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爾效應丨警惕以死人為模範的滿滿套路

2021-02-13 油糊辣子

演講中的戈培爾 

1933年,納粹成立宣傳和人民啟蒙運動部。

宣傳部長戈培爾通過對新聞媒體,包括出版、報刊、廣播和電影等實施嚴格管制,建立起納粹的走狗文化協會。協會按照國家規定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從事活動,所有精神領域的產品諸如書籍、音樂、影視等等等等,必須經過納粹的層層把關審查後才能面世。宣傳天才藉此將與納粹思想相配合的視覺形象、文字圖像、聲波等360度無死角無間隔地覆蓋在全社會的每一角落!

德國最大的《伏斯日報》於1934前被迫停刊,排名第二、第三的《柏林日報》和《法蘭克福日報》股東被清洗。 在納粹淫威中倖存下來的以及納粹扶持的新興報紙,自豪地成為散布謊言、欺騙公眾、製造謬論、蠱惑戰爭的愚民工具。

為了控制一切輿論通道,實現戈培爾「必須把收音機設計得只能收聽德國電臺」的計劃,1933年,納粹便開始花血本生產一種專門設計製作的半導體收音機,並以遠低於市場價的76帝國馬克出售(當時德國市場上的收音機在200-400帝國馬克)。

很快,廣播即成為了納粹政府最具影響力的宣傳方式。國產納粹專制收音機榮耀一躍成為「戈培爾的喉舌」。

當然,根據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戈培爾很會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宣傳內容及方式。

希特勒口授的自傳《我的奮鬥》一書在1930年銷售了54000冊,1931年為50808冊,1932年為90351冊,1933年為854127冊。

《我的奮鬥》是納粹黨徒的必讀書籍,更是彼時納粹新婚夫婦結婚的特別禮物。

新婚夜抄黨章的想來多如牛毛,早就稀鬆平常了。

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這就是臭名昭著卻所向無敵的「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效應」下,納粹分子狂熱到甘願為元首獻身只用了幾年時間。

記得在一部反省納粹歷史的紀錄片中有句經典感嘆:「我們從頭到尾都在學習為了國家而死,從來沒有學習過為了國家而活!」

讓千千萬萬心智健全的人瘋狂到一心甘願為國家為元首而死的價值取向的建立,納粹無非就是神化著一個個死人,全方位拿死人做榜樣大肆鼓吹罷了。

不管你之前是流氓混混或罪大惡極之徒,只要你為黨獻身了,戈培爾的喉舌就能將你塑造成完美英雄!

活人是看得見的,只有死人可以任意拔高與神化。

 為一種高大上的主義獻身就能成為萬眾矚目的完美英雄,抹去一切不光彩過往,並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譽與實惠,這樣的價值導向在戰爭年代無疑是極具鼓舞力量的。

 

既然納粹然帝國夢本來就是一個彌天大謊,自然只能由政府任意裝扮的死人模範才能給謊言披上真理的外衣。

果然,封鎖信息下的狂轟濫炸式宣傳加上徹底的教育洗腦,納粹樹立的那些完美的模範,將民眾大腦的裡的「獨立的人」清洗得乾乾淨淨,在納粹所謂的國家的利益面前,個人完全放棄自身價值,自豪地服從了國家利益!

愛國小粉紅們,請留意納粹的「國家」概念。

希特勒青年團領袖巴爾杜爾·馮·席拉赫在給希特勒的一封信上說:「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塊還未開墾的處女地,種什麼,就長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就是傻瓜。青年團的任務,就是把國家、人民、黨和元首的概念捆綁在一起,種植在這些小傻瓜的腦子裡,結出一個果實,那就是:這四者是一體的,忠於黨和元首,就是忠於國家和人民;為黨和元首獻身,就是為國家和人民獻身。」


被譽為「希特勒的男孩們」,在納粹眼裡就是「能創造新秩序的純潔、高貴而又自然的材料」!

教育大工廠裡可以大批量生產!

還有更荒唐的「忠誠與美麗軍團」——愛娃一樣甘願為元首獻身的美麗高雅的德國青年女子軍團,竟然那般迫切地甘願為帝國獻出貞操與優秀男子結合「大生產」納粹社會主義接班人!

可見,神化死人鼓勵獻身的最終目的就是神化元首,讓個人崇拜發揮其最大的政治效應!

很多人對希特勒青年團裡稚氣未脫的戰犯們為元首獻身的狂熱表示理解,但對全德國尤其是那麼多成人高知混淆國家、政黨及人民的利益關係非常不解。在此,請大家不要忘了,除了戈培爾,納粹還有蓋世太保啊。

謊言和暴力總是孿生兄弟!

所以,在謊言披著真理的外衣外加暴力的恐懼威脅下,有意無意混淆國家、政黨、元首之類的關係實屬必然,那「服從命令最重要、自我犧牲是終極理想」深入人心並成為行動綱領也輕而易舉。納粹極權下,服從命令的「平庸之惡」更令人髮指就是明證!

