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一直支持張居正,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她為什麼沒有阻止?

2021-01-18 史不知味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時候,李太后為什麼不出面阻止?因為李太后沒有任何理由阻止萬曆這麼做。

李太后是萬曆一朝,尤其是萬曆十年以前,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倘若沒有李太后的存在,萬曆不僅可能會陷入主少國疑的困境,更甚者徹底被權臣操控也未可知。

而萬曆之所以能夠一直安安穩穩地坐在皇位之上,這當中李太后其實就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明穆宗留下來的內閣首輔是高拱,而高拱此人是一個頗為自負之人,入閣之後極力打壓異己,可謂專橫跋扈。

高拱之專橫不僅是對官場之上的對手,也對準了李太后,乃至於萬曆皇帝。

李太后雖是宮女出身,可再怎麼說也是萬曆皇帝的生母,自然忍受不了高拱之專橫。

而且萬曆雖然年幼,可也是皇帝,高拱之擅權其實已經觸碰到了皇權的底線。

高拱當時雖然已是內閣首輔,權力之大可傾軋朝野,但也為他的專橫而幾乎站到了大多數人的對立面。

至少在當時而言,高拱同時站在李太后和萬曆、張居正和宦官集團等人的對立面,絕對不是好事。

況且他一旦站在了這些人的對立面,等待他的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實際上已經不言而喻。

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張居正選擇了和馮保合作。

也許會有人說張居正和區區一個馮保合作,何以就能挫敗高拱堂堂一個內閣首輔?

原因就在於馮保的背後就是李太后!

明朝雖然一直有後宮不得幹政的祖制,可實際上這一祖制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宦官不得幹政?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就已經對宦官集團大加重用,使得宦官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

妃嬪不得幹政?明英宗和明代宗時期的孫太后,也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幹政。

明英宗被俘之後,于謙之所以能夠成功擁立朱祁鈺為帝,實際上就是得到了孫太后的支持。

明代宗病重之際,石亨和曹吉祥等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擁立明英宗復位,仍是因為得到了孫太后的支持。

所以有明一代,後宮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並且還要給予高度重視的力量,或者說是一個利益集團。

總之,張居正表面上是和馮保達成了合作,可實際上卻是和李太后達成了合作。

張居正也的確是大明近三百年之間少有的一個人才,他不僅有能力治理大明,還能夠妥善處理和李太后以及馮保之間的關係。

李太后為什麼會選擇支持張居正?說到底就是張居正能夠保證她的利益,也能夠保證她不會受到打壓。

萬曆前十年,地位最超然之人是誰?

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張居正,實則不然。

萬曆前十年,地位最超然之人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李太后。

李太后之所以能夠獲得這個地位,就是她選擇了和張居正合作之後所獲得的利益。

她之所以敢說出廢掉萬曆這樣的話,根本原因也在於她通過和張居正合作獲得了凌駕於任何人之上的權力。

雖然她也只是嚇唬一下萬曆,但也說明她的權力之大。

哪怕是被認為權傾朝野,並且動不動就敢罵萬曆的張居正,權力也必然是在李太后之下。

而李太后身為一介女流之輩,又是宮女出身,權謀或許玩得不錯,可是若論治國那顯然不如張居正。

這也是在萬曆年幼之時,李太后一直選擇支持張居正,包括張居正變法的原因所在。

李太后對於張居正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甚至已經超出了支持的界限而變成了依賴,這也是他們後來傳出緋聞的原因。

對於張居正,李太后至少有三個方面須要依賴。

第一,李太后需要依賴張居正來鞏固她手上的權力。第二,李太后需要依賴張居正來鞏固萬曆的皇位。第三,李太后需要依賴張居正來為萬曆治理大明。而張居正也是一個聰明人,他完全知道李太后的需求,所以基本上能夠滿足李太后的每一個要求。

