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法則】戈培爾效應

2021-02-23 三河組工



        戈培爾之所以會成為納粹的鐵桿黨徒,源於1922年6月希特勒的一場演講。聽完了希特勒的講演,戈培爾驚嘆不已:「現在我找到了應該走的道路——這是一個命令!」從這一刻起,戈培爾狂熱地宣傳他所信奉的「納粹主義」,並因此 得到納粹上層和希特勒的賞識,爬上了納粹的髙級領導層。「英雄」總算有了用武之地,於是,戈培爾喪心病狂地調動納粹黨宣傳機構的全部人馬,進行了德國歷史上空前的宣傳運動。他為希特勒上臺立下了汗馬功勞。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立即任命戈培爾為國民教育部長和宣傳部長。

        戈培爾絲毫不辜負希特勒的知遇之恩,一上任,就和他的宣傳部著手使納粹黨一黨專政合法化,使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專制統治順利地進行下去。作為宣傳工作的老手,他深知強制人民的意識與納粹的思想保持一致的重要性,所以他下決心使德國只能聽到一種聲音。

        為了將「異端邪說」徹底從德國人民的頭腦裡清洗掉,戈培爾首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焚書運動。他鼓動學生們的狂熱舉動說:「德國人民的靈魂可以再度表現出來。在這火光下,不僅一個舊時代結束了,這火光還照亮了新時代。」

        戈培爾還對新聞媒體,包括出版、報刊、廣播和電影等,也實行了嚴格的管制,建立起德國文化協會。協會的會員必須是熱心於納粹黨事業的人,並按照國家規定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從事活動,作品的出版或上演必須經過納粹宣傳部的審査和許可。編輯們必須在政治上和納粹黨保持一致,種族上必須是「清白」的。

        什麼新聞可發,什麼新聞能發,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査。整個德國的輿論完全處在了瘋狂的法西斯文化思想氛圍中。應該向公眾傳播事實、宣傳真理和正義的新聞媒介,成了散布謊言、欺騙公眾、製造謬論、盤惑戰爭的工具。

        在德國閃擊波蘭前,納粹德國的報紙、廣播大肆鼓譟,為德國侵略波蘭製造藉口:波蘭擾亂了歐洲和平,波蘭以武裝入侵威脅德國。《柏林日報》的大字標題警告:「當心波蘭!」《領袖日報》的標題:「華沙揚言將轟炸但澤——極端瘋狂的波蘭人發動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挑釁!」甚至「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邊境!」「波蘭全境處於戰爭狂熱中!」等驚人的頭條特大通欄標題出現在德國各大報紙上,給公眾造成波蘭即將進攻德國的錯覺。

        戈培爾和他的宣傳部不但牢牢掌控著輿論工具,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以愚弄德國人民,他本人還在各種場合親自出馬,發表演說,貫徹納粹思想。

        戈培爾就是這樣給謊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他還因此做了一個頗富哲理的總結:謊言重複百次就會成力真理一一這就是「戈培爾效應」。

        的確如此,當老百姓不明真相時,宣傳機構動用輿論工具,編造謊言,以各種渠道反覆向社會灌輸,便能得到國民認可,於是,謊言便成了真理。

        深入分析戈培爾效應發生作用的原因,實際就是心理累積暗示造成的。除此之外,單方面對信息進行封鎖與誇大也是戈培爾效應發生作用的一個原因,這種做法實際就是在製造謠言,並千方百計地讓人相信謠言。

(本文轉自《不可不知的50個生活法則》,薦閱者三組宣)




