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店"品牌——名創優品發布了自10月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
美東時間12月18日盤前,名創優品發布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營收同比縮水三成,調整後淨利潤同比漲幅達140%,18日收盤收跌1.24%。
上市之後,名創優品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並不是很好。上市首日,名創優品股票上漲僅4.4%,發行價20美元,收盤股價20.88美元。第二天,臨近收盤時股價跳水,快速下跌。
經過我們的計算,三季度名創優品的毛利潤率達到25.2%,比上一個季度提高近1個百分點,和2018年水平接近,足見疫情時代下驚人的經濟復甦能力。
從收入和盈利情況衡量一個企業的狀態,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收入和盈利同步增長,且盈利增速高於收入。
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意味著企業正在蓄勢待發,產品市場反饋熱絡。
事實上拆解名創優品的財報我們發現,其銷售費用在2020年3季度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4.5%,比2020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增速低於收入增速。
進入潮玩市場,名創優品不可避免的要面臨「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的競爭。同時,位於潮玩市場第二梯隊的IP小站、艾派19八3、52toys等品牌都將是這一市場的瓜分者。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至少有800家企業的名稱與「潮玩」相關。
入局潮玩界的名創優品想要被消費者認可,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首先,名創優品以10元店起家,定位屬於低端生活百貨市場,多年來所積累的消費群體也屬於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群體。而此番入局潮玩市場,高價的潮玩產品想要被原有消費群體接受存在一定難度。
而對於真正的潮玩消費者而言,名創優品的品牌認知度不夠,在產品的設計與獨家IP的獲得方面與入局已久的潮玩品牌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而且由於擴張速度過快,名創優品對於供應商的管理並不能與其擴張速度相匹配,這使得其旗下諸多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名創優品的盲盒業務若想要與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一較高下,最大的障礙或許來源於其前期在消費者心目中刻下的"高性價比"標籤,因而追求消費極致體驗的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對名創優品存在某種消費偏見。雖然名創優品也在盡力擺脫這類標籤,但這種消費偏見的扭轉需要較長的時間。
不僅如此,盲盒行業入門門檻低,商業模式可複製性高。一個塑料小玩具只不過的代工廠統一生產,再經由品牌營銷上市,僅此而已。名創優品對這一模式再熟悉不過了,要想複製輕而易舉。
但有能力不代表能做好,盲盒行業處於新興行業,未來的增長和市場空間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如今的盲盒市場不僅有泡泡瑪特這樣深耕行業的龍頭選手,也有二次元文化氣息十分濃厚的B站。更何況盲盒生意本身就存在極大的泡沫,其價值存疑,完全是消費者的"精神消耗品",難免會有破滅的那一天。
所以,無論是泡泡瑪特還是名創優品,更應該聚焦於業務的發展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或許這才是突出重圍的最佳答案。
觀點僅供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