他不僅能夠滿足李太后的要求,也能夠不損害或者說保護李太后的權力和利益。

這也是張居正明明比高拱更擅權,而李太后卻能夠容得下的原因。

然而當張居正在萬曆十年病逝了之後,萬曆皇帝突然清算張居正的時候,李太后卻並沒有選擇阻止。

原因就在於李太后沒有任何理由去阻止萬曆這麼做,她或許從心底就認為萬曆皇帝就應該這麼做。

李太后選擇支持張居正的原因,是因為張居正能夠保證她的權力和利益。

而李太后之所以想要獲得權力,根本原因卻是為了保護年幼的萬曆,而不是為了她有朝一日臨朝稱制。

萬曆年幼的時候,她需要張居正來幫助她,從而達到為萬曆皇帝保駕護航的目的。

可是當萬曆皇帝成年了之後,她對於張居正的依賴和需要可以說已經在逐漸降低。

而說出「吾非相,乃攝也」這種狂言的張居正的存在,顯然已經對萬曆的皇權構成了威脅。

倘若不是顧及張居正這十年來已經成勢,李太后或許都不想等到萬曆十年,可能早就對他出手了。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了之後,萬曆選擇清算張居正,除了出一口被打壓十年的惡氣之後,更是為了立威。

李太后身為萬曆的母親,在這個時候怎麼可能會為了一個外人,而且還是一個已經死去了的外人去打萬曆的臉?

她當然舉雙手支持萬曆。

李太后雖然在萬曆前十年地位最為超然,可是因為她的身份,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張居正的掣肘。

