裡之謎,你知道姜子牙是哪裡人嗎?我說:知道啊,姜子牙是河南人呀!朋友笑著說:姜子牙,其實是安徽人。
  • 姜子牙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姜子牙為什麼最後沒有被封神?
    說到姜子牙這個歷史人物,我想大家肯定在電視劇上都已經看到過也已經了解過了,但是這些究竟還是在電視劇中的,於是很多人就想在歷史上是真實的還是傳說中的呢?如果真實存在的,為什麼最終卻沒有封神? 姜子牙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且看太公三千年:那個興周的老漢,怎麼就變成封神的姜子牙了?
    因此,當時只有貴族才有姓和氏,而普通人大部分只有姓而無氏,甚至有些既無姓也無氏。在《國語》、《史記》中都有關於姜姓的記載,原始社會時期,大家都擇水而居,當時炎帝和黃帝分別靠近姜水和姬水,所以他們分別姓姜和姓姬,炎帝神農氏也就是姜姓的始祖。
  • 姜子牙降服玉石琵琶精後,為何要扒她衣服,目的性太強,太有心計
    到了元始天尊床前,元始天尊一看他是個熊,就很不在意的讓他回去吧,但是道人被元始天尊的威嚴折服,誠心實意的跪在床前。元始天尊覺得困頓,睡了一覺,起來就是三百餘年。這時候看見自己床前有個旋風在那轉呀轉,原來熊早就灰飛煙滅了,但是魂還一直在跪拜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手一揮,讓他到了人間成了姜子牙開始修行,要不是前世這一層緣分,元始天尊又怎麼會看得重他。
  • 電影院復工了,預測下《姜子牙》劇情
    聽說有新劇姜子牙,那麼我們從史書裡看一看他到底會不會法術。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姜子牙:生於約前1156年—卒於約前1017年。
  • 說說老王家的那些事兒——媯姓王氏的由來可真複雜哦
    小編老家是沂蒙山區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縣,據小編了解,就王姓宗族就不下四支:太原王、媯姓王、相州王、完顏王等等。特別是這個媯姓王,自己家族或許知道一些祖上的故事,但外人幾乎不清楚他們的底細。小編鄰村有三個名叫國家峪的小山村,規模也不很大,分別叫上、中、下國家峪。當地人都清楚是國家(gui ga)峪,有一個也稱作陳家國家峪,三個村都有王氏人家。
  • 別被電影《姜子牙》騙了,真的姜太公興周八百年,遠比電影傳奇
    對許多人來說,第一眼看到動畫電影《姜子牙》中的主角形象恐怕都會驚掉眼鏡,這個一臉落魄的中年大叔竟然就是傳說中興周八百年,受到後世無限推崇的姜子牙? 由於歷史太過古遠,姜子牙的生平記載很多都不可考了,目前只知道他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
  • 姓氏文化:生姓
    商朝末年,華夏姓氏中就已有了呂氏,代表人物是呂筠生,他的兒子就是著名的呂尚,即姜太公,輔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商紂王,創建了西周王朝,並建立有在春秋時期曾十分強大的齊國。在呂筠生的後裔子孫中,除了呂氏一族外,還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生氏,望族於今山西太原、山東滕州兩地,姓氏讀音作xìng(ㄒㄧㄥˋ)。
  • 孟姜女竟然不姓孟,那她到底姓什麼?
    2016年殺青的電視連續劇《孟姜女傳奇》,說孟姜女是「退休幹部」孟章和姜中在路上撿到的棄嬰,她原本姓什麼叫什麼不得而知,反正從劇情安排的這一刻起就跟20年前一樣姓孟叫姜女了。不論最早記載此事的《左傳》,還是第一個和秦朝拉上關係的貫休,都對「杞梁妻」究竟姓什麼叫什麼隻字未提,最早提到「孟姜」的,是北宋人孫奭在為《告子下》所作註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