相關焦點

  • 戈培爾效應丨警惕以死人為模範的滿滿套路
    演講中的戈培爾 1933年,納粹成立宣傳和人民啟蒙運動部。宣傳部長戈培爾通過對新聞媒體,包括出版、報刊、廣播和電影等實施嚴格管制,建立起納粹的走狗文化協會。協會按照國家規定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從事活動,所有精神領域的產品諸如書籍、音樂、影視等等等等,必須經過納粹的層層把關審查後才能面世。
  • 王者榮耀:一旦被「戈培爾效應」掌控,你就會變成上分困難戶!
    文『大飛』一旦被「戈培爾效應」掌控,你就會變成上分困難戶!戈培爾效應即多次重複一種謊言,讓謊言變成真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人云亦云。在王者榮耀中,很多玩家都是被這種效應所左右變成上分困難戶的,他們用習慣代替了理性,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 戈培爾效應的可怕 創造希特勒權力巔峰的人
    說起戈培爾,他無疑和希特勒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有句話說的好:是希特勒引導戈培爾走上了納粹的道路,是戈培爾幫助希特勒登上德國權力的巔峰。戈培爾婚禮的照片,希特勒在後面做伴郎,能讓納粹最高統治者出席並作伴郎,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的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
  • 戈培爾的宣傳理論
    老人付出了生命,然而戈培爾終究沒能證明自己的勇氣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納粹黨宣傳部部長,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戰時任德國戰爭動員委員會負責人,為希特勒上臺立下汗馬功勞。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情人眼裡出西施(1)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生活的四周是晶瑩剔透的玻璃,我們能夠透過這層玻璃看到外面真實的世界。事實上,每個人的周圍都是一面巨大的鏡子,我們所看到的不是外面的世界,僅僅自己投射的一個影子而已。
  •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結婚時,擔任他的男儐相的,是希特勒。同時,他又被後世稱為「塑造希特勒的人」、「無敵宣傳家」。
  • 戈培爾:洗腦鼻祖、宣傳天才、納粹惡棍的著名語錄
    戈培爾,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他天資聰慧,四年讀了八所大學,獲得文學、歷史學士學位還有一個哲學博士學位。戈培爾對「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貢獻不再贅述,下面講述下戈培爾著名語錄以及發生的歷史背景。1、「沒有了祖國,你什麼都不是」。
  • 二戰時,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如何洗腦,把德國人變成一部殺人機器的
    而給他們洗腦的那個人,就是德國的宣傳部長,有著「納粹喉舌」之稱的戈培爾。(戈培爾)那麼,戈培爾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對當年的德國人成功實施洗腦的呢?1897年,戈培爾出生在德國萊茵地區一個普通的天主教家庭。小時候的他,也曾想穿上軍裝,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遺憾地是,戈培爾卻因為患過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腿肌肉萎縮。
  • 邪惡的戈培爾對現代品牌營銷的巨大影響
    提到約瑟夫·戈培爾我相信90%的人都不知道,但他有一句名言你可能聽說過,就是」謊話重複千遍就是真理」,這句話也被稱之為」戈培爾效應」。當然他可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他是納粹頭目、希特勒最親密的得力幹將、納粹德國時期的教育與宣傳部長,在他的包裝及推波助瀾下,二戰時期整個德國人都為希特勒而瘋狂,希特勒的演講風格包裝、巡迴演講……都是他一首策劃的。
  • VOCs百科:VOCs有哪些特性?對人體健康效應有哪些?
    VOCs百科:VOCs有哪些特性?對人體健康效應有哪些?今天,就與小環一起來學習VOCs的百科知識,了解它的特性吧。VOCs有哪些特性?VOCs最典型的共有特性是具有揮發性。許多VOCs具有易於發生化學反應的特性(反應性)。
  • 4個效應,2個法則,讓你不再為人際關係發愁
    但是,我們不少人都表示人際關係很難處理,並且有人因為未處理好人際關係,而對工作、學習、生活等產生了消極影響。其實,明白這4個效應,2個法則,你將不再會為人際關係而愁。01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第一印象效應」。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刺蝟法則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你有沒有發現,在生活中,你和誰關係越親密,就越容易和誰產生摩擦和矛盾?離鄉背井的你,腦子裡全是父母的愛護和關心,想著回家後,一定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孝順父母。生活中,很要好的朋友,在關係好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很容易吵架、冷戰,甚至彼此傷害、反目成仇,最後連普通朋友都做不成。愛情中,你喜歡一個人,所以你拼命對他好、拼命向他靠近,以為自己付出了一切就能得到對等的回報。實際上卻是你越拼命對他好,他反而越是忽視你。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 方向選錯,越努力越悲劇:惡棍臉譜下的戈培爾,其實也挺可憐
    那會兒的納粹高層完全可以辦一場「比慘大會」:落寞失意的美術生希特勒,夢想指揮軍隊作戰卻屢遭軍隊冷落的希姆萊,原本英俊挺拔、戰功赫赫卻因傷變成油膩大胖子的戈林……不過單說一個「慘」字,恐怕沒人敢跟戈培爾比。兒童時代,戈培爾因骨脊髓炎落下了終生殘疾,左腿比右腿短一截,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更不幸的是,戈培爾顏值不咋地也就算了,身材還很「嬌小」。
  • 二戰狂魔戈培爾自殺前毒死六個孩子,原因是怕他們落入蘇聯之手
    這句在今天看來似乎也有道理的話,出自大名鼎鼎的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口中,我們常說時勢造就英雄,同樣也可以造就惡魔,很明顯,戈培爾就是後者。1897年10月29日,戈培爾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和大部分人高馬大的德國青年不同,戈培爾身材矮小,更是在年幼的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導致其左腿短一截。
  • 《墨菲定律》:不可不知的4個法則和效應,人生路上有方向不迷茫
    平時我們常說墨菲定律,今天無意中翻起了《墨菲定律》這本書,發現除了墨菲定律,作者李原還寫到了很多定律和法則,清晰地解釋了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是一本可以啟迪智慧、改變命運的枕邊書。簡單來說說其中最重要的5個法則和效應,這些是不是能夠解決你現在的一些困惑呢?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產品中的應用: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小米。
  • 地理百科|地理中各種各樣的「效應」
    「焚風效應」在地球上熱帶、溫帶的山地屢見不鮮,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風效應」影響形成的荒漠,如南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沙漠。我國不少地區都有「焚風效應」,例如偏西氣流越過太行山下降時,位於太行山東麓的石家莊就會出現焚風效應。據統計,出現焚風時,石家莊的日均溫比無焚風時增加10℃左右。
  • 戈培爾:我們從來沒有強迫人民,是他們選擇了我們
    獨裁者的下場都是相似的,然而戈培爾嘴裡那些「是他們自願選了我們」的人民呢?醫院地下室裡被拋棄的老者?巷戰中人民衝鋒隊的炮灰?防空陣地上希特勒青年團的孩子?平鋪直述,沒有抒情,也許是最適合還原這段歷史的手法吧。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歇斯底裡的迷信信仰,只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非命。戰爭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才是值得追求的?希特勒與他追隨者的最後的日子。
  • 那些以動物命名的效應與定律
    作者/沈子友生活在現實社會和大自然中,周圍的事物紛繁複雜,千變萬化。通常是由某種人或動物的行為或作用,往往會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的因果反映或連鎖反映,從而形成一種特定的現象或規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效應、定律、法則,它們中與人有關的往往被冠以人名,與動物有關的則冠以動物名。
  • 管理學十大著名「效應」
    啟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們生活中的芸芸眾生,我們要著眼未來,勤於思考新的問題,勤於學習新的知識,不能過「今日有酒,今日醉」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醉生夢死的生活,到頭來將是非常可悲的!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