所以在萬曆清算張居正的時候,可能最支持萬曆的人莫過於李太后。

相關焦點

  • 明神宗萬曆清算張居正時,為什麼李太后不出面阻止?
    當然,李太后也對張居正投桃報李,親自下詔責問高拱專權之事,高拱被迫辭官回家,張居正順利登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同時,李太后還聘請張居正為萬曆皇帝的老師,負責教導萬曆。此後十年,李太后對張居正的所以為政舉措全部予以大力支持,為張居正施展自己的抱負提供了政治保障。
  • 張居正和李太后有私情?歷史並非如此簡單,李太后幾招搞定張居正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野史一直傳言李太后和萬曆首輔張居正有一腿,而且傳得有鼻子有眼,作為萬曆的生母,雖然地位尊崇,但隆慶皇帝駕崩的時候她還不到30歲,可謂風韻猶存。不光如此,李太后還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皇帝年幼,在他親政之前,一切都要聽先生(張居正)的教誨。這等於是承認張居正的代行皇帝之權,只是沒有名分罷了。有此殊榮,張居正有什麼理由學高拱呢?借勢抬高自己,對皇帝的教育尤為嚴苛李太后雖然是萬曆的生母,但她卻不是隆慶皇帝的皇后,她只是貴妃,那她的這個太后稱號是如何來的呢?這就要要說說她與張居正的「親密」關係了。
  • 李太后抄張居正的家,真是為潞王結婚籌錢嗎?歷史遠沒有如此簡單
    讓人想不到是李太后竟然同意了,而且立馬督促萬曆皇帝對張居正進行清算,抄沒他的家產流放張居正的家人。這就有點奇怪了,為了幫助張居正扳倒高拱,在張居正改革遭遇眾臣攻擊時,那個站在背後力挺張居正的李太后,竟然為了給兒子湊婚禮的錢,成了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幫兇」。這讓人一時間難以捉摸,難道是李太后糊塗了?或者她之前支持張居正都是假的。
  • 萬曆帝親媽李太后、首輔張居正、太監馮保,「萬曆中興」缺一不可
    平民家考取功名,是為了光宗耀祖、捧上鐵飯碗,萬曆皇帝可不需要這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李太后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她就給萬曆找來一個壓力——內閣首輔張居正。26歲就守寡的李太后,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卻喜歡有文化的人,尤其像張居正這樣既長得好看,又有學問,還有政治手腕的成熟男性。居正為人,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
  • 在歷史上,張居正和李太后就是那種風月關係
    最近在網上瀏覽過相關話題的文章,幾乎都說張居正和李彩鳳李太后的關係正常,還有一種觀點,說二人是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這僅是種臆斷、猜測。因小說《金瓶梅》是以《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為藍本寫的,所以在《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裡,李太后和張居正也有「情書」相傳的影子。萬曆大婚後,李太后因不便再和萬曆一起住乾清宮,就要搬回慈寧宮時,李太后寫過一道諭旨,讀起來不能不讓人心生猜疑:慈聖去乾清宮,將返慈寧,敕論居正:「謂我不能視皇帝朝夕,恐不若前者之向學勤政,有累聖德。
  •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李太后為什麼沒有出面幹預,是她預料到了嗎?
    後人給予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的評價極高:稱其性情嚴明。萬曆初年的政務,雖委任張居正,但綜核名實,國家近於富強,李太后之功居多。張居正的死,李太后和萬曆帝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喜得是一代權臣張居正終於死了,再沒有他的「嘮嘮叨叨」「指手畫腳」。
  • 後世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張居正與李太后、馮保之間的關係
    在馮保的配合下,張居正完成了皇室與外廷財政上的分灶吃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等於實際上限制了皇室的權利,改家天下為國天下。這麼大的改革措施得以落實,相比之下,滿足一下馮保的些小私慾,又算得什麼?張居正的另一個難點,是和李太后關係的處理。李太后其實是一個無意從事政治的政治家,只不過是歷史給她提供給了某種機緣,她順應歷史,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從大量的史料來看,她對張居正的支持是無私的。
  • 張居正和李太后到底有沒有問題?
    這事來源於一個故事:當年張居正進京趕考,取得了二甲第九名,一起考試的有一個叫艾自修的考了三甲最後一名,當時一甲前三名叫龍虎榜,三甲最後三名叫「背虎榜」。張居正當時有點年輕氣盛,隨口嘲諷了一下,出了句上聯「艾自修,自修不自修,白面書生背虎榜」。
  •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是因為跟李太后有染嗎?
    但張居正死後卻被抄家,被後人認為是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飽受非議。有很多關於張居正的負面傳聞,先來說張居正的"風流事"。民間有傳聞說張居正與李太后關係曖昧,「黑心宰相臥龍床」。並且李太后對張居正的欣賞、支持從不加掩飾,無論是國事還是對皇帝的教育方面,基本言聽計從。甚至導致了萬曆皇帝害怕被張老師斥責如同怕自己親爹那個程度。
  • 《萬曆十五年》首輔張居正
