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錢學森之問」 言之諄諄,意之殷殷。

2021-01-17 浙江在線

  科教興國是錢學森先生最後的心結。

  這位傑出的科學家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談起他的憂慮——

  「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與溫總理的最後一次見面中,他依然說:「培養傑出人才,不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根本。」

  言之諄諄,意之殷殷。

  錢先生平和安詳地離去了,並沒有留下什麼遺囑。但人們更願意把老人關於科教興國的話看成他的遺願,並稱之為「錢學森之問」。

  人們內心深深的期待——希望中國有更多的錢學森式的人才出現。

  跨越東西的求學軌跡

  北京師大附小、北京師大附中、上海交大、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這是錢先生一份延續的、跨越東西的求學軌跡。在這樣一份成長經歷背後,我們可否觸摸到教育成就一位天才的脈絡?

  錢學森曾說,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兩個高潮,一個是在北師大附中的6年,一個是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

  在他列出的一生影響最大的17人名單中,除去父母和國家領導人,都是他從小到大求知路上的恩師,其中北師大附中就佔了7位。還有一位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馮·卡門教授。

  北師大附中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在那裡度過了6年,一輩子忘不了的6年。

  錢學森入學時,北師大附中校長是著名教育家林勵儒。在他領導下,附中的教與學瀰漫著開拓、創造的良好風氣,可謂積貧積弱年代得天獨厚的一片沃圃佳苑。

  他依然記得兒時博物老師教給他的關於礦物硬度的記法:滑、膏、方、瑩、磷、長、石英、黃玉、剛、金剛——附中舉行80周年校慶,70歲的他還原樣背得爛熟。

  在他的記憶中,學生臨考是不做準備的,從不因為明天要考什麼而加班背誦課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記憶。考試結果,一般學生都是70多分,優秀學生80多分。

  今天的人們也許想像不來,這樣一所名校,竟然辦學經費不足,有時連教職工工資都發不出。這裡,卻是學生們的樂土——

  「教生物的於君石老師,常帶學生到野外採集標本,我記得他給我一條蛇,讓我做標本。」

  「附中選修課很多,學生的知識面很廣。每天午飯後,在教室裡交談感興趣的各種科學知識。」

  「音樂、美術課學校也是重視的,我們的美術老師就是國畫大師高希舜先生。」

  在附中所受的教育終身影響著他。「6年師大附中學習生活對我的知識和人生觀起了很大作用。上海交大4年實際上就學了兩年,考上公費留學美國,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礎。」

  他曾這樣告訴他的學生:「附中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非常寬鬆的環境,培養了我的科學興趣。」

  大洋彼岸的加州理工學院,帶給他的是另一種驚喜。

  那是「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的地方。「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裡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錢學森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原所長鄭哲敏說:「錢老在美國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回國後再沒有去過美國,但他對加州理工大學的教育還是頗為肯定的。馮·卡門教授給了錢學森很好的啟發,學術交流上也是平等的。」

  身邊的工作人員還記得錢老最後一次系統談話,是有關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

  「後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創新的學風瀰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裡,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裡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麼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我們國家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於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

  「所有在那學習過的人都受它創新精神的薰陶,知道不創新不行。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相關焦點

