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銅鼓月形灣的毛澤東雕像
▲油畫《秋收起義》
從地圖上看,宜春銅鼓月形灣是一個只能找到大約位置的小山村,地處湘贛邊界,十分不起眼。這本是一個很少有人知曉的小村莊,因當年毛澤東在此機智脫險的傳奇故事而被人們譽為「毛澤東化險福地」。如今,月形灣也因這個傳奇故事,成為集參觀、旅遊、休閒為一體的多功能景區,更是銅鼓紅色旅遊的重要景點。 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志館,多方翻閱資料為您講述毛澤東銅鼓月形灣機智脫險的故事。
在銅鼓被團防隊員抓住通過兩塊銀圓脫險
1927年秋,南昌起義的硝煙還未散盡,黨的創始人之一毛澤東按照黨中央的決定在湘贛邊發動秋收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計劃在9月9日舉行。
9月初,毛澤東在安源的張家坊召開軍事會議後,便由中共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護送,直奔銅鼓縣城。毛澤東特意化名為安源煤礦採購員張先生。
然而,就在他們由瀏陽進入江西銅鼓,到達邊界的一個小山村時,被一夥團防隊員抓住並扣留。當然,敵人並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只作為一般嫌疑分子押往銅鼓縣城。當走到銅鼓一個叫排埠的小山村時,毛澤東急中生智,從衣袋裡拿出兩塊銀圓,對他身邊的團防隊員說:「老總,我是一個小生意人,這裡有點小意思給兄弟打點酒喝。」那團防隊員見到毛澤東手中的銀圓,就用眼睛示意毛澤東可以往旁邊的山上跑。毛澤東明白了那團丁的意圖,把銀圓往團丁手裡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
一直見毛澤東已跑進樹林子了,那團丁才喊:「站住,往哪裡跑?」並和兩個團丁追了上去。毛澤東見山澗一個拐彎處有一條小水溝,便跳進水溝中,用茅草、灌木蓋住自己。幾個團丁草草搜了一會兒,見沒有人,便下山向長官報告去了。
曾寫信給「救命恩人」是其唯一一次「生死逃亡」
1938年出版的《毛澤東自傳》中提過,毛澤東見敵人走遠了,才從水溝裡爬了出來。毛澤東沒有到過銅鼓,不知道到縣城的路,只得慢慢走下山。這時,遇到一個打柴回家的農民,毛澤東向他問路,那農民說:「這就是銅鼓的地界了,叫月形灣。」分手時,毛澤東問他的姓名,可那農民就是不告訴他。
毛澤東在自傳中說道,「我沒有鞋子,我的腳傷得很厲害。在路上我碰到了一個農民,他和我很要好,給我住宿(月形灣吳家祠堂),隨後又領我到鄰縣去。分手時,我問他的姓名,可他就是不告訴我。我身上還有七塊錢,拿它來買了一雙鞋子、一把傘和食物。當我最後安抵農民自衛軍的時候,我的衣袋中只有兩個銅圓了。」
直到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後,才派人找當地地下黨,打聽到這個打柴人的名字是陳帷德。陳帷德後來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工作,後來毛澤東曾給他寫過一封信,稱其為「救命恩人」。
這就是毛澤東「腳踏兩省地、四元定乾坤」逢兇化吉的佳話,這也是毛澤東唯一一次「生死逃亡」。
脫險後領導秋收起義沙洲閱兵直指瀏陽
毛澤東在月形灣吳家祠堂住了一晚,第二天到達銅鼓蕭家祠堂第三團團部。
毛澤東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在全團排以上幹部參加的中秋聚餐會上,傳達了中共八七會議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動計劃及安源張家灣會議確定的軍事部署,正式宣布駐銅鼓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立即舉行秋收起義。
當夜,潘心源也回來了,大家說著各自的逃跑經歷,毛澤東笑著說「還是銀圓管用!兩塊銀圓救了我一條命。」
1927年9月11日清晨,一隊隊荷槍實彈的士兵,從蕭家祠堂、武曲宮等駐紮地集聚到沙洲,接受毛澤東的檢閱。
毛澤東動員講話結束後,一聲令下,宣布起義,率領起義軍高舉軍旗,直指瀏陽。沿途群眾無不興高採烈,紛紛前來送行,並在路旁擺上稀飯、茶水,供戰士們充飢解渴。有的群眾還自告奮勇幫助部隊抬擔架、挑行李。正午時分,距出發地20公裡的上莊鎮的黨組織和工會及群眾,已經備好了午飯迎接起義軍。
為避開敵人主力回到銅鼓排埠構想出「農村包圍城市」
《人民解放軍最強悍的鋼鐵雄師:十大王牌軍》中曾記載,1927年9月11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三團從銅鼓出發攻克瀏陽白沙、東門後,由於敵強我弱力量懸殊,加上一團在平江長壽街失利,右路失去配合,起義遇到挫折。毛澤東果斷地率領部隊避開敵人主力,於9月15日回師銅鼓排埠,等候一團前來會師,團部就駐紮在排埠的萬壽宮。
在萬壽宮內毛澤東居住過的一間小屋,桌上擺放著一盞小油燈,陳老告訴記者,毛澤東來到排埠後,每天在油燈下工作到深夜,還指示部隊下鄉訪問群眾,宣傳革命真理。在等候一團趕來的三天時間,這裡為他提供了一個特殊的思維馳騁空間,「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思想也在此基本形成。此後,萬壽宮被人廣稱為「智慧宮」。
月形灣存毛澤東銅像寓意其在此處脫險
月形灣景區門口還有著這樣一副對聯——「逢兇化吉舉義旗,遇難呈祥上井岡」,橫聯是「紫氣東來」四個字。景區內還矗立一座青年毛澤東銅像,銅像基座上是毛澤東兒媳邵華書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字。毛澤東身著布衫,舉目遠眺。 毛澤東銅像底座為一級臺階,寓意毛澤東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代領袖。銅像基座高1.927米,進入景區大門的臺階為九級,寓意為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在月形灣機智脫險。銅像高4.9米,是因為1927年9月9日毛主席的化險為夷,才有了1949年全中國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