    他所進行的改革,雷厲風行,大刀闊斧,由於得到了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全力支持,成效卓著,一舉扭轉了持續走下坡路的頹靡政局,而彪炳於史冊。並且盡心竭力教育萬曆小皇帝,為改革培養「接班人」。        這是人們通常對他的了解。人們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環節:他死後,皇帝翻臉不認人,說 他「專權亂政」、「謀國不忠」,不僅廢除了新政,萬曆還對他的老師進行血腥清算:抄家、餓死10多口人、逼迫張居正後人自殺、充軍。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而內閣重臣張居正卻憑藉著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的協助,以及李太后的信任,從而獨掌朝綱、權傾天下!在這同時,張居正卻並非單純做了一個權臣,在他的主持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萬曆新政」!正是在「一條鞭法」、「考成法」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得原本日漸衰落的大明王朝開始重新煥發了生機。
  • 史專家:大明非亡於崇禎,而亡於張居正!張居正到底做了什麼?
    張居正對大明的貢獻不用多說,說是力挽狂瀾,延續國祚亦不過分。但是,也得看懂張居正的權力欲也非常強,是私心也好,為了維持自己的政策更好執行也罷,不論怎麼說,張居正攬權的行為都形成了相權與皇權的爭端,這也是萬曆在張居正死後要清算的最主要原因。
  •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中歷史|為何說萬曆朝是明朝唯一的兩宮並尊
    很多人會說,明朝景泰朝、成化朝、嘉靖朝和萬曆朝都出現了兩位太后,為什麼單單說只有萬曆朝是兩位太后屬於並尊呢?其實這和明朝中前一些特殊的歷史背景或「等號不等威」有關。惟景帝初登極,尊皇太后孫氏為上聖太后,生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后。—《萬曆野獲編》這一時期,吳氏雖然也是太后,但無論是名號還是政治地位都是比不上孫太后的,更說不上並尊了。在英宗復闢後,更是把吳氏降為宣廟賢妃,絲毫沒有尊崇之意。
  • 張居正盟友馮保倒臺的原因之一:他害得萬曆皇帝的親妹妹守活寡
    就是說高拱已經讓人彈劾馮保,而馮保則把這些奏疏給藏了起來,並與張居正偷偷密謀「除掉」高拱。明穆宗去世時,高拱在內閣中哭著說道:「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其實高拱說這句話可能並沒有啥特別的意思,更多地應該是對未來大明帝國的一種擔憂,但是,高拱的這句話卻被馮保和張居正抓住了把柄,馮保向李太后和陳太后那裡告狀說:「拱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 講座︱謝貴安:帝師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儒學教育
    2月25日下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謝貴安教授做客湖北國學大講堂,做了題為「帝師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儒學教育」的講座,本次活動為湖北國學大講堂2017年度講座計劃系列之一。講座中,謝貴安教授主要談及了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教育形式、內容、技巧以及效果。現將本次講座的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 萬曆首輔張居正(中)
    嘉靖33年,此時的朝廷一片腥風血雨,張居正為躲避是非告了長假去旅遊,但是他在旅途中發現原來人生可以如此不同。 比如遼王,含著金鑰匙出生,豐衣足食卻依然不知足,他要瀟灑地去活,百姓就要為他痛苦地去死。王府內錦衣玉食,門外卻是悲慘世界,原來天堂和地獄只有一牆之隔。
  • 張居正是一個怎樣的人?海瑞用了八個字評價他
    可是,為什麼萬曆自國本之爭以後卻能夠數十年不上朝?又為什麼能夠打贏所謂的「萬曆三大徵」?原因其實就在於「積累」二字,萬曆一朝的積累就始於張居正,或者說就是張居正為萬曆留下來的積累。1572年明穆宗病逝了之後,朱翊鈞即位為帝,也就是萬曆皇帝。而後張居正趁機和馮保聯手對付首輔高拱,李太后「專政擅權」為由踢走了高拱,張居正因此升為首輔。
  • 明朝最風雅的東廠督主馮保,是什麼讓他和張居正互相看對了眼
    ——《酌中志·卷五》雖然萬曆皇帝一開始也很喜歡馮保,可是,他很煩馮保這樣,老是去李太后那裡告自己的黑狀。尤其是每次馮保告狀之後,李太后都會做出相應的處罰,搞得萬曆小皇帝在宮裡,一點威懾力都沒有。萬曆想要責罰什麼人,如果沒有經過馮保的同意,那些內侍都不敢去執行,怕執行錯了,回頭又被李太后給趕出宮去。說句公道話,馮保也不會真的有這麼大的權力,去架空萬曆皇帝。
  • 海瑞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為什麼?
    所以貪不貪和有沒有能力是兩碼事。把這個清廉放在張居正和海瑞之間對比,這與是否主導萬曆中興沒有一毛錢關係。從別的角度來說,倒還能說得通。海瑞生活在自己的「烏託邦」的槓精海瑞確實古代官場中的標杆人物,但他也是官場中的一朵奇葩。周濂有一句話「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海瑞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死後被鞭屍、抄家,到底錯在了哪裡?
    張居正對萬曆帝能嚴厲到什麼地步呢? 萬曆第二天都要將頭天學習的內容背給張居正聽。一次,萬曆只讀錯了一個「勃」字,張居正居然在眾臣面前大聲吼叫萬曆,全然不顧君臣之禮,萬曆被嚇得兩腿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