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看似是資本狂歡,但它能火離不開這個原因 | 品牌新事

2021-02-20 吳曉波頻道

文/蔚藍

最近,「娛樂圈紀委」王思聰跑到創投圈來「懟人」了。他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就在他說這句話之前,聚美優品宣布將以3億元收購共享充電寶企業街電科技60%的股權,並且陳歐將擔任街電董事長。甚至陳歐還「懟」了回去:「謝謝思聰監督……」

而在王思聰說這句話之後的第3天,小電、Hi電、非常電三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在同一天發布了融資消息。粗略統計,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共享充電寶行業內總融資額已逼近12億人民幣。

 

資本瘋了嗎?很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但其實,資本並非「腦袋發熱」,他們投資的並非充電寶,而是充電寶背後的「共享經濟」。

日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

這幾年來,國內從共享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再到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房屋等,資本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其實,資本真正盯上的,是共享經濟背後,現代社會人們對於便捷和靈活的生活方式的嚮往。

共享經濟下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歡,其實是因為我國城市化發展存留了太多的問題,著實為人們的生活添了不少「堵」。

 

從20%的城鎮化率發展到70%,歐洲花了200年、美國花了120年、日本花了80年。再來看看中國,建國時,我國的城鎮化率為17%,到了改革開放後,「嗖的」竄到了56%,以1%的年均速度在增長,遠超其他國家。

速度太快,並不見得是件好事。因為,城市並非冰冷的存在,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歷程。城市和城市群,是一種自然形成的生態體。

 

例如歐洲有不少歷史名城都有著幾百甚至上千年的積澱,且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具有內生的關聯性和協同性。但在我國,許多城市乃至城市群的規劃,都是在行政命令下產生的。

 

「拔苗助長式」的城市建設留下了許多後遺症,具體表現在大城市資源集中,人們「爭相搶奪」,但依舊不夠用;小城市因資源的匱乏留不住人才,「空有虛殼」。

那麼,如何解決 「大城市病」,縮小城市間的差異,讓大城市更宜居,讓小城市更有未來?

 

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人口在百萬級以上的城市,如果採用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城市的綜合發展收益將提高2.5-3倍。

與之不謀而合的是,早在幾年前,我們國家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目前中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超過500個城市均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以往,我們總是以「人流」「物流」等詞彙來形容一個城市的發展。而如今,則要看這個城市的「數據流」「信息流」等智慧化程度。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智慧城市即數字城市。

 

但城市並非孤立的個體,國家在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和城市群的同時,也提出了智慧城市群的概念。從一個城市的智慧,到一群城市的智慧,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最終達到城市間的數據開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運作。

 

城市越智慧,生活就越有幸福感。在人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交通上,通過採用先進技術,使得通勤率大大提升,例如中國首條城際地鐵廣佛線,採用西門子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往返於廣州、佛山兩地的上班族僅需39分鐘便可抵達目的地。

 

另外,城市的資源共享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生活的便利性,如在一些先行先試的城市,市民去醫院看病,無需攜帶現金和社保卡,即可直接在手機上掛號、查報告,並使用支付寶完成行動支付。

儘管智慧城市群建設是一項由國家主導的政策方針,但最後受益的是每一個人。所以,除了政府這條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民間還有一條自下而上的助力之路。人人都可以不遺餘力的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則認為,智慧城市群的發展是個量大面廣的項目,憑藉技術上和成本上的領先優勢,跨國企業大有可為。

 

城市間的連接,靠經濟和文化;而要打破城市間的孤立狀態,可從交通入手。如何讓智慧城市群的大交通「大而有序」?西門子就是一個典範。通過先進的數位化技術,將雜亂的交通系統有機地融合為綜合性智慧交通網絡,實現提前預知故障,最大程度減少意外故障發生,保障最大運能和最高可用性,確保城市交通、城際交通的高效運轉。

截至2016年底,西門子已為中國14個城市的31條地鐵線路提供技術支持。例如,為北京地鐵10號線提供列車自動控制系統,除鼓勵本地公交外,還可通過將公交和私家車納入一個整體交通管理框架,優化交通流量,助力環保。

當然,交通只是一個方面,在智慧城市群框架下的智能基礎設施領域,如樓宇及能源等方面,西門子也不遺餘力,通過數位化技術全面有效地推動資源整合,提升城市的運轉效率,加快城市智慧化進程。

