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佰》為何讓無數國人無法保持理智
在電影蕭條之際,《八佰》力挽狂瀾拯救電影迷途,成為電影行業復工復產的開拓者。看過《八佰》的影迷為何義憤填膺,陷入深思,讓無數國人無法保持理智!馮小剛更是直言要為他大醉?《八佰》究竟還原了哪段歷史,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也是傷亡最大、規模最大的日軍侵華後上海戰役最後一戰。在此次的戰爭中,有「八佰」位戰士奮勇堅守著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拼搏了四天四夜。由張譯、王千源、姜武等主演,歐豪、杜淳、魏晨、李晨、侯勇、俞灝明等參演。
-
對於《八佰》我無法保持理智,做個勇敢的中國人評八佰
《八佰》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已經看過了,每個人看完的感受都不同,想要評價這部電影是非常困難的。先說一下背景,《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我為什麼說《八佰》過譽了
但由於豆瓣沒有三星半這個選擇,所以抱著鼓勵的態度,我給加到了四星。再說說《八佰》到底好不好。答案是,還不錯。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樣,懷著一個很高的期望去看的話,那麼它會讓你有很大的落差感。它有很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翻一翻豆瓣,首頁上誇《八佰》的影評有那麼多,所以它的優點我就不多贅述了。今天主要來聊聊,我為什麼會說它是一部過譽的電影。
-
對於《八佰》非電影本身的批評,我都不接受
對於《八佰》非電影本身的批評,我都不接受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是因為在各知名網站上看到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控訴已經脫離了電影本身,甚至我覺得他都沒有看懂導演的表達意圖,只在意自己有沒有發散出狂熱的某種激情,而這種激情的兩面性也在《八佰》中通過人物故事得以指涉。
-
《八佰》,那匹浴血而生的白馬 #電影八佰#
自8月2日電影宣布定檔以來,各方都在圍觀這部片子上映後能拿到的熱度和口碑,作為繼續向市場投放優質電影資源的權衡指標,《八佰》以一腔孤勇成為影院復工後第一個上線的國產大片,誰都無法預料票房,無法預料觀眾對新片的渴求。
-
八佰!八佰!
對電影《八佰》的一點看法。首先申明自己沒看過,就是瞎叨叨幾句。票房據說已超20億,肯定拍得很好。我去電影院惟一的目的就是想放鬆,所以無釐頭喜劇片更對我胃口。《八佰》的背景故事—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40歲以上的上海人估計都知道吧,那面布滿搶洞的牆也一直佇立在蘇州河旁邊,就像一道無法掩蓋的民族傷疤。
-
絕境突圍,不止《八佰》
而影院方面也表示,華誼從點映時期就嚴格把關,每兩天更換一次密鑰,對於異常數據影院嚴懲不貸;片方高層也在個人朋友圈裡強調:拒絕說情,兩次說情就拉黑。對於《八佰》的發行策略,一位中小影城經理認為,影院在疫情期間堅持了半年,這種時刻,影院都需要回血,「《八佰》的新發行方式在這種時期出現,影院是被動接受的。製作方和發行方這麼做對中小加盟影院不太地道。
-
成功的《八佰》,但無法挽救華誼兄弟於水火
《八佰》無疑是成功的,不過卻無法救華誼於水火。華誼此舉給了《八佰》一個不錯的市場保證,卻站在40%影院界「小弟」的對立面。雖然吃相略顯難看,但華誼如同一艘滿身傷痕的破船,已經真的輸不起了。終歸結局是完美的,《八佰》至今已拿下了30多億的票房,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史總榜第十。《八佰》無疑是成功的,不過卻無法救華誼於水火。
-
《八佰》:八佰的佰,是有血有肉,佰人的佰
和前不久上映的同為戰爭片的《1917》來看,《八佰》的側重點完全不同,表現方式也很「中國」,這也是為什麼比起故事及影片整體來看,我對它的評價是:人物刻畫的很好其次在所傳遞的思想上,《八佰》與《1917》所呈現的一致的是:撤退,留命。可《1917》的側重點在於如何衝破重重困難將這個軍令傳達到前線;而《八佰》所表現的,則是極具我國特色的「官僚形式主義」。在謝晉元接到上級命令要求撤退時,第一反應是拒絕,即便他也清楚的知道,他們守不住,上海也終將淪陷,可他還是想戰鬥到最後一刻,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英雄主義精神。
-
答應我,不要拒絕《八佰》
8月17號,菏澤終於迎來了《八佰》的超前點映,147分鐘觀影結束後,情緒頗為複雜。自上映之初,對於這部影片的爭議也是不斷,《八佰》好看嗎?值得買票去電影院看嗎?答案還是值得一看。《八佰》匯集了侯勇、張譯、王千源、姜武等二三十位演技派明星,但看完影片你甚至說不出誰是主角,這是一種群像式的演繹。
-