時至今日,公認最善於反省的德國人對行納粹軍禮、穿納粹軍服、佩帶納粹標誌、發表種族主義言論等任何形式的極端思想和行為都零容忍,這是一朝被蛇咬後的積極反應,更是竭盡心力來捍衛得來不易的和平!

和平年代,人們應該像德國提防納粹一樣提防一味強調奉獻強調自我犧牲的洗腦,如果各行各業的楷模都是奉獻致死的模樣,卻讓生者尊嚴喪盡生命不保,那一定是納粹主義死灰復燃了。

 

 如今,德國憲法的第一條就是:「人的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和保護它是國家全部權力的職責。」

由「服從命令最重要、自我犧牲是終極理想」的「愛國主義」到「尊重和保護人的尊嚴不可侵犯是國家全部權力的職責」,600多萬猶太人成了冤魂!


列寧說:「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時,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   

能成為效應和主義的東西無一不具備頑強的生命力,請警惕納粹偷換概念的愛國主義。

不信,你看鄰居鑫胖的路數!

 

相關焦點

  • 【生活百科·法則】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之所以會成為納粹的鐵桿黨徒,源於1922年6月希特勒的一場演講。聽完了希特勒的講演,戈培爾驚嘆不已:「現在我找到了應該走的道路——這是一個命令!」從這一刻起,戈培爾狂熱地宣傳他所信奉的「納粹主義」,並因此 得到納粹上層和希特勒的賞識,爬上了納粹的髙級領導層。「英雄」總算有了用武之地,於是,戈培爾喪心病狂地調動納粹黨宣傳機構的全部人馬,進行了德國歷史上空前的宣傳運動。他為希特勒上臺立下了汗馬功勞。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立即任命戈培爾為國民教育部長和宣傳部長。
  • 王者榮耀:一旦被「戈培爾效應」掌控,你就會變成上分困難戶!
    文『大飛』一旦被「戈培爾效應」掌控,你就會變成上分困難戶!戈培爾效應即多次重複一種謊言,讓謊言變成真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人云亦云。在王者榮耀中,很多玩家都是被這種效應所左右變成上分困難戶的,他們用習慣代替了理性,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 戈培爾效應的可怕 創造希特勒權力巔峰的人
    說起戈培爾,他無疑和希特勒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有句話說的好:是希特勒引導戈培爾走上了納粹的道路,是戈培爾幫助希特勒登上德國權力的巔峰。戈培爾婚禮的照片,希特勒在後面做伴郎,能讓納粹最高統治者出席並作伴郎,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的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
  • 戈培爾的宣傳理論
    老人付出了生命,然而戈培爾終究沒能證明自己的勇氣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納粹黨宣傳部部長,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戰時任德國戰爭動員委員會負責人,為希特勒上臺立下汗馬功勞。
  •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結婚時,擔任他的男儐相的,是希特勒。同時,他又被後世稱為「塑造希特勒的人」、「無敵宣傳家」。
  • 戈培爾:洗腦鼻祖、宣傳天才、納粹惡棍的著名語錄
    戈培爾,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他天資聰慧,四年讀了八所大學,獲得文學、歷史學士學位還有一個哲學博士學位。戈培爾對「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貢獻不再贅述,下面講述下戈培爾著名語錄以及發生的歷史背景。1、「沒有了祖國,你什麼都不是」。
  • 二戰時,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如何洗腦,把德國人變成一部殺人機器的
    而給他們洗腦的那個人,就是德國的宣傳部長,有著「納粹喉舌」之稱的戈培爾。(戈培爾)那麼,戈培爾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對當年的德國人成功實施洗腦的呢?1897年,戈培爾出生在德國萊茵地區一個普通的天主教家庭。小時候的他,也曾想穿上軍裝,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遺憾地是,戈培爾卻因為患過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腿肌肉萎縮。
  • 邪惡的戈培爾對現代品牌營銷的巨大影響
    提到約瑟夫·戈培爾我相信90%的人都不知道,但他有一句名言你可能聽說過,就是」謊話重複千遍就是真理」,這句話也被稱之為」戈培爾效應」。當然他可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他是納粹頭目、希特勒最親密的得力幹將、納粹德國時期的教育與宣傳部長,在他的包裝及推波助瀾下,二戰時期整個德國人都為希特勒而瘋狂,希特勒的演講風格包裝、巡迴演講……都是他一首策劃的。
  • 警惕比Pua更厲害的煤氣燈效應,了解精神控制套路,別被洗腦了!
    心理學家根據這部電影,將【煤氣燈效應Gaslight】定義為:「慢性心理中毒的狀態下認知被摧毀的過程。」它又叫認知否定。是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最後達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為。