如果說,共享經濟的發展,是城市中一輛車、一個充電寶、一個籃球的便捷共享。那麼,智慧城市群的發展,就是城市與城市之間,資源和產業的共享,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也為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分享經濟變共享經濟!何為共享經濟?
    最近共享經濟這個詞很火,但什麼是共享經濟呢,今天小編就來惡補一下,查閱了相關的帖子,覺得講的通俗易懂,就拿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 7-Eleven能比肩阿里巴巴?其實它是共享經濟大平臺
    世界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Uber和Airbnb甚至幾乎不用資本,它們的大數據和算法讓資本更有效率。共享經濟獨角獸企業-優步(Uber)公司,沒有一部車的資產是自己的,也沒有一個司機是自己的員工,成為全球最大的計程車公司,業務現已覆蓋全球63個國家,344個城市,最新估值高達620億美金,2014年Uber全球司機數量超過100萬,累計接送乘客1.4億人次。
  • 共享經濟:租衣平臺崛起
    2014年-2016年中國市場最火的詞組之一 ---- 共享。大家最熟悉的包括以下幾個:共享WiFi的代表必虎WiFi,共享出行的代表UBER,滴滴打車,摩拜單車、ofo; 共享空間代表Airbnb,面向全球的在線工作平臺AAwork,共享資金價值代表Prosper,共享飲食的Eatwith等。
  • 創新模式 共享專機打造通航新業態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10-2012年3年時間,股神巴菲特就在美國買了720架共享專機,他現在擁有1100多架共享公務機,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務機公司。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公務機模式都是共享模式。共享專機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天九通航把這個模式成功引入中國,把這個趨勢變成了風口。
  • 共享化妝間敗退!共享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
    一直很火的共享經濟最近有點「上火」。共享單車潮起潮落,共享汽車日漸式微,更有不少網紅共享產品落得「曇花一現」的下場,比如曾風靡一時的「共享化妝間」。眼見它「樓塌了」2018年8月1日,名為「17BeautyBox」的全國首家共享化妝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上線。
  • 已有4家共享健身倉融到天使輪,它能火起來嗎?
    這樣的場景,難免讓人聯想到五顏六色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 最早的入局者覓跑如今已經完成了二代產品的升級,談妥了200多家入駐小區,正在全速發展。覓跑創始人畢振認為,這是一次或將改變用戶健身習慣的嘗試,而且能夠與社區消費緊密結合,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在創業者蜂擁而入、爭相卡位的當下,各種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 2020新消費的光與熱:資本造富 品牌煥新 渠道變革
    新資本攪動風雲、新品牌悄然躥紅、新渠道變革升級,2020年的消費市場熱鬧十足。  這一年,生活中看似並不起眼的商品卻流淌著巨大財富。農夫山泉、泡泡瑪特、藍月亮相繼上市,截至12月18日港股收盤,其市值分別為4532億元、910億元、683億元。  這一年,「國潮風」、「品牌熱」為消費市場打開更多想像空間。
  • 從行業風口到「資本棄兒」共享按摩椅該如何「躺贏」?
    儘管身處最繁華的商場,擁有巨大的客流量,有著看似合理的商業模式,但是共享按摩椅始終未能達到資本的期望,那麼為什麼共享按摩椅不賺錢呢?首先在共享按摩椅出現之前,很多家庭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東西,大多用戶並沒有使用按摩椅的習慣,而現在的共享按摩椅往往一上來就要求用戶付費體驗,這種流程就會直接導致很多用戶的流失,畢竟沒有多少人會為新奇感而付費。
  • 共享經濟第二波的新嘗試:天九通航讓你能輕鬆擁有自己的飛機
    新冠疫情影響了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地區。而中國將是今年唯一能夠逆勢增長的國家, 2021年還會好嗎?這取決於我們各自的努力。  例如,你能想像只花一臺車的價錢就能擁有一架專機嗎?有一家公司就推出了這樣的項目。
  • 共享經濟的前世今生:一場遊戲一場夢
    共享經濟在資本裹挾下狂奔的日子結束了,但這場爭議與光環夾雜的大潮也早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璇編輯|馬吉英 插畫|王超ofo「消失」了。ofo在某種程度上映射出共享經濟大潮退去,曾經有多瘋狂,現在就有多落寞。近兩年,共享經濟明星公司接連失去光環。如果說Uber市值遠低於上市前估值證明了泡沫的存在,WeWork上市失敗更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共享經濟在資本裹挾下狂奔的日子結束了。國內景象也不樂觀。
