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刷單負債百萬:如何破解大學生過度消費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2021-01-18 東北新聞網

  一涵

  校園貸產生的連鎖反應讓人應接不暇,前有學生因無力還貸而跳樓,後有學生為還貸而援交。近期,吉林某高校學生舉報稱,該校學生梁某聯合校園貸客戶經理及線下代理商找學生「刷單」,導致學生巨額錢財被騙,再次暴露了行業中的漏洞。(央廣網8月10日)

  每到開學季,新款筆記本、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促銷廣告都會「席捲」校園。大學生是各類電子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但缺少固定收入來源,由此大學生分期、貸款平臺等應運而生。由於大學生缺乏合理的理財規劃能力,且存在攀比消費的情形,逾期現象頻頻出現。有的大學生正深陷「還款難」的困境。如何破解大學生過度消費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重視學校的作用。學校要積極引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師要以德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一方面老師在課堂上應當以生動的實例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來講授,貼近學生、打動學生。另一方面也要嚴格要求自身,不在學生面前總是提錢提享受,做到簡樸自然整潔大方。

  其次,加強父母的引導。一是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分配。現在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在外讀書有壓力,往往不把家庭的實際境況告訴孩子。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不了解家庭的收入分配,從而也就沒有合理消費和儲蓄的概念。其實把家庭的收入分配告訴孩子可以有效的促進孩子的成長成熟,形成合理消費的意識,為家庭承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二是不要過分溺愛,讓孩子經受一些磨礪。過分的溺愛必然導致孩子過度的脆弱。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些工作,從中體會生活的艱辛。這樣在進行消費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每一次消費的價值。

  最後,學生自身儘早確立人生目標,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很多學生對大學的感覺就是迷茫。迷茫源於空虛,空虛源於沒有理想。較早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這樣每一天才能是充實的,每一分才會是忙碌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消費上。

