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木心先生的經典詩歌,平淡而溫柔,治癒人間寂寞(推薦收藏)

2021-01-09 六品堂

木心是個優雅的紳士,極致浪漫,一絲不苟。

偏生如此完美,所以人間寂寞。

他的文字,從不華麗,從不矯揉造作。平平淡淡的,像是在耳邊低喃,溫柔地融化了靈魂。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摘自《從前慢》

我是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

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

——摘自《雲雀叫了一整天》

歲月不饒人,

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摘自《雲雀叫了一整天》

回憶起疇昔的幸福,

雖已淡漠,卻又傷心。

——摘自《五島晚郵》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摘自《素履之往》

從前的人,多認真。

認真勾引,認真失身。

峰迴路轉地頹廢。

——摘自《我紛紛的情|欲》

凡事到了回憶的時候,真實得像假的一樣。

——摘自《伊斯坦堡》

我倒並不悲傷,

只是想放聲大哭一場。

——摘自《哭》

有時,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淵明。

——摘自《素履之往》

有人說,時間是最妙的療傷藥。

此話沒說對,反正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裡。

——摘自《艾華利好兄弟》

生命是什麼呢,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摘自《哥倫比亞的倒影》

雨後總像有誰離去了。

——摘自《素履之往》

一個愛我的人,如果愛得講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我就知道他愛我。

——摘自《文學回憶錄》

誠覺一切都可以原諒,但已不知要原諒誰了。

——摘自《我紛紛的情|欲》

愛情,亦三種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與審美,中年歸向求知。老之將至,義無反顧。

——摘自《即興判斷》

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摘自《文學回憶錄》

感謝閱讀,歡迎交流!

(圖源自網際網路,如侵刪)