  • 聲名鵲起的錢學森大學,能給「錢學森之問」一個滿意的答案嗎?
    文字系原創,歡迎各位斧正 最近湖南省瀏陽市籌備錢學森科技大學的消息讓吃瓜的小夥伴們非常興奮,感覺我們要重回「大師時代」。可是小編仔細琢磨之後,發現有些不對勁!2005年,時任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 錢學森回國,主席問:你有什麼特長?錢學森的回答,讓人心生敬佩
    錢學森回國,主席問:你有什麼特長?錢學森的回答,讓人心生敬佩今天能給大家講一講錢學森的學成歸國的故事,錢學森回國,主席問:你有什麼特長?錢學森的回答,讓人心生敬佩。小編感到很榮幸,因為錢學森一直是小編最最敬重的科學家之一。
  • 文周周 | 錢學森:不屈之魂與大國工匠
    錢學森的事跡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電影《錢學森》就是為了紀念他的光榮事跡而拍攝播出的。  《錢學森》是一部人物傳紀電影,以歷史為藍本勾勒出那一段令人動容的回憶,也輕而易舉地與當今的主旋律合轍押韻。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一切百廢待興之際,錢學森受到祖國誠摯邀請,而他本身也立志回國參與新中國建設。但他的回國之路卻受到了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撓。歷經波折,在中國政府及其朋友的艱辛努力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碼事。」而說出這句話的錢學森一直在用實際行動為中國鑄造這把捍衛主權的利劍。
  • 對標錢學森之問,籌畫培養傑出人才的系統方案
    既然對標錢學森之問,我們在探討「培養傑出人才」的時候就應該徹底放飛理想,不應局限在「名校畢業」、「年薪高,小日子風光」等小富即安的境界,要敢於展望美好未來:如同民國時先輩們曾經做到的那樣,錢穆、林語堂、郭永懷、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楊振寧、李政道等傑出人才群賢畢至的大好局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他是航天之父,飛彈之父,航天、飛彈等名詞均是他發明的;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帶領團隊發射了中國第一枚飛彈、第一枚火箭、第一枚核飛彈,讓新中國挺直了腰杆; 他提出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 錢學森不僅是「火箭之王」,還在大山深處給我國留下一黑科技
    說起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他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在全球都享有盛譽。年輕時候,錢學森赴美求學,並展現出巨大才華,隨後被美國視為頂尖人才。但在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歸國效力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可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美國海軍高官甚至放言「錢學森一個人就能頂5個師,我寧願槍斃了他也不放他走。」
  • 錢學森:飛彈研製是集體的功勞,非一人之功,切莫稱我為飛彈之父
    當這消息傳到國外後,無數心繫祖國的華人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歸國,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這其中,作為中國的飛彈之父,被美國人稱為「一人可抵五個師」的錢學森無疑是最知名的幾人之一。而錢學森也不負老師的期許,很快斬獲航天方面的博士學位,在空氣動力、火箭、飛彈發射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見解,一躍成為卡門最重視的弟子。而錢學森和老師卡門一同完成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在高速空氣動力學領域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時他才28歲,就已經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空氣動力學家。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高中沒畢業去參軍,34歲考上大學,成就如何
    提起「中國飛彈之父」,世人皆知是錢學森。錢學森,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為中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價值不可估量。然而,當說起錢永剛,人們卻知之甚少,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錢學森之子。
  • @豐臺學生,2019邁入希望之門!北京十二中錢學森學校中招簡章
    優惠政策:優秀學子可以享受校長獎學金,申請集團內部互換學習,獲得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和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等貫通培養項目的推薦機會。錢學森航天實驗班和錢學森學校有什麼聯繫或不同?錢學森學校是單獨招生嗎?錢學森航天實驗班(專業代碼02)是市教委批准的實驗項目。錢學森學校(專業代碼03)是從航天實驗班拓展而來的。
  • 蔣英和錢學森
    蔣英是錢學森的夫人,是我國著名歌唱家,錢學森是我國航天之父,他們的故事……她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蔣英自幼喜好音樂,1936年隨父遊歐洲,旅行意奧諸國,1937年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研習,1941年畢業,隨後獲柏林德國大戲院之聘,數度演唱,並與德國留音片公司「德律風根」商訂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
