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國號不是隨便取的,竟然是與這個宗教有關

2020-12-26 看史的喵

歷史上的王朝總有一個代名詞,就是它們的國號。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滿族人的清朝。每一個國號都代表了那一個時代的記憶。西漢王朝更是奠定了我漢家子弟的名字。那麼作為歷史認同感最強的王朝——大明王朝,它的國號又是怎麼來的呢?各位看官一看便知。

明朝疆域圖

大家都知道,作為明朝奠基人的朱元璋起初只是一個小沙彌,一個放牛娃。只因元末統治者殘暴不堪,百姓民不聊生,他才投身於轟轟烈烈的起義事業當中。與此同時,起義軍中的「布袋和尚」彭瑩玉正在淮西傳播一個宗教,叫做明教。明教,原稱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創立的。大唐時期傳入中國,傳播範圍雖然不能與當時的佛教、道教相比,可是這個宗教也是安然無恙地存活到了元朝末年。正如佛教有釋迦摩尼、道教有張天師一樣,明教也有一個類似於救世主可信仰,他叫做明王。

摩尼教文獻

明教的教義是二宗三際,二宗就是現行統治世界的明暗二宗。明是光明的意思,代表者善與理;暗是黑暗的意思,代表著惡和欲望。最初的時間,還沒有天地,明暗相互對立,這個時間段叫做初際。後來暗的力量大於明的力量,世界陷於黑暗之中。這時明王出世,將暗趕走,這個階段就是中際。明暗又各歸本位,這個階段就是後際。以上三種時間段,便是明教中的三際。

明教的教義非常的明了,這就使得它在受壓迫和剝削的底層人民中間受到極大的歡迎。古時候的人們信封鬼神,對於這一類救世主就非常的崇拜。所以明教就利用這一點在廣大人民中遊說,準備武裝起義。朱元璋並不是第一個利用農民心理的。在至元四年(1338年)的時候,「布袋和尚」彭瑩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率領五千餘人起事,雖然遭到失敗,可是之後各地起義不斷。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彭瑩玉 劇照

在彭瑩玉之後,還有一個人非常重要,就是韓山童。韓山童效仿陳勝吳廣起義,在黃河河道中預先埋下一個一隻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石人被挖出之後,人心惶惶,韓山童就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準備起兵造反,劉福通等人亦推舉他為明王。可是天不遂人願,起事洩露,韓山童被殺,兒子韓林兒逃脫。部將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建立龍鳳政權,這時,全國農民起義已經達到最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在郭子興軍中時,實際上受劉福通節制,所以他也算明王的部將。在朱元璋實力強盛之後,曾派人迎小明王韓林兒到自己這來,可是途中小明王不慎落水死掉了。也有學者認為,小明王實際上是被朱元璋「做」掉的,可是事實我們也不好查證,也就此作罷。

劉福通 「龍鳳政權」

從上述兩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深受明教的影響,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憑藉明教的名義登上帝位,就不會是名不正,言不順。「國號大明,承林兒之號也」。

朱元璋登上帝位就意味著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社會上出現的其他明王也就不具有合法性了。另外,中國的漢字總是擁有文化底蘊的,「明」字拆開就是日、月,日月同照,保佑大明,是十分吉利的字。

朱元璋

在朱元璋登基之後,一切邪教都被禁止了,其中包括元末鬥爭起了重要作用的明教。雖說,確實有很多皇帝為了防止秘密教會危害自己的統治,下旨禁止邪教。可放在朱元璋身上總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明教對於元末時期的窮苦人民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可是歸根到底它是一個個人崇拜主義的產物。放在現代終究是行不通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古代封建王朝會依靠這些來保證地位的正統性了。

下回的亮點:朱元璋成功登上帝位的秘訣,最強中央集權制,朱元璋為什麼殺功臣。敬請期待。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看官您不妨點個讚,加個收藏,關注小喵,給您帶來生活中不曾相似了解的趣味歷史。

正說朱元璋:一個小和尚的成王之路(上)