  • 6個月100城 天九共享助百年IP拓新域 - 網絡 - IT商業網-解讀信息...
    泰迪私藏茶,這個結合了117年國際經典IP的茶飲品牌,憑藉自帶流量的創新模式,一時風光無兩。2020年精典泰迪將結合自身餐飲品牌IP,拓展集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外賣服務、廣告服務、創新業務和本地生活服務的綜合型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秉承「幫助餐飲門店實現盈利能力,並且持續盈利的能力」的使命,助力更多中小餐廳實現快速發展,為盤活中國餐飲存量市場資源,助力實體經濟貢獻新動力。
  • 探訪青島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敗退後,共享電動車又來了!
    幾年前,伴隨著「共享經濟」的橫空出世,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產品層出不窮。經時代的發展與行業的洗牌,共享充電寶如今仿佛成為「走得最穩」的一個。目前島城的共享充電寶使用情況如何?從「1元時代」至今,共享充電寶價格有何變化?未來究竟還能夠火多久?近日,記者走進共享充電寶市場一探究竟。
  • 奧佳華逆襲之路:從代工到自主品牌,再借「共享經濟」東風
    「奧佳華前身為蒙發利,初期主做代工業務,之後開啟品牌建設,期間依靠ODM+自主品牌業務雙輪驅動,實現收入穩步增長。在當前國內按摩椅行業處於導入期的背景下,又借力共享經濟浪潮,逆襲後的奧佳華未來可期。」......
  • 閒置汽車也能掙錢 GOFUN科技如何突圍共享經濟?
    共享汽車已經不是什麼時髦概念,隨著出行體驗的逐漸改善,人們期待提升效率、整合資源、保護環境的全新出行解決方案。國內共享汽車的頭部玩家GOFUN科技,基於汽車分時租賃的紮實業務基礎,最近進行品牌重大升級,用科技創新賦能「個人車輛託管」業務,讓每輛車都有機會「跑」出自己的最大價值。GOFUN科技的這一新舉措,給共享汽車帶來新的激活力量。
  • 共享汽車熱度下滑:資本退場 多個共享汽車平臺紛紛倒下
    「屋漏偏逢連夜雨」,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通出行方式,共享汽車最近卻被犯罪分子盯上,成為生財「工具」。汽車共享化也正在不斷遭遇新問題。共享汽車曾是資本追逐的目標,但隨著共享汽車的安全、經營管理等矛盾日益突出,如今不僅資本紛紛退場,連不少車企也開始急剎車。
  • 談談共享經濟
    在未上市的所謂網際網路牛角獸企業裡,估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大概就是uber和airbnb了,而這幾年,基於此的共享經濟概念也越發成為投資圈的新寵。我在以往的文章裡提過創業項目冷啟動的一些概念,單點啟動,單邊啟動,雙邊啟動,多邊啟動,共享經濟屬於典型的雙邊啟動,既需要大量的分享提供者,也需要大量的用戶,任何一邊的規模達不到,這個模式都無法持續,所以對運營能力和用戶導入的訴求是非常高的。 這也就是最近幾年大量以共享經濟為名義的創業項目,但卻難得有成功案例的原因。
  • 全球最著名戶外運動品牌自行車FRW輻輪王:共享單車漲價原因?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在網上進行購物,網購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的主流購物渠道,同時也正在影響並引領著整個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京東等中國巨頭電商平臺更是成為全球各大知名品牌的集聚中心。
  • 2021年共享經濟長啥樣?陳歐的共享充電寶或成出街「新神器」
    陳歐的共享充電寶或成出街「新神器」) 從共享經濟的初興,到2017年第一次投資熱潮,再到如今服務標準化的轉向,共享行業已步入成熟化的發展新階段。有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將成為共享時代的新起點。
  • 共享經濟的今天:從勇敢者的遊戲,到潛心者的競技?
    共享經濟背後的「平臺」、「服務」等元素成為了資本市場眼中更具價值的概念,也成為了後者所極力推動的模式。經過五年,共享經濟的今天和未來究竟如何?當潮水退去,浪花身在何處?如果你對共享產品稍有關注,應該不難發現,從2019年開始,不少你熟悉的共享產品開始漲價了。
  • 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共享交通叢林?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五顏六色的共享兩輪車,代表著人類對都市生活的美好嚮往,亮黃色則代表著活力與希望。創立於2017年的小遛共享是一家寧波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小遛電單車(Liubike)是全國首批智能、無樁共享電單車品牌。成立至今,已在巨頭環伺的共享交通叢林中成功突圍,用三年時間躋身全國行業龍頭企業,這匹行業黑馬引起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關注,成為寧波打造新興產業全國性名企的優質「種子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