*免責聲明:本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寫給大學生:過度消費,它會讓你的生活苦不堪言
    而比這個數據更加的恐怖的是90後的負債數據調查:90後的平均負債已經是他月收入的18.5倍。螞蟻金服公布的數據顯示:18-34歲年親人平均月儲蓄為1339元。這還是2018年的數據,所以由此可見,多少人正在超額消費,從各種借款平臺,透支著自己的工資,生活費。在大學生之中,這種現象更是比比皆是。用著花唄,穿著AJ,塗著名牌化妝品。
  • 年輕人過度消費如何破局
    這種超前或過度消費導致的後果背後,存在諸多社會隱患。如何有效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多位法律專家及行業從業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不久前,這一某網絡綜藝的辯題迅速登上熱搜。面對這一「靈魂叩問」,很多年輕人或許會給出一個相對理性的答案,不過轉身網購時,仍會選一個分期付款。
  • 大學生生活費都花哪去了?過度消費不可取
    作為大學生,大多數還屬於純消費者,我們的生活費主要依靠父母的給予,不能任由自己的喜好無計劃的消費,但好多同學卻意識不到。目前,大學生生活費消費主要有兩大方面:社交和購物。換言之,消費是為了面子,為了滿足貪婪欲望的人比比皆是。大學生應該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大學生代表新一代人才群體,倘若一個個都盲目跟風,過度消費,購物成癮,那我們怎麼成為新一代社會的接班人,怎麼去推動社會的發展。除了過度消費,社交又是大學生花錢的一大方面。大學不同於高中,社交面及其廣泛,時不時就會聚餐唱歌看電影,雖然大多數都是AA制,但是也擋不住三天兩日的社交活動。
  • 過度消費正在透支著我們:你有過度消費的經歷嗎?理性消費去哪了
    賣腎買iphone,以前看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之,現在在看,才發現了其中的含義—過度消費。1、過度消費正在慢慢地侵蝕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那麼何為過度消費呢?過度消費,是指不符合國情,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是一種扭曲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 月光族變月欠族,過度消費早就年輕「負翁」,如何看待此現象
    出乎不少人意料,一二線超市的一些年輕白領正受困於自身的經濟負債問題。據一份報告顯示,超兩成白領2018年處於經濟負債狀態:盤點收入盈餘時,有21.89%的受訪白領處於負債狀態,成為典型的「窮忙族」,存款餘額為「1萬—3萬」的白領佔20.15%,存款「5萬以上」的白領佔17.67%。
  • 破題大學生過度消費需樹立正確價值觀
    (9月4日 紅星新聞)雖然各地消費水平不同,各院校物價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一名大學生,動輒要三四千元的生活費著實有些「超標」。就三餐而言,在學校食堂,一天20元的標準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如果要吃得更好一些,按一天30元的標準計算,也僅需900元一月。加上日常生活、服裝鞋帽費用,一月2000元足矣。
  •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大學是青年人走向社會、邁向成年的關鍵階段,大學生應當如何管理自己的錢包呢?  大三學生 戴瑤:我(雙十一)花了,我仔細算了一下是447塊錢,買了就是比如說像化妝品,首飾這種東西。  大三學生 石雲峰:比如我自己來說,看到一些新出來的籃球鞋,新出來的耳機之類的,都比較有強烈的欲望想要購買。
  • 遠離「過度消費」,合理規劃資金
    「過度消費」打破「量入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多數屬於非剛性消費,追求的不再是物品的實用功能,而是追求的金錢財力、社會地位、聲望名譽等,消費水平遠超出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那麼,引起「過度消費」的原因是什麼?「過度消費」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過度消費」?
  • 大學生過度消費遭遇校園貸,家長要為其買帳?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消費,沒有存在不消費的個體。每個人消費的多少不一,有多有少,有好有壞。消費的群體也是多樣的,有學生,老人,上班族,工人。在如今,社會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為消費水平增加活力。
  • 「月欠族」過度消費危害不容小覷
    出乎不少人預料,一二線城市的一些年輕白領正受困於自身的經濟負債問題。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超兩成白領2018年處於經濟負債狀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月光消費」,甚至「超前消費」,過度消費造就年輕「負翁」,「月光族」變「月欠族」。
  • 如何看待年輕人負債 是不是現在的人都喜歡提前消費?
    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在京發布《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消費升級仍是普遍現象信用消費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據了解,有86.6%的受訪年輕人正在使用信貸產品。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
  • 大學生入學過度消費背後的無奈 家長燒錢直呼受不了
    銷售人員說:「電子數碼產品已成大學生平時的必需品,針對這一群體推出優惠活動,效果很明顯。」家長對孩子如此消費如何看待?我國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因為各種原因,父輩人大多沒有讀過大學,大學在他們心中仍是象牙塔,家中若是有孩子考入大學,特別是考入重點大學,則是整個家族的喜事。
  • 你如何看待大學生的消費誤區?
    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予以分析,把握大學生特殊的消費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對其中的誤區進行理性思考,對促進大學生科學、理性消費具有現實意義。 從一個每天埋在書本裡的高中生到一個愈發獨立的大學生,消費內容和習慣的改變可能是所有改變中最明顯的,是大學生當前以至一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大學生消費行為是一種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行為,對其背後的家庭,乃至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借3000還20000,大學生過度消費有多慘?
    前兩年,花唄發布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在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也就是說平均每 4 個 90 後就有 1 個使用花唄。而在一份大學生消費信貸調查報告中,卻顯示:近64%使用花唄的大學生,都是用來購買電子產品、奢侈品和化妝品。至於生活用品,幾乎見不到。
  • 監管重磅發聲 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過度消費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孫璐璐 銀保監會發文提醒大眾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12月29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 瘋狂的雙11,過度消費帶來的後果你能接受嗎?
    可物慾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讓你的人生陷入還不盡的帳單黑洞中過度消費後,是隱形的貧困人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瘋狂消費,提前消費,甚至借貸消費。提前消費一時爽,但到了還款日,花唄、微粒貸、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每月還貸日一片哀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年輕人的消費,陷入了這樣一個死循環裡。
  • 過度消費下的時代縮影,人均負債12萬,各種信貸誘惑你!
    其實這是一個追捧過度消費的時代。網上流傳的毒雞湯:「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女人一定要為自己捨得花錢」、「不願意為你花錢的男人都是渣男」。等等這些文章,無疑是在刺激現代男男女女的神經,圍繞的都是一個話題,讓你花錢!當然掙錢是為了追求好的生活品質,但也不完全是為了追求生活品質。
  •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
    過去幾年,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快速變化,無論校園貸、租金貸、培訓貸、美容貸,抑或網上購物、遊戲充值、直播打賞,幾乎所有生活場景都衍生出相應的借貸消費模式。「藉助於新金融科技,消費信貸發展非常快,有一些是過分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人口現象,可能會帶來重要的影響」。
  • 北京拓思:「年輕人負債」是出於什麼心理
    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僅體現在工作,還有消費習慣上。#年輕人為何超前消費#相信很多人都逐漸擺脫了現金支付的習慣,取而代之則是行動支付。同時,「超前消費」的概念也逐漸走向我們生活中。而,年輕人則是「超前消費」主要群體。
  • 「刷臉支付」被美國破解?有人用馬雲照片測試,結果彈出4個大字
    美國企業破解刷臉支付:那麼我國呢刷臉支付何去何從,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關於群眾對於刷臉支付的信任問題,其實在我國還沒有必要擔憂,刷臉支付的技術高度不比動車站的低。不可否認美國的科技水平明顯要超越我國很多,但是國外的行動支付場景並沒有我國這麼普及,因此在刷臉支付這道門檻上比我們要低了許多。刷臉支付的本質技術依然是生物識別技術,值得慶賀的是,我國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經來到了第四代,並逐步向第五代過度,十分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