正說朱元璋:一個小和尚的成王路之鄱陽湖大戰

《美人心計》中的陰暗面,欺兄溺弟,瘋狂的母親

相關焦點

  • 中國歷代的國號都是什麼含義?
    但根據蕭何等人的解釋:「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這就是說漢這個國號象徵上天銀河,有天意護佑,這種全新的解釋為劉邦統一全國提供了一種文化上的優勢地位。胡阿祥教授在國號研究中特別指出漢在古代是一個美好的字眼,「漢,漾也」。漢水的上源是水量較小的漾水,寓意盛大。後來漢朝果然開疆拓土,聲望遠播,成為了我們國家主體民族的名稱。
  • 影視劇中那些關於中國歷史的BUG,連《大明王朝1566》也未能倖免
    《康熙王朝》這個,不得不說,有點超前的。史學上稱為「蜀」或「蜀漢」只是為了便於史書上區分,三國時期蜀國在領軍作戰時只可能懸掛「漢」字國旗或將軍姓氏旗,唯獨這個「蜀」字旗不合規矩。如果,劉備知道他的國號被改成了「蜀」,想必他也不必再「興復漢室」了。《獨孤天下》---確定兄弟們的年齡沒問題嗎?2018年大火的《獨孤天下》很好的普及了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歷史,這一點還是值得稱讚的。但是,有一點還是不吐不快。
  • 中國主要朝代的國號來源:明朝的國號的確來源于波斯明教
    你可能對這些朝代的建立者比較了解,但是未必清楚這個朝代的國號或者名稱是怎麼來的。本文就以時間脈絡為主線,對主要朝代的國號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夏」在古代有「大」的意思,是周族人對自己祖先建立的王朝的稱呼。但是夏朝人稱呼自己叫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之後,中國將陝北、寧夏一帶地區叫做「夏」。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在這裡建立了「大夏」,史稱「胡夏」。
  • 哪些皇帝年號和國號取自於《易經》?楊廣、李世民、朱元璋都上榜
    哪些皇帝的年號國號取自於《易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它通過總結事物規律,從而精確地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這三本易書。但《連山》、《歸藏》已失傳,所以人們通常把《周易》當作《易經》。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我們國家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 歷經十幾個王朝, 那麼,你知道這些王朝名稱的來歷嗎? 今天,小編一併告訴你!
  • 如果朱棣登基後改了國號,明朝這樣算二世而亡嗎?
    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國號就是大明,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朱棣作為大明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使用大明國號不存在法理障礙,繼承皇位雖不是名正言順,卻也有理有據。如果朱棣篡位改了國號,那麼大明的國號就不復存在,新的國號將出現,也可以說明朝滅亡了。
  • 「國號」你知道中國曆朝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你可能注意過一類現象,有一些政權的國號和之前的王朝是相同的,這一般是因為後面這個王朝想要藉此抬高自己的身價。舉個例子,漢朝滅亡以後,歷史上還出現過幾個國號叫「漢」的政權,而且建立者一般都姓劉,光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三個,分別是。
  • 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
    導語: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甲骨文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它不但印證了商王朝的存在,還完整地展現出了商王朝的社會風貌,它還告訴我們商王朝的國號「商」的來源。
  • 《大明王朝1566》一個虛無主義者的自白,兼評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這部電視劇是少有的不把觀眾當智障的電影,權力的遊戲本就如此,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心疼自己的原因,是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人一心相信三代之治,相信天下大同,共產主義,願意為之而奮鬥,他們是幸福的。一種人其實無所謂這些美好幸福醜惡,過好自己日子就行,該物競天擇時,為了活下去,什麼都能做,他們也是幸福的。
  • 大明朝的國號「明」到底暗藏了朱元璋怎樣的野心和終極信仰
    那麼每個朝代的國號怎麼來的?一般來自於開國皇帝之前的封號或者是發跡的地方,比如隋朝,隋文帝楊堅在北周做隋國公的時候,那個是「隨」字,老楊覺得這個「隨」字裡面有個走之道,不吉利,就給刪了,改成隋朝的隋字。唐高祖李淵,之前被封為唐國公,後來自己單幹後定國號為「唐」。宋朝呢,是宋太祖趙匡胤發跡的地方叫宋州,他呢比較懷舊,就定國號為「宋」。到了朱元璋創業成功後,起個什麼名字呢。
  • 《大明王朝1566》最好的歷史,最好的明朝故事
    今年以來,先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全集,電視劇《大明風華》、易中天的《朱明王朝》(中華史系列也就寫到了這裡,後續的還沒出版),張宏傑的《朱元璋的成與敗》、袁騰飛的《大明王朝》全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幾乎明朝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知道了。1.2,但是我不是明粉,只是明朝的故事、皇帝都太有趣。
  • 高分巨作《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這部作品是張黎導演的。它的視角和立意與眾多電視劇完全不同。但無疑是一部超時空的好作品。豆瓣評了9.7的高分。而同一導演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也是9.7的高分。我們能看出來,《大明王朝1566》雖然演義的是歷史,可反映的確是當下,它的一切權謀和當下的官場非常接近,看幾處橋段,比如「鐵王座之爭」,完全可以契合到當下的權謀爭奪中的一個例子。
  • 此字有毒,幾位英雄豪傑以此字為國號,卻無一能成為大一統王朝
    在中國,凡是都講究名正言順,做事情呢也喜歡圖個吉利,起名字如此,給國家取名字更是如此,所以歷代帝王或者英雄豪傑對於自己建立的政權的國號非常重視,取得好就能流芳百世,取得不好會短命而夭(當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封建迷信了),取得好的不少,不如周、漢、唐、明、清,都是國祚超過上百年的大一統王朝。
  •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前十名,如果要讓普通觀眾列舉,肯定能夠列舉很多。因為中國幾千年歷史,朝代太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歷史典故無數。這也導致中國近代化過後,在影視劇產生後非常熱衷於拍攝歷史劇。尤其在中國加入市場化前的古典歷史劇時期,可以說經典歷史劇無數。
  • 中國曆朝國號的來歷
    陳朝:(得國自梁)陳霸先「進相國,封陳公,加九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加封陳王,557年接受禪讓稱帝,國號為陳。陳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皇帝姓氏作為國號的王朝。 隋朝(得國自北周、滅陳)楊忠曾受封隨國公,其子楊堅繼任隨國公。
  • 越南古代到底有沒有國號,為何現在直接叫「李朝」,「阮朝」呢?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國號,比如漢、唐、宋、大元、大明、大清等地(元、明、清三朝都是雙字國號),而受中華文明影響,中華周邊漢文化圈的國家通常也有國號,而古代和中國聯繫最緊密的兩個地區就是朝鮮半島和越南了,這兩個地方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 《大明王朝1566》朝堂上上下下不明不白的大明王朝……
    挺喜歡鄭泌昌與何茂才的,他們這個時候快要下線了,還有點捨不得……咳咳,後期我們會關愛關愛小閣老的……————————分割線——————海剛峰不愧是海剛峰!大明律法簡直了!666!!!嘉靖皇帝的茅臺泡腳養生……「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哈哈哈哈這是什麼心態?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加拿大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撰寫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就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解析東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分支大元,以及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姓王朝兩個朝代的國運和政策,是如何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