相關焦點

  • 木心詩集《雲雀叫了一整天》:一本很舒服的書
    我想,詩是一個造型簡單的袋子吧,裝什麼,取決於讀它的人了。所以木心先生說:「讀者千千萬作者只一個怎能面面俱到」。本詩集分上下兩輯,分甲輯和乙輯。甲輯是詩歌,乙輯是一些斷章,這些斷章中,有的只幾句話,最短的只有四個字。而甲輯中的詩歌,也都不太長。甲輯的長詩自在深情,乙輯的短句散漫犀利,不露聲色。
  • 【開卷有益】讀木心的詩,《雲雀叫了一整天》
    好書推薦人:浙江省現代旅遊產業研究院研鄉村規劃中心副主任張琦 木心先生 「一夜透雨,寒意沁胸,我秋天了」 時至今日,又到秋天,又想起他,那個「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的人生狀態」的木心先生。
  • 再見,木心先生,謝謝您給我們帶來這麼美的詩歌
    有些人說木心的詩沒有韻律,好像是給詩下定義為一定要有韻律似的。換句話說木心他的詩不是像中國古詩那樣的,每次我去讀他的詩總感覺在讀一個國外作家的詩,但卻夾雜著一些傳統的味道。在我讀過的詩人裡面,木心是和米沃什最像的寫詩方式…不過還是米沃什略勝一籌吧。我想,是因為你經歷的少吧。有時候,沒有那種經歷和感悟,是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的。我非常喜歡他寫的東西。
  • 木心的一些語錄品讀
    木心的一些語錄給人撲面而來的清新之感。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裡。我們常說時間是治癒傷痛的良藥,而木心卻說治癒傷痛的不是時間本身,而是散在時間裡的某種東西,是謂「藥」。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這句話讀來有些彆扭,參考木心的詩《我紛紛的情慾》,還有「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等,這句話要表達的或許是「黑暗中,我在大雪紛飛裡行走」,或者是「黑暗中,我情慾如大雪紛飛」,又或者是「我在黑暗中行走,內心的情慾和眼前的大雪一樣紛飛」。我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
  • 讀木心《素履之往》:微言大義,道盡淡然人生
    走進木心的世界,便是從《素履之往》開始的。《素履之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素履之往》是木心先生的一本散文小札。木心先生在本書自序的第一句就說:「總覺得詩意和哲理之類,是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 此句十分貼切地形容了本書的特點,字數不多,卻雋永悠遠。
  • 讀木心的情詩
    何華/北京木心的作品,最先接觸到他的散文,之後才開始讀他的詩。去年,朋友間互傳他的一首《從前慢》,大家都喜歡,你一句我一句議論著,各有所感。這種寫法的白話詩,頭一遭領略。接著,我找來他的《我紛紛的情慾》、《西班牙三棵樹》、《巴瓏》等詩集,拜讀之下,甚為嘆服。尤其是集子裡的情詩,格外動人也無比傷人。
  • 木心:但願我能化作夜,而我卻是光啊 |「為你讀詩」
    夜 謌(節選)作者:木心 / 尼採為你讀詩:劉惜君 | 歌手」因而木心以得心應手的語言,把尼採式的呼喊化作寥寥數行低吟,其中的寂寞絲毫沒有消減。且如其願,不渴望得到別的,但要尼採的那一分「用過少些而尚完整的溫柔」。木心是一位歷劫歸來,仍不失優雅的人。
  • 木心的詩歌《從前慢》賞析
    字裡行間,木心的確有種民國文人特有的味道,那腔調現在讀起來有種悠遠感,卻更具傳統中國文化的底氣。(民國文人是很獨特的一個群體,他們沒有古人層積下來的之乎者也的酸腐,卻有著傳統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從前慢》是木心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歌,詩中透露詩人對從前慢生活的喜歡與懷念,從前的慢生活不僅僅是節奏慢,也是人與人間那份誠懇熱忱,對待情愛的認真負責,以及生活品味的樸實精緻。
  • 木心:在自己身上,克服時代
    剛才我對《偽所羅門書》做了一些簡單的分析,我想推薦大家做一個配套的閱讀,我們在讀《偽所羅門書》這本書時,可以同時讀其他的三個文本,第一個是《同情中斷錄》,第二個是《戰後嘉年華》,第三個是《此岸的克利斯朵夫》。這三個文本都很長,主題是統一的,都在寫藝術家個體的、成長曆程的主題,我們當代文學當中沒有像木心先生那麼集中的考慮和寫這個主題。
  • 木心:從前慢
    ▲從前慢丨最美詩歌·第121期▾  為你讀詩  ▾詩 | 從前慢 · 主播 |
  • 閱讀木心先生的作品,仿佛是對自我思考進行再探索的一種提醒
    初讀木心先生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在1984年6月。當時《聯合文學》的創刊號即推出「木心專卷」,主編瘂弦先生將其中刊載的散文命名為「木心散文個展」,可見木心先生的散文是以何等令人驚嘆的姿態,走入臺灣文學愛好者的視野的。
  • 木心的詩歌《哪有你這樣你》賞析
    陰涼的晨恍恍惚惚/清晰的訣別每夜,夢中的你/夢中是你與枕俱醒/覺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夢中哪有你,你這樣好哪有你這樣你木心是一個行走在舊時光的人讀木心的《從前慢》《哪有你這樣你》,都能感到詩人在悼傷往昔。《哪有你這樣你》是一首思念、懷人之作,詩人敘述十五前那場讓人「恍惚」卻又清晰如刀痕的訣別,十五來,詩人對詩中的「你」思念深極,夜夜夢及,卻從噩夢中驚醒,驀然之間,詩人又覺得惡夢中的「你」不是「你」,是「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夢中」,反映詩人的悲痛,因為曾經的你是「這樣好」。
  • 那個差點被世人遺忘的木心,經典的詩句絕不只有「從前慢」
    他就是木心。著名畫家陳丹青解釋木心的名字起源於「木鐸之心」,是佛語說法;在木心先生講述《文學回憶錄》也稱起源於佛教的「木鐸之心」。文化大家木心先生是一位才華卓絕的大文化家,他不僅通曉中國傳統詩文,國外文學,也鑽研並精通繪畫。木心先生在中國水墨畫上的造詣也極深,同時,他對音樂,哲學,歷史也有一定研究,可以說是一位學貫中西,融貫古今,在藝術上集大成者的文化家。
  • 木心經典作品推薦,《木心作品八種》最受讀者歡迎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於浙江桐鄉烏鎮東柵。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
  • 木心的詩歌《曠野一棵樹》賞析
    關於木心的爭論,近日文壇又陡起波瀾,郭文景懟之,陳丹青懟郭,而姜文憑一首七言絕句加入爭論中,明為勸架實為挺郭。文壇死水頓時有了一點生氣。甚好。木心是不是大師,其實不是任何人說了算得。現在看來,木心的大師名號樹得有些急躁,文壇的很多人頗不認同。
  • 文學往事:臺灣作家談木心(全)
    ——洪範書店那個時候也是瘂弦先生編輯思路的一個延伸,從作家的發現,到專欄的籌劃,有了好的迴響之後他再繼續推動,到了後來就會變成一本很棒的書。因為他真的懂得作者的寫作的風格。——對於木心,你說是獨見也好,呼籲也好,一個「散文個展」的刊布,真正讓木心的作品受到重視,這是實實在在的:他絕對有首推的功勞。如果他發現了什麼,他就會讓這個本來寂寞的東西得到應有的重視。
  • 一個文學的魯濱遜|臺灣作家憶木心
    ——洪範書店那個時候也是瘂弦先生編輯思路的一個延伸,從作家的發現,到專欄的籌劃,有了好的迴響之後他再繼續推動,到了後來就會變成一本很棒的書。因為他真的懂得作者的寫作的風格。——對於木心,你說是獨見也好,呼籲也好,一個「散文個展」的刊布,真正讓木心的作品受到重視,這是實實在在的:他絕對有首推的功勞。如果他發現了什麼,他就會讓這個本來寂寞的東西得到應有的重視。
  • 品讀|忘年交執筆書寫「從前慢」 回憶木心寄身上海三十餘年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木心之所以是木心,離不開上海。木心一生中有兩大主要時期,一是上海時期,木心從故鄉烏鎮走出,來到上海的這一階段,直至1982年遠去紐約,歷時30餘年之久。二是在紐約時期,直至2006年回到故鄉烏鎮定居,歷時約24年。木心曾稱上海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 木心: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
    木心先生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木心有人說木心先生的這首詩中,「大雪紛飛」是他內心的狂舞,而「黑暗」,不僅指他在人生的某些階段,個人際遇的千難萬險,更有那種「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孤獨。
  • 木心算得上「大師」嗎?如何評價木心依舊是文藝界的懸案
    關於木心的畫作,牟群認為,作為畫家的木心,其對繪畫的理解和言論高過作品本身。他指出,「木心的圖式與語境,都是來自別人,從範寬到倪雲林,從林風眠到劉國松,似曾相識。境界上亦是荒寒蕭索,心靈放逐,還未逃脫傳統的傳模移情,筆墨賦比興的陳套。視覺上平淡無奇,並未見出奇門蹊路,攝人眼目撼人心魄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