  • 《滿滿喜歡你》,滿滿的套路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10月10日起在芒果TV全網首播的一部青春校園劇《滿滿喜歡你》,講述的是顧小滿和左岸從小彼此暗戀,並從高中到大學一起成長的故事。而《滿滿喜歡你》就完全符合套路,左岸成績好,長得帥,而顧小滿是全班倒數。最後卻因為左岸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醫學院臨床系,繼續和左岸做同學。
  • 《模範警察》:真人版名偵探柯南?走哪哪死人!
    Netflix警匪輕喜劇《模範警察》(The Good Cop)9月21號當天一次釋出第一季全10集。
  • 撩女人的套路:掌握「黑暗效應」
    說實話,在現在這個社會,真情遠不如套路來的有用。或許,你曾經苦追女人無果,甚至是對愛情也產生後怕。那我告訴你,不是你沒有魅力,而是你用錯了方法。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黑暗效應」——光線昏暗的地方更易產生戀情。
  • 一定要警惕這種套路……
    該案受害人王女士因長時間患病,導致感情、事業不順,精神陷入消沉,閒來無事在某網絡社交平臺上看到內容為「卜卦算命」的直播,後添加對方為好友,並多次向其高價購買「驅邪符」等物品,先後被騙走250多萬元。另外,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也常常被算命者利用。「可能就是給你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但讓你能夠對號入座,讓你覺得可信。」張昕說。
  • 追劇丨網絡直播也能受賄?「新型腐敗」需警惕
    追劇丨網絡直播也能受賄?套路一:名氣賄賂——後臺操作粉絲和點讚數,為公職人員帳號填充大量殭屍粉,製造虛高點讚量,通過在平臺上推送公職人員短視頻內容,使其獲得超高社會人氣和知名度。套路二:錢財賄賂——短視頻播放前後插播廣告、贊助商logo等,按照廣告商與帳號擁有者分成的原則,將部分廣告費用變現,支付給錄製短視頻的公職人員。
  • 方向選錯,越努力越悲劇:惡棍臉譜下的戈培爾,其實也挺可憐
    以下圖這張納粹大佬們的合影作參考:其中戈培爾的官方身高是1米78,如此來看,戈培爾最多也就1米7出頭。總之在他還沒出名前,幾乎沒有人覺得他是個好人。當時甚至還有人專門寫一些文字來描述戈培爾的醜陋:顴骨高突眼窩深陷,看上去獐頭鼠目;身材幹瘦矮小,腦袋看上去大得不成比例,「胳膊像火柴一樣在袖管裡蕩悠」。
  • 奇葩說接連爆冷的「黑幕」是滿滿的套路
    其實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明白,其實奇葩說正如李誕所說的那樣,並不存在什麼黑幕,我們所看到的或者說節目組想要呈現給我們的和想要得到的觀眾反饋就是這樣的,這並不是黑幕,只是節目組滿滿的套路在未播放之前的宣傳中我們知道,本季的男神女神依次是楊超越、小陶虹、彭磊和大張偉,而我們所看到的節目卻是彭磊比小陶紅早,這就是節目組的真套路,他們是把第七期和第八期的節目放到了現在,而把原本的第五期和第六期放到了後面。
  • 二戰狂魔戈培爾自殺前毒死六個孩子,原因是怕他們落入蘇聯之手
    這句在今天看來似乎也有道理的話,出自大名鼎鼎的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口中,我們常說時勢造就英雄,同樣也可以造就惡魔,很明顯,戈培爾就是後者。1897年10月29日,戈培爾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和大部分人高馬大的德國青年不同,戈培爾身材矮小,更是在年幼的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導致其左腿短一截。
  • 《狩獵》:以事實為依據,避免3種效應,時刻警惕我們與惡的距離
    一時間,這個好好先生就被認定為強姦犯,不但失去了工作,還遭到了整個小鎮人們的排擠和壓迫,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脅。而這些惡意,即使在克拉兒吐露真相之後也並沒有終止。特定場合、特定情境下的好人,或許換一個環境,當好人突然擁有了可以肆意施暴而不受懲罰的權利,他可能就會立刻化身為魔鬼。英國有句諺語:「每個人的衣櫃裡都藏著一具骷髏」。意思是,即使是好人,心裡也深藏著魔鬼。因此,我們不能以為自己面對的是個好人,就放鬆警惕,疏於防範。
  • 告別無效努力,要警惕毛毛蟲效應
    作為家長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做了無效努力。孩子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但是卻沒有取得相應的後果,即使花費了時間和心思刻苦學習,但是卻沒有取得讓人開心的結果,這樣長期下去,不但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打擊孩子的信心,孩子即使付出了相應的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毛毛蟲效應引起的,作為家長一定要警惕孩子毛毛蟲效應現象,判斷孩子是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付出了無效努力
  • 大一新生:初入大學,一定要警惕身邊的詐騙套路!
    入學後 獨立生活的大學新生們 一定要提高警惕 謹防身邊的詐騙套路 今天 我們邀請河南大學邁阿密學院輔導員劉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