看完《八佰》,我終於理解了他們的「憤怒」
八佰壯士前兩天,去看了電影《八佰》。早在網上刷到過這部電影的各類影評,對大致內容已有所了解。我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8年抗戰初期,淞滬會戰尾聲,「八佰壯士」奉命保衛上海四行倉庫。當時,上海已經淪陷,大部隊早已撤離。
-
「八佰」無法定義管虎
《八佰》,近期的話題風暴中心。關於它,有太多話題可以聊。它是院線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截至目前,12億的票房成績在今天更有著特殊的現實價值——疫情之後中國電影的「救市之作」。《八佰》自然是不必說。四百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抱著必死決心跟日軍做抗爭,故事是再「硬核」沒有了。事實上,管虎也是同期導演中第一個能夠扛起如此大製作電影的人。網傳《八佰》的預算高達8000萬美元。
-
「八佰」無法定義管虎
《八佰》,近期的話題風暴中心。關於它,有太多話題可以聊。它是院線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八佰》自然是不必說。四百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抱著必死決心跟日軍做抗爭,故事是再「硬核」沒有了。《八佰》最巧妙的一個設計,就是在聚焦四行倉庫內戰爭殘酷的同時,用蘇州河對岸燈紅酒綠的租借作對照。
-
「八佰」勇士今猶在 青史永流芳
>近日,影院最新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掀起民眾熱議,廣大影迷們各個義憤填膺、陷入深思,讓無數國人無法保持理智!在此次會戰中,中國軍隊以少敵多,「八佰」名戰士死守上海最後防線——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的悲壯故事。在今年受疫情特殊影響下,電影蕭條之際,《八佰》力挽狂瀾拯救電影迷途,成為電影行業復工復產的開拓者。讓疫情過後的中國再次看到中國人的不易和不服,讓無數國人再次重溫抗戰期間那段紅色歷史,銘記國家精神和人民精神。
-
抱歉,看完《八佰》我哭不出來
對於國產片來說,這個評分可以說是相當ok了,大多數人都給出了8分和9分的高分。評論裡,一眾人都在說自己看得淚流滿面。這個時候,我的態度就跟「哈利·波特」中盧娜父親辦得那份雜誌的名字是一樣的:唱唱反調。這裡我不想說什麼「不符合史實」、「篡改歷史」、「歷史虛無主義」之類的話,這些被說得太多了,而且作為一部電影,《八佰》最大的問題在於影片自身,不在於影片之外。
-
票房超3億,是什麼讓《八佰》成功救市?
往後三天時間內,《八佰》一直保持每天點映5000萬以上的好成績,大盤體量也每天維持在7000萬以上。果不其然,在上影節閉幕後,《八佰》取消了原定7月5日的公映。此時,關於《八佰》為何無法上映的討論開始蔓延,來自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的官方言論似乎給了業界一錘定音的答案。在各位專家和領導對影片《八佰》的評價中,關於國民黨的抗戰,認為《八佰》的創作傾向不值得鼓勵。
-
管虎談《八佰》:我像一個學生「笨笨地」拍電影
記者 李睿根據貓眼數據顯示,截至18日,電影《八佰》點映總票房破億,累計觀影近300萬人次,豆瓣評分8.0分。《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作為影院復工後第一部上映的華語大片,這樣的成績可謂斐然。
-
「八佰」沒拍出來的,都在這兒了
「對於中國軍迷來說,等這句臺詞生生從《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到了今天。」對於《八佰》,他只希望「所有的付出,未來都是可以驕傲地提及的」,拍好電影,拍有質量的電影。而對於還沒看過的觀眾,這些解讀能帶你更早進入《八佰》的世界,越了解八百壯士的時代背景,觀影時越會被他們的英勇無畏感動。
-
《八佰》十一億了,我卻看了個寂寞
昨天有朋友跟我說他想看我《八佰》的影評,今天安排! 上周一看完《八佰》的點映後,我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八佰很好看? 雖然豆瓣有超21萬網友打分、並穩定在7.8分,但在我看來《八佰》還算不上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
-
《八佰》評分7.7,卻無法超越《戰狼2》,主要因為這三大原因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年的時候一部電影《戰狼2》火爆了,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懷,這部電影剛開始不被人看好,最終創造了我國的票房紀錄,拿下了56.88億的輝煌成績,也成為了國內第一票房神話,可以說很難超越,不過很多人都拿最近的《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