  •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時隔二十年,同樣的碧海藍天,懷抱著同樣堅定地報國之志,他歷經種種艱難阻撓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就是錢學森,我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之後,我不僅被錢學森克服艱難險阻,不言放棄,回國指導新中國飛彈衛星研究的精神所感動,更是被影片中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愛情和友情所折服。
  • 錢學森:吾國與吾學 - 南風窗網
    第一封信寫在1936年,錢學森憤怒離開麻省理工學院,轉投加州理工學院的航空理論研究權威馮·卡門門下之時。   錢學森已經在籌備回國,錢均夫恰巧也寄信來。   「兒生命之根,當是養育汝之祖國。葉落歸根,是報效養育之恩的典喻,望兒三思。」   錢學森先後辭去了美國國防部科學諮詢團成員、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的職務,脫離敏感的美國軍方交際圈,然而真正啟動回國之時,還是先後遭受了拘留和長達5年的軟禁。
  • 《錢學森》:陳坤張雨綺飾演夫妻,科學與藝術聯姻了
    在洛杉磯港口,一位臺灣記者問錢學森,為什麼不回臺灣,要去大陸,其問題提出時索求回答十分地盛氣凌人。錢學森先是用英文回答這位記者:據我所知,你是中國人,在對另一個中國人提問時,你應該說中文,而不是英語。1955年10月,陳庚將軍在中央軍委禮堂問歸國的錢學森
  • 錢學森圖書館上線音頻故事,「聲」入人心揭秘錢學森成長與歸國曆程
    著名火箭專家梁思禮曾說:「如果沒有錢學森在1955年回國,中國飛彈的研製進程不可能這麼快。」回國後,錢學森參與了「十二年規劃」的撰寫,並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飛彈、中近程飛彈、洲際飛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協助聶榮臻領導了用中近程飛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 蔣英:嫁給乾哥哥錢學森,培養學生李雙江,她如何活成一代傳奇?
    當時蔣英的父親蔣百裡和錢學森的父親曾是同窗,兩家是世交。蔣家一共有5個女兒,而錢學森卻是獨子,所以錢學森的父母對活潑可愛的三女兒蔣英可謂是非常喜歡,兩家經常聚會串門。在蔣英三歲那年,蔣家甚至把蔣英過繼到了錢家,蔣英也改名叫錢學英。
  • 面對陳賡將軍的質疑,錢學森說:中國一定能造出原子彈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當時的錢學森知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看,就急切的希望能夠從大洋彼岸回到祖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於此同時美國方面也知道錢學森意味著什麼,始終不願意讓錢學森回國。錢學森在經過多方的溝通和交涉後,美國才同時錢學森夫婦回國,於是輾轉多地後才順利回到祖國的懷抱
  • 錢學森回國後為什麼再沒去過美國?美曾多次邀請錢學森,均被拒絕
    當時回國的人很多,不少人的回國都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是在所有人裡,最坎坷的肯定就是錢學森了。 說起錢學森這個人,大概不會有人不知道吧,像兩彈元勳,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等,另外還有很多榮譽稱號,全是他多年來被國家和人民冠上的,在錢學森的科研生涯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和佩服。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錢學森當時到底花了多大力氣承受了多大苦難才安全返回國內。
  • 錢學森:人的智慧,既要有量智,又要有性智
    一提到錢學森,估計大家就會想到的是,他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衝破重重困難,歷時5年多,以及國家為此展開的長期、富有智慧的外交努力,並最終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的故事。錢學森的這種愛國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其實,他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的地方。
  • 錢學森、氣功、黑魔法師的故事,不得不看
    1979年,在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三年之後,《四川日報》報導了四川大足縣一個叫唐雨的小朋友能用耳朵認字的神奇故事,從此開始各種能人異士不斷出現在大眾媒體上,「氣功熱」和「特異功能熱」在神州大地成為風潮,不僅是普通百姓奉之若神,還有一大批位高權重的中央老領導和國寶級的大科學家對「特異功能」表現出極大的熱忱。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34歲才上大學,40歲拿到碩士學位,後成為教授
    在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上,被譽為「火箭之王」「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今天介紹的就是他的兒子,34歲才能上大學,40歲拿到了碩士學位,現任多所大學教授的錢永剛教授。扔下書本拿起槍桿:錢永剛出生於1948年,那時的錢學森已經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了,同時也是美國最年輕的教授。新中國成立之後,錢學森義無反顧的要返回中國,其中也經歷無數辛酸,甚至美國海軍次長要錢學森囚禁起來,也不讓他回國。最終錢學森通過國家的幫助可以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